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65282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docx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

本文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后精神状态及社会地位的变化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学习时,我们应——

1.抓住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变化,体会对比的方法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表现主题的作用。

2.体会讽刺手法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3.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描写。

走近作者

一、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后来又自号秦淮寓客,晚年称文木老人。

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

曾祖辈“兄弟五人,四成进上”,“五十年中,家门鼎盛”。

到他祖父以后,家道开始衰落。

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做过江苏赣榆县的教谕,为人方正,后丢官回乡,抑郁而亡。

父亲死后不到十年,他便把家产变卖一空,受到亲族奚落,“乡里传为子弟戒”。

33岁那年春天,他离开全椒,移家南京,住在白板桥西的秦淮水亭,生计艰难,后来不得不靠卖文和亲友的周济过活,但写下“富贵非所好”、“贫贱安足悲”的诗句,始终不向贫困低头,不向高官显贵乞食。

36岁那年,安徽巡抚赵国麟推荐他上北京应“博学鸿词”科的廷试,他坚决“以病辞”。

乾隆皇帝南巡,士大夫都去夹道拜迎,只有他“企脚高卧向栩床”,表现出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

吴敬样从小受家庭影响,读了很多书,想走科举做官的道路。

早年中过秀才,29岁那年还到滁州参加乡试,但他受了当时社会进步思潮的影响,对程朱理学给予鄙视,对八股文不感兴趣,喜欢在诗词曲赋小说上下工夫,思想行为与封建统治者的要求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滁州乡试落第以后,看着许多鹦鹉学舌的鄙儒一个个高中,而像他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反被斥逐,心中越发气愤。

自此,他与统治者的距离越来越远,对社会现实也日益不满,特别是对八股取士,恨如仇敌。

大约从36岁以后至49岁以前,他写成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吴敬梓的著作没有全部流传下来,除了《儒林外史》,仅存《文木山房诗文集》四卷和《金陵景物图诗》二十三首。

二、写作背景

《儒林外史》成书于乾隆年间。

作者借古讽今,用以影射清代的社会现实。

作品矛头指向封建科举制度,揭露士大夫的丑恶面貌,描绘出一幅“儒林”人物群魔乱舞的图。

由于封建思想的禁锢和功名利禄的引诱,当时的知识分子大多深受毒害,利欲熏心。

他们一旦科举得中,或把持官府,或横行乡里,而科举落第者则伪装名士,争做统治阶级的帮闲或帮凶。

这些卑陋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剥削阶级的腐朽和没落,作品对他们的批判与讽刺,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功名富贵的鄙弃,对科举制度的否定。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设进士科。

唐代以后,它成为皇帝笼络士人,豢养奴才,加强统治的工具。

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更加严密,考试题目仅限于“四书”、“五经”,必须写八股文,使知识分子变成思想僵化的“禄蠢”。

《儒林外史》开头,作者就通过王冕之口,对科举制度加以抨击:

“这个法却定的不好!

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书中塑造了范进、周进等一批热衷于科举功名的腐儒和恶霸形象,许多人物都以当时的实有人物作为原型。

这种揭露和批判,触及了当时突出的社会矛盾,反映了进步知识分子的政治倾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相关知识

我国科举制度古已有之,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据记载始于汉代。

以下各朝,在这基础上,或继承,或变化,但大体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

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大致相同。

下面只就清代的科举制度加以简单的叙述。

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录取后称为生员。

儒学(清代有府学、州学和县学,统称为儒学)和孔庙在一起,称为学宫。

生员“入学”后即受教官(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的管教。

生员分为三种:

成绩最好的是廪生,有一定名额,由公家发给粮食;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额;新“入学”的称为附生。

每年由学政考试,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

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

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

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于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又称为礼闱或春闱。

参加会试的是举人,考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

以上各种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

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词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

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

参加殿试的是贡士,考中后统称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儒林院编修。

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各部职员)、知县等(实际上,要获得主事、知县等职,还须经过候选、候补,有终身不得官者)。

庶吉士在翰林院内特设的教习馆(亦名庶常馆)肄业三年期满举行“散馆”考试,成绩优良的分别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原来是第二甲的授翰林院编修、原来是第三甲的授翰林院检讨),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分发到各省任知县。

