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9025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docx

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和答案

2020年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学校开展“我爱祖国”主题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关心祖国命运

1.(5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语段一】①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

②这场疫情,_____于“九省通衢”的湖北武汉,扩散在人流规模最大的春节假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

③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_____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

【语段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坚持全民动员、联防联控、公开透明,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

(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guān)

暴发

脱贫攻坚

同舟共济(jì)

B.新冠(guàn)

暴发

脱贫攻艰

同舟共济(jì)

C.新冠(guān)

爆发

脱贫攻坚

同舟共济(jǐ)

D.新冠(guàn)

爆发

脱贫攻艰

同舟共济(jǐ)

(2)[语段一]中有病句,请指出是第几句,并写出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2.(3分)有人认为,下面句子中的“志哀”一词用错了,应该用“致哀”。

你觉得应该用哪个词?

结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回答。

清明节这天,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以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志:

记。

如“志喜”“志哀”“永志不忘”等。

【志哀】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

致:

给予;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

如“致哀”“致歉”“致欢迎辞”等。

|【致哀】对死者表示哀悼。

◆热爱祖国文化

3.(3分)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演变过程中,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①现存最早的原始文字是上古时代的石刻字符

②至少有数千年的历史

③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④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①④③②D.③④①②

4.(5分)书法是独特的汉字艺术。

欣赏启功的书法作品,完成题目。

(1)小明同学想用四个字概括启功书法的特点,请你帮他再补两个字。

启功先生的书法清楚,清秀,清朗:

用笔有法,干净利落,毫不含糊;笔画清劲,结字清秀;章法清朗,气息清新,令人神清气爽。

他的书法正确,端正,即学书路子正,方法正,笔正心正结字正。

他的书法刚劲有力,又绵里藏针,刚柔相济,骨力内涵。

他的书法文雅,雅致,有意蕴,有品位,富含书卷之气,无粗俗、狂野、怪异之气……

启功书法的特点:

  、正、刚、  

(2)请从上图中选择一幅作品,将正文内容用简化楷体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5.(3分)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请将下面对联涉及的人物写在括号内。

(1)上联:

两表酬三顾

下联:

一对足千秋(  )

(2)上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下联: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3)上联: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下联: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  )

◆赞美祖国山河

6.(8分)按要求默写古诗文。

(1)我们赞美五岳之尊的泰山:

造化钟神秀,  。

我们赞美雪后的西湖: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我们随曹操观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

我们跟孟浩然望洞庭:

  ,波撼岳阳城。

我们同岑参一起欣赏塞外奇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  。

(3)除以上句子,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文?

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7.(3分)班上开展“我爱祖国大好河山”主题演讲活动,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

(50字左右)

二、阅读(60分)

8.(1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我的父亲

莫言

①父亲读过几年私塾,蒙师是我们邻村的范二先生。

我听祖母说过,父亲因调皮被范二先生用戒尺打肿手掌的事。

祖母说父亲将《三字经》改编成“人之初,性不善,烟袋锅子炒鸡蛋,先生吃,学生看,撑死这个老混蛋”。

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我无法想象威严的父亲竟然也是从一个顽皮少年演变过来的。

②在我参军离家前近二十年的记忆中,父亲可敬不可亲,甚至是有几分可怕的,其实他轻易不打人不骂人,也很少训斥我,但我说不清楚为什么要怕他。

记得我与伙伴们一起玩闹时,喜欢恶作剧的人在我背后悄悄说:

“你爹来了!

”我顿时被吓得四肢僵硬、脑子里一片空白,好大一会儿才能缓过劲儿来。

不仅是我怕,我的哥哥姐姐也怕。

不仅是我们怕,听姑姑说,他们那一代人,我的那些堂姑、堂叔也都怕。

我听说姑姑说他们年轻时,姐妹们在一起说笑,听到我父亲远远地咳嗽一声,一个个立即屏气息声,等我父亲走了才慢慢活泼起来。

③曾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为什么那么怕父亲,我不知该如何回答。

我也曾经与两位兄长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

④搜索我的童年记忆,父亲也曾表现过舐犊之情。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炎热的中午,在家门口右侧的那棵槐树下,父亲用剃头刀子给我剃头。

我满头满脸都是肥皂泡沫,大概有几分憨态可掬吧,我听到父亲充满慈爱的说:

这个小牛犊!

