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6623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docx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

湖北省荆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C12N14Na23Mg24Al27S32

Cl35.5K39Ca40Cu64Zn65Fe56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1.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能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资源丰富,储存运输非常方便

B.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实施“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有利于保护环境

D.用甲醇、乙醇作为汽油的代用品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

CO32-、K+、Cl-、Na+

B.Kw/c(H+)=10-12mol·L-1的溶液中:

Na+、HCO3-、Cl-、K+

C.在c(OH-)/c(H+)=l×10l2的溶液中:

NH4+、Fe2+、Cl-、NO3-

D.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2mol·L-1的溶液中:

NO3-、Mg2+、Na+、SO42-

3.某学生利用下面实验装置探究盐桥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导线中电子流向为a→b

B.锌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Zn-2e-===Zn2+

C.若装置中铜电极的质量增加0.64g,则导线中转移的电

子数目为1.204×1022

D.盐桥中的阳离子向左侧烧杯移动、阴离子向右侧烧杯移动

4.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次氯酸与醋酸的酸性强弱的是

A.0.10mol·L-1的次氯酸和醋酸的pH分别为4.8和3.1

B.次氯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醋酸

C.醋酸的稳定性强于次氯酸

D.次氯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醋酸可以

5.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

B

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

(E1、E2、E3、E4表示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

C.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D.整个反应中△H=E1-E4

6.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

Ni(s)+4CO(g)

Ni(CO)4(g)。

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

己知:

Ni(CO)4的沸点为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

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

第二阶段:

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增加c(CO)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第一阶段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

C.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低

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生成[Ni(CO)4]=4v生成(CO)

7.下列解释实际应用原理的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A.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

Cl2+H2O

H++Cl-+HClO

B.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H2(g)+1/2O2(g)=H2O

(1)△H=-285.8kJ·mol-1

C.热的氢氟酸酸性增强:

HF+H2O=H3O++F-△H>0

D.用TiCl4制备TiO2:

TiCl4+(x+2)H2O(过量)

TiO2·xH2O↓+4HCl

8.对于可逆反应:

2A(g)+B(g)

2C(g)△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ABCD

9.工业上用CO和H2合成CH3OH:

CO(g)+2H2(g)

CH3OH(g)。

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温度/℃

0

100

200

300

400

平衡常数

667

13

1.9×10-2

2.4×10-4

1×10-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

B.加压、增大H2浓度和加入催化剂都能提高CO的转化率

C.工业上采用高温高压的条件,目的都是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

D.t℃时,向1L密闭容器中投入0.1molCO和0.2molH2,平衡时CO转化率为50%,则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为100

10.下列关于《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后要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并把冲洗液倒入装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B.两溶液缓慢混合后,轻轻搅动溶液,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C.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大烧杯(500mL)、小烧杯(100mL)、温度计、量筒(50mL)两个、玻璃棒

D.所用的氢氧化钠和盐酸的浓度不宜太大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0

B.H2(g)+I2(g)

2HI(g)△H=-QkJ·mol-1,表示一定条件下有1molH2和1molI2(g)反应生成2molHI(g)时放出QkJ的热量

C.过量铁粉与l00mL0.0lmol·L-1的稀盐酸反应,滴入几滴CuSO4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产生H2的量

D.改变反应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12.锰酸锂离子电池在混合动力车等大型蓄电池应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电池反应式为:

Li1-xMnO4+Lix

LiMnO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Li1-xMnO4+xLi++xe-===LiMnO4

B.放电过程中,石墨没有得失电子

C.该电池也能在KOH溶液的环境中正常工作

D.充电时电池上标有“-”的电极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13.下列选项中原因或结论与现象对应的是

选项

现象

原因或结论

A

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

Mg(OH)2的溶解度

小于Fe(OH)3

B

在密闭容器中有反应:

A(g)+B(g)

xC(g)达到平衡时测得c(C)为0.5mol·L-1,将容器容积缩小至原来的一半,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C)为0.8mol·L-1

x=l,增大压强

平衡正向移动

C

向装有2mL5%H2O2溶液的两只试管中分别滴0.lmol·L-1

FeCl3和CuCl2溶液各lmL,摇匀。

滴入FeCl3溶液产生的气泡更快些

Fe3+的催化效果

比Cu2+的好

D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Fe(NO3)2晶体已氧化变质

14.25°C时有三瓶溶液:

pH=3的盐酸、pH=3的醋酸溶液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别用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pH=3盐酸和pH=3醋酸溶液至pH=7,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前者小于后者

B.等体积pH=3的盐酸和pH=3醋酸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相同的锌粒,醋酸中锌粒先反应完

C.三瓶溶液加水稀释100倍,pH变化最大的是醋酸溶液

D.三瓶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均为1.0×10-11mol·L-1

15.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2L的两个恒容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2SO2(g)+O2(g)

2SO3(g)

△H=-196kJ·mol-1,实验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SO2

O2

SO3

2

1

0

放热156.8kJ

0.6

0.3

1.4

Q(Q>0)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容器①中达到平衡吋,O2的转化率为80%

B.Q=19.6kJ

C.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K=80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8molSO2、0.4molO2和3.2molSO3,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16.草酸是二元中强酸,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