融入文本

一、跨越障碍

1.生字辨识

揖(yī)挚(qiè)醺(xūn)腆(tiǎn)啐(cuì)

嗑(hé)掼(guàn)拙(zhuō)簿(bù)兀(wù)

菩(pú)绾(wǎn)梓(zǐ)锭(dìng)

2.重点词语注释

[现世宝]丢脸的家伙。

[带挈]提携。

[浑家]妻子。

[平头百姓]普通百姓。

[见教]指教(我),客套话。

[同案]一同考取秀才叫同案。

[宗师]这里指对一省总管教育的官员的称呼。

[把与]拿给。

[火候]这里指写文章的功夫。

[劈手]形容手的动作异常迅速。

[拙病]倒霉的病。

[在下]对自己的谦称。

[局不过]碍于情面,虽然自己不愿意,也只好屈从。

[小心]这里是顾虑的意思。

[兀自]只管。

[郎中]医生。

[少顷]一会儿。

[些须]很少。

[桑梓]家乡。

[先年]先前。

[晚生]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相与]结交。

3.多音多义字辨析

中:

读zhōng时可组“中国、中间”等词;读zhòng时可组“中举、考中”等词。

二、整体解读

(1)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

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

范进向他作揖,坐下。

胡屠户道:

“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造饭。

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

“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

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范进道:

“岳父见教的是。

”胡屠户又道:

“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

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

我女孩儿也吃些。

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

可怜!

可怜!

”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

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

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

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2)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

魏好古又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来往。

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

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

“不要失了你的时了!

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

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

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

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

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

”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

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

“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

”因向几个同案商议,瞒着丈人,到城里乡试。

出了场,即便回家。

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

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

(3)到出榜那日,家里没有早饭米,母亲吩咐范进道:

“我有一只生蛋的母鸡,你快拿集上去卖了,买几升米来煮餐粥吃,我已是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

”范进慌忙抱了鸡,走出门去。

才去不到两个时候,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将来。

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

“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

”母亲不知是甚事,吓得躲在屋里;听见中了,方敢伸出头来,说道:

“诸位请坐,小儿方才出去了。

”那些报录人道:

“原来是老太太。

”大家簇拥着要喜钱。

正在吵闹,又是几匹马,二报、三报到了,挤了一屋的人,茅草棚地下都坐满了。

邻居都来了,挤着看。

老太太没奈何,只得央及一个邻居去寻他儿子。

(4)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邻居道:

“范相公,快些回去!

你恭喜中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里。

”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

邻居见他不理,走上来,就要夺他手里的鸡。

范进道:

“你夺我的鸡怎的?

你又不买。

”邻居道:

“你中了举了,叫你家去打发报子哩。

”范进道:

“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要卖这鸡去救命,为甚么拿这话来混我?

我又不同你顽,你自回去罢,莫误了我卖鸡。

”邻居见他不信,劈手把鸡夺了,掼在地下,一把拉了回来。

报录人见了道:

“好了,新贵人回来了。

”正要拥着他说话,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

“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

京报连登黄甲。

(5)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

好了!

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噫!

好!

我中了!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端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

“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老太太哭道:

“怎生这样苦命的事!

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

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

”娘子胡氏道:

“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

却是如何是好?

”众邻居劝道:

“老太太不要心慌。

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

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6)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

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

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

“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

”众人问:

“如何主意?

”那人道:

“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

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

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

‘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

’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

”众邻都拍手道:

“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

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

好了!

快寻胡老爹来。

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

”又一个人道:

“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

快些迎着去寻他。

(7)一个人飞奔去迎,走到半路,遇着胡屠户来,后面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

进门见了老太太,老太太大哭着告诉了一番。

胡屠户诧异道:

“难道这等没福?

”外边人一片声请胡老爹说话。

胡屠户把肉和钱交与女儿,走了出来。

众人如此这般,同他商议。

胡屠户作难道:

“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我听得斋公们说:

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铁棍,发在十八层地狱,永不得翻身。

我却是不敢做这样的事!

”邻居内一个尖酸人说道:

“罢么!

胡老爹,你每日杀猪的营生,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阎王也不知叫判官在簿子上记了你几千条铁棍;就是添上这一百棍,也打甚么要紧?

