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74473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19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9页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9页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9页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9页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9页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9页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9页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9页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9页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9页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9页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9页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9页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9页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23ff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docx

初二物理试题大全

初二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1. 物质物理属性有:

密度、磁性、弹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透明度等,下面主要运用了哪一性质。

寒冬,在露天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问题,这涉及发泡塑料的_________;俗话说“没有金钢钻,莫揽瓷器活”,金刚钻的_________比瓷器强;电影中常有房屋倒塌将演员压在房子下的情景,这些道具房屋与所用材料的_________有关。

【答案】导热性;硬度;密度

【解析】 略

2..下图体温计上的读数是     ℃,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6℃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和   ℃。

【答案】36.8,36.8,39

【解析】 略

3.声音既可以传递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传递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信息,能量

【解析】略

4.晶晶站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当她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大小__________________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反射,不变

【解析】略

5.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D.三点对一线

【答案】C

【解析】略

6.(2012济宁)如图所示的三个高度相同的实心铁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正方体铁块A最重,圆柱体铁块C的底面积最小.哪个铁块对桌面的压强最大呢?

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一:

正方体铁块A最重,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猜想二:

圆柱体铁块C的底面积最小,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猜想三:

三铁块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1)以图中长方体铁块B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根据表达式分析判断上述哪一个猜想是正确的.(已知铁的密度为ρ,长方体铁块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压强表达式的推导:

p=________.

分析判断:

由上面压强的表达式可知,铁块对桌面的压强只与________有关,所以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2)利用海绵或其他简易器材,设计一个实验粗略验证上面的猜想.

【答案】

(1)ρgh铁块的高度和密度三

(2)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铁块竖直放置在海绵上,观察比较海绵被压陷的深度,若深度相同,则可验证猜想三正确.

【解析】铁块放在水平桌面上,F=G,所以

.由公式p=ρgh知,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铁块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压强大小跟铁块的高度和密度有关.

7.在电视剧《三国》中,有这样一个情景:

一群士兵用力拉动一个杠杆,会将石块抛向敌方阵营.它是一个________杠杆.要把石块抛出去,图中作用在A点的力沿________方向最小(选填“a”“b”或“c”).

【答案】费力c

【解析】由题图可知为费力杠杆,要使作用在A点的力最小,应使力臂最大,而c方向的力的力臂最大.

8.(2012德阳)如图所示,一个小球漂浮在水面上,有一半露出水面.向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并搅动,待小球静止后,它受到的浮力会(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原来小球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向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并搅动,此时液体密度增大,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但仍然漂浮,由于小球的重力没有变化,所以浮力也不变.故选C.

9.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1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11.3°

22.1°

35.4°

40.9°

通过实验还得到数据如上表: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和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___,且折射角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

【答案】①反射  折射  ②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  小于

【解析】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由于水相对于空气来说是光密度介质,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考点】光的折射

10.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用了6min穿过长度为2600m的一个隧道,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m?

【答案】1000m.

【解析】解:

火车行驶的速度:

36km/h=10m/s,

由v=

可得,火车通过的路程:

s=vt=10m/s×6×60s=3600m,

火车的长度L车=s﹣L桥=3600m﹣2600m=1000m.

答:

这列火车的长度是1000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火车完全通过桥的路程等于桥长与火车长度之和,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求出火车路程,然后求出火车的长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变形公式的应用,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知道火车的路程等于桥长与火车长度之和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根据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应该比点燃的那只蜡烛小

B.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像变大

C.若用更大的玻璃板,像变大

D.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

(2)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像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则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

(选填“垂直”或“不垂直”)

(3)移去玻璃板后的那只蜡烛,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玻璃板前蜡烛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像。

(4)如果实验时,把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水平放置的直尺上面,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体与像____________的关系;实验时取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___________的关系.

(5)某同学从对面的平面镜中看到电子钟的显示如图所示,那么他回头直接看钟,钟显示的应为(     )

A.20:

15B.21:

05C.21:

15D.20:

05

(6)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看到的像是重影原因是

【答案】

(1)D、

(2)垂直、(3)不能、虚、(4)到平面镜的距离、大小、(5)B、(6)玻璃既能反光又能透光,便于找到像的位置、(7)玻璃太厚

【解析】

(1)A.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与距离平面镜的远近、玻璃板的大小无关,因此ABC错误;D.在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时,应该利用刻度尺测量距离,D正确,选D。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中,像与物体连线被平面镜垂直平分,所以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像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

(3)因为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是光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不能够利用光屏来承接,因此移去玻璃板后的那只蜡烛,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玻璃板前蜡烛的像;

(4)实验中应该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因此把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水平放置的直尺上面,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实验时取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5)根据平面镜成像关于平面镜是对称的特点,数字“2”的对称数字是“5”,因此实际钟表数为B.21:

05;

(6)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因为玻璃既能反光又能透光,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平面镜就没有这些优点;

(7)若看到的像是重影原因是玻璃板可能太厚,有两个面都发生反射,形成两个像;

【考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2.下列事实或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清澈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B.路灯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

C.饭店墙壁上装一面大镜子,使人有空间增大的感觉

D.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

【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要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平面镜成像,成因是光的反射.

