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7969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离开喧嚣的城市,不用再面对那些有形无形的压力,来到芳草萋萋的森林,尽情享受那泌人心牌的花香。

B.商店老板得知我们购买这些物品是要捐赠给灾民时,无不鼎力相助,其中一位老板更提供仓库让我们放置所采购的物品。

C.美元贬值间接导致各国对人民币更加轻睐,加速了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进程,这是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金融新格局。

D.上映三天的《猩球崛起3》累计票房达到4.02亿元,随着影片的热映,影迷们迫不急待地前往影院一睹为快。

2.句子有语病的一项()

A.近日,贵州省发布通知,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代理机构和投标人将被挡在公共资源交易的“大门”之外。

B.近日,一批来自台湾的青少年研学团大约30余人来到浙江湖州方志馆参观学习。

C.越来越多的5G应用涌现出来,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D.伴随着5G的到来,行业应用将会面临巨大挑战,呈现出差异化、垂直化、个性化的特征。

二、字词书写

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他外表平庸,面容忧郁,滞(______)留着愚钝和压抑,但他却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xī(______)利的目光令人zhì(______)息,他伟大的灵魂令人敬仰,他笔耕不辍(______),为世人留下了《复活》《战争与和平》等经典作品。

对于现实他深恶(______)痛疾,最终离家出走,病逝于一个小站。

他的墓地只是树林里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没有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然而却让任何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感到深深的震hàn(______)并肃然起敬。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可爱的成都》,完成下列小题。

可爱的成都

老舍

①到成都来,这是第四次。

第一次是在四年前,住了五六天,参观全城的大概。

第二次是在三年前,我随同西北慰劳团北征,路过此处,故仅留二日。

第三次是慰劳归来,在此小住,留四日,见到不少的老朋友。

这次——第四次——是受冯焕璋先生之约,去游灌县与青城山,由山上下来,顺便在成都玩几天。

②成都是个可爱的地方。

对于我,它特别的可爱,因为:

我是北平人,而成都有许多与北平相似之处,稍稍使我减去些乡思。

到抗战胜利后,我想,我总会再来一次,多住些时候,写一部以成都为背景的小说。

在我的心中,地方好象也都象人似的,有个性格。

我不喜上海,因为我抓不住它的性格,说不清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不能与我所不明白的人交朋友,也不能描写我所不明白的地方。

对成都,真的,我知道的事情太少了;但是,我相信会借它的光儿写出一点东西来。

我似乎已看到了它的灵魂,因为它与北平相似。

③我有许多老友在成都。

有朋友的地方就是好地方。

这诚然是个人的偏见,可是恐怕谁也免不了这样去想吧。

况且成都的本身已经是可爱的呢。

八年前,我曾在齐鲁大学教过书。

七七抗战后,我由青岛移回济南,仍住齐大。

我由济南流亡出来,我的妻小还留在齐大,住了一年多。

齐大在济南的校舍现在已被敌人完全占据,我的朋友们的一切书籍器物已被洗劫一空,那么,今天又能在成都会见其患难的老友,是何等的快乐呢!

衣物,器具,书籍,丢失了有什么关系!

我们还有命,还能各守岗位的去忍苦抗敌,这就值得共进一杯酒了!

抗战前,我在山东大学也教过书。

这次,在华西坝,无意中的也遇到几位山大的老友,“惊喜欲狂”一点也不是过火的形容。

一个人的生命,我以为,是一半儿活在朋友中的。

假若这句话没有什么错误,我便不能不“因人及地”的喜爱成都了。

④啊,这里还有几十位文艺界的友人呢!

与我的年纪差不多的,如郭子杰,叶圣陶,陈翔鹤诸先生,握手的时节,不知为何,不由的就彼此先看看头发——都有不少根白的了,比我年纪轻一点的呢,虽然头发不露痕迹,可是也显着削瘦,霜鬃瘦脸本是应该引起悲愁的事,但是,为了抗战而受苦,为了气节而不肯折腰,瘦弱衰老不是很自然的结果么?

这真是悲喜惧来,另有一番滋味了!

