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5235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docx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docx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线与角

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

 

2、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难点:

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师:

同学们,你们认识线吗?

你们发现生活中哪里有线?

生1:

过横道的斑马线。

生2:

灯泡射出来的线。

生3:

织毛衣用的毛线。

师:

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直的,有弯的,在我们数学中同样也有直的线和弯的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直直的线。

这节课我们学习——《线的认识》。

(板书:

《线的认识》出示课件)

二、  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1、认识直线。

师:

老师请来了大家非常熟悉的朋友,(播放课件如下)

看,是谁啊?

生:

孙悟空。

师:

孙悟空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

金箍棒。

师:

谁来说说金箍棒有什么本事?

生1:

能变长、还能变短。

生2:

能变的又大又长。

师:

向哪个方向变长了?

(播放金箍棒变长的课件如下)

师:

闭上眼睛想一想,金箍棒在继续向哪个方向变长?

生:

向两端变长。

师:

金箍棒仍然在不断变长,你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吗?

师:

不知道,无限长。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它向两端不断延伸,无边无际。

师小结:

像这样能向两边无限延伸的线我们把它叫做直线。

(板书:

直线)

举生活实例(播放课件)

2、认识线段。

师:

看老师手中拿着一根直尺(长方体),谁能用手指一指它的一条边在哪里?

(生指边)

再看看你们的数学书,它的一条边又在哪里?

(生指自己书的一条边)

这条边可以用直线来表示吗?

(师手指黑板上的直线)

生:

不可以。

师:

为什么?

生:

直线是无限长的,不可测量,而数学书的一条边是有一定长度的。

所以我认为不可以。

师:

说得太好了!

那我们想办法可以用什么来阻挡它,不让它继续延伸呢?

思考一下,用你们的小画笔来画一画。

请看课件(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

师:

谁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师找一生)

 师:

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手拿生作品)

 生:

我先画一条线,再用两个点来分别挡住它的两端,不让它继续延伸。

这样就能表示出一条边的长度了。

 师:

大家同意这个看法吗?

(生:

同意)

 师:

老师也同意(师贴学生作品),只要大家勤于思考,收获就会很多。

 师:

像这样挡住直线无限延伸的点,我们叫做“端点”。

这条线有几个端点啊?

(两个)像这样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我们把它叫做线段。

(师板书:

线段)

师:

看看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地方藏着线段?

学生举例。

(大门的边、窗户的边、黑板的边、桌子的边。

3、认识射线。

师:

你们拥有着聪明的智慧,老师真为你们骄傲!

咱们来轻松一下,猜个谜语好吗?

(它的脸很大,身上还有把,只要打开关,黑夜它不怕。

——打一个生活用品)

生:

手电筒。

(老师出示手电筒)

师:

手电筒对我们的照明很有用处,(师打开手电筒,并指向门口)仔细观察,灯泡所发出的光线可以用什么线条来表示呢?

把你的想法画在第三张纸上,快开始吧!

(生思考,开始画)

 师(引导):

想一想,灯泡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发出的光又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

(生向前汇报)

生:

我用一个点表示灯泡,再用一条线表示射出的光。

师:

这样的线又叫什么线呢?

齐答:

射线。

(列举生活实例)

师小结:

这三种线,我们都认识了,谁能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线是直线?

什么样的线是射线?

什么样的线是线段呢?

生1:

能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且没有端点是直线。

只能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线,且只有一个端点是射线。

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是线段。

出示课件(让大家判断)

三、教学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和射线,并读出来。

师:

看到这三种线,我们还不知道它们怎么读呢?

请学生自学第16页的“读一读”这一部分,然后来回答问题。

(教师将黑板上的线标上字母)

生1:

(指第一条线)读作:

直线AB或BA。

(板书:

直线AB或BA)

生2:

(指第二条线)读作:

线段AB。

(板书:

线段AB)

生3:

(指第三条线)读作:

射线AB(当生读射线时,师特别指出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从端点读起。

)(板书:

射线AB)

四、总结。

师:

今天学习了这三种线,我们来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课件表)

5、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第17页第3题。

相交与垂直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画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2、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

难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学过程

1、认识“相交”。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两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指定4人到黑板前贴图)你们能将这些图形分类吗?

(平行、交叉)

两条直线交叉在一起我们称它们为“相交”。

二、认识“互相垂直”。

1、两根小棒相交可以得出角,大家想动手玩玩吗?

