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6862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3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docx

企业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解读

企业研究方法

一、企业研究方法概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MBA中心

你对

■研究

”的看法是?

 

 

•你可能会认为:

 

•研究就是确立事实

•研究远离现实

•研究结论停留在书本上,不能改变任何事情

•研究很乏味

•研究需要复杂高深的技巧,我可能学不会

•研究是学者、专家们做的事情,与我无关

•研究是穷根究底,去发现事实背入后襄正的原因

方,产生预料之外的效果

有趣

•研究既需要专门技能,也需要日常技巧,有些技巧你已经掌握了

•研究不是专家学者的特权,你自

己也可以做研究

事实背后真正的原因:

长颈鹿的故

l?

ift

 

°Foo

■动物园里迎来了新朋友——长颈鹿。

工作人员为它建造了新家,可是每天长颈鹿都会从新家里跑出来。

■工作人员加高了栏杆的高度,第二天长颈鹿又跑出来了。

■无奈,工作人员继续加高栏杆的高度。

 

■邻居河马:

“加高栏杆有用吗?

"

■长颈鹿:

“难讲,们依然忘记关门的话。

 

研究与现实息息相关:

冷冻糕点的优惠券3-1

•:

・某全国连锁糕点店的营销经理打算推岀一款新的冷冻糕点。

他决定以提供优惠券的方式来吸引人们购买这款新糕点。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是向所有人发放优惠券,还是有针对性地只向特定人群发放?

•:

・漫无目的地发放优惠券,不仅会增加营销推广成本,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

如果直接把优惠券邮寄给那些最有可能使用它们的人,那么有限营销推广费用所起到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营销经理提出的下一个问题是?

哪些人是最有可能使用优惠券的人?

•:

・以往的研究和经验表明,大量使用优惠券的人,通常也是最有可能使用新优惠券的人。

营销经理接下来将要提出的问题是?

大量使用者和少量使用者之间存在哪些可识别的人口统计特征?

研究与现实息息相关:

冷冻糕点的优惠券3-2

接下来营销经理还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如何获取使用优惠券消费者的人口统计资料?

这些资料是否有代表性?

■采用哪种统计方法?

研究与现实息息相关:

冷冻糕点的优惠券3-3

大量

中少量

不使用者

家庭平均规模

3.6

3.2

3.4

女户主的平均年龄

43.1

45.2

41.9

家庭收入/千美元

30.9

29.1

28.7

女户主上大学比例(%)

51

50

52

月平均日用品开支/美元

334

312

303

女主人不工作或没有全职工作比例(%)

65

51

35

研究结论表明,人口统计特征在统计上唯一有显著差别的是,家庭的女主人有无全职工作。

营销经理根据这个特征来购买新糕点优惠券的邮寄

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

它由一系列实验组成,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

一、照明实验。

时间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

■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是疲劳和单调感等,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之一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0

■工人被分成两组:

一组为控制组,所有工人都在跟以往相同的照明度下进行工作;一组为实验组,照明度将增强或减弱,实验目的是为了观察实验组经过照明度改变后工人的生产力情况,并与控制组进行比较。

■结果却发现,照明度增加,生产力增加:

照明度减少,生产力仍然增加。

更奇异的是,控制组的照明其实一点都没有改变,但生产力仍然在上升。

■实验目的总的来说是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但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变(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优惠措施的增

减、休息时间的增减等),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

甚至工人自己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说不清楚。

■后经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导致生产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为:

/参加实验的光荣感与工人间的良好关系。

实验开始时6名参加实验的女工曾被召进部长办公室谈话,她们感到这是一种莫大的光荣,这种心态又形成了整个团队的荣誉感,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出人意料的结果:

霍桑实验3/5

三、访谈

■研究者在工厂中开始了访谈计划。

此计划的最初想法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划和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作出回答,但这种规定好的访谈提纲

在进行过程中却大出意料之外,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工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公司或调查者认为意义重大的那些事,工人想就访谈提纲以外的事情进行交谈。

