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5425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docx

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

2017各区期末古诗汇编-北京高三语文

2017各区期末古诗鉴赏汇总

【海淀】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

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

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注释】

端溪石池:

指端溪砚。

行:

将要。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写诗人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第六句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

C.第八句紧承“复把酒”,形象写出诗人酒醉后恍惚迷离的神态。

D.结尾两句以“何时”发问,表达了早日收复祖国山河的愿望。

15.下列诗句与“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表达的情感,相近的一项是(3分)

A.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江总《雨雪曲》)

B.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杜甫《岁暮》)

C.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

D.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

16.陆游诗中的酒与笔,往往无关消遣、无关风雅,实关国家之命运。

请结合本诗中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5分)

17.在横线上填写出作品原句。

(6分)

(1)《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第二句“欲试无路空峥嵘”,使人联想到陆游另一首诗《书愤》中的名句①“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中的名句②“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用“空”字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2)《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结尾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鞭声”代指征战沙场。

这种手法在古文中也十分常见,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③“_”,刘禹锡《陋室铭》中④“___”,两句都用“丝竹”代指音乐,凝练生动。

14.(3分)C15.(3分)D

16.(5分)答案示例:

本诗中,作者以酒为旗鼓,把笔当作刀槊和军队(2分),排兵布阵,纵横驰骋,最终扫尽逆虏、取得胜利(2分)。

把施于纸上的笔阵、墨阵想象成杀敌复国的军阵,充分体现了陆游的报国之志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之情(1分)。

评分标准:

意思对即可。

17.(6分)①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②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④无丝竹之乱耳

[西城]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①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王维钱起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②。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③。

【注】①钱少府:

指诗人钱起,时任蓝田尉。

蓝田:

地名,近长安,王维在蓝田有辋川别业,第三句“山中”即指此处。

②蕨:

一种野菜。

轩冕:

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这里借指官位爵禄。

③巘:

yǎn,山峰。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两句描写春天的夜晚一片生机盎然,富有动态美。

B.王诗六句,依次写了现在、过去、未来,时空转换自然,作者情感也寄寓其中。

C.题目中“酬”字表明钱诗是对王诗的应答,两首诗内容相关,所押的韵也相同。

D.“谁觉花源远”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今宵竹林下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恬适安宁。

16.钱诗“山月随客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山月”具有了人的行为和感情,明月“随”客人赴约,更助主人“兴不浅”。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B.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王维《田园乐》)

C.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杜牧《金谷园》)

D.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观《春日》)

17.两首诗都写了春夜相聚时的景象以及对此的喜爱,但也有不同点,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

(6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

王诗中的“时闻隔林犬”、钱诗中的“莺啼”都写了声音,文学作品中对声音的描写往往能营造某种意境。

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到声音的就有“①,响穷彭蠡之滨;②,声断衡阳之浦”。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更借助声音营造奇幻瑰丽的梦境: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③,④。

”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有两句描写声音的句子营造出静谧、闲适而充满田园生活气息的意境,这就是“⑤,⑥”。

 

15.(3分)A16.(3分)B

17.(6分)

【答案要点】

①钱诗主要写当时的情景;王诗还写到对往昔山中生活的回忆和对钱起回去后生活的想象。

②王诗写了对钱起回蓝田后生活闲适的羡慕,表达了自己对官宦生活的厌倦。

钱诗还写了离别时的景象,抒发了离别的惆怅。

【评分标准】

①2分,②4分。

意思对即可。

未结合具体诗句,酌情扣分。

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18.(6分)

①渔舟唱晚②雁阵惊寒③熊咆龙吟殷岩泉

④栗深林兮惊层巅⑤狗吠深巷中⑥鸡鸣桑树颠

【朝阳】

秋雨叹三首(其二)

杜甫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

1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题目,写秋风秋雨,连绵不断,天地之间,乌云笼罩。

B.“浊泾”一句写秋雨之大,已经见不到“泾渭分明”的景象了。

C.“黍穗黑”是说因为长时间下雨,黍穗受到雨水浸泡已经糜烂。

D.“斗米换衾裯”写城中百姓很高兴,终能以斗米换昂贵的衣物。

16.“去马来牛不复辨”一句化用了《庄子•秋水》中的“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锦瑟》唐•李商隐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唐•杜牧

C.倚杖岩头秋独望,稀疏烟垄是人间。

《北山岩》宋•郑樵

D.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

17.《秋雨叹》与《春夜喜雨》都是杜甫写雨的名作,请分别概括两首诗的思想情感。

(4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8分)

中国文人不管是生于盛世还是乱世,也不管是高居朝堂还是远处乡野,总有一脉相承的政治理想和追求。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听取邹忌建议,昭告天下①“,,受上赏”,鼓励人们关心国事;在《师说》中韩愈用②“,”与士大夫“耻学于师”作对比,赞誉百姓朴实智慧;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质问秦统治者③“,?

