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916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书信 

格式介绍

  ①称呼:

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②问候语:

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否则,就会违反构段意义单一的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③正文。

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

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

“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

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

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

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

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

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⑤署名和日期。

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

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

×

、父×

、你的朋友×

等。

再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书信的主要部分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

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

”,冒号后不再写字。

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

(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

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

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

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

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

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

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

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

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

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姓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

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

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

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

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

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

如“XX委员会”、“XX公司”。

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

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2.正文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

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

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

”“近好!

”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

”“春节愉快!

”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

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

”“近来一切可好?

”“久未通信,甚念!

”之类。

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

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

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3.结尾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

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

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

(可参见下节《常用书信用语》的“祝颂语”。

  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

  

(1)在正文写完之后,转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换一行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

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等。

4.署名和日期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

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

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

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

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

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

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5、检查字词 

赃(zāng)物 

箱箧(qiè

) 

制裁(cá

给(jǐ)予 

恍(huǎng)若 

琉(liú

)璃(lí

珐(fà

)琅(lá

ng) 

眼花缭(liá

o)乱 

惊骇(hà

i) 

晨曦(xī) 

瞥(piē)见 

劫(jié

)掠 

6、解词:

赃物:

贪污受贿或盗窃的来的财物。

箱箧:

箱子。

制裁:

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荡然无存:

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状: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主体的两部分内容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

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a、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b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明确】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如果我们换到雨果的位置上去,那么,我们就会想到,一个法国作家如是说,实在是非常也不起的。

雨果是在强盗统治的国度时发表他的议论,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他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是很有骨气的,他那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非凡的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因而也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誉和崇敬。

)[ 

雨果骂法国是希望法国有一天变得“干干净净”。

正因为爱国,所以才会骂自己的国家是强盗。

看来俗话说的好:

“打是亲,骂是爱。

”爱国是要自己的国家变得文明,而不是包庇自己国家的缺点。

还有没有补充?

他骂的是法国的一部分人,不是骂整个法国。

他骂的是法国政府。

课文里是这样写的: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都不会是强盗。

]

三、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

(1)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圆明园?

“世界奇迹”(总称)“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在雨果眼里,圆明园是中国甚至是东方的象征,那么,雨果认为这个奇迹属于谁?

属于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全人类的。

(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请从文中找出。

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通过反语来谴责,如“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赞誉”

使用反语的作用是讽刺。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反语:

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

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作用:

产生极其尖锐的讽刺意味。

四、拓展延伸:

1.面对现存圆明园的残垣断壁设想一下,如果当年没有英法联军的侵略,我们的圆明园是否到现在还是完好无损呢?

(我觉得好像是这样的。

是他们火烧圆明园。

我不同意。

清朝这么腐败,国土都可以割让,何况一座园子呢。

圆明园这么好,外国人肯定会看中,被他们赔给外国人是迟早的事。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很多房子都被炸掉了。

圆明园也可能被炸没了的。

2.看来圆明园或许是在劫难逃。

那么当时到底是谁毁了圆明园呢?

雨果先生站在正义的立场上,敢于得罪自己的统治者,说出真话。

希望同学们像雨果一样,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思考问题,下个结论。

(八国联军和腐败的清朝统治者们。

我觉得主谋是八国联军,腐败的清朝统治者间接地毁了圆明园。

3.看到了雨果公正、无私的品质在闪光。

我们痛恨侵略者,但也不能推卸自己国人的责任。

所幸,当年被强盗们抢去的宝物还在。

只是它们已委身于英法等国的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

国际舆论称,中国应感谢八国联军,是他们使中国的宝物躲过了中国战争的浩劫。

并且,一百多年来,收藏国用巨资使它们完好无损地被保存到现在。

那我们要不要感谢他们呢?

(要感谢收藏保管它们的人。

不能感谢,他们是强盗和杀人狂啊!

他们不仅烧了圆明园,还杀了很多老百姓呢!

可对圆明园下手的又不是法国人民,是他们的统治者啊!

我觉得要感谢那些热爱和平的、善良的法国人民,否则,会显得我们中国人没良心;

但绝不能饶恕侵略者。

4.八国联军的罪行磬竹难书,侵略行为是不能被感谢的。

但我们作为有良心的中国人,要感谢像雨果一样善良的法国人民,是他们用财、智收留了落难的中国国宝。

现在,我们面对沦为断壁残垣的圆明园,该怎么做呢?

(重修圆明园,重新向世界人民展示她的美丽。

圆明园是几代人劳动的结晶,是腐败的清政府通过劳民伤财建造的。

如果重修,不是又要劳民伤财了吗?

要阻止再发生战争。

要好好读书,让中国变强大,使外国人不敢小瞧我们,不敢再欺负我们。

敌人列队入城之时,清军士兵还夹道跪迎,只有几十个人进行了抵抗。

北京居民观者如市。

(鲁迅所骂的看客。

)中国百姓也抢圆明园,是“散乱的刁民细贼”。

1、在外人掠夺我们国家财富的时候,我们的百姓为什么会旁观、哄抢?

