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6114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docx

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在全册中的地位和作用

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本单元我们走进童话的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位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并且围绕童话开展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

本单元在全册中的地位就是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作用就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二、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有四篇童话,两篇精读课文《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

两篇略读课文《幸福是什么》、《小木偶的故事》和语文园地三。

《巨人的花园》讲得是一个巨人用高墙把孩子们拒于墙外,冬天永远留在这里。

后来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也感到幸福。

《幸福是什么》讲三个牧童在智慧的女儿的引导下各自经历十年的寻找找到了幸福。

《去年的树》讲鸟和树是朋友,鸟儿第二年春天回来时发现树被做成火柴,朋友不在了,友情诺言还在。

《小木偶的故事》讲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此受冤枉,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快乐。

每篇课文都能展开丰富的故事情节,提示深刻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

2、体会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

3、理解童话所揭示的道理。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1、想象画面,体会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2、体会童话所揭示的道理。

3.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童话所描写的内容进行分类训练。

4.培养学生撰写童话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写。

五、单元教学具:

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六、单元教学时间安排:

《巨人的花园》2课时

《幸福是什么》1课时

《去年的树》2课时

《小木偶的故事》1课时

语文园地三4课时

七、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读懂一篇篇童话,而且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体裁的初步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建立感性认识,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

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得拔高。

另外,相关的知识的了解也要同一篇篇生动的童话故事紧密联系,不要过于抽象。

八、单元教学基本方法

(一)创设情境,平等对话。

《课标》指出,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

积极创设理想的教学情景,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组织和激发学生去与文本进行对话,实现与文本世界的融合,并与学生自己的阅读期待结合,形成新的视野。

(二)形式多样,注重读中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读"作为最根本的学习手段,以读为本,读中发展。

在教学时要做到以下几步:

(1)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动学生去自主,自由的初读课文,然后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反馈,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互动对读,在对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把握角色。

(3)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各自喜好的方式再读对话,感悟文本。

(4)学生进入角色,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朗读,和小朋友合作分角色把故事演出来。

九、基本措施

1、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形近字比较,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2、让学生搜集童话故事,大量阅读。

3、指导朗读训练。

形式多样,注重读中发展。

4、指导学生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提高对童话的兴趣。

九、单元基本功训练重点:

9、巨人的花园

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一位巨人想方设法阻止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使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只有冬天来临,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觉醒了,立刻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之间,无比幸福。

思想感情:

说明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着重理解的问题:

1、巨人砌墙后和拆墙后花园有什么不同,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基本功训练

(一):

1、注意下面字的读音

溢允啸喧训辣酷拆

2、比较字形

啸——肃充——允

(二)词语

1、近义词:

漂亮——美丽允许——同意凝视——注视

2、找反义词:

喧闹——安静荒凉——繁华冷酷——热情

3、积累词语:

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冰雪覆盖火辣辣

句子:

1、说明巨人砌墙后和拆墙后花园有什么不同,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的句子

2、写出了真实感受的句子“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3、难句理解:

“小男孩没有拔腿就跑,却用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凝视”是指聚精会神的看。

小男孩在文中是一个奇异的人物——他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开绿芽,开出美丽的花朵。

是他使巨人醒悟,他用眼睛专注地看着巨人,仿佛在跟巨人说什么。

孩子用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给巨人带来了怎样到震撼?

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么?

文中没有写,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但从后来巨人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到,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出了温情,读出了爱。

“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任性”是指放任自己,不加约束;“冷酷”是待人冷淡苛刻。

这是巨人醒悟后说的一句话,他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园来的原因:

是因为自己太任性了——一次次赶走孩子们;是因为自己太冷酷了——一次次训斥孩子们。

他想自己独享花园里的一切,结果得到的却是寒冷和荒凉。

这句话是帮助学生体会童话所揭示道理的一个关键性的语句。

段:

一、段意

第一段(1---2节)巨人的花园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第二段(3---6节)巨人在花园的周围筑起高墙,将孩子们拒之门外。

第三段(7---10节)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二、问题

巨人砌墙后和拆墙后花园有什么不同,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通过读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综合性实践:

1、查找有关童话的资料,了解有关童话的知识?

