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对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917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对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对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对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对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对策Word格式.docx

《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对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对策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对策Word格式.docx

因此,如何放大财政投资政策的即期乘数效应,并为中长期投资需求的增长奠定基础,就成了衡量积极财政政策功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有利于化解通货紧缩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此,必须适时调整扩张性财政投资政策的方向和内容。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这方面可供考虑的举措主要有三

  ——适当缩小国家财政对公共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规模,抽出部分财政投资资金,通过财政贴息、财政参股、财政担保等多种途径,以吸纳、带动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这样做,一则可收到放大财政政策“乘数效应”之利;

二则可把近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在必要而合理的规模上;

三则还可为国家财政直接投资规模的逐步缩减,以及积极财政政策的择机转型创造条件。

  ——调整财政投资方向。

去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将增发的1000亿元国债以及与之配套的1000亿元信贷资金,主要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这对推动当年和近期的经济增长,无疑起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但从中长期来看,过分强调不搞加工工业,特别是不投入技术装备工业和技术改造的做法,将对后续的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把财政政策的短期和中长期效应有机结合起来,须对财政投资方向进行适时调整。

即除了继续进行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应有选择地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对关乎工业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加工工业,特别是技术装备工业,以及高科技产业的投资需求,予以更大的财政支持。

其中包括通过实行结构性的税收减免、投资抵免、加速折旧等政策措施,以定向支持企业的科技进步,促进那些具有旺盛活力与关联、带动效应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并通过基础性的技术装备工业的升级换代,为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冲出由于实体经济不发达和低水平所造成的市场疲软、需求约束和通货紧缩陷阱而创造条件。

这样做,不仅符合我国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方向,而且是缓解乃至消除通货紧缩压力的一项治本之策。

  ——发行专项建设国债,一方面减轻国家财政的债务压力,提高投资效果,同时可收到更好更大的政策扩张效应。

所谓专项建设国债,简而言之,就是将此类国债的发行,以及项目投资、项目经营和还本付息等活动,建立在运用这些国债所形成的资产及其收益上,并最终以资产转让和经营收益,作为还本付息的财产基础和资金来源。

这种做法,能收到刺激经济、减少财政债务负担、提高投资的资本化程度、增加国有资产比重和控制力、优化经济和产业产品结构等多重功效。

事实上,除了某些所谓“纯公共产品”之外,现有的许多财政性投资对象,都可考虑和试行这种投资形式。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就发行了大量的专项建设国债,用于满足某些公共事业、公共工程和大型项目的贷款需要,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采取积极措施,加大财政政策直接启动消费需求的力度。

  去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投资需求起了明显的拉动作用,但对最终消费需求的提升作用还有待加强。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卖方市场——短缺经济条件下,我们一直习惯于把刺激经济的重点放在投资和生产上,亦即放在增加产品供给上,因为供给的“短边”约束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然而,在买方市场已初步形成的条件下,需要刺激的重点则是消费需求,有效需求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

从一定意义上讲,刺激投资和生产固然也是在提供需求,但这只是中间需求,它究竟能对经济增长发挥多大的作用,究竟能否提高经济效率,则取决于最终需求的状况。

正是有鉴于此,近期就应适时加大直接启动我国消费需求的财政政策力度。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这方面的突出矛盾,就是广大干部职工的低收入、高支出预期,已成了扩大即期和中远期消费需求的一个严重障碍。

理论和国内外的实践都充分表明,稳定人们的收支预期,尤其是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补贴,不仅是在经济紧缩期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而且其直接转化为即期消费需求的比例也最高、最快;

定向增加对国家工薪阶层的住房补贴,不仅可以缓解现行低工资与住房货币化的尖锐矛盾,而且是使建筑业成为支柱产业的一个重要推力;

社会保障制度的尽快建立,则是消除目前大多数人消费后顾之忧,消费心理不确定性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然而,无论是改革收入分配体制,还是加快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步伐,都需要国家财政投入大量资金。

在国家财政长期紧张的情况下,如何筹措这些资金,就成了举国上下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难点和焦点。

从当前我国的现实出发,满足上述需要的筹资对策有

  ——调整国家的现有预算安排。

  改善低收入者的收入状况,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及其预期,充实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等,就财政支出属性而言,均属于经常性支出的范畴,因此如何扩大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来源,就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其中,可供考虑的一个办法就是调整现有的国家预算安排,即把近年来的经常性预算结余,不再转入建设性预算,而留作用以扩大经常性预算之需。

这可称之为“调”。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挤”出一部分财政资金用来满足上述需求。

  例如,配合市场化进程和政府职能转换,适当缩减政府的支出与投入范围;

配合国企改革,逐步减少企业的亏损补贴;

在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大力压缩各种形式的价格补贴;

配合政府机构改革,以及支出制度的创新,逐步压缩行政事业费支出等等。

  ——通过对国有资产存量的有效利用,“变”出一块资金来支持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例如,对大中型企业的“办社会”资产部分实行“”剥离“,一方面可减轻企业的经营压力,同时又间接增加了在职职工的社会保障来源。

通过对中小企业国有资产的多种处置方式,也可变现出一部分资金来满足类似的需求。

  三、从速推进费税体制改革,是持续扩大内需、遏制当前通货紧缩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这种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通过费税体制改革,切实减轻企业和农民的非税负担,以增加其可支配收入,为提高城乡市场主体的投资——消费能力奠定基础。

  我国人口中的2/3居住在农村,农民理应是最大的消费群体。

但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却从“七五”时期将近50%锐减至1997年的39%。

其中,农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购买力水平低下,可说是一个基础性的原因。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则是“苛费猛于虎”,大量侵吞和蚕食了农村和农民的有限收入。

有关资料表明,1998年,尽管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下降%,但农民上缴的三提留、五统筹仍比上年增长了%,加上各种摊派和罚款,比交纳的税金还多出13%。

  至于各类企业所承受的各种非税负担,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此只列举三个数字就可见一斑:

一是据初步统计,近年来企业上缴国家财政的资金,仅占各种收费摊派的1/3强;

二是近两年取消不合理收费26710项,涉及金额每年985亿元,相当于全国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两倍;

三是在有些技术改造项目中,除按国家规定上缴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以外,还要交纳各种费用20多种,两者合计占总投资的30%以上!

难怪不少企业扼腕长叹:

不改造等死,改造找死。

  可见,大力、从速推进税费体制改革,切实减轻农民和企业难以承受的非税负担,不仅是完善企业制度、规范市场竞争环境、保护企业积极性的紧迫需要,而且也是依法增加农民和企业可支配收入,促进城乡投资和消费需求,缓解通货紧缩压力的必要举措。

大量事实已充分表明:

“三乱”不除,非但企无宁日、农无宁日,扩大内需,化解通货紧缩的目标也必将遭严重挫折。

正因如此,我们把它视为治理通货紧缩的一项重要对策。

  其二是,通过清费正税,大力整顿、规范和完善政府的收入机制,认真解决多年来各种行政性收费和预算外资金恶性膨胀、愈演愈烈,大量蚕食和挤占国家财政收入的积弊,为增强国家可支配财力,振兴国家财政,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财政政策的反通货紧缩力度提供必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