【明确】有人说老百姓有三种:

第一种是奴隶,或者叫顺民;

第二种是盗贼,或者叫暴民,第三种叫“人民”。

奴隶是被人欺压的,暴徒是欺压别人的,这两种人都算不得“人”,真正的大写的“人”是既不会被人欺压,也不会欺压别人的。

中国历史上多有做奴隶的顺民,多有做盗贼的暴民,少有独立自主的“人民”!

1860年,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奴才们在旁观、迎接;

暴徒在抢劫。

还有一种人没概括进去。

还有那些尽心抵抗的士兵,那个殉职的圆明园总管也是奴才。

对这样的人好象我们应该赞美的啊?

你怎么说他们是奴才呢?

说说你的理由。

那位叫任明亭的八品军官的墓志铭上写的是:

念食厚禄,必要作忠。

圆明园总管文丰死前下跪向北拜说:

“奴才负恩。

”这说明他们都是忠于皇帝的奴才。

说的真好。

他们是因为皇帝给了他们厚禄,忠于皇帝而死,这种人只能叫奴才。

我想雨果“老天哪!

”这句诗感叹的不会仅仅是圆明园被毁,他可能更叹惜于我们中国没有一个站直的“人”。

2、在地上跌得粉碎的中国如何才能重新站立起来?

如果雨果当时在中国,他会做什么?

【明确】几千年前的姜子牙说过一句名言: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为了保护属于我们的“圆明园”,为了不做奴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雨果学习。

爱国不等于爱政府,爱国是要让自己的祖国变得文明。

如果这个政府是像1860年的法国政府一样野蛮的或者是像清政府一样腐败的,那么,每一个爱国的人都有责任批评它,改变它!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一段录象:

火烧圆明园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耻辱,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它。

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腐败,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

今天中华民旅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拿破仑曾经预言:

“中国是一头睡着的雄狮,当它醒来时,全世界都将为之颤抖。

”的确,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如今正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头雄狮定会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页。

火烧圆明园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lO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

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这是世界大文豪雨果证实的历史.一百多年后.一个叫伯纳·

布立赛的人第一次重现了这场世界文明史上的灾难:

<

1860:

圆明园大劫难>

.我钦佩这位作者.因为即使在中国.至今也没有一本论述火烧圆明园的专著,因为他打破了西方100多年来没有人宣布对[火烧圆明园负责"

的沉默.这本35万字的书中.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国内从不曾了解过的.他以一个历史学家的身份.揭开了中国人沉痛的记忆.让法国人和英国人惊讶地发现了他们历史上不光彩的一幕.布立赛的著作轰动了欧洲.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承认:

[焚掠圆明园.对中国至为残酷.而英法两国殖民军则极为可耻.但愿这部扣人心弦的著作.有益于世界上仍在相互伤害的国家间的和解."

一个法国人的中国情结 

伯纳·

布立赛.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法国历史学家.他毕业于巴黎大学.攻读历史和艺术专业.毕业后曾供职于法国主要的报纸之一<

费加罗报>

.1974年.他进入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写作班子. 

布立赛对中国的兴趣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尤其对中国的艺术感兴趣.在来中国之前.他参观过很多大博物馆.比如巴黎以收藏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艺术品见长的吉美博物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皇家博物馆等.因为璀璨的艺术.他对中国充满了激情. 

1979年.中国首次对国外普通游客开放.布立赛第一次来到了中国.至今已来过15次. 

对中国的了解越深.他越爱中国.1979年.当他去看秦始皇兵马俑时.他居然站在兵马俑前哭了.作为历史学家.他被中国文化深深震撼了.2000年.布立赛首次参观圆明园遗址.当面对一片片残留的遗迹.感受着那一片空旷和废墟时.他受不了了.[这就是法国人和英国人干的.真是可耻至极!

"

身为法国人.他觉得非常羞愧.

回到巴黎后.布立赛想了解更多关于圆明园的历史.于是开始查阅图书资料.可他马上发现.这是一段被西方人有意遮掩的历史.人们情愿忘记它.他去图书馆.得到的回答都是:

抱歉.没有.即使有.也是庆祝[胜利"

.自我吹嘘的文字.他不明白.这有什么好标榜的.再问周围的法国人.也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一历史事件. 

作为历史学家.他无法容忍历史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逝.更何况是这么惨烈的历史.既然没有.布立赛就决定自己来写这本书. 

从那开始.光搜集各种第一手资料.他就花了2年多的时间.比如寻找参与火烧圆明园的军人.外交官.翻译官等回国后写下的回忆录等.有法国人的.也有英国人的.而这些是中国人很难了解到的.布立赛还在因特网上找到了大量珍贵的英文材料.然后在网上购买下来使用.其中很多文字材料是1860年.1861年.1862年写的.距今已有140多年历史.稀少而珍贵.中国史学家评价.这其中有很多资料是我们未曾见过甚至从未曾听说过的.如果说雨果当年对火烧圆明园的评判用的是文学手法.那么布立赛用的就是大量的历史史实.后者更有震撼力.更让人无可辩驳. 

据布立赛自己陈述.著书期间.他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激情.或者说是愤慨.历史.事实.愧疚.记忆--这些词始终在他脑海中回荡. 