⑤还有一次是我十三岁那年家里翻盖房子,因为一时找不到大人,父亲便让我与他抬一块大石头。

父亲把杠子的大部分都让给了我,石头的重量几乎都压在了他肩上,当我们摇摇晃晃地把石头抬到目的地时,我看到父亲用关切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我,并赞赏地点了点头。

⑥近年来,父亲有好几次谈起当年对我们兄弟管教太严,言下颇有几分自责之意。

我从来没把父亲的严厉当成负面的事。

如果没有父亲的威严震慑,我能否取得今天这样一点成绩还不好说。

⑦其实,父亲的威严是建立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的,他在私塾里所受到的教育确立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他轻钱财,重名誉,即便在读书看似无用的年代里,他一直鼓励子侄们读书。

我小学辍学后,父亲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很着急,他曾给我在湖南一家工厂的子弟学校任教的大哥写信,商讨有无让我到他们学校读书的可能。

在上学无望后,父亲就让我自学中医,并找了一些医书让我看,但终因我资质不够又缺少毅力半途而废。

⑧学医不成,父亲心中肯定对我失望,但他一直在为我的前途着想。

有一次,他竟然要我学拉胡琴,起因是他去县里开会期间看了一场文艺演出,有一个拉胡琴的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叔叔年轻时学过胡琴,父亲帮我把那把旧琴要来并要叔叔教我。

虽然后来我也能拉出几首流行的歌曲,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⑨1973年8月20日,我到县里棉花加工厂去当合同工。

我之所以能得到这份美差,是因为叔叔在棉花加工厂当会计,这当然也是父亲的推动。

我到棉花加工厂工作后,父亲从没问过我每天挣多少钱,更没跟我要过钱。

每月发了工资我交给母亲,交多交少,母亲也不过问。

现在想起来,我在棉花加工厂工作期间,家里穷成那样子,母亲生了病都不买药,炕席破了都舍不得换,我却图慕虚荣买新衣新鞋,花钱到理发铺里理大分头,与工友凑份子喝酒……挥霍钱财,真是罪过。

后来,我从棉花加工厂当了兵,当兵后又提了干,成了作家,几十年一转眼过来,父亲从来没问过我挣多少钱,更没跟我要过钱,每次我给他钱,他都不要,即便勉强收下,他也一分不花,等到过年时,又分发给孙子孙女和我朋友的孩子们。

⑩1982年暑假,我接到了部队战友的一封信,告诉我提干命令已经下来的消息。

我大哥高兴地把信递给扛着锄头刚从地里回来的父亲。

父亲看完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去了。

农村青年在部队提成军官,这在当时是轰动全村的大事,父亲表现的那样冷静,那样克制。

⑪我写小说三十多年,父亲从未就此事发表过他的看法,但我知道他是一直担着心的。

他不放过一切机会地提醒我:

一定要谦虚、谨慎,看问题一定要全面,对人要宽厚,要记别人的恩,不要记别人的仇。

这些几近唠叨的提醒,对我的做人、写作发挥了作用。

父亲经历过很多事,对近百年高密东北乡的历史变迁了如指掌,他自身的经历也颇有传奇色彩。

但他从来不说,我也不敢直接去问他,只是在家里来客,三杯酒后,接着酒兴,父亲才会打开话匣子,谈一些历史人物、陈年旧事,我知道这是父亲有意识地讲给我听的,我努力地记忆着,客人走后就赶快找笔把这些宝贵素材记下来。

⑫2012年10月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父亲以他质朴的言行赢得了许多尊敬。

所谓的“莫言旧居”,父亲是早就主张拆掉的,之所以未拆,是因为有孤寡老人借居。

我获奖后旧居成为热点,市里要出资维修,一些商人也想借此作文章。

父亲说,维修不应由政府出钱,他拿出钱来,对房子进行了简单维修。

后来,父亲又做出决定,让我们将“旧居”捐献给市政府。

当有人问起获奖后我的身份是否会变化时,父亲代我回答:

“他获不获奖,都是农民的儿子。

”当有人慷慨向我捐赠别墅时,父亲代我回答:

“无功不受禄,不劳动者不得食。

⑬获奖后父亲对我说的最深刻的两句话是:

“获奖前你可以跟别人平起平坐;获奖后,你应该比别人矮半头。

”父亲不仅这样要求我,他也这样要求自己。

儿子获奖前,他与村里人平起平坐,儿子获奖后,他比村里人矮半头。

当然,也许会有人就我父亲这两句话做出诸如“世故”甚至是“乡愿”的解读,怎么解读是别人的事,反正我是要把这两句话当成后半生的座右铭了。

真心实意地感到自己比别人矮半头总比自觉高人一头要好吧。

(选自《青年文摘》2019年第21期,有删减)

