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8013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docx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docx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1

宜昌市第一中学2016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题

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命题:

张林黄颖审题:

孙雪敏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

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

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

“《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

”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

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

通过这样演绎,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

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

他彪炳后世的著作是《春秋左传集解》,在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

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

那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而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

隐瞒,仅是对比较小的事情所作的隐瞒,大事从简或者曲笔。

春秋笔法一般都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婉转的陈述和评论以及有目的的选择;曲笔是曲折抒笔,这里的“曲”是曲折,并不是歪曲。

能够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这是曲笔的最高宗旨和理想。

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

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协,是一种无奈!

这种办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1.下列各项中,其手法不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

A.《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权倾贾府、笑里藏刀的王熙凤: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B.《雷雨》中,周朴园对女仆梅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面对鲁妈,在回忆当年时说侍萍是“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C.《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写道:

“脱身独骑。

”用了一个“独”字,来显示作者的态度。

D.《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描写烈士遇害时,写到“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又写到“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编写《春秋》,行文不直接阐述自己的看法,而用一些特别的手法来委婉表达,“褒贬惩劝,各有义例”,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B.左丘明最先对“春秋笔法”做了精当的解说,但他对“春秋笔法”的解说还有些朦胧,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思考过程。

C.董仲舒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春秋笔法”,使其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但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给它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D..杜预最终完成了“春秋笔法”的普及工作,使这种表现技巧得以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笔法,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来表达作者的是非爱憎,因而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B.春秋笔法虽用曲笔,但追求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在笔墨中又流露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所以曲笔并不是歪曲。

C.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这使乱臣贼子害怕。

D.春秋笔法除了使用“影射”的手法,还对一些小事做了隐瞒,对大事从简或曲笔,孔子用曲笔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可见秉笔直书有多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

弘治六年进士。

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

除德安推官。

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

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

母丧归。

服阕赴京。

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

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

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

“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宸濠闻,大怒。

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

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

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

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

居四年,宸濠果反。

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

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

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

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

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

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诸大臣皆忌之。

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

赠少保,谥端敏。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B.世宁己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C.世宁己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治”“正德”是年号。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此后,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

“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期间,人不准为官。

D.谥,即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世宁通晓军事。

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胡世宁疾恶如仇。

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亲自率人逮捕了他。

C.胡世宁不畏权贵。

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D.胡世宁举贤荐才。

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5分)

(2)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

(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8-9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

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②量移:

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8.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

(6分)

9.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全诗就这一点作简要分析。

(5分)

(三)名句填空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的“,”两句写“因为我的芳香和光泽混杂,所以纯洁的品质并没有受到侵袭”,以此表现自己的洁身自好。

(2)《归去来兮辞》中表现陶渊明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已经无法挽回,明白未来的事还可以补救的两句话是:

“,”。

(3)《滕王阁序》中描写“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鄱阳湖畔,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达衡阳的渡口为止”情景的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在答題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題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她长得像我妈

