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5941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8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docx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施工方案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

平和县五星、井尾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

(2010年度)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2010年8月

 

 

项目名称: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平和县五星、井尾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

项目主管单位:

平和县水利局

项目责任主体:

平和县坂仔镇、南胜镇人民政府

项目地点:

平和县坂仔镇、南胜镇

项目建设期限:

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

设计单位:

福建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编写人员:

郑本暖聂碧娟夏卫平

 

附表:

1项目区自然条件情况表

2项目区土地坡度组成表

3项目区社会经济现状表

4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

5项目区综合治理措施现状表

6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7项目区综合治理措施规划表

 

附图:

附图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附图2水土流失现状图

附图3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

附图4五星小流域坡改梯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图

附图5井尾小流域坡改梯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图

附图6坡改梯设计图

附图7机耕道(水泥)设计图

附图8机耕道(碎石)设计图

附图9田间道设计图

附图10蓄水池设计图

(一)

附图11蓄水池设计图

(二)

附图12造林设计图

项目名称:

平和县五星、井尾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特性表

填表日期:

2010年8月

序号及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建设条件

1.项目区面积

km2

45.12

2.项目区人口

万人

1.24

3.农业人口

万人

1.24

4.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1738

5.多年平均气温

21.0

6.植被覆盖率

%

66

7.水土流失面积

hm2

1489

8.土壤侵蚀模数

t/km2.a

1221

9.治理面积

hm2

1300

10.治理度

占总面积

%

28.8

占流失面积

%

87.3

二.工程规模

综合治理面积

hm2

1300

1.造林

hm2

10

2.封禁

hm2

1170

3.坡改梯

hm2

120

4.种草

hm2

0.2

5.机耕道

km

13.2

(1)机耕道(水泥)

km

2.0

(2)机耕道(碎石)

km

3.6

(3)田间道

km

7.6

6.蓄水池

80

三.施工

1.主要工程量

土方量

万m3

6.77

石方量

万m3

0.84

2.主要材料

树苗

万株

2.5

化肥

t

31.28

3.施工期限

12

四.工程效益

1.年拦沙能力

万t

2.64

2.年蓄水能力

万m3

214.49

3.林草覆盖度

%

78

4.累计治理度

%

90.4

5.累计经济效益

万元

1653.72

五.经济指标

占总投资比例

1.静态总投资

万元

371.28

 

工程措施

万元

291.36

78.47%

林草措施

万元

16.81

4.53%

封育治理措施

万元

24.06

6.48%

独立费用

万元

28.24

7.61%

基本预备费

万元

10.81

2.91%

2.综合治理指标

单位治理面积投资

万元/km2

28.56

效益费用比

1.43

内部收益率

%

8.0

 

1综合说明

1.1概述

我省的15个中央苏区县,位于福建省西部,地处福建三江(闽江、汀江、九龙江)的源头和上游,是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严重、危害最大、治理最为迫切的地区之一。

省委、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为进一步加大中央苏区县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着力改善福建省中央苏区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省政府向国家水利部请求将福建省中央苏区县水土流失治理列入国家重点专项治理项目。

根据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2008-2012年建设规划(提纲)》要求,省水利厅组织编制完成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福建省2008-2012年建设规划》,平和县为列入的八个项目县之一。

平和县地处福建省漳州西南部,是一个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山区县。

境内山高坡陡,降雨强度大,土壤抗侵蚀能力低,生态环境脆弱,加上人类活动频繁,造成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是我省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县之一。

水土流失降低土地生产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淤积水库、渠道,破坏水利设施,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着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五星、井尾小流域均属九龙江西溪上游花山溪流域,土地总面积45.12km2,涉及坂仔、南胜二个乡镇,6行政村。

水土流失面积1489hm2,土壤侵蚀模数1221t/km2·a。

项目区内的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

项目区所在流域人口密度大,加上人为的破坏等,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山地开发面积逐年增加,由于建园标准低,配套设施不齐全,加之耕作不合理,使流域内坡地果园水土流失严重,体现为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所占比例较大。

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水土资源,降低土地生产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制约了该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

虽经多年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水保资金投入缺口很大,缺乏科学统一规划,治理速度缓慢。

本项目采取措施总面积1300hm2。

按措施分为:

封禁1170hm2,造林10hm2,种草0.2hm2,坡改梯120hm2,道路13.2km,其中机耕道(水泥)2.0km、机耕道(碎石)3.6km、田间道7.6km,排水沟7.6km,蓄水池80口。

其中:

五星小流域:

封禁570hm2,坡改梯60hm2,道路6.78km,其中机耕道(水泥)0.79km、机耕道(碎石)1.84km、田间道4.15km,排水沟2.25km,蓄水池40口。

