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89060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docx

《人教版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docx

人教版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钪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c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是21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g

2.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

将气体X依次通过灼热氧化铜和澄清石灰水,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X组成的可能性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3.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它的含义是()

A.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

B.20℃时,136g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g食盐

C.20℃时,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g食盐

D.20℃时,100g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g食盐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氢气用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氮气用作保护气

D.焦炭用于工业炼铁

5.观察实验现象是实验探究活动中重要的环节,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放出大量的热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两个氧原子:

O2

B.两个铁离子:

2Fe3+

C.氨分子:

NH4

D.氯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AlCl3

7.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电一段时间后,a、b两管气体的质量比约是1:

2

B.1是电源的正极

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产生的气体,a气体能燃烧、b气体使木条燃烧的更旺

D.实验得出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8.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潮汐能

C.生物质能

D.风能

9.广西美食种类繁多,下列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百色芒果

B.北海银鱼

C.南宁皇氏酸奶

D.横县粉利

10.醋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之一,同时,醋还具有较强的杀灭细菌、抑制病毒的作用。

另外,醋可使胃中酸性增强,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对于胃酸较少的人更是一剂良药。

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醋酸的水溶液呈酸性,其pH大于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

B.醋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该反应为中和反应

C.用醋可以洗净铝制品的污垢,还可除去暖壶、水壶中的水垢

D.醋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个醋酸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收集氧气

B.稀释浓硫酸

C.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12.去西藏旅游,一定要注意高原反应,引起高原反应,主要是因为空气成分中()

A.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

B.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小于21%

C.二氧化碳含量偏高

D.氧气的体积分数仍约为21%,主要是由于高原空气稀薄

二、填空题

13.慈善不仅是手的给予.更是心的奉献。

我省志愿者们经常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给人们送去了各种生活用品,帮助他们洗衣、做饭等。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志愿者们带去了棉被、毛衣以及牛奶、水果等.其中牛奶中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洗好的衣服在阳光下更易晾干.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吃饭时,小王给周爷爷倒上一杯白酒,白酒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4)在给老人们检查身体时,发现李奶奶骨质蔬松建议补充 ________________元素。

(5)志愿者们陪老人在后花园散步时,发现花草树木枝叶稀疏、叶色枯黄,他们诊断植物缺少某种元素,建议施加适量的化肥,下列适合施加的化肥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NH4HCO3 BK2SO4 CCO(NH2)2 DCa(H2PO4)2

(6)志愿者们将塑料袋回收再利用,这样做有利于减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4.进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和探究的主要途径,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1)用控制变量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一

实验二

①实验一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②实验二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__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添加酸碱指示剂。

某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不变色。

于是针对此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科学探究。

A.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

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三:

反应后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觉得猜想一不正确,其理由是:

_________。

B.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_______7

(填“>”、“=”或“<”)

猜想二不成立,猜想三成立

②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方案(与实验方案一不同),验证猜想三成立,并填写下表:

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

_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猜想三成立

15.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除去混在N2中的O2,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丝网后,发现铜丝网变黑。

在研究如何除去黑色物质,回收再利用铜丝网的讨论中,制定了下列方案。

请根据以上方案回答:

(1)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B物质自行确定)___________。

两种方案相比较,从环保的角度来看,甲方案明显的一个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

(2)若采用甲乙两种方案处理此黑色铜丝网,则回收的铜丝网a的质量____(填“<”、“>”、“=”)铜丝网b的质量。

16.为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

(1)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2)通过甲乙实验探究,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

(3)若采用丙实验方案可得出相同结论,则金属C是_____。

17.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A现象①③说明________

B现象①②说明________

C古语道:

“人要实,火要虚”。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________

18.小华同学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时,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1)小华要制取二氧化碳,应该从以上药品选择_______和________(填名称),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不选择木炭和氧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下图是小华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下同)_______,其中操作有误的是________。

(3)用图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四、简答题

19.人类制得并利用金属有着悠久的历史。

(1)利用孔雀石冶炼铜的主要反应:

,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填“化合”“分解”或“置换”)反应。

,该反应前后铜元素化合价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2)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过程如下,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3)冶炼金属铝的主要反应为

,该反应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五、流程题

20.为保护绿水青山,可将工业残留的钡渣(主要成分为碳酸钡(BaCO3))进行无害化处理,制取化工原料﹣硫酸钡(BaSO4)。

主要流程如图:

(1)粉碎钡渣的目的是_____。

(2)反应釜1中的气体X为_____。

(3)反应釜2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请写出可以替换硫酸的两种盐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1)做高锰酸钾钾制取一瓶氧气及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2)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

[反应原理]: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装置连结]: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填接口字母)a→_____→_____→d

[问题分析]:

(1)实验过程中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_____;

(2)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实验时,发现集气瓶底部炸裂,发生该操作失误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算出理论上加热2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可生成氧气的质量是是0.203g。

而实际测得制得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38mL,换算成质量为0.198g,低于理论量0.203g-0.198g=0.005g。

你认为实际制得的氧气低于理论量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_____(写出一种可能的情况)。

七、计算题

22.2016年1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

科学家首次将从空气捕获的二氧化碳用氢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其转化为甲醇,同时有水生成。

该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质量如下图所示。

(1)此反应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序号)。

(2)通过此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我们可获得有关化学知识:

例如①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请你再举一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同学在计算X,Y,Z的数值时,列出了下列等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

A.X+Y+Z=122

B.Y+Z=100

C.(100-X):

Y=3:

16  D(100-X):

(Z-10)=22:

9

23.实验室用34gH2O2溶液和1g的MnO2混合制取O2,生成O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在__________s时,H2O2恰好完全反应;

(2)原溶液中H2O2的质量为______克。

八、科普阅读题

2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依据内容回答有关的问题.

甜味是人们最喜爱的味觉之一.科学研究表明,人吃甜食时,会激活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让大脑兴奋,产生愉快感.一说到甜味,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糖类,葡萄糖就是其中之一.

葡萄糖(化学式C6H12O6)是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在食品工业中用作制糖浆、糖果、糕点等.

人体中缺乏糖类会导致全身无力、疲乏、头晕、闹功能障碍等,低血糖严重者会导致昏迷,当食用糖类过多时,人体组织吸收不了,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于体内,使人变肥胖从而诱发各种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等.

(1)写出葡萄糖的物理性质______(答1点)。

(2)葡萄糖属于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写出葡萄糖在体内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请你为喜欢吃甜食的人提一条建议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填空题

1、

三、实验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

五、流程题

1、

六、科学探究题

1、

七、计算题

1、

2、

八、科普阅读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