巩高峰

在一溜打着赤膊的搬运工里,我见到她的时候,吃了一惊。

嗯,女搬运工本来就很少见,何况她这么矮小瘦弱,我都不知道她能不能搬动一箱瓷砖。

让我吃惊的另一个原因是我昨天下午刚刚见过她,就在一家大超市门口。

当时之所以多留意了她几眼,是因为她长得有点像我妈,满脸都是皱纹,看上去明显超出实际年龄。

只是她看起来稍稍年轻一点,但是更瘦小,像远在千里之外老家的小一号的我妈。

我记得因为这个,我还笑了笑。

当时她正和儿子吵架,虽然她努力表现出家长训斥孩子的样子,可俩人看起来就是在吵架。

儿子也就十三四岁的模样,却比她高半头,她得仰着头数落他——因为那个男孩自己做主在超市买了一双耐克鞋,而且从超市一出来就立马换上了,那双旧鞋则拎在手里。

④她说她天天在超市门口整理自行车,打扫卫生,一个月才挣八百,他一双鞋就给花没了。

她儿子看起来更生气,说篮球队的同学买的都是今年的新款,最便宜的也一千多,他买了双旧款,还打六折,结果还是被唠叨半天。

⑤今天竟然又见到她,巧得让我不由多看了她一眼。

她很敏感,很快发现我注意了她一下,而且她误会了我的眼神,特意从一排搬运工里跑过来,跟我保证说她能搬动,让我放心,她不是来混搬运费的。

我不过是帮朋友一点小忙,替他看着搬运工腾挪一个仓库。

所以我朝她点点头,说:

“你可以挑小箱搬,注意别砸着脚。

⑥她本来都转身走了,听我说了这句话,回头看了我一眼,显然又理解错我的意思了。

第一箱她就赌气搬了个最大的,一箱足足70斤。

我试过,两个人抬都有些吃力。

她个头矮,不能像别人用背的方式,只好抱着箱子,身子后仰,下巴紧紧顶着,走起来有点摇晃。

虽然很吃力,倒也顺利搬到了仓库门口的车厢口。

她停了一下,用右腿顶住,深吸一口气,“嗨”的一声将瓷砖箱举高了一些,由车上面的搬运工接过去。

她掸了掸衣襟上的灰尘,扭头看了看我,眼神里有点小得意。

⑦第一车装满的时候,搬运工们突然嗷嗷叫着往车上爬,争抢去卸车的机会。

卸车和装车的价钱一样,但是比起装车,那活儿可轻松多了,所以需要的人也少,只用四个就可以。

最先爬上车的四个人,就算抢到了机会。

她反应明显慢了,等她挤到车厢边,四个胜利者已经坐在瓷砖上微笑了,有种占了便宜的兴高采烈。

⑧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那些男搬运工背后带着讥笑议论她时,都叫她“那个女的”。

他们说她是被亲姑姑从四川拐卖到这边的,卖给了一个大她十八岁的老男人。

最初几年怕她跑了,老男人把她拴在屋里,整天不让她出来,直到后来她接连生了三个孩子,让她走她也不肯走了。

⑨显然,他们对她既排斥又有些同情,他们觉得搬运东西是男人干的活儿,她不该来分他们的搬运费,也不该干这么辛苦的活儿。

⑩我把一张塑料凳子递给她,示意她坐下来歇歇:

“一会儿车还得回来,腾空这个仓库怎么也得十几车,下一趟再去。

她勉强笑了笑,没说话。

这些搬运工里就她没带杯子,于是我用一次性杯子倒了水给她,她边喝水边谢了我三次。

我说:

“我昨天见过你,你不是在那个超市门口管理自行车吗?

怎么又来干这个?

她听我这么说,惊讶地挑了挑眉毛,笑了,“那个活儿只干半天,下午四点到晚上十一点。

上午都闲着没事儿,反正多赚一点是一点嘛,是吧?

”她其实很健谈,而且话里果然有些四川口音。

后来,她就跟我聊开了。

她说她男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也懒,还喜欢喝酒。

她有三个孩子,大女儿读大学了,从第二学期开始就不让家里给钱了,都是自己做家教赚学费和生活费。

二女儿明年也要高考了,她心气高,只想考北大清华。

就是小儿子从小惯坏了,不太听话。

说这些的时候,她满脸都是笑——心疼、欣慰又有点骄傲。

只是说到小儿子叛逆、经常逃课,还跟她顶嘴、吵架,有时还偷钱离家出走时,她的脸上罩上了乌云。

说着说着,她突然毫无征兆地哭了,鼻涕眼泪混在一块,一把抹了擦在鞋帮子上。

那姿势、口吻和表情,跟我妈当年为我生气时几乎一模一样。

有那么一瞬间,我很是恍惚,仿佛自己又在倔强地面对着伤心的母亲……

后面的几趟车,我跟司机交代了,每趟都让她跟去卸车,而且不用挤在车厢里,就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