一句话是:

[终于.终于有了这样一本书."

法国人有他们所称的[记忆责任"

.即必须承认和不忘记过去的错误和罪行.无论是他人或是自己所犯下的.在布立赛看来.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

这本书在法国引起了轰动.读者认为这本书[非常好"

.媒体经常说的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

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而随军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焚毁前居然大言不惭地说:

[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

据美国历史学家统计.仅从1861年到1866年.伦敦就进行了大约15次圆明园物品的拍卖.据我们估计.散落在世界上47个国家200多个博物馆中的中国古代文物.至少有100万件.大量的圆明园文物分散在欧洲的各大博物馆里.特别是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还有很多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收藏者手中.中国正不惜代价地收回她散失的遗产.2000年春天.中国一家集团公司就以345万欧元的价格拍下了原属圆明园的生肖动物头像.他们还声明要收回著名的<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册页,它被杜潘上校带到巴黎拍卖.现存法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人也有人参与了抢劫 

令人震惊的是.在洗劫圆明园的队伍中.居然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从天津开始.法军行军队伍后面就跟着一批强盗.法国人甚至用武力把他们赶走.可快到北京时.人数越来越多.法国人描述说[那些食客从北塘开始.我们走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他们掠夺.偷盗.甚至破坏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损坏的东西--"

很多中国犯罪团伙流入圆明园.能抢的就抢.带不走的就毁掉. 

事实上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尚有少数宫殿和楼台残留下来.另有某些花园.石桥.雕像和装饰柱.没有受到严重的损坏.可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某些不争气的中国人自己也干起了破坏的勾当.当地的有些歹徒.甚至包括监守自盗的看守人员.不停地从园中取材用以烧火.盖房子.拿来换钱.有些尚能修复的建筑就这样彻底被毁了.可以设想.如果当初中国人能自觉维护遗址.也许今天留下的圆明园的景观还能多一点. 

谁应对圆明园大劫难负责?

谁该对圆明园大劫难负责?

谁该对中国人负责?

一百多年来没有一个参与此事件的政府公开承认和承担自己的罪责. 

应该说.布立赛在<

圆明圆大劫难>

一书中.对自己祖国和英国共同犯下的罪行认识是深刻的:

[必须毫不含糊地指出.1860年对华`远征`.是殖民战争.更确切地说.是帝国主义战争.与19世纪帝国主义殖民掠夺完全一脉相承.公开承认的目标.就是以武力打开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对西方贸易的门户."

对圆明园的焚掠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犯下的不可补赎的罪行."

[此种罪过.罪行.罪孽永远抹不掉--不只在中国人心中抹不掉.在所有人类记忆中都永难磨灭."

然而在英.法两国各自所应当承担责任的问题上.他似乎有些偏袒法国.他认为圆明园劫难中.英国人是罪魁祸首.法国人可以算随从.理由是侵华军队.英国人有12000多人.法国只有8000多人,英国有骑兵.法国没有,法国人曾经反对过纵火.因为英国想向中国倾销鸦片.而法国人来中国只是为传教而已. 

这显然在为法国开脱罪责.事实上抢劫圆明园就是法国人先动手的,法军参战人数少.可战后同样得到不少于英国一分一毫的800万两赔款,法军统帅蒙托邦还妄想永远占据舟山群岛.可见.布立赛作为一个法国民族主义者的立场依然很鲜明. 

不过也许我们对他不必过于苛求.毕竟他是一位法国人.能直面这段历史.需要有勇气和毅力.况且他对英法总体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并无避讳. 

中国人的集体创伤 

火烧圆明园.英方居然认为只是[烧毁了皇帝所住的地方而已."

这仅仅是皇帝的个人住所而已吗?

恰恰相反.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圆明园被视为自己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我们根本无法忘记圆明园的毁灭.纵火者原以为打击的是皇帝本人.实际上他们伤害的是中华民族的情感.它给中国人带来了集体的创伤. 

吕西安·

博达认为:

[没有比焚掠圆明园这一胜迹更使人对洋夷恨之入骨了!

历史学家汪荣祖说.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没有认为火烧圆明园只是一场惩罚统治者的个人的行动,他们认为.这座巨大的皇家宫苑是他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一疯狂的毁灭行径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仇恨背后的思考 

对今天的中国人而言.圆明园除了留下仇恨和伤痛.还给我们留下什么?

有一组数据引起了我的注意: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军队的组成是40多艘战船.4000多名士兵,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英法联军总共5500人.就攻入了广州城,1860年.英法联军包括后勤部队在内.总共只有2万人. 

当时的中国人有多少?

3-4亿. 

满清政府杀自己的百姓时毫不眨眼.但面对外敌入侵时.却根本无力组织民众抵抗.这样的腐败政府还有存在的理由吗?

仇恨和伤痛之后.我们需要清醒.理性.当我们揭露和指责入侵者的罪行和责任时.是否还应该考虑:

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否也该对圆明园承担责任?

落后必将挨打.这才是圆明园悲剧的根源. 

必须利用一切的手段富国强民.必须对我们自己及后代保证:

这样的悲剧.决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