2、搜集自己喜欢的中外童话,认真读一读;在互相推荐,交换阅读;然后自由组合,商量一下,全班汇报展示。

10、幸福是什么

主要内容

本课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10年以后,3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思想感情:

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着重理解的问题:

1、想想课文围绕幸福是什么讲了几方面的内容?

3、你是怎样理解幸福是什么的?

基本功训练

(一):

注意下面字的读音

锹诧耕麦

(二)词语

1、近义词:

彼此——互相义务——责任诧异——惊异

2、反义词:

宽阔——狭窄

(三)句子:

3、说明幸福是什么的句子

难句理解: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义务。

“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指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

这句话是说:

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第一段(1——5节)写三个孩子修好了喷泉,砌成小井

第二段(6——13节)三个孩子向不相识的姑娘请教什么是幸福,姑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第三段(14——22节)三个孩子在10年的社会实践中都弄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第四段(23——26节)智慧的女儿为幸福的含义作了总结。

综合性实践:

1、搜集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

2、搜集自己喜欢的拟人体童话。

11、去年的树

主要内容:

本课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回来给树唱歌。

可是,第二年春天它飞回来给树唱歌时,树却不见了。

鸟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作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朋友不见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

于是,鸟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思想感情:

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

基本功训练:

(一)字

1、正确读写“剩伐煤睁厂睁”等词语。

2、比较字形:

伐——代睁——挣

(二)词

1、近义词:

融化——融解点燃——燃烧盯——看

2、反义词:

朋友——敌人寒冷——温暖点燃——熄灭

(三)标点符号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破折号的作用:

声音的延续。

(四)句子

找出文中对话的句子。

(五)段

第一段(1节)一棵树和一只鸟是好朋友

第二段(2——7)鸟儿答应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当第二年春天鸟儿飞回来找朋友时,树却不见了。

第三段(8——18)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小鸟唱起了去年的歌。

问题:

鸟儿都去向谁打听过朋友的下落?

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综合性实践:

学完本课,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

以《小鸟,我想对你说》作文

12、小木偶的故事

主要内容:

本课通过记叙一个只会笑的小木偶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的故事,告诉人们,仅靠一种本领是不行的。

思想感情:

笑是很重要的。

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着重理解的问题:

1、在小木偶的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小木偶遇到一系列的挫折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2、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基本功训练:

一、字:

会读“龇咧巫魔”

二、词语:

1、近义词:

神奇——神秘厉害——严厉愤怒——生气

2、反义词:

神奇——平常快乐——悲伤撒谎——诚实

3、关联词语:

要是……就……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有办法过快乐的日子。

三、句子

文章中小木偶与别人几段对话的句子,如:

1、“那是我的,我的,我的!

2、“脑袋疼”。

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地回答。

……

四、段

第一段(1——10节)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

第二段(11——30)小木偶因为笑嘻嘻的表情而遇到了一系列的挫折。

第三段(31——40)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

五、综合性实践:

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力。

七、检测试题:

一、进行生字组词练习。

允()()辩()()愉()()

孤()()逐()()柴()()

融()()袋()()伐()()

二、反义词:

舒服()减少()陌生()

清闲()浪费()遥远()

近义词:

证实()均匀()逐渐()

牢固()准确()喜欢()

三、把句子另换一种说法。

1、巨人赶走了孩子。

--------------------------

2、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了丰富的表情。

--------------------------

四、用关联词语造句。

1、不是……而是……

2、无论……总是……

五、读《去年的树》

回答1.临别时,小鸟给树说了什么?

——————————————

2.第二年春天,小鸟找到树了吗?

——————————————

3、写一句你想说的话?

