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第18课三国鼎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8168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第18课三国鼎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选第18课三国鼎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选第18课三国鼎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选第18课三国鼎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选第18课三国鼎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精选第18课三国鼎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精选第18课三国鼎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精选第18课三国鼎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精选第18课三国鼎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第18课三国鼎立.docx

《精选第18课三国鼎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第18课三国鼎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第18课三国鼎立.docx

精选第18课三国鼎立

第18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的过程及作用。

2.掌握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影响。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4.掌握魏、蜀、吴三国的发展状况。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2.通过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抓住历史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作品中描述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史实和文学作品的分辨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1.官渡之战。

2.赤壁之战。

3.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

教学方法1.系统讲解法。

由于受影视等媒体的影响,学生对三国人物有不同程度的熟悉,故在讲解时需系统、深化。

2.引导归纳法。

分析曹操一胜一败原因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加以引导、归纳。

3.突出重点法。

讲三国发展情况时,要突出重点,比如魏国的水利、蜀国的丝织、吴国的造船等。

4.故事穿插法。

因为学生对这段历史了解多一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不断穿插一些熟知的故事,以提高学生兴趣,并要注意分析,增强教学效果。

5.图示法。

增强直观性。

教具准备:

1.《赤壁之战》示意图。

2.《三国演义》影像资料及相关设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

(放《三国演义》里火烧赤壁一段)……

这是《三国演义》里火烧赤壁的一段内容。

赤壁之战是曹操在统一全国过程中进行的一场最大的战争。

这场战争中,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了曹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是怎样爆发的?

赤壁之战前的形势又如何?

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等我们学习完这一课,你就会明白的。

[板书]第18课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前面讲过的东汉的历史。

由于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黑暗的政治局面。

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掌握地方政权的豪强地主开始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

农民起义被镇压后,这些军阀之间长期争夺,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下面请同学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找一找当时在北方主要有哪几股势力?

各自情况如何?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有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和盘踞在河北的袁绍。

袁绍占据河北一带,战乱较少,人口众多,粮食丰足,势力很大。

曹操占据河南一带,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袁绍想消灭曹操。

[教师讲解]在汉运将终之际,袁绍很想由自己统一中国,称帝天下,于是与曹操势力发生冲突。

终于演变成一场大战——官渡之战。

[板书]1.官渡之战200年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段关于官渡之战的内容和小字描述,做到两点:

掌握官渡之战的大致经过;初步分析官渡之战中曹胜袁败的原因。

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

[学生看书]……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请大家复述一下官渡之战的简单经过。

[学生复述]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

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

后来,曹操采纳谋士的意见,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

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

袁绍带领数百骑兵逃回河北。

[教师引导]通过讨论,我想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的描述说出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

[学生回答]答案一:

曹操虚心接受谋士的意见,袭击袁军全部粮草。

答案二:

曹军抓住战机,趁袁军军心动摇之时,大举进攻,大败袁军。

答案三:

袁绍刚愎自用,不接受谋士的建议,丧失了时机。

答案四:

袁绍骄傲轻敌,过分自信,导致手下人才流失,反而起了辅助敌人的作用。

同学们,从刚才我们讲述的内容来看,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袁绍是必然的结局。

曹操内部稳定,将士用命,尤其曹操善于用人,能及时采纳谋士的意见,并善于抓住战机等。

而袁绍呢,正如官渡之战前荀彧等人分析的那样:

政治腐败、用人不当、治军不严、性格外宽内忌、遇事犹柔寡断等决定了他必然失败。

除此之外,从政治上看,曹操比袁绍得人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是袁绍所不能比的。

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大凡大的战争或战役,它打的不仅是军事装备、军事技术,更重要的是比综合实力。

打的是政治,打的是经济实力,打的是人心,还有军事谋略等。

官渡之战中,袁绍的优势只体现在人多粮多,其他都不可与曹操相比。

所以曹胜袁败也在情理之中。

特别要注意的是曹操为迎接许攸连鞋都来不及穿就跑出来迎接他,仅凭这一点,袁绍就不可能胜利。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动脑筋”目下的内容;比较一下战前袁绍和曹操各方面的实力,再分析一下战争过程中两人的心理素质,你能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