(1)作者年少成长过程中,也曾深深感受到父亲的“舐犊之情”,请简要概括最具代表性的两件事。

(2)在作者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我们从父亲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3)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摘抄

批注

①  

第②段连用两个递进复句,强调父亲的可敬不可亲,甚至有点可怕。

父亲看完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儿去了。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②  

我写小说三十多年,父亲从未就此事发表过他的看法,但我知道他是一直担着心的。

(体会加点词所蕴含的情感)

③  

(4)你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他获不获奖,都是农民的儿子。

9.(1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莫砺锋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需要好好继承发扬。

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五千年文明史中蕴含的正能量。

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各类书籍,便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然而古籍汗牛充栋,应该从何入手呢?

我首先推荐中国古典诗歌,也即从《诗经》《楚辞》开始的中国古典诗歌。

②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

“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③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

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

“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④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

且举李、杜、苏、辛为例。

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

与李白齐名的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进行诗歌创作,为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描绘生动的历史画卷。

杜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

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

到了南宋,时代动荡引起词坛风气的巨大变化,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⑤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

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古代经典作品流传至今的意义并不是专供学者研究,它更应该是供大众阅读欣赏,给予精神滋养。

严肃深奥的学术论著只在学术圈产生影响,生动灵活的讲解或注释解说却能将古典名篇引入千家万户。

如果说唐诗宋词是一座气象万千的名山,我愿意当一位站在山口的导游,来为游客们指点进山路径与景点分布。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7日,有删减)

(1)作者为什么认为唐诗宋词是我们领会传统文化精神的首选阅读对象?

(2)分析第④段画线句所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在简要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可以从中国古典诗歌入手,了解传统文化精神。

B.第②段引用清人叶燮的话是为了论证“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

C.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有力论证了“我们要以唐诗宋词为首选对象阅读古代典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中心论点。

D.文章内容充实,论证有力,恰当地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深入细致地剖析了论点。

(4)如果为第④段再补写一个论据,还可以选哪一个诗(词)人?

请简要分析。

10.(17分)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光绪己卯,楼基坼①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②以考绩③北上。

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④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

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

前临洞庭,为之驳岸⑤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⑥亦加坚筑,以固吾圉⑦焉!

(节选自【清】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

【注】①坼(che):

分裂,裂开。

②容:

即张德容(1820﹣﹣1888)。

同治十年(1871)、光绪五年(1879)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行整体修茸。

③考绩:

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

④茶厘:

对茶叶经销所征的一种附加税。

⑤驳岸:

保护岸或堤使不坍塌的构筑物,多用石块砌成。

⑥雉堞(zhìdié):

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

⑦圉(yǔ):

边境,边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去国怀乡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加筑六丈有奇  

④皆视旧制有加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重修岳阳楼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C.及大有倾塌之势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为之驳岸以御水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用“/”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

(标示2处)

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

(5)回答问题。

①从【乙】段哪句话可以看出,清朝重修后的岳阳楼不在原址上?

(用原文回答)

②【甲】【乙】均写到了重修岳阳楼一事,但两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11.(5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卜算子•席间再作

葛立方

袅袅水芝①红,脉脉蒹葭浦②.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③.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④举。

【注】①水芝:

荷花的别称。

②蒹葭浦:

一般的、寻常的水滨。

③盈盈女:

姿容美好的女子,此处指荷花。

④流霞:

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

(1)根据词意,完成填空。

紧承“盈盈女”,下阕以“  ”喻荷花,与上阕“  ”一句照应。

(2)对词中叠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袅袅”兼写外貌与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荷花的柔丽妩媚、婉转多姿。

B.词人笔下的风不是狂风,而是“淅淅”的风,充分衬托出荷花的生动情态。

C.词中以“淡淡”状“烟”,营造朦胧的、似轻纱般的意境,衬托荷的姿态优美。

D.饮酒赏荷本是赏心悦目之事,但从“草草”“细细”来看,作者其实在借酒消愁。

12.(5分)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完成题目。

昨天中午,他和大家一起,怀着对敌人的深仇大恨,向波兰白军发起了反冲锋。

就在昨天的这场战斗中,他第一次跟一个没有胡子的波兰兵拼刺刀。

那个家伙端着步枪,枪上插着像马刀一样长的法国刺刀,一边莫名其妙地喊着什么,一边像兔子那样跳着,向谢廖沙直扑过来。

一刹那间,谢廖沙看到了对手那双睁圆了的、杀气腾腾的眼睛,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摆步枪,用刺刀尖把波兰兵那把明晃晃的法国刺刀拨到了一边。