⑤我爱成都,因为它有手有口。

先说手,我不爱古玩,第一因为不懂,第二因为没有钱。

我不爱洋玩艺,第一因为它们洋气十足,第二因为没有美金。

虽不爱古玩与洋东西,但是我喜爱现代的手造的相当美好的小东西。

假若我们今天还能制造一些美好的物件,便是表示了我们民族的爱美性与创造力仍然存在,并不逊于古人。

中华民族在雕刻,图画,建筑,制铜,造瓷……都有特殊的天才。

这种天才在造几张纸,制两块墨砚,打一张桌子,漆一两个小盒上都随时的表现出来。

美的心灵使他们的手巧。

我们不应随便丢失了这颗心。

因此,我爱现代的手造的美好的东西。

北平有许多这样的好东西,如地毯,琺瑯,玩具……但是北平还没有成都这样多。

成都还存着我们民族的巧手。

我绝对不是反对机械,而只是说,我们在大的工业上必须采取西洋方法,在小工业上则须保存我们的手。

谁知道这二者有无调谐的可能呢?

不过,我想,人类文化的明日,恐怕不是家家造大炮,户户有坦克车,而是要以真理代替武力,以善美代替横暴。

果然如此,我们便应想一想是否该把我们的心灵也机械化了吧?

次说口:

成都人多数健谈。

文化高的地方都如此,因为“有”话可讲。

但是,这且不在话下。

⑥这次,我听到了川剧,洋琴,与竹琴。

川剧的复杂与细腻,在重庆时我已领略了一点。

到成都,我才听到真好的川剧。

很佩服贾佩之,萧楷成,周企何诸先生的口。

我的耳朵不十分笨,连昆曲——听过几次之后——都能哼出一句半句来。

可是,已经听过许多次川剧,我依然一句也哼不出。

它太复杂,在牌子上,在音域上,恐怕它比任何中国的歌剧都复杂的好多。

我希望能用心的去学几句。

假若我能哼上几句川剧来,我想,大概就可以不怕学不会任何别的歌唱了。

竹琴本很简单,但在贾树三的口中,它变成极难唱的东西。

他不轻易放过一个字去,他用气控制着情,他用“抑”逼出“放”,他由细嗓转到粗嗓而没有痕迹。

我很希望成都的口,也和它的手一样,能保存下来。

我们不应拒绝新的音乐,可也不应把旧的扫灭。

恐怕新旧相通,才能产生新的而又是民族的东西来吧。

⑦还有许多话要说,但是很怕越说越没有道理,前边所说的那一点恐怕已经是胡涂话啊!

且就这机会谢谢侯宝璋先生给我在他的客室里安了行军床,吴先忧先生领我去看戏与洋琴,文协分会会员的招待,与朋友们的赏酒饭吃!

4.依据选文内容填空。

“成都是个可爱的地方。

对于我,它特别的可爱。

”因为:

它_______;它_______;它_______;它_______。

5.请你说说成都的“巧手妙口”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6.理解体会。

选文第②段中“在我的心中,地方好象也都象人似的,有个性格。

”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成都有怎样的性格。

面对具有这样性格的成都,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100—150字)

阅读《太阳每天从土墙上升起》,回答下列小题。

太阳每天从土墙上升起

嵇绍波

①太阳高过房顶的时候,国旗准时地从乡村高地上徐徐升起,高地是当年谷姓地主堆垒起的土墩。

土墩上有一座老宅,经过村民简单的修葺,成了一间教室,教师是一个私塾出身的老头,既当校长又当校工,老头的严肃是出了名的,即使大人和他说话也是低眉顺眼,不敢高语,更甭说我们这些读书的学生娃,远远看见他的身影,立即绕道而行,恨不能遁地而去,背地里我们都叫他“老夫子”。

②那天,当我看见国旗在土墩上空高高飘扬的时候,我吓得在上学的路上撒腿狂奔,一路上,路边觅食的母鸡吓得扑棱起翅膀乱飞。

道上嬉戏的花狗,吓得贴着墙根乱吠,平日里和我一起弹玻璃球、垒铜板的小顺子撵在后面,哭哭啼啼地喊着“哥——哥”!