常温下,向10mL0.01mol·L-1NaHC2O4溶液中滴加0.01mol·L-1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V(NaOH)=0时,c(H+)=1×10-2mol·L-1

B.V(NaOH)<10mL时,不可能存在c(Na+)=2c(C2O42-)+c(HC2O4-)

C.V(NaOH)=10mL时,c(H+)=1×10-7mol·L-1

D.V(NaOH)>10mL时,c(Na+)>c(C2O42-)>c(HC2O4-)

17.下表是几种难溶物质的有关数值:

物质

Fe(OH)2

Cu(OH)2

Fe(OH)3

Ksp/25℃

8.0×10-16

2.2×10-20

4.0×10-36

完全沉淀时的pH范围

≥9.6

≥6.4

≥3

关于含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生成的沉淀是蓝色的

B.该溶液中c(SO

)∶[c(Cu2+)+c(Fe2+)+c(Fe3+)]>5∶4

C.当pH=10时,溶液中c(Fe2+)∶c(Fe3+)=(2×1020)∶1

D.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调节pH到9.6后过滤将所得沉淀灼烧,可得等物质的量的CuO、FeO

18.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

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4M+nO2+2nH2O

4M(OH)n。

已知:

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

B.比较Mg、Al、Zn三种金属–空气电池,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C.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

4Mn++nO2+2nH2O+4ne–

4M(OH)n

D.在Mg–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

19.500mL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

)=6.0mol/L,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下),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溶液中c(K+)为2mol/L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2mol电子

C.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5molD.电解后溶液中c(H+)为2mol/L

20.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Ka2(H2X)的数量级为10-6

B.曲线N表示pH与

的变化关系

C.NaHX溶液中

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

21.(10分)氨是化学实验室及化工生产中的重要物质,应用广泛。

(1)己知25℃时:

N2(g)+O2(g)

2NO(g)△H1=+183kJ·mol-1

2H2(g)+O2(g)=2H2O

(1)△H2=-571.6kJ·mol-1

4NH3(g)+5O2(g)=4NO(g)+6H2O

(1)△H3=-1164.4kJ·mol-1

则合成氨的反应N2(g)+3H2(g)

2NH3(g)△H=kJ·mol-1

(2)在恒温恒容容积为a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起始加入N21.0molH23.0mol。

①该温度下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②经过2min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测得H2的转化率为40%,则平均化学反应速率

v(NH3);

③若其它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则合成氨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

下图表示L一定时,合成氨反应中H2(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i.X代表的物理量是,

ii.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

L1L2(填“>”“<”或“=”),并简述理由:

22.(10分)SO2和H2S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工业上采取多种方法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回答下列方法中的问题。

(1)用氨水除去SO2:

己知25℃,H2SO3的Ka1=1.3×10-2,Ka2=6.2×10-8,NH3·H2O的Kb=1.8×l0-5。

①试写出H2S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平衡的角度解释Ka1、Ka2差别很大的原因。

②若氨水的浓度为0.02mol·L-1,溶液中的c(OH-)=mol·L-1、将SO2通入该氨水中,当溶液中的c(SO32-)/c(HSO3-)=6.2时,溶液的pH=。

(2)生物脱H2S:

原理为:

H2S+Fe2(SO4)3=S↓+2FeSO4+H2SO4

4FeSO4+O2+2H2SO4=2Fe2(SO4)3+2H2O

①硫杆菌存在时,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倍,该菌的作用是。

②由图1和图2判断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为,若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其原因是。

 

23.(12分)

(1)常温时,四种溶液:

Ⅰ.pH=4的CH3COOH溶液;Ⅱ.pH=4的HCl溶液;Ⅲ.pH=10的NaOH溶液;Ⅳ.pH=10的CH3COONa溶液。

①Ⅲ和Ⅳ的溶液中水电离的c(H+)浓度之比________。

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Ⅱ、Ⅲ的溶液分别与10g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Ⅲ更多

B.将Ⅰ和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小于7

C.四种溶液各10mL分别加水稀释至100mL,溶液的pH:

Ⅲ>Ⅳ>Ⅰ>Ⅱ

(2)CH3COOH溶液的Ka=1.6×10-5,则1.0mol·L-1的CH3COONa溶液中c(OH-)=______。

(3)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CO2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②当c(Na+)=c(CO

)+c(HCO

)+c(H2CO3)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

(4)用NaOH溶液滴定醋酸溶液的过程中,锥形瓶中的溶液其离子浓度关系有如下式子,在滴定过程中这些式子出现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请选出正确的顺序)。

①c(Na+)>c(CH3COO-)>c(OH-)>c(H+)②c(CH3COO-)>c(Na+)>c(H+)>c(OH-)

③c(CH3COO-)>c(H+)=c(Na+)>c(OH-)④c(Na+)>c(CH3COO-)=c(OH-)>c(H+)