波兰兵倒下去了……

谢廖沙并没有手软。

他知道自己以后还要杀人。

就是他,谢廖沙,这个能够那样温柔地爱,能够那样珍惜友谊的人,今后还要杀人。

(1)上文选自哪本小说?

文中的谢廖沙上战场是为了什么?

(2)作为红军战士,谢廖沙具有怎样的意志和精神?

13.(3分)参考下面的示例,为你喜欢的一本名著写一段推荐语。

要求:

所选名著必须是初中语文课本中推荐过的。

(示例除外,70字左右)

示例:

鸭窠围的夜是寂静而喧囂的;辰河小船上的水手是艰辛而多情的;桃源承载了中国读书人千百年的梦想;还有滕回生堂,见证了一座城的今昔﹣﹣这里是湘西,是沈从文悲喜交加的记忆。

读《湘行散记》,走进神秘美丽的湘西。

三、作文(60分)

14.(10分)片段作文:

请你以说明为主,介绍家乡的一种美食。

(不少于100字)

15.(50分)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以“守望相助”为题目,完成作文。

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16.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有这样一句话,它是父母饱含温情的细细叮咛;有这样一句话,它是师长严厉的批评;有这样一句话,它是名人大家令你警醒的诤言;有这样一句话,它是陌生人在当时当刻令你心生感动的平凡语句……

请以“有这样一句话”为题目,完成作文。

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学校开展“我爱祖国”主题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关心祖国命运

1.参考答案:

答案:

(1)A

(2)②在句末加上“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参考答案:

答案:

应该用“志哀”。

“志哀”意为“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

“下半旗”正是表示哀悼的方式。

“致哀”多指向特定的对象表示哀悼,不适用于全国性的哀悼活动。

◆热爱祖国文化

3.参考答案:

这个语段主要说明的是汉字演变过程中在形体、造字原则等方面的特点。

③是领起句,②承接“最古老”作进一步说明,然后,①说明“现存最早的原始文字”,再说明“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①和②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即:

③②①④;

故选:

B。

4.参考答案:

答案:

(1)清雅

(2)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

5.参考答案:

(1)“两表”指《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一对”指隆中对,据此,可判断涉及到的人物是诸葛亮。

(2)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副自勉联。

(3)《呐喊》《彷徨》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据此,可以判断涉及到的人物是鲁迅。

答案:

(1)诸葛亮

(2)林则徐

(3)鲁迅

◆赞美祖国山河

6.参考答案:

答案:

(1)阴阳割昏晓雾凇沆砀(注意“凇”的书写)

(2)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蒸云梦泽(注意“蒸”的书写)千树万树梨花开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7.参考答案:

这道题要紧扣“我爱祖国大好河山”这一主题,可简介祖国的名胜古迹,并注意修辞的运用,以让开场白富有文采。

还要注意语言要有现场感,情感真挚等。

答案:

示例: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风景如画。

今天我们开展“我爱祖国大好河山”演讲活动,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阅读(60分)

8.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对情节的概括能力。

“舐犊之情”形容父母对子女的深厚的爱。

“搜索我的童年记忆,父亲也曾表现过舐犊之情”是在第④段,根据“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炎热的中午,在家门口右侧那棵槐树下,父亲用剃头刀子给我剃头。

我满头满脸都是肥皂泡沫,大概有几分憨态可掬吧,我听到父亲充满慈爱地说:

这个小牛犊!

”可概括为“父亲给‘我’剃头时慈爱地说:

这个小牛犊!

”;第⑤段“还有一次是我十三岁那年,家里翻盖房子,因为一时找不到大人,父亲便让我与他抬﹣块大石头。

父亲把杠子的大部分都让给了我,石头的重量几乎都压在他肩上。

当我们摇摇晃晃地把石头抬到目的地时,我看到父亲用关切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我,并赞赏地点了点头”,可概括为“‘我’与父亲一起抬大石头,父亲用关切的目光打量着‘我’并赞赏”。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第⑫段是写“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情况,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