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8799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docx

家用偏方二百三共36页

中医(zhōngyī)家用(jiāyòng)偏方二百三

随着国家推崇(tuīchóng)中医药发展政策后,西安红缨医院中医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并实施“纯中药疗法”无任何添加剂。

绿色中药,服务更多人群。

小儿方:

1.小儿防病谚语: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三分寒。

小儿脾胃病较多,这是小儿脏腑娇嫩,脾胃易伤,故要注意节食,掌握“三分饥”,则可防小儿外感病。

2.小儿抽风(急慢惊风)

蝉蜕两个,烧焦黑,研细面,温开水冲服,黄酒为引(可在温开水内兑黄酒少许),一日服二、三次,甚效。

烧蝉蜕法:

用卷烟盒内的锡纸包蝉蜕,火上烧出烟,以焦黑为度,切莫烧成灰,或将蝉蜕装小瓷罐内,泥密封口,火上烧亦可。

3.小儿盗汗

“盗汗”是指夜间入睡后汉出,醒后即止。

多由于阴虚内热,廹体内阴液外泄,有伤身体,宜早治疗。

治法:

五倍子焙黄,研细面,取少用唾液和如蚕豆大,敷脐上,胶布贴封,勿漏气。

一般一两次可愈,最好在小儿晚间睡觉前敷贴。

注意:

五倍子焙成焦黑,以黄为度。

4.小儿口疮

吴茱萸25克,捣碎,晚间临睡前,醋调敷足心(涌泉穴)用布包扎,次晨取下,一般一次可愈。

敷药法,古人有男左女右之说。

实际上双脚均敷更好,以上为敷两足心用量。

调药时,勿过稀,以软为度。

5.小儿(xiǎoér)鹅口疮

鹅口疮俗称(súchēnɡ)雪口,婴儿舌上、口内布满白屑,初发生于舌及颊部,继而满口,妨碍哺乳及呼吸,如蔓延至咽喉,可形成窒息危症,故应及早治疗。

治法:

五倍子10克,雄黄5克、冰片1克,共研细面,用纱布蘸药面(yàomiàn),涂口腔。

如已蔓延到咽喉,出现呼吸困难等危症时,应就医急诊。

6..小儿急性喉炎(包括扁桃腺炎)

大蒜捣烂,敷足心(涌泉穴),敷药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半小时),以免起泡。

如果同时在大拇指甲角(商阳穴)点2放血,则效果更好。

说明:

敷蒜后,不超过半小时一般不起泡。

如若起泡,泡小者,可用布包扎,让其自行吸收;如若起泡较大,可用消毒针刺破,排水净,并涂以龙胆紫,以防感染。

7.小儿痄腮(腮腺炎)

赤小豆一撮,捣为细面,水调糊状,之即愈敷。

如腮腺炎已化脓,可用板兰根120克,加水2斤,熬成1斤,分4次服,1日量,甚效。

8.小儿流鼻血

小儿经常流鼻血,量虽不多,但日久不愈,夜间入睡后,有时亦流,早晨枕头上见血。

多属上焦火盛,可服桑菊饮:

桑叶6克、菊花3克、桔梗5克、连翘4克、芦根6克、杏仁5克、薄荷2克、甘草2克,水煎服,一般一服2剂可愈。

在农村,可采刺儿菜疙瘩一个,捣烂,开水冲服,亦效。

9.小儿发烧(略)

10.小儿吐乳:

绿豆粉25克,鸡蛋清调敷足心(双脚)。

11.小儿吐舌:

冰片、硼砂(pénɡshā)、雄黄各等分,共研细面,乳汁调成糊状,涂舌上,舌自收。

12.小儿(xiǎoér)重舌、木舌:

小儿舌根红肿突出似小舌,名曰重舌;舌体红肿,转动不利,名曰木舌;重舌、木舌,都为心脾有热。

可服下方即愈。

黄连2克(或黄连须5克)、黄芩(huánɡqín)4克、栀子3克、木通2克、竹叶2克,水煎服二、三剂。

注:

若在舌下两侧静脉上金津、玉液穴放血,效更捷。

13.小儿脐中出水:

一方:

龙骨醋泡一昼夜,焙枯研细面,敷脐上,纱布覆盖,每日换一次,数次可愈。

二方:

赤石脂研末,敷脐上,纱布覆盖,每日换一次。

三方:

若小儿脐流黄水,可用柿楴焙干,研细面外敷。

14.小儿咳嗽

白蜜一汤匙,加香油数滴,开水冲,温服,数次可愈。

适用于三岁以下下儿。

15.小儿痰咳:

小儿咳嗽有痰,阵发性作咳,咳甚时欲呕,日久不愈,易误阵为百日咳(顿咳);

实为痰咳;由于脾虚痰积所致。

可服以下验方:

鸡内金30克、莱菔子20克(炒)、川贝母10克,共为细面,每服2——4克,饭后开水调服。

以上为师传验方,不仅可以化痰,而且有健脾之功,屡用屡验。

16.小儿百日咳:

治法:

向日葵根须一小撮,水煎空心服。

若不好下方更好:

桑白皮9克、杏仁9克、马兜铃9克、牛子9克、甘草6克、地骨皮9克,水煎服,一剂轻,二剂止,三——五剂可愈。

17.小儿肺炎喘急:

用热毛巾敷小儿胸部,频换,连敷1——2小时。

甚效。

说明:

(1)毛巾(máojīn)要用新枕巾,易保温。

(2)毛巾(máojīn)温度降至60摄氏度时,即应更换。

(3)为了避免烫伤,可在小儿胸部覆盖(fùgài)数层纱布,再以热毛巾敷之。

(4)本法对大人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哮喘等,亦可采用。

可收到同样效果。

18.小儿泻绿

炒白术4克、炒白扁豆6克、炒黄柏2克,水煎服分三次服。

19.小儿腹泻:

小儿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肠鸣腹痛,面色苍白,四肢不温。

一方:

白芷、干姜各等分,为末,蜂蜜和为膏,贴脐上。

二方:

大慈1寸、鲜姜3片、黄丹少许,共捣贴脐上。

注意:

如果是爆发性腹泻,伴有高烧,烦燥不安,渴欲饮水,是为爆热泻泄,最为严重,若不及早治疗,则很快会转变为神昏、喘促、痰厥(抽风),甚危。

故遇此种腹泻,应及早就医,切莫贻误。

20.小儿吐泻:

夏日小儿吐泻,可取绿豆面9克鸡蛋清调匀,呕吐贴囟门,腹泻贴足心。

21.消化不良吐泻:

小儿因消化不良,经常或泻、吐出不消化的食物。

服下方可愈:

苍术10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陈皮10克、制半夏10克、茯苓10克、

甘草3克、焦三仙各10克,共研细末,每服2——3克,饭后米汤送服,一般服2——3日吐泻可止,止后继续服一、二日,以巩固疗效。

余药贮存备用。

22.小儿不思食:

(略)

23.小儿赤白痢

绿豆3粒、白糊椒3粒、大枣1枚,共捣敷脐上,胶布贴封,次日再换。

一般二、三次可愈。

24.小儿癫痫症(略)

25.小儿烫伤

将烫伤肢体速置冷水(lěngshuǐ)中,痛立止,不起泡,不感染,浸泡班小时后,则安然无恙。

若伤在躯干,烫伤部位不易入水,或大面积烫伤,克用冷水毛巾敷之,勤换,或洒冷水于毛巾上,效果相同。

(冷敷(lěngfū)时间稍长些)

26.小儿(xiǎoér)白秃

大祘切片擦之,数日有效(紫皮、独头佳)

27.小儿遗尿

鸡内金,一岁服一个、两岁服两个…………..,治愈率较高。

若小儿遗尿,兼有尿频,多因中气下陷,压廹膀胱所致,应兼服补中益气丸。

28.小儿睾丸肿大:

荔枝核,捣碎。

单侧肿大,煎服一个,双侧肿大煎服两个。

29.小儿疝气

鲜茄楴4——5个,煎取浓汁,白糖水调服。

30.小儿水疝

水疝验法:

用手电筒在暗处透视阴囊,若透明,即为水疝。

治法:

用旧布鞋底,烤热煨之,备两只鞋底互换,每次煨15——20分钟,数次可愈。

31.小儿阴茎肿大

用老葱叶(汁液浓者),劈开,裹阴茎,布包扎,一般一次可愈。

32.小儿尿白

小儿小便初出微黄,很快变白,如米泔样,是有湿热,服下方可愈。

白术9克、泽泻9克、猪苓9克、茯苓9克,水煎。

空心服。

一般三剂可愈。

若小便初出澄清,良久才变白,多属七虚,可服下方:

党参6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3克。

33.小儿黄水疮

小儿(xiǎoér)环口唇生黄水疮,俗称“羊胡子(húzi)”,日久(rìjiǔ)不愈。

用生甘草,研细末,香油调敷,每日换药一次,换药时,要将结痂取净,数日可愈。

34.小儿乳头肿

好粉面炒黄,好酒调糊状,敷患处,数次可愈。

35.小儿脱肛

活七星蜘蛛一个,捣烂敷之,脱肛自入。

小儿脱肛,多属中气下陷,可服补中益气丸,提升中气。

36.小儿肛门骚痒(蛲虫病)

油炸粉条。

炸香脆,空心任意嚼食。

(绿豆粉条和香油佳)

37.小儿蛲虫特效方

玉片:

1——2周岁,10——15克

3——4周岁,20——25克

5——10周岁,30——40克

11——16周岁,50——60克

水煎服,早空心服,只服一次。

一般一次可愈。

若不愈,一周后再服一次。

蛲虫互相传染,合家一虫者,均应同时服。

成年人应加大量(勿超过100克)。

38.小儿蛔虫

使君子仁,炒香,按年龄一岁服一个,每早空心嚼食(不用水送服)。

此方适用于7岁一下小儿,驱虫又健胃。

可连服20——30天。

常服更好,无副作用。

39.小儿吃土

豆面30克,沙糖为丸,如衣扣大,每服一丸,米汤送下。

40.小儿误吞金属环:

羊胫骨烧炭,研末,米汤送服9克,环随大便小。

41.小儿凉药

连翘9克、大黄9克、黄芩9克、山豆根6克、木通6克水煎服。

5岁以下小儿(xiǎoér)减半。

妇方

42.乳头(rǔtóu)皲裂

柿蒂烧成灰,敷患处(huànchù),纱布盖封,每日换药一次,5——10次可愈。

又方:

露蜂房(马蜂窝)60克,煎水洗,亦效。

43.旋乳疮

爽后茄子花,放背阴处阴干,香油调敷,每日更换一次,纱布盖封,5——10次可愈。

注意:

茄子花要阴干,而不能晒干,否则无效。

44.子宫后倾

子宫移位,有前倾、后倾、左右倾之分,以后倾多见。

后倾者,腰痛,早晨起床后更甚,两腿更甚,大便有下坠感。

治法:

(1)短把扫地,腿要直,只弯腰,每日扫地1——2次,每次15——20分钟。

子宫正位后,仍要坚持扫地半月,以巩固疗效。

(2)睡觉时,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少取仰卧位。

(3)若兼服下药更好

杜仲9克、续断9克、菟丝子9克、党参9克、黄芪9克、巴戟天9克,水煎服。

45.阴道滴虫

蛇床子30克、枯矾6克、防风15克,用水1000ML,煎取500ML,去渣。

乘热熏洗阴道(先熏后洗),每日一次,三——五次可愈。

46.阴痒

肤轻松软膏,外用,每日一次。

47.白带

陈冬瓜子仁炒熟,研细末,每服6——9克,米汤调服。

又方:

高粱穰子,挂屋檐下,次年可用。

陈者佳,十年以上者更佳。

每次用一穗(小者2穗),水煎服,甚效。

48.赤白带(báidài)