她每次去卸车时都回头感激地朝我笑一下。

她不知道,每次她一朝我笑,我就想哭。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注重从生活中取材,充满了真挚的情愫,给人带来心灵的感动;小说表现出的母子亲情的温馨主题让人感到温暖。

B.小说的语言含蓄蕴藉,描写如行云流水,叙述自然,人物形象鲜活,为读者展现了小小说表现现实生活的艺术魅力,可圈可点。

C.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加入“我”与女搬运工的情感交流与情绪互动,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真实性,使人读罢心潮难平。

D.小说第⑧段中男搬运工们对女搬运工身世的议论是插叙,表现了男搬运工们对女搬运工的同情,更能打动人心。

E.女搬运工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为了使女搬运工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小说综合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

(2)文章②③④段属于插叙,请简析其作用。

(6分)

(3)小说中的女搬运工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4)以“她长得像我妈”为题有何好处?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王大珩:

做学问重要做人更重要

王大珩的人生路,如同光一般是一条波动的、曲折的乃至折射的光明之路,他的殚精竭虑给中国的光学事业带来曙光。

“珩”字在辞典上有这样两种解释:

一是玉佩上面的横玉;二是珩磨,一种精密仪器的光整加工方法。

“珩”字的这两种互不相关的含义同时融入了他的生命之中。

辉煌永远定格在光影里

拍摄我国发射的第一颗原子弹的壮丽生动的蘑菇云的是王大珩他们研制的光学仪器。

这个大型的光学仪器设备是个庞大的光学工程系统,但西方却对中国进行了完全封锁。

没有就要研制,王大珩在别无选择的前提下接下任务。

600多人经历5年半时间的呕心沥血、挥汗掬智,至1966年4月,一台重7吨、高3米、由1000多个机件组装起来的形如大炮的跟踪电影经纬仪耸立于光机所内。

仪器的性能赶上了美国,远远超过了原苏联同类设备。

它的研制成功,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大型精密测量设备的历史。

1983年3月23日,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发布他谋划已久的防御计划演说,即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

底子薄、人口多的中国,当时的政策重心在经济建设方面。

但科学家们从高技术的角度考虑,就再也坐不住了——美国一旦实施“星球大战计划”,就会垄断更多的高新技术,那么,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又会被拉远。

王大珩也在想:

中国怎么办?

他不时地自言自语——中国若不采取一些应对行动,将来会追悔莫及!

在几次专家讨论会上,王大珩与陈芳允、杨嘉墀等院士指出要抓住目前的挑战机遇,立足于长远打算,搞一些中长期科技项目,让中国的科技在赶超世界水平上迈出一大步。

于是就有了我国的“863”计划。

攀登之中播下光华一路

  1941年王大珩进入英国的雪菲尔大学,在世界著名玻璃学家特纳的指导下专攻光学玻璃。

完成博士论文后,王大珩受聘于伯明翰昌司玻璃公司。

在昌司公司,他充分利用其先进技术和设备,潜心钻研,大胆创新,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V-棱镜精密折射率测定装置,获得了英国仪器协会首届“包温氏奖”。

 

  在英国尽管拥有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他还是于1948年迎着新中国黎明前的曙光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大连大学工学院创建了物理系并出任主任。

1951年1月24日,经钱三强推荐,中国科学院决定,任命王大珩为仪器馆筹备委员会副主任,负责主持仪器馆的筹备工作。

摆在王大珩面前的是这样一种现状。

在旧中国留下的废墟上,寻找不到一处可以完全利用的基础,中国几乎就没有应用光学!