————————————————————

9巨人的花园(最佳教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6个字。

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该和别人共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主人公的性格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对比的表达方法。

教法学法:

重点研读,随文练笔,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课件:

爱)别小瞧了它!

有位诗人这样说道:

“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

”果真如此吗?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爱,感受爱好吗?

让我们先走进王尔德的童话世界——巨人的花园(课件),来感受一下这位伟大的童话作家是怎样诠释“爱”的。

(板书课题)

二、放手阅读,整体感知

师: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和笔记本,举起笔,来享用这美味的童话大餐吧!

提出自学要求:

A、自读课文,明白大概内容。

B、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C、试着体会童话所说明的道理,划出相关语句。

生按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汇报。

三、师生合作共同理清课文顺序。

起因——第一次叱责——第二次叱责——第三次叱责——巨人顿悟——拆除围墙

四、巩固练习:

熟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朗读课文

二、课件导入,创设情境。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快速地享用了《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你们有什幺感受?

生:

好!

师:

好在哪里,还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体会。

现在,我们大家再一起去咀嚼这美味的童话大餐吧!

板书课题。

播放课件,进入“学法引导”。

三、深入学习课文。

 1、看课件学习第一部分。

师:

文中哪一句话最吸引你的注意?

为什幺?

学生自由表达意见。

“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师相机板书:

四季美景  排比  语言简练 

师;你能模仿这句说一句话吗?

生照样子说排比句。

师: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花园的美,如果你是这村里的孩子,常年在这幺美丽的花园里玩耍,你的心情会怎样?

生:

快乐无比 高兴  愉快

师:

是啊,美丽的花园、愉快的孩子,多幺美好的情景,可是这个花园里是否能一直洋溢着笑声呢?

我们从下面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2、看课件学习第一次叱责。

师:

细读第3-6自然段,说说自己的见解。

学生自由说。

课件展示这一部分内容,加快理解速度。

板书:

巨人  很生气

学生读巨人的话,体会巨人的想法。

同时想象巨人的心理活动,以及他冲孩子们发火时的肢体动作,进入情境。

师:

同学们,谁来表演一下呢?

学生表演,同学评议。

生气的巨人做了一件事,来阻止孩子们的到来,他做了什幺?

生齐说:

砌围墙

师:

由此看出他是个什幺样的人?

生自由说。

板书:

砌围墙  自私无情

师:

围墙砌起来之后……

当村子里鲜花盛开,小鸟欢唱时,巨人的花园却是漫天雪花。

这时,巨人躲在毯子里瑟瑟发抖。

当他感叹着春天的荒凉时,他是否意识到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这种结果呢?

我们一起从后面的学习中去寻找答案吧!

3、学习巨人的第二次叱责。

按学习上一部分的方法学习本段,发挥想象,揣摩巨人的心理,模仿巨人的神态,朗读巨人的话。

师:

学习上一段时,我们留了一个疑问:

巨人有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

现在请同学们告诉老师。

生:

从巨人这次对孩子们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意识到:

自己态度恶劣,赶跑了孩子,结果,花园里再也没有了春天。

师:

那幺,巨人到底是怎幺明白这个道理的呢?

4、课件展示,学习第三次叱责,剖析巨人的醒悟。

师;巨人对孩子们大发脾气,吓得孩子们四处逃窜,可是有一个孩子却并没有逃走,而是静静地站在桃树下,这时巨人是怎样做的呢?

生回答,并模仿巨人的语气,体会巨人的心情。

师:

巨人为什幺会感到火辣辣的?

他从孩子的眼中读到了什幺?

生发挥想象,自由说。

(若时间充足,可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

师:

请大家猜想小男孩的身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生举手说。

师:

如果你是这个巨人,遇到这种情况,心里会有什幺样的感受呢?

生体悟巨人的顿悟,并感情朗读巨人的话。

5、赏析结局,体会童话的魅力。

“酸咸苦辣”都尝完了,现在,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两段,细细品味这大餐后的甜品——故事的结局吧!