[学生回答]战争之前,袁绍拥兵十万,曹操却只有三四万,袁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

但他却因此产生骄傲轻敌情绪,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建议。

曹操虽然处于劣势,但他善于用人,不仅屈尊出迎许攸,而且采纳了许攸的计策,派兵袭击袁军囤粮处,烧掉其全部粮草。

袁军没有了粮草,军心动摇。

曹军乘机发功进攻,袁绍只能自食其果,败逃河北了。

[教师过渡]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下官渡之战后北方的情况:

官渡之战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北方。

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又消灭了袁绍的哪些残余?

其他军阀具体指谁?

曹操是如何统一北方的等等,这些内容,我将作简单介绍。

[板书]2.曹操统一北方

[教师讲述]官渡之战第二年,袁绍忧愤而死。

其子袁谭、袁尚、袁熙为争夺权位发生内讧。

曹操乘势北伐,杀袁谭,败高干(袁绍外甥),吞并了冀、青、幽、并四州。

袁尚、袁熙投奔辽西乌丸蹋顿单于。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远征乌丸三郡,在白狼山(今辽宁境内)大破乌丸军,斩蹋顿单于。

袁尚又从乌丸逃至辽东,为公孙渊所杀。

至此,曹操彻底消灭了袁氏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教师过渡]207年,曹操消灭袁氏残余,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他想乘胜南下,统一全国,南下途中,在赤壁地区遭到孙刘联军的阻拦,双方在此展开了一场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板书]二、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背景

[教师分析]关于赤壁之战的背景,在刚才我们已经提到,即曹操统一北方后,想乘胜南下、统一全国。

下面我们主要看一下孙刘两家的情况。

同学们先看一下课本第二目第二段的内容:

那时候,长江中下游一带有两个军阀势力有所发展。

一个是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助他;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

[板书]2.孙、刘势力的壮大

[教师讲解]孙权,字仲谋,今浙江富阳人。

孙权继位时,内部不稳,人有离心。

孙权通过笼络豪强,重用旧臣,招延俊秀,聘求名士等策略,整顿了内政,发展了经济,壮大了武力。

在此基础上,消灭了江夏的黄祖势力,威震江南,西窥荆、益二州。

当孙权雄据江东之时,刘备也在苦心经营。

刘备、字玄德,今河北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之后。

年少家贫,曾经贩过鞋,织过蓆。

后来,刘备得到了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的资助,招募队伍镇压黄巾起义,后当过一些小官。

官渡之战中,刘备脱离袁绍,投奔荆州牧刘表。

刘表对他表面优礼有加,而心存疑忌,让他屯兵新野,后移樊城。

刘备为了发展,竭力争取荆州豪强地主的支持,并多方寻求人才。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在名士徐庶和司马徽的荐举下,曾三次亲往隆中,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这就是被后人传为美谈的“三顾茅芦”。

[教师引导]谁为大家讲述一下“三顾茅庐”的故事?

[学生讲述]在徐庶和司马徽的推荐下,刘备决定请诸葛亮出山。

第一次,刘备和关羽、张飞到隆中请诸葛亮,书童告诉他们诸葛亮出去了。

而且归期不定。

第二次去请诸葛亮,不仅天气寒冷,为了表示尊敬,刘备一进隆中就下马徒步前往,但又扑空。

不久,又三赴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在刘备的苦苦相求下,诸葛亮决意出山辅刘。

并且帮助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使刘备心中豁然开朗。

诸葛亮出山以后,刘备的处境逐渐好转。

[板书]3.赤壁之战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上关于赤壁之战的描述,包括小字内容中对火烧赤壁的描写。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孙刘是怎样一步步联合起来的?

[学生回答]曹军南下,人数众多,刘备感到抵挡不住,急忙南逃。

诸葛亮建议联孙抗曹,刘备同意,派诸葛亮去见孙权,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孙权部下主张降曹的很多,孙权也举棋不定,经诸葛亮、周瑜等人的说服,孙权同意了联合抗曹。

双方组成了约五万人的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和赤壁一带与曹军对峙。

[教师提问]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主要采用了什么战术打败曹操?

