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593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F

高原气候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北部

我国1月、7月气温特点比较

一月(冬季)

七月(夏季)

等温线分布特点

等温线密集

等温线稀疏

气温分布

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大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原因

①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北方白昼比南方短,日照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②北方临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影响大,加剧了北方的寒冷,扩大了南北温差

①虽然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日照时间长,因而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不比南方少;

②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极值气温及原因

气温最低处:

漠河原因:

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邻近冬季风源地

气温最高处:

吐鲁番盆地

原因:

①盆地地形,地面不易散热,且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②该地沙漠广布,吸热快;

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青藏高原

地势高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一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8℃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海岸线

B.纬度

C.地形

D.大气环流

(2)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相近,但温度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有(  )

①地势高低

②距海远近

③寒潮影响

④洋流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1)B 

(2)C

考点二 降水和干湿地区

1.降水的时空分布

(1)空间分布

(2)

2.干湿地区的分布

 

代号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的东部、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4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我国降水的成因、分布及影响

我国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夏季风的风向和强弱成为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规律的决定性因素,其具体的关联性影响如下表:

基本特点(规律)

影响

名称

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给我国带来丰沛降水的是来自东南部海洋的夏季风,我国东南部沿海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西北内陆远离海洋,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

东南部湿润,越向西北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五月至九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丰沛;

冬季受来自大陆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得早,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规律异常造成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

降水少,雨季短南方:

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和夏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特别提醒]

1.依据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现象

(1)雨带的形成

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陆地上的冷空气相遇,暖湿气流上升到冷空气之上,形成锋面雨带,雨带推移到哪里,哪里进入多雨时期,其未到达地区或离开地区则处于少雨的干旱时期。

(2)雨带的推移规律

①南部沿海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

六月中旬,雨带推移至此,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时节

(3)北方春旱、江南梅雨和伏旱的形成

①春旱:

春末夏初,华北一带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还未到达,降水少,又正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节,需水量大,形成春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②梅雨:

六月中旬,夏季风北上,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长时间滞留,细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形成梅雨天气。

③伏旱:

每年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晴朗干燥,形成伏旱,给水稻的生长带来威胁。

2.我国降水最多、最少的地区

(1)台湾的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

①地形因素:

火烧寮位于台湾省东北部台湾山脉东侧,处于夏季风迎风坡位置,多地形雨。

②洋流因素:

火烧寮沿岸有台湾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2)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降水最少的原因

①海陆位置影响:

托克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②地形影响:

地处吐鲁番盆地内部,焚风效应显著,以下沉气流为主,难以形成降水。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其错误点及理由分别是(  )

A.“北方的冷空气”——这个季节不存在

B.“暖湿气流”——气流方向错误

C.“副高控制下晴热”——副高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D.“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在副高北侧

(2)图中副高所处位置,一般出现的月份是(  )

A.五月

B.六月

C.七月

D.八月

解析:

(1)题,“暖湿气流”应由海洋吹向陆地,应为高压南侧的东南方向。

(2)题,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中旬,雨带推移到长江流域,形成梅雨天气。

(1)B 

(2)B

考点三 中国的气候特征

1.季风气候显著

(1)成因

(2)季风气候特点:

①冬季风:

寒冷干燥;

②夏季风:

温暖湿润;

③雨热同期:

利于农业生产。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a大兴安岭—b阴山—c贺兰山—d巴颜喀拉山—e冈底斯山。

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成因:

我国既跨多个温度带,又有多个干湿地区;

地势高低不同;

地形多样,各地气温、降水组合不同。

(2)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①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南部。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

③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⑤高原山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北部。

3.气象灾害多发

(1)寒潮:

发生在每年的秋末、冬季和初春的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台湾和海南岛受其影响较小。

(2)台风:

发生在每年的夏秋季节的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3)旱涝灾害:

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

【点拨】 季风区的范围是以夏季风的影响来划分的,夏季风影响显著的地区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显著或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1.我国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台湾和海南岛受寒潮的影响非常小的原因

寒潮是由冬季风造成的,台湾和海南岛受其影响小的原因主要有:

①台湾和海南岛距冬季风的源地远且沿途受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到达时势力已非常弱;

②它们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

(2014·

高考四川卷)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6.5

9.0

13.0

18.0

22.0

25.0

27.5

23.0

13.5

8.0

降水量/mm

16

17

31

74

118

148

177

139

141

84

39

18

(1)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

(2)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该题以等高线图、气候资料表呈现该区域的相关信息。

(1)该地气温夏高冬低,年较差较大,最冷月均温高于0℃。

(2)该地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冬春季少雨、低温,夏季多雨,可能易发生旱灾、洪涝、冻害等自然灾害。

(1)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

(2)冬春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

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

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考向一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分析

1.(2015·

高考广东卷)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

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

(2)题。

(1)该省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

(2)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

A.河流泥沙含量B.地形起伏

C.西南季风强弱D.土壤厚度

(1)题,结合图中经纬度和省区轮廓可知,该省为东北地区的吉林省,故选C。

(2)题,由题干文字材料可知,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是由水汽凝结形成的,因此对雾形成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大气运动状况及凝结核的多少等,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多,是因为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多,而向西北方向,受山地阻挡,降水少;

河流的泥沙含量和土壤厚度对雾的形成影响不大;

吉林省不受西南季风影响,故选B。

(1)C 

(2)B

考向二 中国气候特征分析判断

2.(2014·

高考安徽卷)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

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

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

E;

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据此完成

(1)~

(2)题。

(1)我国亚热带在34°

N以南、104°

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

C.季风D.海陆位置

(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1)题,我国34°

N以南、104°

E以西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这里地势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气温较低,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所以该范围内亚热带分布范围小。