只恐把铁棍子打完了,也算不到这笔账上来。

或者你救好了女婿的病,阎王叙功,从地狱里把你提上第十七层来,也不可知。

”报录的人道:

“不要只管讲笑话。

胡老爹,这个事须是这般,你没奈何,权变一权变。

”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众邻居五六个都跟着走。

老太太赶出来叫道:

“亲家,你只可吓他一吓,却不要把他打伤了!

”众邻居道:

“这自然,何消吩咐。

”说着,一直去了。

(8)来到集上,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

“中了!

中了!

”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

“该死的畜生!

你中了甚么?

”一个嘴巴打将去。

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

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

范进因这一个嘴巴,却也打晕了,昏倒于地。

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

众人扶起,借庙门口一个外科郎中的板凳上坐着。

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自己心里懊恼道: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

”想一想,更疼的狠了,连忙问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9)范进看了众人,说道:

“我怎么坐在这里?

”又道:

“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

”众邻居道:

“老爷,恭喜高中了。

适才欢喜的有些引动了痰,方才吐出几口痰来,好了。

快请回家去打发报录人。

”范进说道:

“是了。

我也记得是中的第七名。

”范进一面自绾了头发,一面问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脸。

一个邻居早把那一只鞋寻了来,替他穿上。

见丈人在跟前,恐怕又要来骂。

胡屠户上前道:

“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来劝你的。

”邻居内一个人道:

“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又一个道:

“老爹,你这手明日杀不得猪了。

”胡屠户道:

“我哪里还杀猪!

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你们不知道,得罪你们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

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说罢,哈哈大笑。

众人都笑起来。

看着范进洗了脸,郎中又拿茶来吃了,一同回家。

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

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10)到了家门,屠户高声叫道:

“老爷回府了!

”老太太迎着出来,见儿子不疯,喜从天降。

众人问报录的,已是家里把屠户送来的几千钱打发他们去了。

范进拜了母亲,也拜谢丈人。

胡屠户再三不安道:

“些须几个钱,不够你赏人。

”范进又谢了邻居。

正待坐下,早看见一个体面的管家,手里拿着一个大红全帖,飞跑了进来:

“张老爷来拜新中的范老爷。

”说毕,轿子已是到了门口。

胡屠户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

邻居各自散了。

(11)范进迎了出去,只见那张乡绅下了轿进来,头戴纱帽,身穿葵花色圆领,金带、皂靴。

他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的,别号静斋,同范进让了进来,到堂屋内平磕了头,分宾主坐下。

张乡绅先攀谈道:

“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范进道:

“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

”张乡绅道:

“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

”范进道:

“晚生侥幸,实是有愧。

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

”张乡绅四面将眼睛望了一望,说道:

“世先生果是清贫。

”随在跟的家人手里拿过一封银子来,说道:

“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

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

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些。

”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

“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

”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

又说了一会,打躬作别。

胡屠户直等他上了轿,才敢走出堂屋来。

(12)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

“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

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

“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范进道:

“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

“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

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

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

”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

“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

‘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

’今日果不其然!

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

”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1)胡屠户话中的“体统”是指在封建社会要有人与人之间的等级观念。

精彩的语言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

(2)面对胡屠户的挖苦与辱骂,范进唯唯诺诺,不敢有丝毫辩解与反抗。

这一方面反映了范进逆来顺受、甘愿屈辱的软弱性格,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范进在未中举时地位低下、备受歧视、毫无尊严的可怜处境。

胡屠户在范进面前如此骄横的原因是:

范进穷困潦倒,靠胡屠户救济;范进十分软弱,从不反抗;胡屠户作风粗俗、欺软怕硬,又是范进的丈人,大耍威风。

胡屠户臭骂范进的这段描写,为胡屠户后面对范进态度的骤然变化作了必要的铺垫。

(3)范进得知喜讯之前,抱鸡上集去卖,这一情节的安排颇具匠心。

其一,可见家贫之极,是中举后富贵的鲜明衬托;其二,由邻居转告,范进“道是哄他”,虽是几十年梦寐以求,却难以置信,可见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捉弄;其三,让范进由不敢相信到再看报帖,于是喜而发疯,使得这种失常的心理和精神的变化更合情合理。