生齐读,想象巨人拆除围墙前后花园的变化,感悟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6、再读文章,说说童话特征。

四、拓展练习

 1、画一画围墙拆除前后,花园里不同的景象。

2、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五、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以后,我们有什么快乐和幸福也要和大家分享。

六、作业:

自编童话。

板书:

9巨人的花园

砌墙赶走孩子失去春天

拆墙欢迎孩子唤回春天

教后反思: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

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

在教学时,我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用标准的普通话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抓住巨人的言行细细品味,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巨人性格的变化。

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美好的东西应与别人同享。

不足之处:

在学习“同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呢?

”这个问题的时候,由于我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出示了一系列的填空,结果好心办坏事,这些填空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学过于死板。

应该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他们自由说说原因,再回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在抓住巨人的言行仔细品味时,总是从巨人看到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玩,心里会怎么想,进行朗读指导,体会巨人任性、自私、冷酷的心,教学方式太单一。

10*幸福是什么(个性教案)

课型: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作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能和同学们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初步形成幸福观。

四、教法学法:

自学,朗读,表演。

五、教学用具:

课件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是幸福?

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2、导入新课,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

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3.认读生字。

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课件)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

(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

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

(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

(“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

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用标准的普通话反复读:

智慧的女儿的话: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练习:

朗读课文

小结: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

作业: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教后反思:

在理解幸福是什么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

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

三个孩子是怎样弄明白的呢?

请同学们用标准的普通话读读课文,把文中相关的语句划出来。

学生边读边画。

学生画句子,读课文,交流。

我总结归纳。

一切照章执行。

如果此时结束这一学习环节,表面看学生似乎把课文的内容已经读懂了,但实际上,这三个青年的经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去太远,孩子们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所在。

于是我相机抛出了一个问题:

这三个青年为什么会感到幸福?

孩子们一听,愣住了。

他们可能从来没想过这样的问题。

我于是引导他们:

想象他们在这十年中发生的故事。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例如:

第一个青年和他们分手后来到了一个城市,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医术,最终成了一名在当地很有名气的医生。

这年,灾难降临了这个城市,这里出现了一场瘟疫。

许多人为了躲避瘟疫,纷纷离开这个城市,只留下那些痛苦中的病人。

作为医生,他比别人更懂得瘟疫的威胁,可是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潜心钻研医治这场瘟疫的良方,在他的努力下,奇迹出现了,他运用一种独特的配方消灭了瘟疫。

原来背井离乡的人们又回到了生养他们的城市,往日萧条的城市又逐渐恢复了繁华。

  如果说开始学生只停留在理解的表层,那么现在应该多了一点感性的体验。

只见一个学生又举起了手:

  “老师,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其实就有这样的人。

在非典期间,那些白衣天使,尤其是像牺牲的叶欣、邓希贤等,他们为病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课堂开始升温,同学们争先恐后说出了自己所了解的事迹。

  例如:

我们都熟悉的雷锋叔叔不正是这样的人吗?

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途中帮大嫂抱小孩,送他们回家,帮列车员打扫卫生等等。

在他的日记里写道:

  在讲述中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这些人为什么能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为他人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做了对他人有益的事情,他们为此而感到幸福。

11去年的树

课型: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时安排:

1课时

五、教法学法:

自学,感情朗读,童话表演

教学过程: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复习:

检查课文预习

2、播放多媒体课件:

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

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3.揭题:

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用标准的普通话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

3小结:

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一)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用标准的普通话读书。

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1.……是好朋友。

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

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

(二)用标准的普通话交流。

1.“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

读。

2.分别时的对话。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了吗?

(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

自由找朋友练读、指名、男女生读。

小结:

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3.怎么找的语句。

为了找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好朋友,他是怎么样找的?

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心急如焚、坚定不移地找,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4.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任选一句自由练,指名读。

这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