要求同桌合作摆小棒,摆好后把两根小棒相交得出的角画出来(学生动手摆小棒和画图),然后汇报。

(让学生在玩中学,通过动手操作、说一说等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2、师:

刚才许多同学说了自己的摆法,摆成锐角和钝角用眼睛也可以判断出来。

可是直角是90度,用眼睛判断不够精确,你有什么方法证明自己摆的角是直角吗?

(生:

用量角器量一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用30度和60度角拼、用书的角去比……)。

(课件示范用三角尺直角去量)多名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3、用两条直线代替小棒,表示出你们摆的直角(教师在黑板画图)。

在直角上还要标上直角符号“┐”。

(板书:

成直角)由几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板书:

两条直线相交)

师小结:

像这样,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都有一个交点,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然后告诉学生叫垂足。

(板书)师:

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关键是看什么?

(相交成直角)

5、质疑:

对于互相垂直你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吗?

“互相”是什么意思?

师举高一根小棒,能不能说这根小棒垂直?

(不能)必须有另一根小棒与它垂直

6、我们以图①为例,为了区别它们,在直线上取一点。

我们不能说线段OA是垂直的。

应该是OA垂直于OB,还可以说OB也垂直于OA。

7、加深认识“互相垂直”折一折。

(1)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折完后,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2)怎样验证你的折痕是相互垂直的?

(动手尝试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

(3)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小盒,谁能说说它的哪些边是互相垂直的?

(两三名学生说)

(4)找生活中的垂直现象。

①你能找到教室或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吗?

②在生活中人们利用垂直现象做些什么?

介绍三角板、铅锤、拐尺的作用。

(演示)

三、画垂线。

1、这学期老师发现大家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很多,你能自己试着画一组垂线吗?

出示学习提示:

(1)看书第18页上的示意图,试着画一组垂线.

(2)在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你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

(3)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请提出来。

2、指定小组汇报。

3、教师强调:

找准直角,一条直角边对准直线,另一条直角边画垂线。

4、小组讨论完成第19页第3题。

争当优秀小老师:

指名板演画图,边说边画,其余学生评价。

5.小结:

一找两对:

找准直角,直角边对准直线,直角边对准点。

平移与平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理解“同一平面内”“互相平行”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难点:

2.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入,观察发现。

生开窗户。

开窗户过程中,这扇窗户在做什么运动呢?

(平移)

平移是我们上个学期学过的知识,你们学得很好。

我们看,窗户的一条边一开始在这个位置;平移之后,到了这个位置。

你知道这条边与这条边的位置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行线。

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图画出了你心目中的平行线?

看来,同学们对平行线都有自己的认识。

到底你的想法对不对呢?

,学完这节课后,相信你一定能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

二、积极参与,探究感受。

窗户这两条直直的边我们可以看成是两条线段,这条线段如果向两端无限延伸、延伸。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看到的两条直线会怎样?

会相交吗?

师:

都说眼见为实,这两条直线我看到的部分的确是不相交的,可是无限延伸之后我看不到,为什么说永远不会相交呢?

宽度一样,其实就是说它们的距离处处相等。

(课件验证)

因为它们的距离处处相等,无限延伸之后始终保持着这样的距离,所以,它们永远不会相交。

(板书并口述:

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我们也可以说其中一条就是另一条的平行线。

如果我们把两条直线分别标上名字,AB和CD,我们就说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

我现在如果把这两条直线都斜过来,现在他们相互平行吗?

为什么?

(学生积极回答)

1、生活中的平行线

每周一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

国旗的上边从这里平移到了这里,它们是相互平行的。

再看看这副图,箭头从这里平移到这里。

同学们,线段HG一开始在这里,平移后到了H1G1,线段HG和线段H1G1平行吗?

你能从平移前后的箭头中,找出类似的相互平行的线段吗?

2、画平行线。

教师演示三角尺平移法,

注意点:

1.对2.靠3.移4.画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完成课本第21页第2、3题。

四、课堂总结,概括新知。

学了这节课后,你对平行线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平行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

旋转与角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景和实物,认识平角和周角。

2.掌握平角、周角的特征。

  

重点难点

掌握平角、周角的特征。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重温角的有关知识,引入新课。

(一)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

同学们,在每天活动玩耍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会组成许多的“角”,想想看,你能找到哪些呢?