我没有时间回头,当然也不敢回头。

因为我的眼前不时晃动着老夫子竹竿似的身影,背着双手一脸严肃地站在那儿,仿佛随时准备抽出藏在身后的戒尺,抽打我的手心。

我一边跑一边胡思乱想。

③如预料的一样,我被老夫子堵在了门口。

教室里同学们跟着老夫子一起朗读着课文。

看着同学们摇头晃脑津津有味的样子,忽然间羡慕起他们,恼恨起自己来。

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北风的刺骨,冬天的冷酷。

许久,老夫子才从书中抬起头来,板着脸说了一些之乎者也的话: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然后手轻轻地一挥,就让我轻易进去了。

我有些庆幸,也有些惊讶,更有些不安,不知道老夫子还会想出一些什么方法折磨我。

④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还懒在被窝里不想起来,“小二子在家吗?

”忽然听到一个人和父亲说话,声音很熟悉。

但是我一时也想不起来是谁。

“还在睡觉呢?

”陡然间父亲的声音变得恭敬起来,“啊——,是老先生。

”老夫子告状来啦,我脑中一闪,连滚带爬地躲到了床底,心里暗暗叫苦,老夫子和父亲的谈话我听得一清二楚:

老夫子只是谈我如何的聪明,怎样的有前途等一些褒扬的话,闭口不谈我在学校是如何的顽劣,父亲唯唯诺诺地应着。

我心里一阵感激,又是一阵内疚,开始觉得老夫子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好人。

好半天,我才鼓起勇气,抖抖瑟瑟地从床底下钻出来,怯怯地踅进堂屋,低着头等待老夫子训话,哪怕是骂几句也行。

老夫子没有训我,也没有骂我,只是询问我学习上的事,未了问我上次迟到的原因:

父亲解释说,早上割草迟了忘了时间。

老夫子没有说什么,只是目光温和地看着我,用手摸着我的头,给我讲:

“鲁迅小时候给父亲抓药迟到了,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警示自己以后不要迟到。

”老夫子忽然不再说话,把目光从我的脸上移开,越过我的头顶,落在我身后那面土墙上。

土墙上阳光正像金色的海水慢慢向上爬升。

老夫子怔住了,仿佛遇到早已想见而一直未碰到的故人。

过了好一会儿,老夫子掏出怀表,从烟盒里抽出一枝粉笔,弯下腰低着头在墙上沿着阳光漫起的地方,慢慢画出一条直线,认认真真写下时间:

6时30分,然后专注地等着阳光在墙上一点点爬升,画下一条条直线,记下一个个时间。

老夫子庄重的样子,不像是在做一件事,而像是在对一种图腾的虔诚膜拜,我被老夫子深深感染了,不由得肃然起敬,觉得他是那么高大,那么可亲。

⑤土墙上只有那金色的海水在上涨、在漫溢,最后老夫子在墙上画下重重的一笔,喟叹一声,拂袖而去。

远远的只听见老夫子大声朗诵: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我不懂老夫子何以这样,说出如此深奥难懂的话。

老夫子的身影在早晨的阳光里渐行渐远,唯在地上留下—个巨大的惊叹号。

忽然问,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老夫子说过的一些话,朝着老夫子远去的方向,我使劲地点了点头。

⑥老家的那面土墙早已不复存在,但那土墙在我心中一直没有坍塌,依然矗立着。

许多年以来,很多熟悉的人问我,为什么不论做什么事,你总是那么认真、准时、守信。

其实他不知道,老家那面土墙上的太阳每天都从我心中升起,它让我一遍又一遍地温习老先生曾经对我说过的话。

7.阅读选文,对第④段“开始觉得老夫子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好人”一句中的“好人”和“坏人”分别进行概括。

①“坏人”是指老夫子________

②“好人”是指老夫子________

8.揣摩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表达了“我”怎样的心理。

①我“羡慕”他们________

②我“恼恨”自己________

9.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说说第②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对于路边觅食的母鸡吓得扑棱起翅膀乱飞。

道上嬉戏的花狗,吓得贴着墙根乱吠,平日里和我一起弹玻璃球。

垒铜板的小顺子撵在后面,哭哭啼啼地喊着“哥——哥”!

10.概括老夫子的形象特点。

11.结合全文,说说老家那面土墙上的太阳为何每天都在我的心中升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粥里春秋

陆建华

①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②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

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③三月播种。

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④四月插秧。

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⑤五月,六月,七月。

⑥追肥,拔草,治虫。

⑦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

天热闷人,他们说:

好!

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

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

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⑧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

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

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

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⑨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

“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⑩此生见粥多矣!