访谈者了解到这一点,及时把访谈计划改为事先不规定内容,每次访谈的平均时间从三十分钟延长到1-1.5个小时,多听少说,详细记录工人的不满和意见。

访谈计划持续了两年多。

工人的产量大幅提高。

■工人们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存在许多不满,无处发泄,访谈计划的实行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发泄机会。

发泄过后心情舒畅,士气提高,使产量得到提高。

■但实验的结果发现,实行计件工资制度后,产量仍保持在中等水平,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平均都差不多,而且工人并不如实地报告产量。

■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个班组为了维护他们群体的利益,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

他们约定,谁也不能干的太多,突出自己;谁也不能干的太少,影响全组的产量,并且约法三章,不准向管理当局告密,如有人违反这些规定,轻则挖苦谩骂,重则拳打脚踢、

■进一步调查发现,工人们之所以维持中等水平的产量,是担心产量提高,管理当局会改变现行奖励制度,或裁减人员,使部分工人失业,或者会惩罚干得慢的伙伴。

霍桑实验的结果

出人意料的结果:

霍桑实验5/5⑦

传统的管理理论

1.生产效率受工作方法和生产条件的制约

2、假设人是受经济利益驱动的“经济人”,金钱是刺激工人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3、只直视正式组织的组织机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

1、工作方法和生产条件并非是增加生产的第一要素。

员工的士气、工作积极性、工作满足感才是增加生产、提高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2、证明人是“社会人”,要调动员工积极性,除了物质需求的满足,还应满足工人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

3、在正式的组织中还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的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11

有趣的研究:

游戏与人的风险决策1/2

游戏二

•游戏规则:

每个游戏都由A.B两个选项组成,选出你想参加的游戏

游戏一

A:

30%的可能»2000元

B:

70%的可能*1000元

■绝大多数人选B

■A的期望收益=0.3X2000=600

B的期望收益=0.7X1000=700■期望值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是风险中立的,只考虑期望值大小,不考虑风险大小。

■理论引申:

决策树

A:

100%的可能R1000元

B:

50%的可能凍2100元,

50%的可能一分钱也拿不到

■绝大多数人选A

■A的期望收益=1.0X1000=1000

B的期望收益二0.5X2100=1050?

■期望效用理论。

该理论假定人们是风险规避的,财富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A的效用大于B的效用。

■微观经济学的奠基石。

应用实例:

美国的财富再分配政策

•:

・卡尼曼和特维斯基提出的“展望理论”:

(1)人们在面临“收益”的情境时是风险规避的;

(2)面临“损失”的情境时是追求风险的;(3)

“收益”和“损失”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点”而言的。

•:

・展望理论的突出贡献在于,发现不确定条件下人的决策行为,很多都系统地偏离了传统经济学理论,动摇了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的前提假设。

卡尼曼也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该理论已渗透到人们日常决策的方方面面,并形成了一些新的学科,如:

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

课程设计

□课程总体安排

□论文阅读

□研究设计□研究报告

评分标准

小组平时成绩

70分

'■小组平时成绩:

小组三次大

■论文阅读

20分

作业和小组上课发言表现。

■研究设计

20分

■研究报告

30分

/、

■个人平时成绩(30分):

课发言表现+出勤情况

V丿

期末成绩

■小组平时成绩+个人平时成绩

15

分组

小组任务

■课程三次大作业:

论文阅读.研究设计、研究报告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PPT方式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

 

■全班平均分为10组,每组选岀一名组长。

纪律要求

纪律

■不能来上课或需要早退者请提前请假,但必须完成课程的三次作业。

三次及以上未到者本课程没有成绩。

上课时请自觉将手机设为震动,课上手机铃响者每次扣个人成绩2分。

■作业提交:

所有小组需要至少提前1天将作业按照老师要求交给学习委员,由学习委员统一发给老师,迟交小组扣该项成绩20%。

■不得随意调换所在小组,未经老师同意调换者成绩记0分。

课程安排

时间

课程内容

上课方式

课前准备

课后作业

1

企业研究方法概论

讲授+研讨

阅读教材P1~p100

分组、阅读论文

2

企业研究操作方法

讲授+研讨

阅读教材P101〜p221

阅读论文

3

数据分析方法

讲授+研讨

阅读教材P222〜p328

阅读论文拟定研究设计题目

4

论文阅读研讨1

小组发言+研讨

所有小组准备好论文阅读PPT,上课时随机抽取5个小组进行汇报所有小组报出研究设计题目

进行研究设计

5

论文阅读研讨2

小组发言+研讨

进行研究设计

进行研究设计

课程安排

时'可

课程内容

上课方式

课前准备

课后作业

6

研究设计研讨1

小组发言+研讨

所有小组准备好研究设计

PPT,上课时随机抽取5个小组进行汇报

准备实地

调研

7

研究设计研讨2

小组发言+研讨

准备实地调研

准备实地调研

停课两周,进行实地调研

8

研究报告汇报1

小组发言+研讨

所有小组准备好研究报告PPT.上课时随机抽取5个小组进行汇报

撰写研究报告

9

研究报告汇报2

小组发言+研讨

撰写研究报告

撰写研究报告

10

、考试

考核

提交所有作业

19

作业

时间

提交人

提交内容

提交形式

论文阅读研讨课前

所有小组

论文阅读汇报(PPT格式)

电子版

研究设计研讨课前

所有小组

研究设计汇报(PPT格式)、调查问卷(WORD格式)、10篇参考文献打包

电子版

研究报告汇报课前

所有小组

调查数据(SPSS格式)、研究报告汇报(PPT格式)

电子版

研究报告汇报结束后1周内

所有小组

1、论文阅读汇报(PPT格式)

2、研究设计汇报(PPT格式〉

3、研究报告汇报(PPT格式)

4、研究报告及问巻(WORD格式)

5、调查数据(SPSS格式)

1-4项提交电子版和打印版,第5项只提交电子版

•小组电子文档名称均为“班级编号+第X小组+题目”;

■前三次的电子文档均由学习委员打包,至少提前一天统一发给老师。

•最后一次的打印文档交至东区管理学院大楼609室,电子文档打包后发给老师。

课程设计

□课程总体安排

□论文阅读

□研究设计

□研究报告

论文阅读要求(1/2)

■在精读论文的基础上,了解其选题背景、明确论文的切入点和问题的界定;

■明晰论文所涉及变量的界定,并对所有变量进行归类(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调节变量、控制变量)

■剖析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形成的、依据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假设是如何提出的?

属于方向性还是非方向性假设?

■论文的理论框架是什么?

对于没有理论框架的文献,根据论文的假设画岀理论框架图;

■介绍论文的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目的、研究类型(因果研究vs•相关研究)、研究者的介入程度、研究环境、分析单元、研究的时间维度;

■变量是如何操作化定义的?

如何进行测量的?

测量的信度、效度如何?

■数据收集的方法、抽样设计方法是什么?

■数据分析方法是什么,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假设检验与预期不一致时,论文是如何解释的?

■评价论文,包括哪些地方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哪些地方又存在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从论文可以引申出哪些新的课题或研究方向(至少2个),并说明理由。

论文阅读——PPT制作要求

老师根据各项内容完成的质

量给小组打分,如果要求的

内容没有则该项得分为零

内容

页数建议

分数

封面(论文名称.小组名称、小组成员)

1

论文研究背景介绍

12

5

理论框架、文献回顾

3〜5

15

变量定义、归类与操作化

24

10

研究假设(提出研究假设的依据)

12

10

论文研究设计(研究目的.研究类型(因果研究VS.相关研究).研究者的介入程度、研究环境、分析单元、研究的时间维度、数据收集方法、抽样方案)

5〜8

20

论文的数据分析

46

15

论文结论

12

5

你们小组对论文的评价(借鉴与不足)

2〜4

10

该篇论文对你们小组的启发(至少引申两个新的研究课题)

1〜2

10

合计

21〜36

100

论文阅读一一发言要求

■每个小组均需阅读10篇指定论文。

■每个小组介绍一篇论文,以PPT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并回答老师和其他小组的提问°其他小组的提问次数、提问质量将计入小组成绩。

