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三农建市十年成就巨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90688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靖市三农建市十年成就巨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曲靖市三农建市十年成就巨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曲靖市三农建市十年成就巨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曲靖市三农建市十年成就巨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曲靖市三农建市十年成就巨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曲靖市三农建市十年成就巨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曲靖市三农建市十年成就巨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曲靖市三农建市十年成就巨大.docx

《曲靖市三农建市十年成就巨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靖市三农建市十年成就巨大.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曲靖市三农建市十年成就巨大.docx

曲靖市三农建市十年成就巨大

曲靖市“三农”工作建市十年成就巨大

1997年以来,曲靖市农业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三农”工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一、十年来“三农”工作的主要成就

农业经济稳定增长。

在人增地减的情况下,粮食和油料实现了大幅度增产。

2006年,粮食产量达到206.5万吨,油料产量达到9.85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3.21万吨,种子粮油、薯类、茧丝绸、蔬菜水产、水果、劳务等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产值达6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96元,比1997年分别增长了15%、208%、147%、46%、70%。

2007年小春产量达32.6万吨,创历史新高;大春喜获丰收,可望再创历史新高。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结构调整由主要运用行政手段逐步向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转变,由“不会调、不敢调、调不动”向“干部积极调、农民主动调”转变,农民群众在结构调整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显现,结构调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是结构比例趋于合理。

粮、经及其它作物之比由61:

24:

15调整为57:

29:

14。

粮食在“稳定面积,主攻单产”的思想指导下,总产不断提高,确保了粮食总量安全;经济作物面积逐年扩大,效益不断提升,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是区域布局趋于优化。

优势特色产业逐步向规模化、区域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优质水稻种植区、专用饲料玉米种植区、马铃薯种植区、杂粮种植区、油菜生姜种植区、城郊农业区、旅游农业区、特色农业开发区。

三是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粮、油、蚕桑、生姜产量分别占全省六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三分之二,水产品产量位居全省第二,主要农作物优质品种播种面积占85%以上。

发布了49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83.75万亩,累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82个、绿色食品认证9个、有机农产品认证1个;马铃薯、小黄姜系列11项地方标准通过省级审定。

农产品优质优价格局初步形成,大批优质鲜活农产品进入超市,质次价低的农产品逐步退出市场。

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后,价格提高最高达3倍,品牌效应明显增强,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农业支持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实施了一批高稳产农田建设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农村沼气国债建设工程,新建成100万亩高产稳产农田、52.1万亩基本农田,15151口沼气池,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科技创新与应用水平明显提高。

实施了建国以来我市种植业投资规模最大、累计投资4263万元的专用饲料玉米基地建设项目,建成饲料玉米生产基地150万亩,玉米科研育种基地65亩。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60万亩,每亩节本增效25元以上。

省内领先的玉米育种中心和测土配方施肥研发中心、全省最大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和13个科技示范园(场)在我市建成,18项农业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励或国家专利,自主研发的20余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引进了一大批农作物和水产优质新品种,累计推广了5000多万亩先进农业技术,培训了300多万人次农民,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

全市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引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卓有成效,一批龙头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内同行业规模较大的企业。

至2007年9月,全市固定资产5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144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累计达21个。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全市已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322个,发展各种中介服务组织近200个,种养殖大户达12万多户,共建成农产品生产专业乡50个,专业村200个。

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共创建了176个农业及加工农产品品牌,其中省级著名商标6个,原产地保护产品1个;带动了一大批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业效益。

153.7万农户参加产业化经营,占农户数的75%;农民增收的40%以上来源于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是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

先后实施了“信息入乡”、“三电合一”、“农业新时空”、“农信通”工程,“数字乡村”工程即将全面完成。

在全国首创中国种子拍卖网,建成9个具有较强支持功能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站和6个专业网站,发布了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经营、教育培训、农业执法等方面的信息4万多条,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一站通”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在龙头企业逐步普及,农业信息网络向基层快速延伸,农户可就近就便甚至足不出户就能掌握有关农业综合信息,为其生产和经营决策提供了有效指导。

五是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

农机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从12.5亿瓦特增加到20.76亿瓦特,增长了66%。

引进、研制了一批新型农业机械,特别是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热情,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规模迅速壮大,农机应用由坝区向山区半山区延伸,农机服务领域快速拓展。

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坚强的物质装备保障。

六是建立和强化了种植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农业“七大体系”,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劳务经济发展成为新的富民产业。

全市认定了36个劳务培训基地,牢牢把握宣传发动、教育培训、转移输出、跟踪管理四个关键环节,狠抓各项措施落实。

仅2006年,全市就培训农村劳动力22.9万人,为农民工提供交通费补助16.8万元,调处劳务纠纷212件,提供法律服务4370人(次),追讨拖欠农民工工资839万元。