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

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

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

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

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

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

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

我不饿!

我不饿!

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

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

他们哪里会不饿?

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⑪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

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

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

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

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孙女:

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

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⑫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12.对《悯农》一诗的理解,作者有一个认识变化的过程,请用合适的词语或短语填空。

刚刚懂事,______→年龄稍大,______→看房大伯吃粥,______。

1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赏析句中加点的词语)

(2)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以上句子能否改成“五月追肥,六月拔草,七月治虫”?

14.说说第⑧自然段中作者详写房大伯舔粥碗这一内容的作用。

15.文章结尾处,作者听完孙儿的话语,“忽然间热泪盈眶”,请简要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四、课内阅读

阅读《陋室铭》,回答下列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惟吾德馨(______)

②可以调素琴(______)

③无案牍之劳形(______)

④西蜀子云亭(______)

1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有龙则灵(______)

②斯是陋室(______)

③草色入帘青(______)

④谈笑有鸿儒(______)

18.翻译下列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9.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操?

五、情景默写

20.古诗文名句默写。

意象是鉴赏诗文最基本、最重要的审美元素。

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

(1)松柏——高洁、坚贞的象征。

如刘桢《赠从弟》中“_______?

_______”,在一问一答间表明坚贞志向。

(2)蓬草——暗示远行,流露孤独之情。

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__”

(3)桃花——出自陶渊明“桃源”的意象,象征理想、美好生活。

如张旭《桃花溪》中“_______、_______”

(4)夕阳——苍凉沉郁,寄托郁愤之情。

如朱敦儒《相见欢》中“_______”。

(5)山水——自然生活,净化心灵,寄寓情怀。

如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描绘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山水,表达“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之心。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在战国之后,逐渐形成了以右为尊的制度,所以把官员被贬降职叫“左迁”。

B.第二句中的“过五溪”可见路途之艰难、荒远,并能从中看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C.三四两句创设托月相送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真挚的感情,写得深切而动人心脾。

D.全诗写景抒情,袒露诗人听到好友遭贬远放后旷达豪放、乐观向上的内心世界。

2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

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七、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

“留以为梁。

”余曰:

“木小不堪也。

”僮曰:

“留以为栋。

”余曰:

“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

“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

“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

“太少矣。

”僮怨曰:

“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

“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

(注)①僮:

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

担心,忧虑。

③湿:

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有馈一木者(______)

(2)木小不堪也(______)

(3)为余生炭满炉(______)

(4)乃尽湿之(______)

24.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25.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八、综合性学习

26.综合性学习

从今年4月起,重庆市推出“百名重庆美德少年”展示活动,此举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学校准备开展“学习和争当美德少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请你说说开展“百名美德少年”展示这一活动有哪些意义。

材料一:

此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组织,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形成崇尚美德、见贤思齐,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氛围。

材料二: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龚云飞:

孩子们从生活、学习、创新等方面讲述他们的美德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他们独特的风采。

重庆市这几年评选美德少年,就是为了给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

材料三:

重庆日报编委任锐:

美德,是孩子心中的一颗种子,不管他将来走向何方,所有前进的动力,都源自美德的力量。

听了他们的故事,谁都会给这些懂事的孩子竖起大拇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次活动需要一名学生主持人,你打算毛遂自荐,请用简明的语言向校团委老师推荐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同学李晓晓准备在活动中朗诵自己写的一段话,感谢老师三年来对他的关心和帮助,但他只写了前两句,请你帮他续写完成后面句子。

感恩老师,是你给了我一粒饱满的种子,让我走进五彩缤纷的明媚春天,享受到了更为甜美的生活;感恩老师,是你给了我一双顽强的翅膀,让我飞向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感恩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

27.作文

惬意,是满意,是舒服,是一种愉悦的感受。

一道难题的破解,一次意外的表扬,一份期待的礼物,一个小小的发现……都会让你欣喜。

一丝惬意心中来,心情好了,花会格外地艳,草会格外地绿,水会格外地清,阳光也会特别地温暖……

请以“一丝惬意心中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抒情,叙事具体细致,抒发真情实感;

②不得抄袭本试卷阅读材料;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3、

四、课内阅读

1、

五、情景默写

1、

六、诗歌鉴赏

1、

七、课外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