荞麦面三两(sānliǎnɡ),鸡蛋清为丸,分15丸,每服一丸,每日2——3次,开水(kāishuǐ)送下。

49.月经倒行

月经倒行,亦称行经吐衄,即在经期或行经前一、二日出现有规律的吐血,衄血,同时月经减少或不行。

古称“倒经”或“逆经”。

鲜韭菜一两,捣烂为泥,和童便半茶杯,温服,立止。

50.验胎歌诀

眼睑充血唇鲜红

乳头发黑胎舌生

妊线过脐二、三寸

衣冠不整少妆容

恶心呕吐生恶阻

嗜酸择食反常人

中冲已动神门跳

寸微关滑天数明

51.服药验胎法

月经不行已三月,不知是孕还是病。

可用川芎末3克,再浓煎艾叶汤调服,服后一、二小时觉腹内微动者是有孕;若不动则是经滞,应就医治疗。

52.妊娠足肿

猪苓6克,热水调服,3——5剂可愈。

53.妊娠高血压

决明子9克,海带1块,泡水当茶饮。

一日量,服药期间三天测一次血压,血压正常后即可停服。

如血压复升,可再服。

54.妊娠(rènshēn)出血

赤小豆,温水浸出芽,取一撮煎汤,黄酒为引,温服,数次可愈。

(有流产(liúchǎn)习惯者,服此药无效)

55.预防(yùfáng)流产:

处方:

安胎丸(祖传)

续断60克(酒浸一宿,焙干)杜仲60克(姜汁炒断丝)菟丝子20克,大枣半斤,以上前三味研成细面,大枣煮烂去核,共捣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

说明:

杜仲必须用川杜仲,土杜仲无效。

56.妊娠凉药

妊娠期间,因胎儿赖血所养,故母体处于阴血偏虚、阳气偏盛的状态,必要时,需服凉药,处方如下:

生地12克、麦冬12克、黄柏12克、黄芩12克、连翘9克、薄荷9克,泽泻9克,通大海15克,水煎服。

57.产后少奶

一方:

芝麻炒熟,入盐末少许,进餐时作副食。

二方:

母猪后蹄,炖烂,调味,每服猪后蹄一只,并喝汤。

三方:

赤小豆二两,煮粥食。

以上3方,可同时选1——2方。

说明:

若产后乳汁正常,但因生气而突然少奶者,服上方无效。

可用下方:

白芍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麦冬15克、九地9克、柴胡3克、远志3克、通草3克、甘草1克

水碱服,一剂即通,不必再服。

(此方即《傅青主女科》之通肝生乳汤)

麦冬最好先用小米炒,则不独不妨胃,且引入胃中而化乳(炒后小米不用)。

58.产后乳腺炎

妇人初产,乳房胀而乳汁不下,当急用揉按法疏通乳腺,并用吸奶器频吸;或用枣木梳乳房(枣木有活血通络作用)。

若已发展为红肿热痛,则不可再用揉按法,当急服下法(经验方)

瓜蒌9克、丝瓜络9克、橘络9克、青皮(qīngpí)9克、香附9克、当归9克、通草3克、甘草3克水煎服3——5剂可愈。

59.回乳

因婴儿夭折或幼儿断奶后妇人(fùrén)需回乳者,可取麦芽90——20克,煎汤一大碗,顿服,奶即退。

60.产后(chǎnhòu)虚汗

妇人产后,一东则汗,不动亦汗,可取玉米棒,挖取棒心2——3个,煎汤服,甚效。

61.产后感冒,发热恶寒,可取谷子30克炒黄,煎汤顿服,盖被取微汗,一般一次可愈。

若不效,应延医珍治,切不可一再取汗。

62.产后肚痛:

妇人产后已月余,少腹疼痛,有压痛感,多为淤血未尽,可服下方:

当归9克、乳香5克水煎服,黄酒一盅为引。

说明:

服药后如有呕恶现象者,是乳香油之故,可将乳香捣碎,摊草纸上,灶火旁焙去油,再如药煎服,若服后无呕吐现象,则乳香不要去油。

63..产后腰痛:

杜仲、桃仁、阿胶各9克,水煎服,黄酒为引。

产后腰痛,多属肝肾虚兼有血淤,此方补肝肾兼活血通络。

64.产后咳嗽

产后非因感冒而咳嗽者,可服下方:

知母3克、贝母3克、桃仁6克、杏仁6克,水煎饭后服。

65.产后二便不通:

牛奶半斤,少加糖,日服2次,空心服。

66.产后风

妇人产后,或手指抽麻,或口眼歪斜,或筋急强直,俗称产后风。

可服下方:

黑豆半斤、童便(tóngbiàn)一碗,黄酒一碗

将黑豆炒熟,用黄酒童便(tóngbiàn)煮十来沸,澄清,分三次温服。

67.子宫出血

醋煮豆腐,每服半斤,空心服。

服药期间,忌食(jìshí)辛辣。

服此方后,若无效,当就医诊治,或妇科检查有无子宫肌瘤。

68.妇人血崩

非月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来势急局,谓之“血崩”。

可用下方:

一方:

棕炭9克、乌梅炭9克、共为末,黄酒送服。

二方:

贯众15克,酒煎服。

三方:

狗骨(烧炭)、煅龙骨、棉籽(炒)、百草霜各等份。

共为细末,每服24克,黄酒为引送服。

69.月经过多

妇女月经过多,特别是青年妇女月经过多者,针灸治疗效果良好,有针一次而愈者,最多针2——3次可愈,不必服药。

针法:

取血海、三阴交均双侧,弱刺激(得气而止),留针40分钟。

70.干血痨

陈小米糠烧炭(即炒焦黑),每服9克,黄酒送服,每日一负,约10内月经可行。

71.妇人积气:

妇人少腹疼痛,有说大话冲、上顶之感,按之坚硬,跳动,常以硬物下压,以缓冲痛,痛止后,腹软如故,俗称“积气”。

治法:

猫头鹰一个。

服法:

将猫头鹰

去毛及内杂净,清水炖,不加调料,不加盐。

炖熟后,食肉饮汤;骨头焙黄,研细面,分服。

每服6克,日服1——2次。

注:

此方治胃溃疡亦甚效。

72.妇人面生黑黚

未婚青年妇女,活已婚青年妇女非孕期。

面生黑黚

,冬日尚可,夏日尤甚。

一方:

玉竹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15日为一疗程。

不愈,再服,需坚持服用。

二方(èrfānɡ):

柿饼,每服5——6个,久服则可取(kěqǔ)效。

此病缠绵(chánmián)难愈,一方治愈率约60——80%

杂病方

73.倒眼毛

眼睫毛倒生,目珠刺痛难忍。

R:

五倍子12克蜂蜜15克

用法:

将五倍子捣为细面,蜂蜜调匀,取适量敷于眼皮上(外侧)每日一次,眼毛可起。

74.麦粒肿

即在眼皮边缘靠近睫毛处出现粒状小疙瘩,局部红肿,日久溃脓,通称“针眼”,俗称“橛眼”。

治法:

对侧耳尖放血,效捷。

耳尖取法:

将耳尖向前折回,顶端即为耳尖。

75.风火烂眼

槐树条(鲜嫩者)约3两,加白矾、茶叶各10克,水煎熏洗,数次可愈。

76.目泪不止

俗称“迎风流泪”,甚至不迎风亦目泪自出。

治法:

槐实6——12克,水煎服。

本方治愈率达90%以上。

77.夜盲

鲜红署叶一撮,水煎服。

(治单纯性夜盲效)

78.口角皲裂

口角干裂,痛甚,日久不愈。

治法:

取谷糠油擦之,数日可愈。

谷糠油取法:

碗口糊麻纸一张,如鼓,将谷糠堆麻纸上堆和,如塔形,灶火内取红火一块,或燃木炭一块,置糠堆之顶端,点燃谷糠,待糠燃将尽(以不烧透麻纸为度),用木板刮去余糠,待碗冷,打开麻纸,碗底几碗壁上积有糠油。

注:

谷糠油善治多种皮癣、皮炎(píyán)。

79.口臭(kǒuchòu)

细辛,口含少许(shǎoxǔ),口臭可除。

80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时发时止,绵绵难愈。

治发:

吴茱萸15克,天南星9克,生附子2克,醋调敷足心。

若同时用以下蒋更好:

儿茶3份,柿霜5份,冰片2份,枯矾2份,以上药味,蒋三、五、二、二比列配制,共研细面,敷在溃疡面上。

81.口疮

黄柏,蜜炒,为未,敷患处,甚效。

82.舌出血

示叫“舌衄”,即舌头并无创伤而不时出血。

治法:

蒲黄6克,海螺蟏6克,共研细面取适量敷舌上,每日2-3次。

83.舌头肿大

舌体肿大,转动不便。

治法:

红薯藤,鲜者5两或干者2两,水煎服,每日一次。

一般2-3次可愈。

84.牙痛漱口药

对各种牙痛,如风火牙痛,锯齿牙痛,牙周炎等。

治法:

五信子9克,煎漱口,立止,但不除根。

85.牙床肿痛

一方:

用清水洗自己的脸,不用肥皂;再用清水漱口,连漱口十余次.用井内新吸水更佳。

二方:

鸡蛋2个、蜂蜜2两,开水同冲,放冷,早空服。

以上二方,可选一方,也可同时采用。

86.虫牙痛

一方(yīfānɡ):

茄根,捣汁涂之。

二方(èrfānɡ):

巴豆仁1个、花椒2个,捣烂,纱布包,咬龋齿上,止后不再痛。

注意:

咬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以免腮肿,口水流入痰盂内,不要咽下;咬后用甘草漱口(shùkǒu),以解巴豆之毒。

如已出现腮肿,不必惊慌,一周内可自销;或仍用甘草水频漱口,则腮肿可消。

87.牙周炎

中医称“牙宣”,即牙龈逐渐萎缩。

发炎时牙龈红肿(或不肿)而痛。

治方:

可先用五信子漱口止痛,然后用下方控制牙周炎发展。

麦冬30克、枸杞子30克水煎,频频漱口。

漱口时,要让药液在口内多留片刻,让其直接吸收。

漱口后,药液可咽下,示可吐掉。

本方能控制牙周炎的发展,但需日日坚持,最少20天,常漱更佳。

88.牙床出血

盐水漱口,多漱一会,连漱几口,每日刷牙时漱,日日如此。

一般三、五日可止,但仍需坚持,则牙床不再出血。

如系牙龈萎缩出血(牙周炎),可用87条牙周炎方,但仍需坚持漱口。

89.急性中耳炎

一方:

全蝎2个,焙干研细面,分两次吹入耳中,一般二次可愈。

说明:

已转为慢性者无效。

二方:

冰片、枯矾、头发炭各1.5克,共研细面,吹入耳中,每日一次(以上为一次量)。

90.病后耳聋

猫尿灌耳。

取猫尿法:

大蒜(或鲜姜)捣烂,抹在猫的鼻孔上,猫即尿。

用碗接取,贮瓶内备用。

91.流鼻血

一方:

葱白捣为泥,厚敷足心;或用大蒜捣烂敷之(时间不宜多长,半小时为限,以免起泡),顷刻血止。

二方:

鲜韭菜根4两,鲜鸡蛋1个,白糖(báitáng)适量同煮,先吃鸡蛋后喝汤。

三方:

用铅笔(qiānbǐ)等硬物压耳根,左流压左,右流压右,若两鼻孔皆流,左右耳根皆压。

92.鼻窦炎

一方:

孩儿茶15克、凡士林15克,共调匀,用少许塞鼻孔中,两鼻孔换塞。

初塞,有黄水流出,逐日减少,至无黄水,但仍须日日坚持,每日2-3次,半月为一疗程(liáochéng)。

坚持两个疗程,一般可以除根,否则难免复发。

二方:

旧蜂皮(蜜蜂窝)一块,放嘴内嚼之,嚼之无味再换。

数次见效,久用示可除根。

说明:

如结合针灸、按摩、疗效更佳。

93.鼻炎

鼻炎流清涕:

红霉素眼药膏,挤少许于鼻内,用手指捏揉鼻孔,日数次,甚效。

慢性鼻炎:

香油(芝麻油)滴鼻,每日2-3次,15日为一疗程,有一定疗效。

94.鼻息肉:

鼻内生一肉瘤,皮色正常,不红不紫,不痛不痒,影像呼吸。

治法:

藕节连须,焙干研为细粉,吹鼻内。

连吹5次,若见效,可继续吹,鼻内息肉自落;若不见效,则不必再吹,建议就医手术切除。

95.咽痛

一般咽痛:

鸡蛋2枚,白糖1匙,香油数滴,共搅匀,空心服。

咽喉肿痛:

麦冬、桔梗、山豆根各9克,水煎服。

若少商、商阳点刺放血,则效果更佳。

96.暴暗:

即骤然声音嘶哑。

治法:

胖大海3枚,蝉蜕3克,水煎服。

97.咽喉肿闭:

喘息不通,危在旦夕。

急救法:

取络石藤30克,煎汤一大碗,慢慢呷之,服尽,喉自通。

98.痰壅喉闭:

痰涎壅喉,喘息不通,危在旦夕。

急救法:

捣蒜为泥,和水为稀湖灌之,痰即吐出,转危为安。

99.紧痰绝方:

病人(bìngrén)昏迷,喉中漉漉,垂危欲绝。

急救法:

白矾5克,研细末,加香油少许(shǎoxǔ),凉水调灌,痰即消,甚效。

100.梅核气:

咽喉不红不肿,自觉有如梅核大小之物阻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碍饮食。

多因忧思气郁而致,近人不知其故,多疑(duōyí)为癌变,更加忧虑,使梅核气缠绵难解。

实为小疾,易治。

治法:

威灵仙30克,水煎服。

一般3次见效,再服则安。

101.呃逆不止

治法一:

扁豆一两,炒研细末,开水送服,一次服完,效良。

治法二:

韭菜籽9克,捣碎,温水送服。

临时突然呃逆者,可刺内关穴,立止。

102.干呕:

俗称干恶心,即呕恶有声而无物。

治法:

羊奶一杯,空心服下。

103.烧心吐酸

特效法:

一个乌梅三个枣、七个胡椒一处捣。

先将一个乌梅和七个白胡椒捣为粉,再将三个枣去核,共捣一处,烧心胃酸时用醋送服,立止酸。

止后,在短期内不会再发。

胃溃疡病人胃酸过多者,可常服,每日服2-3次,饭后服,有坚持服此方胃疼示止者。

104.偏头痛

冰片、樟脑各少许,放碗底点燃,鼻吸其烟,左痛左吸,右痛右吸。

偏头痛太阳穴处痛甚者,可用白萝卜皮贴太阳穴处,痛止。

105.雍腮(腮腺炎)

未化脓者:

板蓝根15克,二花15可,牛蒡子9克,水煎服,一般三剂可愈。

用白萝卜捣成泥敷之示效。

已化脓者:

板蓝根120克,加水2斤,熬至一斤,分四次服,甚效。

106.老人哮喘

治法:

白萝卜,竹刀切片(qiēpiàn),挂屋檐下吹晒干,水煎当茶饮。

107.咳嗽(késòu)痰喘

治法:

松树塔3个,豆腐一块(yīkuài),水煮空心服汤一碗。

108.久咳不止

治法:

款冬花9克,冰糖15克,水煎服。

109.咳嗽气短

治法:

瓜萎一个,装入制附子6克,用湿麻纸包,烤黄脆,早晚各服1.5克-2克,开水服下,专治老人咳嗽气短避冬寒。

110.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痰多。

R:

江米7粒、白胡椒7个、桃仁7个、杏仁7个、栀子9克。

共捣碎,鸡蛋清调敷足心,用布包扎。

上方短期疗效佳。

坚持使用可否除根,尚待验证。

111.支气管炎咳嗽:

核桃仁1个,鲜姜2片,嚼食。

早晚各一次,若服三次有效,可继续服一个月。

112.支气管炎效6克方

甘草6克麻黄6克杏仁9克北五味子5克水煎服。

服三剂若有效,可将杏仁加至18克,连服20——30剂,有除根之可能,若服三剂无效,则停服。

113.肺气肿胀

R:

虫笋9克、金葫芦9克水煎服。

服5剂若有效,连服一月,每日一剂。

虫笋产于南方,即乡下人用竹笋制笋干而被虫注枯萎者;金葫芦又名束腰葫芦,耍葫芦,大者3寸左右,入药用全葫芦。

本方治臌胀亦甚效。

114.肺病咳血:

常煮百合食,或与粥同煮食,清肺热,止咳血。

115支气管扩张咯血:

R:

白芨15克、山萸肉10克、龙骨12克、牡蛎12克。

水煎服。

注:

此方为《医学(yīxué)衷中参西录》之补管补络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