”批判其贪婪与挥霍;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④“,,太守也”,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情怀和自我肯定。

15.(3分)D

16.(3分)C(“去马来牛不复辨”属于用典,A项化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B项化用了陈后主的典故,D项用了屈原和白居易的典故。

17.(4分)《春夜喜雨》写出了春雨的善解人意,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欣喜之情,同时赞美了春雨默默润物、无私奉献的精神。

《秋雨叹》极力描写秋雨之大,历时之长,对地里的庄稼和百姓生活造成的恶劣影响,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切与担忧。

18.默写(8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③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④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东城】

饮酒(其七)

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②其英③。

泛④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释:

①裛(yì):

通“浥”,沾湿。

②掇(duō多):

采摘。

③英:

花。

④泛:

浮。

意即以菊花洒在酒中。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菊有佳色”中“佳色”意思是“欢笑”,写诗人看见秋天菊花盛开露出高兴的表情。

B.“泛此忘忧物”中“忘忧物”指酒,曹操《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

C.“远我遗世情”意思是远离世俗,遗世独立,与“复驾言兮焉求”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归鸟趋林鸣”,诗人以飞鸟自喻,有“倦飞而知还”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喜悦。

16.“啸傲东轩下”“临东皋以舒啸”两句中均出现了“啸”这一动作。

“啸”,在古诗文中常常出现,是古人表达感情的特有方式。

下列后人作品也有“古人特有动作表达复杂情感”现象的一项是(3分)

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C.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7.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脍炙人口。

请按诗句原文填空。

(2分)

说说本诗与《饮酒(其七)》在内容和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4分)

①《饮酒(其七)》首句是写赏菊,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则是写怜菊:

,憔悴损,?

②“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一句以声音写景,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也有类似写法的句子:

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15.(3分)A16.(3分)D

17.(8分)

①(2分)少无适俗韵久在樊笼里

(6分)

【答案示例】

相同点是:

这两首诗内容上总体都写了隐居乡村的生活,感情上都表达了对归隐后自由宁静生活的赞美。

《归园田居》中写到“羁鸟恋旧林”,而《饮酒》中写了“归鸟趋林鸣”,都以飞鸟归巢比喻诗人追求摆脱官场、回归自然,而“聊复得此生”和“复得返自然”都体现归隐的喜悦。

 

不同点是:

内容上,《归园田居》主要写野田、草屋、桃李、榆柳、人村、深巷、炊烟、鸡犬等田园生活内容,而《饮酒》则主要写诗人在美好的秋天里,独自赏菊饮酒的情景;在感情上,《归园田居》充满了对以往的追悔和重归自然的庆幸欣喜,而《饮酒》更加突出诗人远离世俗之后,寂寞而悠然,充满怡然自得之趣。

【丰台】

九江口作【注】

王昌龄

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

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

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

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

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

【注】此诗是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赴任途中经江州九江口时所作。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开篇不凡,“漭漭”一句描绘了九江水势浩淼,江面广阔的场景,气势雄浑,意境壮阔。

B.“驿门”四句作者居高望远,思绪悠远。

“望”“期”等词写出了作者对生活前景的深沉思考。

C.“明时”二句作者感叹自己被贬蛮荒之地,怀才不遇。

“孤舟”暗示了其内心的孤独、悲苦。

D.本诗为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何当”两句直接描绘了他奔赴边关、奋勇杀敌的战斗场景。

16.“鸷鸟立寒木”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屈原《离骚》)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C.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17.本诗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写及“吴钩”。

请比较两诗运用“吴钩”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6分)

附: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

①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李白曾就此事赋诗一首,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

       ,随风直到夜郎西。

②同为“贬官文学”,情感基调并不相同。

王昌龄笔下的景物显得气势高昂,如“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柳宗元笔下的山水则有些凄清冷落,如《小石潭记》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