1.学生观察,发现了锐角、直角、钝角。

2.多媒体出示角的形成过程:

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动手操作,画出锐角、直角、钝角,进一步体会角的形成过程。

(注意画角的方法)

(二)转一转,说一说。

1.教师:

你能用活动角旋转,得到一个锐角、直角、钝角吗?

  

2.教师:

在旋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1、认识平角。

(1)学生动手演示、发现新知。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固定其中的一条边,转动另一条边,观察旋转过程中所形成的各角,有什么发现,与同学交流。

(2)让学生展示角的变化情况。

(3)通过旋转,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让学生讨论是不是角?

教师归纳总结:

通过旋转,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又得到一种角,这种角的名字叫平角,

(4)请学生说一说平角的特征。

(5)学生用学具旋转形成平角。

(6)说出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平角。

学生交流(如,两臂侧平举、向后传、倒立等)

 2、认识周角。

(1)学生在认识平角的基础上接着旋转活动角。

(2)学生讨论:

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将角的一边固定,旋转另一边直到和固定边重合,这时得到周角。

让学生讨论是不是角。

(3)周角与0度的角有什么区别。

(看它们的形成过程)

(4)教师总结: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是周角。

(5)学生用学具旋转形成周角。

相互说一说周角的特征。

教师指导学生画周角。

(6)找找生活中的周角。

三、发现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1、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摆出一个直角、一个平角、一个周角吗?

2、在摆的过程中谁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桌交流。

  角的度量

(一)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例,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角的度量的本质,了解1°角实际有多大。

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角的度量单位。

难点:

能根据1°角的大小去估计其他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第24页情境图。

这是儿童乐园的三个滑梯,如果你到这个儿童乐园玩,你喜欢玩哪个滑梯?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3、这三个滑梯倾斜的程度不一样,也就是说这三个滑梯倾斜的角度不一样。

我们怎样才能弄清楚这三个滑梯倾斜角度的大小呢?

4、如何度量这三个角的大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就让我妈开始今天的学习旅程吧!

(板书课题:

角的度量

(一))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合作探究度量角的方法。

1、用直尺量。

以角的顶点为端点,分别在角的两条边上量出一定长度,然后再量出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在另一个角上也采取同样的测量方法,根据这两点之间距离的大小,可以推导出这两个角的大小,但是这个距离会因为测量时离开端点的远近而不同。

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说说这种方法的局限和不足。

2、用小角量 。

用学具角来进行测量,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测量的。

用不同大小的角去测量,量到的个数不同,但发现测量时,剩下的角总要比作为标准的角要小。

3、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人们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通常用1度作为角的度量单位。

4、估一估3个滑梯的角度大约是多少度?

把这3个角放入标有刻度的圆中,度量这3个角的度数。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4题。

2、把一张圆形的纸对折3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1直角=90°     1平角=180°     1周角=360°

2个直角=1平角     2个平角=1个周角

角的度量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经历测量角的过程,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3.感受数学思考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画角。

难点:

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引入课题

课件呈现。

∠A和∠B哪个大?

引导学生说一说,有哪些方法能够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师:

本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角的度量。

(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出示学习目标。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学生默读学习目标。

同学们目标明确了吗?

目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也要有好的方法才能顺利达到成功的彼岸。

2、出示自学指导。

(1)认真学习课本第26页上半部分的内容,说说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2)在量角器上,你都发现了什么?

(5分钟后看看谁最棒!

)生自学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生1:

量角要用到量角器,我在量角器上发现它有两圈刻度。

生2:

我发现量角器上最下方有一个刻度线,叫做零刻度线,零刻度线的中点叫做这个量角器的中心点。

生3:

我发现量角器的形状是一个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是1度。

三、合作探究。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不过怎样使用量角器去测量角的度数呢?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认真自学课本26页中间部分,仔细观察∠1的度量方法,思考:

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然后小组内说一说你的发现。

(4分钟后,比一比哪儿小组总结的最全面!

生自学、交流。

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生1:

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

在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时,首先让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其次量角器的零刻度线要放在角的一条边上;最后读出角的度数。

师:

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吗?

生2:

我们小组认为他们小组总结的结果不全面,加上读数的时候要从零刻度线读起。

师:

你们小组补充的很好,其他小组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3:

我们小组认为在最后读数的时候做到外左里右,也就是角的开口向右。

四、小练笔。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总结结果,试着测量∠2的度数,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测量的过程。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第27页第4、5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