■每个小组汇报的时候至少有4位同学分别发言。

■每个小组汇报时间为20〜25分钟,回答提问10分钟左右。

课程设计

□课程总体安排

□论文阅读

□研究设计

□研究报告

内容

要求

1

问题明确

•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可以来自于实践,也可以来自于文献阅读以及理论上的思考。

・问题选择要有一定的新意,有实践价值;

・题目中直接给出所要研究的变量及变量关系。

2

文献回顾

•有条理地整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避免文献的简单堆砌和罗列,并说明本小组研究的创新之处。

3

理论框架

•详细说明理论框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并画岀理论框架图;标注变最的类别:

最好能在图形中标出假设。

4

研究假设

•详细说明提出假设的理由。

有方向性的必须加以说明

27

研究设计(2/3)

内容

要求

5

研究方法

•是相关性研究还是因果性研究,并陈述理由。

•说明研究环境、介入程度、分析单元、时间维度

6

变量及测量方法

•明确定义研究问题涉及到的主要变量;

•详细说明各个变量的测量方法

7

抽样方法

•给岀如何进行抽样的方法。

研究总体、样本抽样方法、样本的代表性论证。

8

数据收集方法

•是一手的数据收集方法(问卷、访谈、实验等),还是运用第二手资料。

9

数据分析方法

•每个研究假设准备采取哪些数据分析方法,并陈述理由。

内容

要求

10

预期结论

•预期结论以及对企业的管理启示。

11

附件

•列岀调查问卷

12

参考文献

•至少10篇参考文献(汇报刖需将参考文献电子版和研究设计汇报PPT、调查问卷一起交给学习委员)

老师根据各项内容完成的质

研究设计PPT制作要求呈给小组打分,如果要求的

~「内容没有则该项得分为零分

■每个小组就自己的研究设计,以PPT的方式向全班同学介绍,并回答老师和其他小组的提问。

其他小组的提问次数、提问质量将计入小组成绩。

■每个小组发言的时候至少有4位同学分别发言。

■每个小组发言时间为20〜25分钟,提问和回答10分钟。

课程设计

□课程总体安排

□论文阅读

□研究设计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撰写要求

1、封面

报告名称、小组成员

2、目录

3、正文(至少5000字,研究报告具体格式见《研究报告格式要求》)正文要求做到重点突出,各标题之间逻辑顺序清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文字、表格、图形、图片)。

具体内容包括:

(1)摘要和关键词

(2)研究背景介绍和研究问题的提岀;

(2)研究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

33

研究报告撰写要求

(4)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5)抽样方法和数据收集方法;

(6)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

(7)调研结论;

(8)管理启示。

是对研究报告中需要解释的词句加以说明,或是对论文中引用的词句、观点注明来源出处。

注释一律采用尾注的方式(即在调研报告的末尾加注释)。

5.参考文献

研究报告结尾必须列出不少于10篇参考文献。

老师根据各项内容完成的质

量给小组打分,如果要求的

内容

页数建议

分数

封面(研究课题名称.小组名称、小组成员)

1

研究背景介绍和研究问题界定

3〜4

5

理论框架

1〜2

10

研究假设及桿出的理由

1〜2

5

变量定义与测量方法

2〜4

10

调研过程介绍(抽样方法、问卷回收情况等)

1

10

数据信度、效度分析

2〜3

15

假设验证的统计分析(用SPSS当场演示)

5〜8

20

结论(验证后的理论框架图)

1〜2

10

弩理改进建议

2〜3

10

参考文献

1

5

合计

21〜32

100

调查问卷(做成WORD文档)

1〜2

■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以PPT的方式向全班同学介绍,并回答老师和其他小组的提问。