②光的折射现象.由物体发出的光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光路发生改变,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③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

A、清澈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水中物体的反射光线折射时偏离法线,我们看到物体的深度比物体所在的实际深度要高一些,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路灯下行走的人,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当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人)上,在人后面形成一个光线射不到的黑色区域就是影子,所以出现人影相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饭店墙壁上装一面大镜子,使人有增大空间的感觉,是光的反射形成,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这是由于大气是不均匀的,光在其中传播时发生了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光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做到学物理,用物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3.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

A.雨后天空的彩虹

B.水中的“月亮”

C.阳光下人在地上的影子

D.斜插入水中“变弯”的筷子

【答案】C

【解析】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

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有:

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3)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有:

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凹面镜成像.

解:

A、雨后天空的彩虹,是阳光经过天空中的小水珠发生折射形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C、阳光下人在地上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

D、斜插入水中“变弯”的筷子是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

故选C.

【点评】一般来说:

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光的直线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14.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C.在空气中声音传播是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的

D.声音在气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快

【答案】D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解:

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正确;

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中传播,但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此选项正确;

C、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是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的.此选项正确;

D、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此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声音传播条件的掌握和应用,包括传递方式、传播速度等.

15.如图所示,岸边的渔民看到水中的“鱼”,实际上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鱼的像;有经验的渔民知道,用鱼叉插鱼时要朝着所看到的“鱼”更     (选填“深”或“浅”)一些的位置插去,才能插到鱼.

【答案】折射;深

【解析】我们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并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所以渔民叉鱼时要瞄准像的下方.

解:

渔民叉鱼时,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于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渔民叉鱼时要朝着所看到的“鱼”更深一些的位置插去,才能插到鱼.

故答案为:

折射;深.

【点评】本题考查了:

光的折射的应用,知道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我们看到的鱼在折射光线的延长线上,是解题的关键.

16.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如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的有关内容.

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答案】

(1)行驶时间为10min;

(2)速度为7m/s.

【解析】从出租车发票中可以得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8:

48﹣8:

58,即10分钟(600秒);出租车行驶的路程为4.2km,即4200m.

计算出租车行驶的速度可用公式

解: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从08:

48到08:

58,即10min.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答:

(1)行驶时间为10min;

(2)速度为7m/s.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能否从出租车发票中获取相关信息,属于与生活紧密结合的题目.

17.一个空瓶装满水时总质量为0.61kg,装满酒精时,总质量为0.56kg,求瓶子的容积和质量各是多少?

(ρ酒精=0.8×103kg/m3)

【答案】空瓶的质量为0.36kg;容积为2.5×10﹣4m3.

【解析】已知瓶子和水的总质量,瓶子和酒精的总质量,水和酒精体积相同,根据此等式可列出关系式,求出瓶子的体积,也就是水的体积,根据公式m=ρV可求出水的质量,进一步求出瓶子的质量.

解:

空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0.61kg,可得:

m瓶+m水=0.61kg…①,

装满酒精后的总质量为0.56kg,可得:

m瓶+m酒精=0.56kg…②

①②联立可得m水﹣m酒精=0.05kg,

根据

可得ρ水V﹣ρ酒精V=0.05kg,

则瓶子的容积:

V=

=2.5×10﹣4m3.

空瓶子的质量:

m瓶=0.61kg﹣m水=0.61kg﹣ρ水V=0.61kg﹣1.0×103kg/m3×2.5×10﹣4m3=0.36kg.

答:

空瓶的质量为0.36kg;容积为2.5×10﹣4m3.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里面保持不变的量,本题保持不变的量是空瓶子的质量和体积,这是本题的难点.

