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8816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docx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

《汉语专题

(2)》作业

(一)

文字部分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个阶段是。

7.甲骨文是在被金石学家偶然发现的。

甲骨主要出现在,那里是,称作。

8.甲骨主要出现在,那里是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

殷墟。

9.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

10辞记录的行款主要有:

11.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

12.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反正两方面设问,称为。

13.甲骨学者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根据他所定的十项标准分为个时期,具体是。

14.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孙诒让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

考释方面集大成的著作有,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作有,工具书方面有孙海波的,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

15.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则大为流行。

16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

17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体的主要特点有。

18.战国时期六国文字又称。

六国文字的特点是:

19.秦国文字直接承袭。

20.目前发现的秦国文字,有石鼓文和诅楚文等石刻文字。

据学者考证,这些石鼓约刻成于诅楚文是,这些刻石大约在之际所刻。

21.隶书一般分为和。

隶书产生于,它是在战国末期

的基础上形成的。

隶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大约之后,隶书已经成熟了。

这种发展,到时期已经完成。

22.楷书又名或。

这种字体是在基础上形成的。

楷书的形成,大约在。

魏晋时代是它与并行的时期。

23.六书之名始见于。

这时的六书大概是识字的科目。

首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对六书解释最详细的是。



24.许慎对“六书”的说解是。

25.清代学者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了质疑。

他提出的“四体二用”说的意思是。

26.唐兰的提出的三书说的意思是。

27.假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类是。

28.陈梦家、刘又辛将文字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是。

二.解释下列名词:

1.图画文字

2.籀文

3.甲骨卜辞

4.钟鼎文

5.隶定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判定汉字所属的类型?

2.为什么教材也认为“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这和西洋学者所说的表意文字有什么不同?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

4.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

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

6.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的有三种情况是么?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并说明是属于哪种情况的假借?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2.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3.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逍遥游》)

4.欲辟土地,朝秦楚。

(《孟子·梁惠王上》)

5.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孟子·梁惠王上》)

6.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庄子·大宗师》)

7.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

(《庄子·天运》)

8.八月剥枣。

(《诗经·豳风·七月》)

9.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孟子·离娄下》)

10.姜氏何厭之有?

(《左传·隐公元年》)

五.写出下列加的本义,如果属于分化字,则说明属于那种情况的分化字?

1.使民战栗。

《论语·八佾》

2.终鲜兄弟。

(《诗经·郑风·扬之水》)

3.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孟子·梁惠王上》)

4.越竟乃免。

(《左传·宣公二年》)

5.夙夜匪解。

(《诗经·大雅·烝民》)

《汉语专题

(2)》作业

(二)

词汇部分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每题2分)

1.《中华大字典》给“奋”列出的一项意义是:

“振也,振去尘也。

”举的例子是《礼记·曲礼上》:

“奋衣,由右(车的右边)上。

”这句话是讲驾车人为国君驾车时的情况。

“振去尘”能不能看作一个义位?

2.“臭”可以指香气,也可以指臭气,能不能分作两个义位,为什么?

二、将下面两段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文中的很多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后成了双音词,举例说明:

(20分,每题10分)

(1)张仪,魏氏余子也,将西游于秦,过东周。

客有语之于昭文君者曰:

『魏氏人张仪,材士也,将西游于秦,愿君之礼貌之也。

』昭文君见而谓之曰:

『闻客之秦。

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

虽游然岂必遇哉?

客或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也,国虽小,请与客共之。

』张仪还走,北面再拜。

张仪行,昭文君送而资之,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

张仪所德于天下者,无若昭文君。

周,千乘也,重过万乘也,令秦惠王师之,逢泽之会,魏王尝为御,韩王为右,名号至今不忘,此张仪之力也。

(《吕氏春秋·报更》)

 

(2)王喜,告召公曰:

“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

“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源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国语·周语上》)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

(5分,每题1分)

(1)“(人者)无毛羽以御寒暑。

”(《列子·杨朱》)

(2)“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

”(《汉书·金日殚传》)

(3)“便可白公姥,及时相其遣归。

”(《孔雀东南飞》)

(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同上)

(5)“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

”(《晋书·王献之传》)

四、解释下面成语中加横线字的意义:

(5分,错一处扣1分,不倒扣)

义愤填膺

断发文身

防患未然

一语破的

一鼓作气

久假不归

家给人足

度长絜大

放荡不羁

日薄西山

皓首穷经

安之若素

五、分析下面成语的结构:

(10分,每题1分)

掉以轻心

飞沙走石

富国强兵

空空如也

鼎足而立

一以贯之

付之东流

瓦釜雷鸣

破镜重圆

为所欲为

六、写出与下面的简化字相对应的繁体字,说明它们表示的是不是一个词:

(10分,每题1分)

七、下列每一组中的两个字是不是异体字,为什么?