⑤c(CH3COO-)>c(H+)>c(Na+)>c(OH-)⑥c(Na+)=c(CH3COO-)>c(OH-)=c(H+)

⑦c(Na+)>c(OH-)>c(CH3COO-)>c(H+)

A.⑦④①⑥②③⑤ B.⑤②③①⑥④⑦C.③⑤②①⑥④⑦D.⑤③②⑥①④⑦

24.(12分)水中溶氧量(DO)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每升水中溶解氧分子的质量表示,单位mg·L-1。

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源的DO不能低于5mg·L-1。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步骤如下:

(1)向一定量水样中加入适量MnSO4和碱性KI溶液,生成MnO(OH)2沉淀,密封静置;

(2)加入适量稀H2SO4,搅拌,等MnO(OH)2与I-完全反应生成Mn2+和I2后;

(3)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测定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己知:

MnO(OH)2+2I-+4H+=Mn2++I2+3H2O2S2O32-+I2=S4O62-+2I-

①加入稀硫酸后搅拌的作用是;

Na2S2O3标准溶液应装在滴定管中(填酸式或碱式)。

②滴定过程中以为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为。

③写出O2将Mn2+氧化成MnO(OH)2的离子方程式;

④若加入的稀H2SO4溶液反应后,若溶液pH过低,滴定时会产生明显的误差。

写出产生误差的一个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⑤下列操作使测得水样中溶氧量(DO)比实际值偏高的是。

A.第

(1)步操作静置时没有密封B.装Na2S2O3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没有润洗

C.滴定前锥形瓶洗净后没有干燥D.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

25.(8分)如图是一个用铂丝作电极,电解稀的MgSO4溶液的装置,电解液中加有中性红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红色。

(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

6.8~8.0,酸色—红色,碱色—黄色)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编号);

①A管溶液由红变黄②B管溶液由红变黄③A管溶液不变色④B管溶液不变色

(2)写出A管中发生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管中发生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解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将电解液倒入烧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6.(8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pH试纸上的微型电解。

(1)如图,取一条广泛pH试纸,浸润了饱和Na2SO4溶液后放置于玻璃片上,取两只回形针(铁制)夹住试纸两端,另取导线、鳄鱼夹、6V电池连接好电路。

当两根鳄鱼夹夹住回形针后,试纸上立刻出现以下现象:

阳极回形针处很快出现大片红棕色;阴极附近迅速呈现大片蓝紫色,对照比色卡发现其pH约为13。

①如图,右端回形针为________极(填“阴”或“阳”);阴极试纸上出现大片蓝紫色的原因是(用反应式结合文字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推测阳极回形针处出现的红棕色物质可能是________(写化学式)。

(2)小组同学另取两根铅笔芯作为电极,对pH试纸上的Na2SO4溶液电解,可见阳极与试纸接触处呈现________色圆点,而在阴极与试纸接触处呈现________色圆点,说明了电解硫酸钠饱和溶液的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高二第五次双周练化学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C

B

B

C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C

C

D

B

C

A

D

21.(10分)

(1)-92.2(2分不带“-”不得分)

(2)①K=

(1分)②2/5amol·L-1·min-1(2分)③不变(1分)

④温度(1分)L1

(2分,其它答案合理也得分)

22.(10分)

(1)①H2SO3

HSO3-+H+(1分第二步写出并写对也得分,若第二步写错则不得分);

第一步电离的H+抑制了第二步的电离(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②6.0×10-4(2分)8.0(2分)

(2)①降低反应活化能(或作催化剂)(1分)

②30°C、pH=2.0(1分只答一条不得分)

蛋白质变性(或硫杆菌失去活性)(1分)

23.(12分,每空2分)

(1)①10-6:

1 ②B 

(2)2.5×10-5mol·L-1 

(3)①c(Na+)>c(CO

)>c(OH-)>c(HCO

)>c(H+) ②NaHCO3 

(4)D

24.(12分)

①使溶液混合均匀,加快反应速率(共2分答使溶液混合均匀,反应更加充分也得2分);碱式(1分)

②淀粉溶液(1分);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共2分,只答“溶液蓝色褪去”不得分)。

③2Mn2++O2+4OH-=2MnO(OH)2(2分)

④S2O32-+2H+=S↓+SO2↑+H2O或SO2+I2+2H2O=4H++SO42-+2I-或

4I-+4H++O2=2I2+2H2O(写对一个就得2分多写但写错不得分)

⑤AB(2分答对一个得1分,多答或错答均不得分)

25.(8分,每空2分)

(1)①④ 

(2)2H++2e-===H2↑、Mg2++2OH-===Mg(OH)2↓ (3)4OH--4e-===2H2O+O2↑

(4)溶液呈红色,白色沉淀溶解(或大部分溶解)

26.(8分)

(1)①阳(1分) 2H++2e-===H2↑,使水的电离平衡右移,c(OH-)增大,阴极附近呈碱性 (2分)

②Fe2O3(1分)

(2)红 (1分)蓝(1分) 2H2O2H2↑+O2↑(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