(5)这一段精彩的描写,把一个科举迷为功名利禄而丧魂失魄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范进那颗因饱经折磨而变得异常脆弱的心,早已承受不住“中举”的强烈刺激,所以看到“中举”的报帖后便发疯了。

(6)中举前,邻人对范进的窘困不闻不问;中举后乡邻有拿鸡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

这一刻画,无情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当时知识分子及社会风气的毒害。

(7)前后两次贺礼都写得较详,在对比中显示了胡屠户的势利。

“天上的星宿”与上文的“文曲星”的话照应,从前范进最怕胡屠户,现在胡屠户对范进却充满敬畏。

“连斟两碗酒喝了”,才有壮胆,“才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情节戏谑可笑。

此时,在胡屠户眼里,范进首先是举人,是老爷,是天上的星宿,而不是女婿,不是“现世宝”了。

胡屠户怕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要“打一百铁棍”,发在地狱,永不得翻身,可见其势利之心多么强烈,这是一种惧怕权贵的势利小人的心理。

(8)范进的疯态,是对举人老爷的绝大讽刺,是对科举制度的尖锐抨击。

(9)胡屠户和众邻居对范进中举后态度的变化,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毒化了整个社会,毒化了所有人的灵魂。

范进中举前,胡屠户骂范进是“现世宝”,“尖嘴猴腮”,“癞虾模想吃起天鹅肉”;范进一中举,就成了“贤婿老爷”,“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是天上的星宿”。

胡屠户亲自为范进“扯了几十回”衣襟,敬畏、恭维、奉承之态令人作呕。

这些都充分揭露了胡屠户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面目,同时也显示了范进中举之后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11)攀亲叙旧,逢迎拉拢,何其“亲热”!

急于拉拢勾结,以便结党营私,为非作歹。

说明旧贵与新贵互相利用,范进与张乡绅一样,有着庸俗污浊的灵魂。

(12)胡屠户见财心喜,却假意推让,低声下气,谄媚作态。

“今非昔比”,一语道破了胡屠户对范进前倨后恭的原因,点明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的天壤之别。

上次是范进母子千恩万谢,这次却是胡屠户“千恩万谢”,多么鲜明的对照!

这既显出胡屠户的贪财卑微,又可见范进的地位今非昔比。

三、问题研讨

1.中举前后范进有哪些变化?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此题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本篇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和人物形象的特点。

中举前后范进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待人接物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变化。

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54岁才考中秀才。

中举之前,他贫困至极,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胡屠户可以任意辱骂他。

中了秀才,胡屠户仍然看不起他,态度仍十分粗野傲慢,他总是逆来顺受,甘受屈辱。

中举后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来临,他惊喜得发了疯,是胡屠户的一个巴掌治好了他的疯病;他开始接受财礼,言语举止沉稳镇定。

作者刻画了一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尖锐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胡屠户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主要用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

请举一两例加以说明。

胡屠户是作者着意刻画的一个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不堪的市侩形象。

他对范进的冷热喜怒,准确地反映出范进因科举考试而发生的每一点变化。

范进中举前,被他称为“现世宝”,受他的训斥和“教导”;范进向他商借乡试的盘费,被他“骂了个狗血喷头”,又是“尖嘴猴腮”,又是“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范进一中举,地位马上从地下升到天上,他立刻毕恭毕敬,低声下气,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范进不再是“现世宝”,而是“贤婿老爷”,“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是天上的星宿”。

胡屠户为何前后判若两人?

用他的话说:

“姑老爷今非昔比!

”这一句话毫不掩饰地道出了他对功名富贵的由衷向往之情。

3.本文是怎样通过描写中举后的范进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分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的?

甲生:

丑态之一是“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乙生:

丑态之二是“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端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丙生:

丑态之三是“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

‘中了!

中了!

’”

师评: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这个形象却是:

穷酸、疯癫、荒唐。

对比十分强烈,岂能不教“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从而收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

4.本文是怎样通过众人对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表现,来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的?

中举前中举后

范进——贫穷潦倒财源滚滚

胡屠户——训骂恭维

乡邻——不理会送酒肉

张乡绅——不识范进送银送房

对比写法——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四、语言品析

1.范进因没有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

“不要失了你的时了!

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

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趁早收了这心……”

胡屠户道:

“我哪里还杀猪……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