故B项正确。

(2)题,温度带的划分主要以积温为依据,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与1月份0℃等温线大致吻合。

由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导致我国冬季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明显偏低,因此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

故D项正确。

(1)B 

(2)D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3题。

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D.距海远近

选B。

由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甲、乙两地为山东半岛上的山地丘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B。

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从图中得知,7月等温线分布沿山脉走向,且沿海地区和海岸线平行,所以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海陆差异。

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一般是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大,平原大于山区。

而石家庄距海较远且位于平原,气温年较差最大;

黄海沿岸临海,受海洋热容量的影响最大,气温年较差最小,结合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即可判断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一组是B。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

mm),完成4~5题。

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植被覆盖情况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 ④纬度位置

A.①③B.①④

C.②④D.②③

选D。

东北地区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与距海远近和夏季风有关。

甲乙两地相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冻害对乙地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

B.乙地森林和煤炭资源丰富

C.甲地降水多于乙地主要是受台风的影响

D.甲地土壤肥沃,但春季墒情差

选A。

乙地为东北平原,农作物受低温冻害影响很大。

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6~7题。

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  )

A.大于400mm,大于25mm

B.小于400mm,大于25mm

C.大于400mm,小于25mm

D.小于400mm,小于25mm

甲、乙、丙三地分别位于(  )

A.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

B.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C.巫山山脉、四川盆地、江汉平原

D.秦岭、青藏高原、渭河平原

第6题,按照等值线一般判读方法,甲地年降水量大于400mm,乙地年降水量小于25mm。

第7题,根据经纬度和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确定甲是山地,有地形雨;

乙是盆地,少有水汽进入,难以形成降水;

丙在甲地的东北。

6.C 7.A

读中国冬夏季风的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关系图,据此回答8~10题。

8.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  )

A.雨带停滞

B.冬季风势力强盛

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

D.受地形阻挡

9.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A.雨带位于①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④时,东南沿海多沙尘天气

10.下图为我国某地一年中的气候资料,据此推测,该年我国东部地区最有可能出现(  )

A.南涝北旱       B.北涝南旱

C.南北皆旱D.南北皆涝

第8题,6月份雨带位于长江流域,形成这里的梅雨季节,雨带停滞不前。

第9题,雨带位于①时,我国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华北平原此时春旱严重;

雨带位于②时,长江流域进入汛期;

雨带位于③时,正值7、8月份,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跃;

雨带位于④时,华北、东北进入雨季,沙尘天气多发生在春季。

第10题,图示该地冬季气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应为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高温降水少,蒸发旺盛;

雨带来得晚,退得早,故出现南涝北旱。

8.A 9.A 10.A

读下图,完成11~13题。

11.连线PQ东南部属于(  )

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D.横断山区

1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合理的是(  )

A.“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对该地区地形地势的最佳写照

B.该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于冬半年

C.该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以热带季雨林为主

D.该地区气温季节变化显著,冬暖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

13.造成连线PQ的东南部与西北部两地人口密度不同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地形B.气候

C.水文D.矿产资源

第11题,本题考查区域定位,根据经纬度即可判断。

第12题,云贵高原地区冬半年由南下冷空气和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阻挡而滞留演变形成昆明准静止锋,降水较多。

第13题,从图例可以看出,连线PQ东南部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下,而其西北部地区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且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较大,因此地形是造成两地人口密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11.C 12.B 13.A

二、综合题

14.读“中国季风进退与雨带推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线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界线,B线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界线。

(2)将图中A线的分界山脉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3)图中C、D、E三线表示我国雨带移动多年平均位置,表示6月份的是____线,表示4、5月份的是____线,表示7、8月份的是____线。

(4)我国季风进退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雨带的降雨类型属________雨。

(5)当我国雨带推移到C位置时,长江流域出现________天气。

当雨带推移至D位置时,长江流域出现________天气。

(6)下列有关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正确叙述是(  )

A.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均分布在季风区内

B.非季风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C.季风区既受冬季风影响,又受夏季风影响

D.非季风区既不受冬季风影响,也不受夏季风影响

(7)我国北方和南方雨季的长短有何差别?

本题主要考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以及季风与雨带的关系。

(1)题,A线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B线为黑河—腾冲线,是人口分布界线。

(2)题,依图填注。

第(3)题,根据雨带移动的规律分别为E、D、C即可作出判断。

第(4)、(5)题,考查雨带成因及移动对长江流域的影响。

第(6)题,季风区是指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但也受冬季风影响。

第(7)题,由于南方首先进入雨季,雨季最后结束,故雨季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人口稠密地区与人口稀少地区

(2)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3)D E C

(4)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 锋面

(5)伏旱 梅雨

(6)C

(7)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15.读我国部分地区及其相关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各地点的相关资料

地点

海拔(m)

2895

1288

1302

2261

23

年降水量(mm)

559

966

61

1536

372

2045

975

年均温(℃)

12.2

6.6

11.7

17.2

5.5

24.1

24.3

(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以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2)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

(3)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1)题,表中①地的海拔比纬度较低的②地低,因此年均温高于②地;

③地处于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水汽少,因此降水少于东部沿海地区的①地。

(2)题,④地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而⑤地地处内陆非季风区,降水少。

第(3)题,⑥地和⑦地纬度和海拔相当,但由于⑥地处于东南季风迎风坡,因此降水多于⑦地。

(1)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其地势高,故其年均温较①地低。

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①地。

(2)④地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受夏季风影响,可接受部分来源于太平洋的水汽,也可以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

⑤地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降水量远高于⑤地。

(3)⑥⑦两地纬度及海拔高度均接近,故年均温接近。

但⑥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

⑦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雨影区),降水量大大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