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7907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奶粉生产牛奶真空蒸发器设计

 

姓名:

班级:

指导教师:

学号:

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及设计方案

概述

任务目的及数据

第二章真空蒸发系统的选择

系统的选择

系统的结构

第三章物料蒸发数据计算

1.总蒸发量的计算

2.传热面积的计算

2.1加热面积初算

2.2重算两效传热面积

3.流程图及参数

第四章设备的选择

4.1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

4.2循环管的选择

4.3加热室直径及加热管数目的确定

4.4分离室直径与高度的确定

4.5蒸汽冷凝器直径的确定

4.6接管尺寸的确定

4.6.1溶液进出口

4.6.2加热蒸气进口与二次蒸汽出口

4.6.2冷凝水出口

附参考文献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及设计方案

概述

蒸发是将含有不挥发性溶质的溶液沸腾汽化并移出蒸汽,从而使溶液中溶质浓度提高的单元操作,蒸发所采用的设备称为蒸发器。

蒸发浓缩除去了食品中大量的水分,减少质量和体积,从而减少食品包装、储藏和运输费用。

并且政法操作可使溶液中可溶性物质浓度增大,从而增加了渗透压,降低了水分活度,能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生长,达到延长保质期的目的。

蒸发尤其是真空蒸发可以降低食品脱水过程的能耗,常作为干燥、结晶等单元操作的预处理过程。

真空蒸发是利用在负压下,原料的沸点降低,以较低温度使溶液沸腾而达到蒸发目的。

其特点为料液沸点低,浓缩速度快、能用低压蒸汽作热源、利于保持食品营养成分、能耗小。

任务目的及数据:

原料液处理量:

F=2400Kg/h

原料液浓度:

X0=10%

完成液浓度:

X2=50%

进料温度t0:

预热至第一效沸点

加热蒸汽压力:

P=490kPa(绝压)

第二效分离室压力:

P′2=20×103Pa(绝压)

第一效传热系数:

K1=1200W/(m2﹒℃)

第二效传热系数:

K2=750W/(m2﹒℃)

无额外蒸汽引出,忽略热损失。

第二章真空蒸发系统的选择

系统的选择

根据牛奶浓度低、对热敏感、易起泡的特点,选择双效升膜式真空蒸发器。

系统的结构

 

第三章物料蒸发数据计算

1.总蒸发量的计算

对溶质进行物料衡算:

Fx0=(F-W)x1

W=F(1-X0/X1)=3600×(1-0.1÷0.5)=2880kg/h

2.传热面积的计算

2.1加热面积初算:

(1)设双效蒸发水量相等,估计第一效中溶液浓度x1

W1=W2=W/2=2880÷2=1440kg/h

X1=Fx0/(F-W1)=3600×0.1/(3600-1440)=0.17

(2)设双效蒸汽压相等,估计第一效溶液沸点t1和有效总温度差∑△tm。

△P=P-P2′=490×103-20×103=470×10Pa

故P1′=P-△P/2=490×103-470×103/2=255×103Pa

查表得:

P1′=255×103Pa时,水的沸点tw1=128℃,

P2′=20×103Pa时,水的沸点tw2=60℃.

由资料查得:

t1=136℃,t2=77℃.

由沸点升高引起的温度差损失为:

△1′=t1-tw1=136-128=8℃

△2′=t2-tw2=77-60=17℃

对于升膜式蒸发器,由夜柱静压力引起的温度差损失可忽略,即△′′=0取管路引起的温度差损失△1-2′′=1℃,则总温度差损失为:

∑△=∑△′+∑△′′+∑△′′′=(△1′+△2′)+△′′+△1-2′′

∑△=8+17+1=26℃

查得加热蒸汽温度T1=151℃,汽化潜热r1=2115KJ/Kg。

所以,有效总温差∑△tm=T1-tw2-∑△=151-60-26=65℃

(3)、试算两效蒸发水量W1、W2及加热蒸汽消耗量D1.根据两效二次蒸汽压力,查出相应二次蒸汽的有关参数,列于表

表1:

两效二次蒸汽的有关参数

假设10%牛奶比热C0=3.77KJ/(kg﹒℃),水的比热Cw=4.187kJ/(kg﹒℃)。

作第一效的热量衡算,得:

W1=[D1r1/r1′+FC0(t0-t1)/r1′]y1

因系沸点进料,即t0=t1,又热利用系数y1=0.98-0.007△x所以:

y1=0.98-0.007(15-10)=0.945

故W1=0.945D1r1/r1′=0.945×(2115÷2190)×D1=0.913D1①同理第二效的热量衡算:

W2=W-W1=[(r2/r2′)×W1+(3.77F-4.187W1)(t2-t1)/r2′]y2②其中:

y2=0.98-0.007(x2-x1)=0.98-0.007×(50-15)=0.739则有:

2880-W1=[2190W1/2355.8+(3.77×3600-4.187W1)(136-77)/2355.8]×0.739整理得W1=1587.5kg/h代入式①可得:

D1=W1/0.913=1587.5/0.913=1738.8kg/h根据式②可得:

W2=W-W1=2880-1587.5=1292.5Kg/h(4)分配有效温差,计算两效传热面积S1、S2

S1=Q1/K1△tm1

其中Q1=D1r1=1738.8×2115/3600=1021.55kW

△tm1=T1-t1=151-136=15℃

K1=1200W/(m﹒℃)

故S1=1.02×10/(1200×15)=56.7m

而Q2=W1r1′=1587.5×2190×10/3600=965.7kW

△=tw1-△′-tw2=128-17-60=51℃K2=750W/(m﹒℃)

故S2=9.66×10/(750×51)=25.2m

由于两效传热面积相差很大,故应调整各效的有效温度差,并重复上述计算步骤

2.2重算两效传热面积

(1)重新分配有效温度差

S=(S1△tm1+S2△tm2)/∑△tm=(56.7×15+25.2×51)/66=32.4m△t′m1=tm1×S1/S=56.7×15/32.4=26.25℃

△t′m2=tm2×S2/S=25.2×51/32.4=39.7℃

(2)校正各效沸点、蒸发水量和传热量

因第二效完成液浓度和二次蒸汽压力均一定,故第二效溶液的沸点亦不变,t2=77℃。

而△t′m2=39.7℃,则第二效加热蒸汽温度为t2+△t′m2=116.7℃故第一效二次蒸汽温度:

T′1=116.7+△′′1-2

即T′1=tw1等于6.7+1=117.7

又x1=Fx0/(F-W1)=3600×0.1/(3600-1587.5)=0.179

按第一效的二次蒸汽温度117.7℃和溶液浓度0.1792

由题可知的第一效沸点t1=127℃,此温度下,r′1=2186KJ/Kg重做两效热量衡算得:

对第一效:

y1=0.98-0.007(17.9-10)=0.9247由热量衡算得

W1=(2115D1/2186)×0.9247=0.895D1③第二效y2=0.98-0.007(50-17.9)=0.755

由热量衡算

W2=2880-W1=651+0.723W1

即W1=1293.7kg/h

代入③得:

D1=1293.7/0.913=1416.9kg/h

W2=2880-1293.7=1586.3kg/h

Q1=D1r1=1416.9×2115×103/3600=832.4kWQ2=W1r1′=1293.7×2186×103/3600=785.6kW

(3)两效传热面积

S1=Q1/K1△tm1′=832.4×103/(1200×26.25)=26.42mS2=Q2/K2△tm2′=785.6×103/(750×39.7)=26.38m两效传热面积已经较接近,故可以经多重考虑取S1=S2=30m2323233

(4)、计算结果

表2:

并流双效升膜式蒸发器计算结果

 

3.流程图及参数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流程图如下:

第四章设备的选择

4.1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

蒸发器的加热管通常选用Φ57×3.5mm无缝钢管,长度一般为0.6—2m,可根据经验我们选取:

L=1.1m,Φ57×3.5mm。

初步估计所需的管子数n':

s30'n=s/πdl=30/57×10-3×3.14×1.0=167.6≈168(根)

式中S=----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d----加热管外径,m;

L---加热管长度,m;

加热管固定在管板上,考虑管板厚度所占传热面积,计算时管长应用(L—0.1)m.