井尾小流域:

封禁600hm2,造林10hm2,种草0.2hm2,坡改梯60hm2,道路6.48km,其中机耕道(水泥)1.21km、机耕道(碎石)1.79km、田间道3.48km,排水沟5.35km,蓄水池40口。

本项目总投资371.28万元。

其中工程措施投资291.36万元,林草措施投资16.81万元,封育治理措施投资24.06万元,独立费用28.24万元,基本预备费10.81万元。

其中五星小流域投资173.86万元,井尾小流域投资197.42万元。

通过项目的实施采用措施面积达到1300hm2,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28.8%,水土流失治理度达87.3%。

流域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1221t/km2.a下降到636t/km2.a以下,减少土壤流失2.64万t,减少泥沙下泻47.9%,植被覆盖率由66%提高到78%,每年可拦蓄水量241.49万m3,增加保土量2.64万t。

经初步计算,项目建设净效益1653.72万元,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8.0%,经济效益费用比1.43。

项目实施后将有效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制止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促进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改善苏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当地居民的经济和生活水平,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意义。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条列》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1.2.2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文)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

《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暂行规定》水利部

《福建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2000-2030年》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一五”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闽政[2002]14号)

《福建生态省建设重大水土保持项目专题经费预算的报告》(闽水保站[2002]24号)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福建省2008-2012年建设规划》福建省水利厅2008年

《平和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年规划》2001年

1.2.3技术规范

《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5—200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水总[2003]67号文“关于颁布《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

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

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

2基本情况

2.1自然条件

2.1.1地理位置

平和县地处福建省南部,漳州市西南部,九龙江西溪上游,位于北纬24°02'~24°35',东经116°53'~117°31'之间。

东连龙海市、漳浦县,西邻广东省大埔、饶平县,南靠云霄、诏安县,北接南靖、永定县。

是福建省革命根据地之一。

本项目包括五星、井尾两条小流域,土地总面积45.12km2,均属九龙江西溪上游花山溪流域,涉及坂仔、南胜二个乡镇,6行政村。

其中:

五星小流域地处平和南部的坂仔镇,位于坂仔镇南部,土地总面积18.04km2,涉及心田、东风、和平等3个行政村。

井尾小流域位于南胜镇南部,土地总面积27.08km2,涉及龙溪、前山、子坑三个行政村。

2.1.2地质、地貌情况

该区地处博平山脉的南段,岩性以燕山早期入侵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为多。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其中高山约占10%,中山约占20%,低山约占50%。

项目区土地坡度组成表详见附表2。

2.1.3气候、水文特征

该流域内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在1738mm左右,每年5-6月是连绵雨季;夏秋之间,受台风袭击和影响,往往造成暴雨,每年4月1日-10月15日为汛期。

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总量为70%-80%,非汛期雨量只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0-30%;年均温度为21.0℃,全年最热月份为6-8月,月平均气温27.8℃,最冷月份为12、1、2三个月,月平均气温10.9℃,极端最高气温为39.7℃,极端最低气温-4.7。

≥10℃年平均积温为7473℃,年均日照时数1852h,年均无霜期335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平均干旱指数0.8,绝对气压10110帕。

2.1.4土壤、植被概况

项目区的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和水稻土等种类,其分布面积占流域面积的95%,其中:

红壤面积量大,占62%;黄壤和水稻土分别占16%和17%。

据有关资料调查,流域的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在0.3-2.03%,PH值4-6。

赤红壤平均含全N、全P、全K分别为0.093%、0.071%和2.13%。

该流域的植物种类繁多,层次结构复杂,具有浓厚的南亚热带雨林景观的色彩。

植被类型多种多样,在天然植被中,主要有:

常绿与落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竹类、灌丛、草丛及栽培植物等多种植被类型。

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桉树、竹类;其次为樟树、木荷、榕树等,灌木草类主要有芒其骨、盐肤木、桃金娘、野牡丹及茅草。

栽培的主要果树有柚子,少量青枣、香蕉、荔枝、龙眼、柑桔、梨等。

项目区植被覆盖率为66%左右,其中五星小流域植被覆盖率为64%,井尾小流域植被覆盖率为67%。

2.1.5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45.12km2,其中耕地45.1hm2,占10.1%;园地1088hm2,占24.1%;林地2548.4hm2,占56.5%;牧草地56.5hm2,占1.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04.9hm2,占4.5%;交通用地37.1hm2,占0.8%;水域58.1hm2,占%1.3;未利用土地64.9hm2,占1.4%。

其中:

五星小流域土地总面积18.04km2,其中耕地321.1hm2,占17.8%;园地451hm2,占25%;林地815.4hm2,占45.2%;牧草地2.5hm2,占0.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0.9hm2,占6.7%;交通用地10.1hm2,占0.6%;水域45.1hm2,占2.5%;未利用土地37.9hm2,占2.1%。

井尾小流域27.08km2,其中耕地133hm2,占5%;园地637hm2,占23.5%;林地1733hm2,占64%;牧草地54hm2,占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4hm2,占3%;交通用地27hm2,占1%;水域13hm2,占0.5%;未利用土地27hm2,占1%。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劳动力状况

项目区总人口1.24万人,农村劳动力1.24万人。

其中:

五星小流域总人口0.84万人,农村劳动力0.45万人,人口密度465.6人/km2;井尾小流域总人口0.4万人,农村劳动力0.21万人,人口密度147.7人/km2。

(详见附表3)

2.2.2工农业总产值及群众生活水平

项目区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果树主要以驰名国内外的漳州芦柑和琯溪蜜柚为主。

2007年项目区工业生产总值3806万元,农业总产值11945万元,农业人均产值9633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057元。

(详见附表3)

2.2.3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情况

项目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省道平漳线贯穿项目区所在的镇,村村有公路相连,通信电话覆盖各村。

但山地果园水利设施不够完善,机耕路少,农副产品及生产资料运输困难,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2.3水土流失和治理状况

2.3.1水土流失状况

据2004年全县水土流失遥感监测调查,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项目区实地调查,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1496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3%,土壤侵蚀模数1221t/km2·a。

五星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646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5.81%,土壤侵蚀模数1174t/km2·a。

井尾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84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1.13%,土壤侵蚀模数1072t/km2·a。

具体详见附表4,附图2。

2.3.2水土流失成因

⑴自然因素

流域降雨充沛,年均降雨量1738mm,且雨量集中,易形成较大的地表径流,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因素。

流域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且多为花岗岩类发育而成,其风化产物丰富,固结性和透水性差,抗蚀能力较低。

⑵人为因素

①近几年山地开发面积较大,由于投入不足,建园标准低,耕作不合理,部分造林、种果、耕作中还保留着不良的传统习惯,如炼山造林,陡坡、顺坡耕作等,使大面积的植被受到破坏,土壤裸露,加剧了水土流失。

②矿产资源开发,少数单位和个人在矿产资源开发中,乱采乱挖现象较为严重,没有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③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未能及时恢复的地表植被,产生水土流失。

2.3.3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给该区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制约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破坏水土资源,降低土地生产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土流失造成表层土壤流失,使得土壤贫瘠化,地力衰退,流域内部分果园因水土流失造成部分果树进入产果期时间延长或早衰,果树的产量和品质难以提高,部分林地生长环境恶劣,植被难以恢复,进而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⑵淤积水库、渠道,破坏水利设施。

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影响农业生产,给当地及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危害。

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降低涵养水源能力,加剧了旱洪等自然灾害。

由于水土流失、山洪瀑发引起地质灾害,大量的径流泥沙下泄、淤积,使农田和水利、交通、工矿等基础设施受毁。

2.3.4水土保持现状

项目区到目前为止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hm2,占水土流失面积9.4%,主要是对水土流失轻中度的林地采取封禁治理措施,共封禁治理面积140hm2。

其中:

五星小流域封禁治理面积60hm2,占水土流失面积9.29%;井尾小流域封禁治理面积80hm2,占水土流失面积9.45%。

当地群众把治理水土流失同治穷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示范带动,流域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⑴项目区水土保持工作基础

①当地政府重视。

近年来,项目区所在地方政府把水土保持作为生态环境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主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组织领导的力度,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组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投入水土保持建设,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倾斜,为加快该区水土保持步伐提供了组织保证。

②群众积极性高。

项目区广大人民群众深受水土流失危害之苦,在与自然抗争中,深切体会到治理水土流失是改善生产条件、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和掌握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实施项目建设的能力。

③具有成熟的治理技术和示范的典型。

县水土保持部门,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生物、工程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并充分利用当地气候优势种植名优特色水果—琯溪蜜柚,引果上山、既治理水土流失、又致富一方百姓,成功治理东固陂、黄井溪小流域,为本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⑵治理经验

①政策保证。

提出了“以农治县、以林兴县、以果富县、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战略。

出台了“谁开发、谁保护、谁治理、谁受益”一系列措施,确保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顺利实施。

②科学规划、分点指导。

流域治理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的山、水、田、林、路等综合治理,科学布置植物、工程、农业管理的各项措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的利用效率,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良好循环,推动流域治理和流域经济不断发展。