③王昌龄在此诗中提及“浔阳”,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也有涉及,如“       ,

       ”。

15.D【解析】“直接描绘”概括不准确。

(3分)

16.C(3分)

【解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自《蜀相》,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

“自”、“空”二字写出了一代名相祠前的凄凉、冷落气氛,蕴含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

此句为“借景抒情”,并非“借物喻人”。

17.(6分)【参考答案】相同点:

吴钩是一种武器,两诗中作者借“吴钩”意象表达自己矢志报国的雄心。

(2分)

不同点:

两诗作者借“吴钩”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尽相同,王诗抒发的情感是:

即使被贬,但仍愿奔赴边塞,保家卫国,充满自信和豪气。

(2分);辛词则抒发的是英雄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愤。

(2分)。

【评分标准】相同点2分,不同点4分,意思对即可。

18.(6分)【答案】①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②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③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或“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或“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评分标准】填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9.D【解析】A.原文为“西湖单独的景致不那么出众,整合起来却美得恰到好处”。

B.“运用黄金分割线”的原理治理西湖”文中为“暗合”非主动“运用”。

C.“苏堤庇护”文中无据,“荡漾着生命的灵气”与“苏堤”构不成因果关系。

(3分)

20.C【解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

3分

21.(5分)

(1)西湖面积适中,山水比例匀称。

(2)在西湖内,各种景观的关系呈现一种有呼应、有关照、相辅相成的景象。

(3)西湖和杭州城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关系是和谐的。

 

【石景山】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1】

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注释:

【1】本诗作于建炎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作者避乱于岳州。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起句平缓,叙述了写诗的地点、时间以及诗人对环境的感受,次句“恨醉迟”

则是以饮酒难醉言内心愁绪之深。

B.颔联紧承首联,写燕子不耐阴雨,而海棠却能傲立春寒中,经雨不谢。

这里的“燕

子”“海棠”既是眼前之景,又别有寓意。

C.“天翻地覆伤春色”一句,写巴陵气候变化无常,虽已是春日却犹有冬日之寒,诗人因而不免生出天翻地覆之感,为眼前凄迷的春景而感伤。

D.尾联二句为全诗作结。

“白竹篱”是眼前所见实景,“湖海阔”则既指眼前景物,

也指由此眼前之景所联想到的广阔世界。

16.本诗颔联“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运用了对比手法。

下列诗句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海棠》)

B.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白梅》)

C.开遍杏花人不到,满庭春雨绿如烟。

(王雱《绝句》)

D.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李彭《春日怀秦髯》)

17.《简斋诗笺又叙》中评说陈与义诗“其忧国爱民之意,又与少陵无间”。

请以本诗和杜甫的《春望》,比较分析。

(6分)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

陈与义的《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写道“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诗人以酒寄情。

“酒”是古诗文中的常见意象,诗人们往往借饮酒抒心中复杂思绪,如范仲淹《苏幕遮》中“①,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③,④”。

诗人们也常以诗酒唱和,抒雅士情怀,如《兰亭集序》中“⑤,⑥”。

15.(3)C16.(3分)B

17.(6分)

两位诗人在诗中都表达了深沉而强烈的忧国爱民之情。

陈诗先叙事,写自己流寓他乡之愁;接下来描摹凄迷春景,寓情于景,抒国破家亡之悲,感慨悲壮。

杜诗前四句写城池残破,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因此见花而伤心,闻鸟鸣而怨愤;后四句伤痛于离乱,念家悲己,更增一层悲哀。

全诗情景交融,忧国伤时悲己之情由弱而强,沉郁悲凉。

18.(6分)

①酒入愁肠②化作相思泪③人生如梦④一尊还酹江月

⑤一觞一咏⑥亦足以畅叙幽情

[房山]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7题。

九日齐山登高①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②何必独沾衣。

注释:

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其间。

②牛山:

《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16.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一诗,也是登高抒怀,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杜甫的《登高》和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在情感上的异同。

(6分)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和朋友携酒登山,俯览江水,一派秋光通过“涵”字曲折地映入眼底。

B.颔联把平时遇到喜事之少与佳节“须插”菊花之乐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高兴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想以酩酊大醉来酬答朋友的情谊,不为夕阳西下、人生迟暮而感伤。