18.如图甲、乙所示,“跳橡筋”和“打陀螺”是生活中常见的游戏,其中图甲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图乙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由于陀螺具有       所以陀螺可以在地面长时间旋转。

【答案】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

【解析】如图甲所示,“跳橡筋”游戏中,皮筋受力改变了形状,体现了力的作用效果之--使物体发生形变;

“打陀螺”的游戏中,当陀螺不再受击打的力时仍继续转动,说明陀螺具有惯性,即保持原状态的性质;击打陀螺时,鞭子作用在陀螺的不同位置,也就是作用点不同,则陀螺的旋转速度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

19.与站在地面上的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力是(   )

A.人对地面的压力

B.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C.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D.地球对人的吸引力

【答案】C

【解析】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地球在吸引人的同时,人也在吸引地球,故人的重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选C。

【考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20.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答案】B

【解析】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错;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音调太低,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以内,故C错;温度不同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故D错;应选B。

【考点】声现象

21.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A'B'照射时,会发现像比原来亮多了,这是因为

A.光照到像上所以像变亮

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C.光照到镜子上发生反射,使物体变亮

D.光照射像后,人的感觉不同

【答案】C

【解析】:

我们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看到的物体亮说明进入眼睛的光线多;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A′B′照射时,会发现像比原来亮多了,这是因为手电筒的光通过平面镜的反射后照亮了物体AB,使物体变亮了,物体亮了,所以像也就更亮了,故应选C。

【考点】平面镜成像

22.如下图所示,请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a.图说明被跳水运动员压弯了的跳板具有_______能。

b.图中所示的情景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c.图中,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过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均匀.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是法国人居纽于1769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车.现在你看到的这幅漫画,据说是牛顿所设计的蒸汽汽车原理图,使汽车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 

【答案】 弹性势能   作用点 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空气

【解析】被跳水运动员压弯了的跳板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大人和小孩推门的位置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过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均匀。

这个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水蒸气喷出时给空气一个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给水蒸气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推动蒸汽三轮车前行,所以施力物体是空气。

23.填写物理量的单位:

小明同学的质量为50__;氧气的密度为1.43____;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500_______;金属铜的密度为8.9_________。

【答案】 Kg kg/m3 cm3 g/cm3。

【解析】①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②体积是1m3的氧气,质量在1.43kg左右,所以氧气的密度大约是1.43kg/m3;③一瓶矿泉水的质量在500g左右,体积大约是

;④水的密度是1.0g/cm3,金属的密度比水大得多,所以是8.9g/cm3.故答案为:

kg;kg/m3;mL;g/cm3.

24.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力就不存在

B.一个物体受力,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C.马拉车匀速向前,同时车也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

D.从空中下降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

【答案】D

【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力就不存在,一个物体受力,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A,B正确;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马拉车匀速向前,同时车也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C正确;

从空中下降的雨滴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D错误。

故选D。

25.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菜刀的刀刃磨得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了受力面积,增大了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注射器针头做得尖细,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逃生锤头部做成锥形,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故C不符合题意。

重型卡车装有许多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符合题意为答案。

26.乒乓球被誉为我国的“国球”,其直径约为40mm,质量约为         (    )

A.3000g

B.30g

C.300g

D.3g

【答案】D

【解析】乒乓球在拍打使,运动状态很容易改变,故质量很小,与鸡蛋相比质量比鸡蛋小得多,而一枚鸡蛋质量约为50g,故乒乓球质量约为3g,答案选D。

27.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木板、玻璃,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滑下,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____相同。

(2)由图示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慢。

(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

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______。

(4)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抽象概括出规律”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可以深刻地揭示出物理现象的本质。

当年,牛顿还曾用这一方法研究过另一个问题。

牛顿注意到:

人们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的石块,运动一段距离后会落回地面;沿水平方向抛石块的力越大,石块的落地点就会越远。

他想:

如果使用一门大炮用非常非常大的力沿水平方向将石块抛出,会怎样呢?

考虑到地球是圆的,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理:

石块将会___________。

现在,牛顿通过推理得出的这个重要结论已经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在现代通信等领域大显身手的___________。

【答案】 速度 大 小 匀速直线运动 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人造地球卫星

【解析】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滑下,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

由图示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根据这个实验推理:

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沿水平方向抛石块的力越大,石块的落地点就会越远。

由此可推理:

当用足够大的力将石块抛出时,石块的速度足够大,石块将不会落回地面,而是离开地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人造地球卫星就是这一推理的重要应用。

28.关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

(1)实验中选择“斜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车在不同物体的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等,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个实验进一步进行推理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使小车运动 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小车受到的阻力不等 运动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运动物体不受阻力作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

【解析】

(1)实验中选择“斜面”的目的是让小车到达水平面有一定的速度;

(2)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让小车到达水平面就具有相同的速度;

(3)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说明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受到的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