③依靠群众、综合治理。

在当地政府的政策优惠的引导下,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多方筹集治理资金,既治理水土流失、又致富一方百姓,有力地加快了流域治理进程。

④注重科学技术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项目实施的科技含量。

⑶存在的问题

①该区水土流失现象还十分严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仍很低,水土保持防护功能薄弱,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仍未得到根本上的谒制。

②由于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生长力下降。

③缺乏科学统一规划,工程、生物、保土耕作等措施不够配套。

④水保资金投入缺口很大,治理速度缓慢。

3建设目标、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

3.1治理目标

通过项目各项措施的实施,项目区治理度达87.3%,(其中五星小流域97.5%,井尾小流域79.5%)流域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1112t/km2.a下降到636t/km2.a,减少土壤流失2.64万t,减少泥沙下泻47.9%,植被覆盖率由66%提高到78%,水土流失治理取得初步成效,有效遏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并经3-5年的巩固和提高,小流域水土流失将初步得到治理。

3.2建设规模

本项目采取措施总面积1300hm2,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28.8%,水土流失治理度达87.3%。

按措施分为:

封禁1170hm2,造林10hm2,种草0.2hm2,坡改梯120hm2,道路13.2km,其中机耕道(水泥)2.0km、机耕道(碎石)3.6km、田间道7.6km,排水沟7.6km,蓄水池80口。

其中:

五星小流域:

封禁570hm2,坡改梯60hm2,道路6.78km,其中机耕道(水泥)0.79km、机耕道(碎石)1.84km、田间道4.15km,排水沟2.25km,蓄水池40口。

井尾小流域:

封禁600hm2,造林10hm2,种草0.2hm2,坡改梯60hm2,道路6.48km,其中机耕道(水泥)1.21km、机耕道(碎石)1.79km、田间道3.48km,排水沟5.35km,蓄水池40口。

3.3工程总体布局

3.3.1原则

⑴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防治方针,以小流域为单元从抓好封育治理入手,全面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进行连续综合、规模开发治理,建成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⑵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使各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发挥长期的效益,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⑶坚持统筹兼顾,做到预防监督与开发利用,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典型示范与全面治理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⑷坚持群众投入为主、国家和地方补助为辅的原则,加强政府的组织协调,依靠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水土流失治理的资金投入。

3.3.2工程总体布局

根据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土流失状况,从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农业建设角度出发,结合当地发展的特点,兼顾治理效益,以小流域为单元,流失斑为对象,自上而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布设水土保持防护措施。

对轻中度流失区采用封禁治理;对中强度以上的水土流失区,坡地果园进行坡改梯,按标准修建水土保持梯田;林业用地中的荒山、疏林地采取造林并结合封禁进行补植。

本着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的原则,根据项目区的流失特点,防治布局如下:

一、小流域上游轻中度水土流失区,采取封山育林育草的封禁治理措施,强化预防保护,防止森林植被的乱伐和破坏,增强流域上游山体涵养水源能力;二、对生态脆弱的中度以上零散分布林业用地流失地,结合封禁,采取补植措施,以营造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为主要功能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恢复植被;三、重点示范治理:

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果园,进行坡改梯,修建蓄水池,布置相应机耕道做到治坡、改土、治水相结合。

参见附图3。

4工程设计

4.1工程措施设计

4.1.1坡改梯

项目区内现有的坡地果园主要种植蜜柚,顺坡耕作的现象十分普遍,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干旱矛盾突出,影响果树生长。

坡改梯工程可以有效蓄水拦沙,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壤抗旱能力,从而提高果树产量。

项目设计以建立“保水、保土、保肥”农业生态果园为目标。

主要采取修建和完善水平梯田、山地雨水排蓄系统,坡改梯面积共120hm2,其中五星小流域60hm2,井尾小流域60hm2。

坡改梯根据地形坡度,采取等高水平、小弯取直、大弯就势。

梯田田面宽2.5m以上,修建田埂和竹节沟,田坎倾角65-75°,竹节沟上宽40cm×下宽30cm×深30cm×长200cm为一节,节距100cm,竹节沟要低于园面5-10cm,以便排水,田埂上宽25cm×下宽40cm×高20cm,断面呈等腰梯形,夯实成型;梯田田面宽2.5m以下,采用反坡梯田,田坎倾角65-75°,田面坡度向内倾斜,坡度不大于3°。

梯田设计防御10年一遇3-6h最大暴雨,梯田与作业区便道交接处注意设排水沟道。

坡改梯施工包括定线、清基、筑埂、保留表土、修平田面等五道工序,对缺水严重果园建设山地蓄水池,以满足山地果园对水的需求,并配套道路、排水等工程措施。

表4-1坡改梯工程量表(合计)

编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单位

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