[学生回答]火攻。

[教师引导]赤壁之战主要在长江上作战,在水上作战,用火攻怎样凑效?

[学生回答]曹操把所有小船用铁索连接起来,上面铺上木板。

船被火烧着后,一时很难分开,因此损失很大。

[教师引导]那请同学们想一下,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冬天我国常刮西北风,而大战的晚上恰好刮东风是怎么回事?

[学生回答]答案一:

可能是偶然因素,因为在冬天,我国境内也不是每天都绝对刮西北风的。

答案二:

诸葛亮会观察天象,提前就知道了个时间将会有东风刮起,故把决战时间放在了那天晚上。

答案三:

《三国演义》说是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的。

答案四:

也许是史书记载时间有误,赤壁之战发生在夏天。

因为大战期间,曹军营中还流行疾疫,而疾疫大多在春、夏特别是夏天流行,因此,刮东风应是正常现象。

[教师分析]其实,关于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应该有多个,而不是一个或两个。

我们前面讲述,大的战争或战役,它打的是军力、人心、士气、经济、政治等,决不是一个因素就可以决定一场战争或战役的胜败的。

拿赤壁之战来说,诸葛亮抵柴桑(今江九江)向孙权陈述联合破曹时,就帮助孙权分析了曹操的不利因素:

曹军虽众不习水战;刘琮新降,军心不服;远离后方,补给困难;长途行军,士卒疲弊;胜兵压境,骄傲轻敌;水土不服,已染疾疫等。

除此之外,曹还有一大弱点,即后方不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活动,曹操有后顾之忧。

对孙刘一方来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决不是偶然的,孙刘不占天时,但占地利,尤其还占“人和”,还有就是战术正确。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赤壁之战的最大影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板书]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简单概括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的基本情况。

[学生概括]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

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

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在曹、孙、刘之间形成了一种什么态势?

[学生回答]三方面的力量达成了一种暂时的平衡,谁也吃不掉对方。

[教师分析]三方面的力量经过赤壁之战后,都有了新变化。

曹操南下的势头受到遏制;孙权在江东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有了新的地盘,站稳了脚根。

三方达成了一种新的平衡,一种新的均势形成,这直接影响到了后期的政局。

[教师引导]请大家看课本上关于三国成立的过程,要求能复述出来。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220年,曹丕废献帝自立,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教师强调]请大家看课本上的《三国鼎立形势图》,从中找出洛阳、建业、成都三地,并了解魏、蜀、吴三国的疆域大小。

另外,我们还可以用下列简图来表示(画在黑板上)

[教师过渡]同学们,三国鼎立期间魏、蜀、吴三国为了打败对方,都特别重视发展生产,增加自己的实力。

因此,三国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为后来的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

下面请同学们看详细内容。

[板书]2.三国经济的发展

[学生看书]……

[教师强调]大家在看书时,注意掌握下面三点:

(1)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

(2)蜀国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

(3)吴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教师总结]下面,同学们看一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有什么作用,了解一下即可。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曹操雄才大略,为实现全国统一作了长期的准备,但赤壁之战后,不得不退回北方,并由过去的积极进攻改为待机进取的战略。

孙权和刘备也是一代豪杰,他们都想由自己来实现统一,但都力量不足。

因此,才形成了三国分立的状态。

这三个国家,为了保卫自己并企图实现统一,都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一定发展。

所以,三国的出现,比起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来说,是无秩序中的有秩序,是大混乱时期的暂时稳定,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安定的愿望的。

三国分立是局部的统一,是最后走向全国统一的一个步骤,代表了统一的趋势,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

[布置作业]

1.列举魏、蜀、吴三国成立的过程。

参考答案: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229年称帝。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列举东汉末年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时间、作战双方、结果、影响。

参考答案:

名称: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时间:

200年、208年。

作战双方:

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赤壁之战是孙权、刘备和曹操。

结果:

官渡之战曹操胜利,赤壁之战是曹操失败。

影响: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

1.官渡之战200年

2.曹操统一北方207年

二、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背景

2.孙、刘势力的壮大

3.赤壁之战208年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见右图)

(2)三国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