各县(市)区每年选派一批干部带领农民工到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就业,会泽县在昆明建立的农民工办事处和党工委,及时有效为农民工提供服务,深受农民好评。

2007年1~3季度,全市共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50643人,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96718人,完成计划的96.7%,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达120.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9%。

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累计实现转移就业综合收入44.8亿元,同比增14.9%。

初步预计劳务性人均工资收入367.9元,人均增加75.9元,增25.9%,占农民现金收入的31.1%。

党在农村的政策得到认真贯彻执行。

一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督。

清理取消10个部门27项收费,农村税费改革和免征农业税减负44397.3万元,人均减负91元。

2006年,落实中央和省级五项惠农补贴5382.9万元,受益农民达744.65万人次。

2007年,全市共发放各项补贴资金12676万元,全部实行了“一折通”发放管理。

二是加强土地承包管理。

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取得较好效果,截至2007年6月,签订承包土地流转合同7088份,涉及面积2.33万亩,占承包土地总面积的0.58%。

依法解决农村承包土地纠纷,全市建立了67个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纠纷调处和仲裁机构,明确调解仲裁工作人员258人,全市每年发生土地承包纠纷近400件,调处率达97.6%。

启动了补换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合同证工作,“两证”即将发放完毕。

三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

推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和村级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

据统计,2006年实行“双代管”的集体资金42878万元,占集体资金总额54768万元的78%;有51个乡镇开展了财务电算化。

截至2007年9月,麒麟区已全面完成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四是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村务公开”、“一事一议”筹资投劳、村干部选举制度全面实施。

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推进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依法管理和服务“三农”取得显著成就。

一是全面建立了农业执法体系。

从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成立,至全市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全面建立,是我市依法治农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市管理农业、服务农民、发展农村的手段和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全市已有农业行政执法人员1600名、高级法制督察4名、法制督察6名。

二是积极开展农业综合执法。

连续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毒鼠强专项整治、珠江流域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统一行动和长江禁渔行动,查处了一批农业环境污染案件,维护了农民利益。

三是不断完善执法监督。

制定了全市农业执法监督受理与审查制度和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制度、听证程序制度和农业行政违法、不当的依法赔偿制度,完成全市农业行政处罚案卷评查。

四是依法实施行政许可制度。

对全市农药经营单位的主管人员及经营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及考核工作,对农药和种子经营依法实施许可制度。

二、十年来的基本经验

十年来,“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不仅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全局。

十年间特别是近年来,农业部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不断调整品种、品质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整合各种资源和要素,促进农村各行各业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

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是坚持把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

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竞争力和农民切身利益,是新形势下衡量“三农”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

只有抓住增粮增收,才能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方向,才能把握“三农”工作的主动权。

农业部门始终把增粮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并处理好增粮与增收,以及增粮增收与结构调整的关系。

三是坚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和区域优势,不断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加强关键领域和重大技术的研究,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扶持龙头企业搞好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扎实抓好农民科技培训,真正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四是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农业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依法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

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整顿规范农资市场,严厉打击各种坑农害农行为。

真心诚意为农民办实事,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效激发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是坚持深化农村改革。

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启动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推进种子管理体制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与保护体系,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六是坚持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扶持。

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逐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标志着“三农”工作目标更加科学,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培育壮大农村劳务产业,劳动力转移输出逐渐成为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转移就业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十年来,“三农”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一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

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耕地质量在一些地区持续下降;水资源短缺与利用效率和效益低下并存;部分地区农村能源短缺,可再生能源开发不足;农业生态环境依然脆弱。

二是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

农业投入不足,欠账太多,尤其是农业科技投入呈下降趋势,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较差,支撑体系不强,短期内难以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三是市场竞争压力加大。

农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保护农民权益的机制和体系还不健全,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

四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增加。

农业经营规模小,比较效益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难度较大。

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转移就业增收任务艰巨。

三、努力实现“三农”新跨越

今后几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实现全面小康承前启后、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

“三农”在总体上面临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特别是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使解决“三农”问题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二是我市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今后几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努力完成三大基本任务:

一是确保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

坚持立足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使农业加快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从数量和质量上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二是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加快推广农业节本增效品种和技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1231”工程和“126”目标,重点发展蔬菜、蚕桑、花卉、魔芋、中药、水产等六大产业,突出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开辟农村内部就业和增收领域;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就业技能和本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和增收渠道。

三是确保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重点实施好“866”工程,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农村道路、电力、沼气、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加快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