D.全诗在记叙中写景,在叙事中抒情,于议论中用典,情景交融,意蕴丰厚而高远。

15.下列诗句与本诗尾联所运用的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C.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6分)

于诗家墨客而言,“高处”具有强烈的召唤力,成了风靡千年的诱惑。

古人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亭、楼。

①陶渊明终于回到向往的田园,登山后流连忘返,面对落山的太阳则吟出“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的诗句。

(《归去来兮辞》)

②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想到当年的刘寄奴,不由得赞叹道: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范仲淹登上岳阳楼,抒发了“,”的忧乐情怀。

(《岳阳楼记》)

14(3分)C【诗人想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良辰佳节”,而不是“朋友的情谊”】

15.(3分)B【用典。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

皇帝要杀他,他说:

“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捍卫国家的雄心壮志。

16.(6分)【要求学生结合诗句来分析】

答案示例:

两位诗人登高远望流逝的江水,都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分)。

但杜牧借“开口笑,菊花插满头,酩酊,不用恨”等词表现自己的洒脱无羁和看破红尘似的高逸情致,又通过平时难得开口笑,喝醉酒,恨落晖表现出内心的痛苦与感伤,从而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欣喜与抑郁交织 、旷达与感伤交替的不平和感慨。

(2分)而杜甫面对猿猴的哀鸣、盘旋的鸟儿、无边落叶和不尽江水的苍凉雄浑秋景,抒发了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多病成身、岁月已老、生活艰难、客居他乡),同时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或表达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2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6分,每句1分)

①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②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大兴】

庭草

唐·曹邺

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①。

低回一寸心,不敢怨春风。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②路东西③。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1_x0001_功:

同“遗巧”,指技艺有所保留。

②乱山高下:

群山高低起伏。

③路东西:

指水沿崎岖山路奔流而去。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庭草》描写了根浅的庭草,在大自然的一视同仁下,发荣滋长。

B.《庭草》末句,寸草之“不敢怨”,其实是“岂能怨”,是表达对“春风”的感恩。

C.《城南》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

D.两首诗都用了拟人手法,看似简单写景,实则都蕴含哲理,意味深远。

15.草,本是自然界中客观之物,是无情之物,但诗人往往触物生情,见景兴感,借此抒情,有的在抒情之中还阐发道理。

下列诗句中,诗人借“草”来阐发道理的两项是(4分)

A.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古诗十九首》无名氏)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

D.劲草不倚于疾风,零霜则变;青葵善迎于白日,宇暧斯迷。

(《连珠》王夫之)

E.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岳鄂王墓》赵孟頫)

16.清代袁枚《遣兴》诗云: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诗人往往借寻常之物阐发见解,诗句也常常因此富有理趣。

请分析这两首诗通过“解用芳草”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理趣。

(6分)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古人在诗文中常借自然之物抒发感情,阐发哲理。

有时表达郁闷愤慨,如《诗经·氓》中的“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有时表达愁怀别绪,如陆游《钗头凤》中的“红酥手,黄縢酒,。

东风恶,欢情薄,,几年离索”;有时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况修短随化,”;苏轼《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等。

14.D15.BD

16.《庭草》诗,通过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拟人)手法(任选一个角度即可,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理趣所在:

“根浅、低回、寸心”的小草却能感恩于大自然的一视同仁;

“春风”“造化”“大自然”对万物的“无遗功”。

(任选一个即可,1分)。

对本诗的分析共3分。

《城南》诗,通过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因理缘情、对比、比喻、象征等)手法(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诗人通过将暴雨过后零落殆尽的桃李与翠绿齐整的青草对比(桃花、李花容易凋谢与小草青色长久)(1分),暗示了一个哲理:

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1分)。

对本诗的分析共3分。

或:

“喧嚣浮华者往往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远”之理。

或:

“世界万物各自都有自己的兴衰”之理。

或:

“只有小草这样的人才能长葆青春,创造美好的生活”之理。

或:

用桃李喻指(象征)那些浅薄无能的人物;以小草喻指(象征)那些朝气蓬勃、脚踏实地、勤劳顽强的创造者。

道理符合诗句含义即可。

1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满城春色宫墙柳,一怀愁绪。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终期于尽。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顺义】

阅读《红楼梦》中《终身误》《枉凝眉》两首曲子,回答15—20题。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