王大珩想,他就是冲着“没有”这两个字来的。

如果中国“有”,他就不会百折不挠地回国了。

无论如何,他是绝不会因为“没有”而退却的。

从此,王大珩开始了一生的追求——发展祖国的应用光学事业。

1995年1月,80岁的王大珩接受了首届“何梁何利基金”成就奖和100万元港币。

他拿出50万设立奖励基金,奖励在光学领域有突出成绩的年轻人。

基金会定为“迎光基金”。

做学问重要做人更重要

  身为著名科学家的王大珩曾说,自己在年轻时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胸有大志,并没立志要当什么大科学家。

后来经过在国外一段工作经历,他认识到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所创新,只有自己的创新才能真正学到东西,科学技术就是创新。

“创新是科学家的天职,还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另外,科学家还应献身、求实、协作。

协作精神也是从事科学研究人员非常重要的一个职业素质。

现代科学很少是个人能推动的,没有奉献精神、受委屈精神,就无法与人协作。

在国外,这些精神也是作为科学上的道德。

”  

  王大珩有个学生叫赵文兴。

1982年,赵文兴要去德国参加一个学术会议。

临行前,他把准备在这个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拿给王大珩看。

文章写得很好,但王大珩一眼就发现自己的名字被他署到前面了。

这篇文章的整个观点是王大珩在英国时就想到的问题,但王大珩一直没有机会去做,没有得到证实,就把这个题目交给了赵文兴。

是赵文兴成功地做出了这个实验,又是他据此写出了这篇论文,因此,这篇论文的署名理应是他在前王大珩在后。

王大珩毫不犹豫地把名字的顺序改过来了。

  (选自《大众日报》,作者:

吴志菲,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篇把王大珩的人生路比喻成光,既突出了人生短暂韶华易逝和通向光明的特点,同时又把王大珩和他的事业联系起来了,贴切新颖。

B.王大珩团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用5年半时间,成功研制了电影经纬仪,超过了美国和苏联,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大型精密测量设备的历史。

C.王大珩把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成就奖奖金拿出一半设立了“迎光基金”,用意是欢迎并支持勇于投身光学领域的有志向的年轻人开展相关研究。

D.王大珩说过他年轻的时候并没立志要当大科学家,后来在国外的工作经历使他有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懂得了科学上的道德。

E.王大珩在美国发布“星球大战计划”之后,就开始为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着想,主张搞一些中长期科技项目,让中国科技有可能超越世界水平。

(2)文章第一段说:

“珩”字的这两种互不相关的含义同时融入了他的生命之中。

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3)文中列出的三个小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结合文中内容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

(6分)

(4)王大珩在科研上取得突出成绩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谈谈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在基层工作的干部要专注民生工程,深入基层,将民生工作做实,切忌      。

②对于观赏艺术品,大多数观众带着看热闹的心态,      ,匆匆过一眼就离开了。

③作为一个北方人,对岭南的景观历史知之甚少,诸多风景名胜在心底仅留下      的片段。

A.浮光掠影 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 B.走马观花  浮光掠影 蜻蜓点水

C.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 浮光掠影 D.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 浮光掠影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与贪污腐败相比,虽然庸官懒政的“软腐败”表面上不会造成太多的经济损失,但是会直接严重损害干部队伍形象,损害党和政府威信。

B.昨天,在一股较强冷空气的影响下,甘肃和陕西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局地现大到暴雪,同时,气温下降造成道路结冰,对交通造成不利影响。

C.要深入分析问题,认真总结经验,以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D.6月7日下午,中美两国元首第一次会晤,双方讨论了各自国内发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些偶然、被动和无奈。

   。

              。

   ,   ,  。

  。

最后,山水与人合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

①与此相应,山水也走进了他的文章之中

②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召唤

③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了这里

④或许是自己的突然醒悟

⑤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情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

⑥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

A.⑤①⑥④②③    B.⑤④①③②⑥    C.③②⑤⑥①④    D.③⑤②④⑥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

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①。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②,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③。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17.阅读下面这幅华君武《公牛挤奶》的漫画,然后描述画面内容并概括其寓意。

(5分)

描述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2分)概括寓意:

________________(3分)

18.作文。

(60分)

过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