4.2循环管的选择

循环管的截面积是根据使循环阻力尽量减小的原则考虑的。

选用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的循环管截面积可取加热管总截面积的40%--100%。

加热管的总截面积按n’计算。

循环管内径以D1表示,则

4πD12=(40%`~100%)n’4πdi2

D1=

(0.4~1.0)n’di2=√0.8×168×50=580mm

循环管面积S=3.14/4(580×10-3)2=0.455㎡

又有,S=0.8nπ/4di2=145(根)则:

n=4S/0.8πdi2=4×0.455/0.8×3.14×(50×10-3)2

4.3加热室直径及加热管数目的确定

选三角形顺排式。

选用的设计管心距是:

t=70mm

一根管子在管板上按正三角形排列时所占据的管板面积:

Fmp=t2sina=0.886t2

当加热管数为n时,在管板上占据的中面积F1=nFmp/φ=168×0.886×(70×10-3)/0.9=0.81mm2

式中:

F1--管数为n时在管板上占据的总面积,

φ—管板利用系数,φ=0.7-0.9;

当循环管直径为D1时,则棺板的总面积为

F2=πD1+2t2/4=3.14×(580×10-3)2=0.407mm2

设加热室的直径D0,则:

Π/4D02=nt2×0.866/φ+Π(D1+2t)2/4

=0.808mm2

由此求得D0=1.014m=101.4mm

取D0=1000mm。

所以壳体内径为1m,厚度为10.0mm。

4.4分离室直径与高度的确定

分离室的体积与二次蒸汽的体积流量及蒸发体积强度有关:

V=W/3600*P*U

式中:

V---分离室的体积,m3;

W---蒸发器的二次蒸汽量,kg/h;---二次蒸汽的密度,kg/m3,

ρ---二次蒸汽的密度kg/m3

U---蒸发体积强度,m3/(m3.s);即每m3分离室体积每秒产生的二次蒸汽量。

一般允许值为U=1.1~1.5m/(m.s)。

取U=1.2m/(m.s),则:

V=W/3600PU=5.74

分离室的体积、高度与直径符合4V=πDH关系,通常采用高径比H/D=1~2。

一般认为,中央循环式蒸发器和悬框式蒸发器分离室的高度不低于1.8—2.5m,才能保证液体不被带走。

∴综合考虑,取H=1.9m,,D=1.7m

4.5蒸汽冷凝器直径的确定

蒸汽冷凝器的作用是用冷却水将二次蒸汽冷凝。

当二次蒸汽为有价值的产品需要回收或会严重地污染冷却水时,应采用间壁式冷却器。

当二次蒸汽为水蒸气不需要回收时,可采用直接接触式冷凝器。

二次蒸汽与冷凝水直接接触进行热交换,其冷凝效果好,被广乏采用。

现采用多孔板式蒸汽冷凝器:

由计算可知,进入冷凝器的二次蒸汽的体积流量可计算得到冷凝器的直径D

D0=

4V/πu=0.374m

取D=377mm

4.6接管尺寸的确定

流体进出口的内径d=

4Vs/πu

式中Vs-----流体的体积流量m3/h;

U--------流体的适宜流速m/s

4.6.1溶液进出口

取流体的流速为0.8m/s;

D0=

4V/πu=0.037m

所以取ф38X2.5mm规格管。

4.6.2加热蒸气进口与二次蒸汽出口

取流体的流速为30m/s

D1=

4V/πu=0.202m

所以取ф203X6.0mm规格管。

4.6.2冷凝水出口

冷凝水的排出一般属于液体自然流动,接管直径由加热蒸气消耗量确定。

取流体的流速为0.1m/s

D2=

4V/πu=0.070m

所以取ф70X3.0mm规格管。

附参考文献

1.《食品工程原理》,赵思明.科学出版社,2009.2;

2.《现代果汁加工技术与设备》,仇农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