其他小组的提问次数、提问质量将计入小组成绩。

■现场演示数据分析过程

■每个小组发言的时候至少有4位同学分别发言。

■每个小组发言时间为20〜25分钟,提问和回答5分钟。

三次汇报PPT的格式要求

■上述表格要求的PPT顺序可以适当调整,但是所有的内容在PPT中都应该出现。

■注意字体不要太小,颜色对比度要大,让观众容易看清。

■一页中的内容不要过于拥挤。

■用不同颜色、字体放大等手段将重要的内容凸显出来。

发言评分标准

发言内容

|>PPT内容质量(参考前述具体要求)

70%I

发言效果

A口齿清晰

A声音洪亮、自信、专业

A目光接触

A陈述流程安排合理

A令人信服

A体现了小组的努力

10%

A幻灯片:

不拥挤、将重点标出、容易阅读

A时间安排合理

5%

回答问题

A集中于被问的问题

A问题回答得切中要点

A小组成员对回答问题的参与

15%

内容回顾

□课程总体安排

□论文阅读

□研究设计

□研究报告

 

③企业研究方法论的基本概念

4■科学研究

■研究问题的界定

•理论框架的建立

・研究假设的形成

 

41

企业研究方法论的基本概念

企业研究类型

 

方法与方法论

科学研究

■Kerlinger(1986):

以有系统的、控制的、实验的、严谨的方法,来探讨对于现象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假说命题

企业研究

-以有系统的、控制的、科学的、严谨的方法,来探讨管理决策者所欲探讨的现象。

•:

•企业研究是有系统的,事先规划周密、组织严谨的过程

•:

•获得相关资料的方法是客观的,不因研究者的个人喜好、研究过程而有所偏差

•:

•企业研究的过程着重于提供有效的信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决策。

•:

•企业研究的结论将帮助决策者解决特定的企业问题,如消费者认知、态度问题等。

43

企业研究方法论的基本概念

S企业研究的定义与特征

方法与方法论

 

东西方研究范式的差异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basicresearch):

通过对企业现实问题的观察、

概括和抽象,探讨有关管理学科规律性的知识,对管理行

为和现象作出机理性的解释,证实或证伪现有理论并提出新理论。

先探讨某些特定问题如何被解决,以增加知识,然后再利用这些知识来帮助管理者解决问题。

•应用研究(appliedresearch):

为解决特定的问题或是在采取某项行动或政策前所做的研究。

它要求解决现实的管理问题,并为社会、组织或群体带来实际利益。

45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比较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为建立基础理论而进行的研究。

为解决企业问题而做的研究。

研究者对研究主题的选择享有极大的自由权。

由社会学界之外的赞助者来决定研究的选题。

研究问题的判断根据严谨的科学规范、追求最高的学术标准。

研究问题主要是问题导向,为了符合业主或赞助者的需要,

主要关心的是研究设计的内在逻辑与严谨度。

依照研究目的、预算及时间,研究可能是“早率简陋”,也有可能符合严格的学术标准。

对基本理论知识有所贡献是推动研究的驱动力。

主要关心的问题是能够把研究发现应用到业主关心的问题。

研究的成功与否看研究结果是否对学科发展有所贡献,仅管不强调实际应用,但着眼于长远效益。

成功与否决定于是否被业主应用在决策之上,并且产生积极的影响。

”企业研究的定义与特征

企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

♦:

•方法论(methodology):

是较高层次的概念,指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的一般途径,它构成了我们完成一项任务的一般途径或路线,而不是告诉我们如何完成任务的具体细节。

研究方法论是研究的逻辑,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

•方法(method):

是较低层次的概念,指为实现研究目标在研究过程中的某些特定环节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工具或程序。

方法论

研究方法

具体方法和技术

49

企业研究的方法体系1——方法论

在社会研究中,存在两种基本的的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

定量研究

•:

•占研究方法论的主流地位

•:

•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对社会中的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

•:

•通过非常具体、客观的观察,以量化的资料形成研究结论

•:

•研究过程是可以董复的

人文(阐释)主义方法论

定性研究

•:

•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行为时,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和自然现彖的差别,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中的主观性

•:

•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与被研究者接触.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寻找现象背后的内涵,进而做有系统的归纳

•:

•适合于对复杂现象作探索性研究,特别是在这些现象不太为人所知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