(20分,每题2分)

并/並

布/佈

吃/喫

仇/讎

門/鬬

豆/荳

八、说明下面句子中加横线字的用法:

(10分,每题2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2)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魏风·硕鼠》)

(3)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易经·系辞下》)

(4)两岸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庄子·秋水》)

(5)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史记·淮阴侯列传》)

九、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字是什么意思?

这些字后来在字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10分,每题2分)

(1)知者见于未萌。

(《商君书·更法》)

(2)量要而带之。

(《荀子·礼论》)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4)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同上)

(5)秦国辟远。

(《史记·范雎列传》)

十、下面几句话中的“鄙”是什么意思?

在意义上有什么联系?

(10分)

(1)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左传·隐公元年》)

(2)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庄子·胠箧》)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

(4)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左传·昭公十六年》)

《汉语专题

(2)》作业(三)

语法部分

一、填空:

(20分,错一处扣一分,不倒扣)

1.古代汉语的名词有两项基本的语法功能是现代汉语名词不具备的,一是,二是。

2.在先秦汉语里没有真正的人称代词。

3.古代汉语没有的语法范畴,人称代词在形式上没有的区别。

4.由于谓词性代词的意义相当于一个,故称为谓词性代词。

5.基数词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都要加“”字。

6.古代汉语的副词一般只能作,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

7.介词多是由虚化而成的一类词。

8.从位置上看,古代汉语的语气词有、、三类。

9.句末语气词“矣”表示对的报道。

10.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二是,三是。

11.古代汉语连谓结构两项之间往往有,而现代汉语一般没有。

12.古今汉语的叙述句差别和大,主要表现在、、

三方面。

二、名词解释:

(10分,每个2分)

1.意动动词

2.无定代词

3.表敬副词

4.转指

5.等立复句

三、问答题:

(30分,每题5分)

1.举例说明判断性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标准。

2.举例说明助词“之”和连词“之”的差异。

3.举例说明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4.举例说明如何识别一个句子是主动意义还是被动意义。

5.举例说明介宾结构作状语的单句的类型。

四、分析题:

(40分,每题10分)

1.指出下文中于、以、其、所的用法,是什么词,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指出下文中“之”、“者”的用法,是什么词,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王曰:

“然。

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曰:

“是诚何心哉?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

“无伤也。

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3.指出下文中“者”的词性及用法。

且告曰: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了支,使司平于我也。

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

岂唯怠之,又从而盗之。

向使用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

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

势不同也。

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4.指出下文中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并分析其形式和功能。

公孙鞅曰:

“臣闻之: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

语曰: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郭偃之法曰: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汉语专题

(2)》作业(四)

语音部分

一、填空:

(20分,错一处扣1分,不倒扣)

1.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的学问叫做。

2.一个音节可以包括五种成分。

用汉字表示音类的方法有两种。

3.隋唐时代汉语有四个调类,分别用。

4.韵的构成条件是都相同,韵的名称叫。

5.汉语音韵学产生于;出现了韵书。

6.现存最早的韵书是《》,该书后来成为汉语音韵学的经典。

7.南北朝时期,语音的一个特征是韵母,韵部比以前分的多。

中古的四声体系确立了,有很多上古时期收塞音韵尾的入声字变成去声。

唐五代时期,韵母系统又向的方向发展,韵部减少了。

8.近代汉语共同语的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

9.近代汉语时期,音韵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出现了新的音韵学著作种类,是以图表形式分析语音系统的。

10.近代汉语语音的代表性音系是。

11.中古时代的韵书以为代表,它的体例可称作,它的声调系统是。

12.明代的韵书《韵略易通》在体例上有所改进,它采用的是,它的分类次序也跟不同。

13.反切的原理是,它的前提是:

韵图大约产生于时期,盛行于。

各个时期韵图编纂原理是:

14.韵图把韵尾相同韵腹接近的韵归成上位的大类,叫做

或。

15.“开”与“合”以来区分。

16.四等兼用于韵头和韵腹的概念。

据现代音韵学家研究,四等的区别。

17.转和韵摄这两个术语是以为条件归的类。

18.发音时的辅音叫做浊音,声带的辅音叫做清音。

19.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字母系统是。

20.是历史上的音译词,也就是古书里用汉字记录的外语词汇,或者非汉族文字记录的汉语词汇。

21.《切韵》是代表中古汉语语音的一部韵书,是汉语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作者是,成书于。

共分韵。

22.《广韵》由陈彭年、丘雍等再度重修,成书于。

共分韵。

23.历史上对于《切韵》音系的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24.《切韵》韵母的主要特点是。

《切韵》韵母到现代普通话韵母演变的主要趋势是。

25.《切韵》的声调与现代普通话声调内容的差别主要是。

26.先秦韵部主要从归纳出来的。

二、解释下列名词:

(20分,每题2分)

1.音类

2.韵目

3.反切

4.韵书

5.等韵图

6.韵基

7.韵部

8.小韵

9.韵摄

10.字母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40分,每题5分)

1.汉语古音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的特点是什么?

2.《韵略易通》各层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3.反切系联法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4.和三十六字母比较,《中原音韵》的声母有什么重大变化?

5.宋词押韵的特点和依据是什么?

四.说明下列诗词的韵脚和韵部:

(20分,每题2分)

1.送魏大将军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

2.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3.九日登高司空曙

诗家九日怜芳菊,逐客高斋瞰浙江。

渔浦浪花摇素壁,西陵树色入秋窗。

木奴向熟悬金实,桑落新开泻玉缸。

四子醉时争讲德,笑论黄霸屈为邦。

4.望汉阳柳色寄王宰李白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树树花如雪,纷纷乱若丝。

春风传我意,草木别前知。

寄谢弦歌宰,西来定未迟。

5.送卢主簿王勃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关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6.南乡子·急雨打寒窗陈师道

急雨打寒窗。

雨气侵灯暗壁缸。

窗下有人挑锦字,行行。

泪湿红绢减旧香。

往事最难忘。

更著秋声说断肠,

曲诸圆沙风叶底,藏藏。

谁使鸳鸯故作双。

7.阮郎归·旧时明月史达祖

旧时明月旧时身,

旧时梅萼新。

旧时月底似梅人,

梅春人不春。

香入梦,

粉成尘,

情多多断魂。

芙蓉孔雀夜温温,

秋痕即泪痕。

8.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

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念往昔,

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

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9.鹧鸪天·收尽微风李之仪

收尽微风不见江,

分明天水共澄光。

由来好处输闲地,

堪叹人生有底忙。

心既远,

味偏长,

须知粗布胜无裳。

从今认得归田乐,

何必桃源是故乡。

10.诉衷情·当年万里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

参考答案(文字部分)

一、填空(30分)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古埃及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汉字。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

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小篆。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小篆;从小篆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楷书。

7、甲骨文是在1899年被金石学王懿荣偶然发现的。

甲骨主要出现在河南安阳,那里是殷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殷墟。

8、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9、辞记录的行款主要有:

竖行左行;竖行右行;左右对贞,从中间起,左半左行,右半右行。

10、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字体不规范。

11、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正反两方面设问,称为对贞。

12、甲骨学者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根据他所定的十项标准分为五个时期,具体是:

(1)盘庚、小辛、小乙、武丁;

(2)祖庚、祖甲;(3)廪辛、康丁;(4)武乙、文丁;(5)帝乙、帝辛(纣)。

13、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孙诒主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书。

考释方面含有大成的著作有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有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工具方面有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

14、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商代后期,两周则大为流行。

15、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

(1)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

(2)从笔势看,由于金文是范铸,多保存肥厚的笔法,甚充实的团块,而甲骨文是刀刻,一般将圆形改为方形,团块则只勾勒轮廓;(3)与甲骨文比,金文的书写款式比较规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况比起甲骨文来少得多了,偏旁的位置也是如此,尽管金文还有变换偏旁的位置的,但比起甲骨文来显著地减少了。

16、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字体的主要特点有:

一是故意将笔画拉长,甚或作曲折宛转之势;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

17、战国时期六国文字又称古文。

六国文字的特点是:

草体和俗体游行;文字异形。

18、秦国文字直接承袭西周的文字。

19、目前发现的秦国文字,有石鼓文和诅楚文等石刻文字。

据学者考证,这些石鼓约刻成于春秋战国之交,即秦悼公、厉公之世。

诅楚文是秦王诅咒楚王而祈求天神保佑的文字。

这些刻石大约在惠文后元至武王之际所刻。

20、隶书一般分为古隶和汉隶。

隶书产生于战国末期,它是在战国末期秦国篆书的基础上形成的。

隶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大约西汉武帝、昭帝之后,隶书已经成熟了。

这种发展,到东汉时期已经完成。

21、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

这种字体是在汉隶草体基础上形成的。

楷书的形成,大约在东汉后期。

魏晋时代是它与今隶并行的时期。

22、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

这时的六书大概是识字的科目。

首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班固,对六书解释最详细的是许慎。

23、许慎对“六书”的说解是: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4、清代学者载震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了质疑。

他提出的“四体二用”说的意思是只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是用字的方法。

25、唐兰提出的三书产的意思是把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

26、假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27、陈梦家、刘又辛将文字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是象(表)形、假借、形声。

二、解释下列名词:

(10分)

1、图画文字:

文字画进一步发展,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形成图画文字。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质的飞跃。

它是文字的雏形,或者称作原始文字。

它与有声语言有直接联系,它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

2、籀文:

后世所谓籀文,也就是指的大篆。

它是西周晚期的欲以统一全国文字的字体。

3、甲骨卜辞:

我们所看到的甲骨文就是当前刻在甲骨文上的卜辞,所以又称甲骨文为甲骨卜辞。

4、钟鼎文:

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作钟鼎文。

5、隶定:

把用楷书的笔法书写古文字字形称作“隶定”。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如何判定汉字所属的类型?

一种文字的性质,实际上就是这种文字属于何种类型,而文字的类型,是由构成这种文字的字符的特点来决定的。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字符的特点,以判定这种文字所属的类型。

一是从字符的表意、表音作用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二是从字符与语言中各要素的关系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句意文字、表词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字母文字)。

2、为什么教材也认为“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这和西洋学者所说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什么不同?

教材所说的表意文字不同于西洋学者贬低汉字时所用的表意文字的概念,必须与他们划清界限。

他们认为的表意文字,是文字发展的低级阶段的一种形态。

我们则认为表音、表意是文字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

西洋学者的文字发展阶段论是以研究印欧语的文字体系为标准而得出的结论,不是一般文字的发展规律。

独立形成的文字体系如古代埃及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汉字,都是以表意为主的意音文字。

古埃及圣书文字和楔形文字,后来都消亡了。

腓尼基人曾借用古埃及圣书字,取其表音字符,扬弃其表意字符,向表音化的方向发展。

这种文字后来广泛地影响了印欧语各国的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拼音文字。

汉字不但没有消亡,而且一直沿着固有的方向发展,突出其表意功能。

这是文字发展的不同方向,不是不同阶段,不是西洋学者所说表音优于表意,表音、表意没有优劣之分。

当然,表意文字有它自身的缺点,正如表音文字有它自身的缺点一样。

有时这个缺点可能又正是它的长处。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

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类的。

大篆、小篆、隶书是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而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

后五种字体的基础都是篆书,只是在形体上加些艺术色彩而已。

4、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为小篆,二是从小篆变为隶书,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

(1)甲骨文和金文变为小篆,前者更接近图画的写实象形,而后者笔画圆珠笔转规整,逐渐与物形疏远。

(2)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小篆的字形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

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

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

(3)从隶书到楷书,除用笔有些变化,字体结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

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

隶书一般分为古隶和汉隶。

古隶是指早期的隶书,汉隶则指汉代逐渐成熟的隶书。

隶书当在战国末期就产生了,它是在秦国篆文草体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是广大民众适应时代需要共同创造的,并不是某个人的独力创造;是民众创造以后被官府采用,而不是官府制成施之于民众。

篆书变成隶书,是汉字发展中外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变化。

这种变化称作隶变。

隶变的结果使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的阶段。

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符号性大大加强了。

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6、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有三种情况是么?

共有三种情况:

(1)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