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92188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docx

《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docx

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

《南州六月荔枝丹》

第三中学张老师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我国著名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写的。

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除了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外,还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此它是一篇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言而喻,它对后面的说明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讲,说明文已经学过多篇,本文教学时可以采取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竞赛激励法。

虽然文章是一篇说明文,但可以把认知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和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让学生面向全文进行整体感知,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又不同于纯粹的体验性学习,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将语文和生活密切结合起来。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

2、了解荔枝的结构及生长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文中说明方法使用的好处,以及说明语言的生动和准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领悟作者在课文中引用典故的作用。

 

2、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引用等说明方法。

2.本文的结构方式。

【教学难点】

本文的结构方式,体会课文生动准确的语言以及尝试着自己写作中添加一些说明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激趣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释义】回望长安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的打开了。

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团团尘土。

宫内,妃子嫣然笑了。

没有人知道是送荔枝来的啊。

史载杨妃爱吃鲜荔枝,李隆基每年都命令从南方飞马运送到长安,劳民伤财。

荔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水果中的珍品。

苏东坡也作诗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明朝更有人对它推崇备至作《荔枝歌》曰:

“海内如推百果王,新鲜荔枝总第一”,索性把它奉为“百果之王”了。

那荔枝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使得绝世美人对它钟爱有加,文人骚客对它推崇备至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跟随作者贾祖璋一起来揭开荔枝的神秘面纱。

(板书:

课题)

二、自主学习

(一)、作者资料

对于本文的作者相信大家都不是太熟悉的,包括我也是因为这篇文章才了解这位作家的。

贾祖璋生于1901年,死于1988年,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是浙江海宁人。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他就编著了60多万字的《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在1931年出版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

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有《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生物学碎锦》等,我们这篇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就选自《生物学碎锦》一书。

这些作品大多将绚烂多彩的生物作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二)析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本课的标题好像很长,七个字,刚好古诗中哪一类是七个字的啊。

对了是七言律诗。

在这里呢?

补充一首诗:

荔枝(明)陈辉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标题正是出自于这首诗的。

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有没有那个同学能解释下?

“南州”这里是泛指我国南部地区;“六月”指的是荔枝成熟的季节,生活中观察很仔细的人就会发现实际上六月根本就没有荔枝,而是到七、八月份才会上市。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里的六月实际上是指阴历的六月;“荔枝”不用解释;那“丹”字呢?

荔枝是什么颜色的呢?

所以这里的“丹”就是红的意思,说的是荔枝成熟后的颜色。

作者以这一诗句作为文章的题目,既鲜明,又醒目,同时想读者介绍了荔枝的四个信息,那四个呢?

南部地区,是不是荔枝的产地;“六月”点名了荔枝的成熟期,一个“丹”字就告诉了我们荔枝的颜色,还有一个是什么啊,荔枝呀,荔枝二字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三)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既是一篇说明文,也是一篇散文。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笑的不少学问。

在阅读文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自己究竟懂得多少有关的知识。

1、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即文艺性说明文,但它与文艺作品不同,它运用文艺手法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切实可靠的知识,而不是塑造形象,因此也称之为生动说明文。

科学小品是科普创作中的轻骑兵。

它方便、灵活,适应面广,既可“小题大做”,也可“大题小做”;它可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甚至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联为一体。

它融说理、抒情于一体、一身而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诗的醇郁。

所以一篇好的科学小品,在较小的篇幅里有很大的容量,有立体感和纵深感,令人“俯而读,仰而思”“执卷流连,若难遽别”。

2、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等。

三、合作学习、整体感悟

(一)感悟字词

褐(hè)色

红缯(zēng)

醴(lǐ)酪(lào)

绛(jiàng)

贮(zhù)藏

宠(chǒng)幸

妃(fēi)

瓤(ráng)

囊(náng)

襄(xiāng)

粤(yuè)

阙(què)

啖(dàn)

蘖(niè)

龟(jūn)裂

(二)感悟结构

第一部分

(1):

引言,引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10):

介绍荔枝的生态知识。

第三部分(11-14):

介绍荔枝生产种植方面的知识。

四、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一)深入课文,感悟文体

1、深入第一部分

(1)、第一小节的作用?

【明确】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写荔枝,却是先从又是所写的荔枝壳,肉的颜色和《荔枝图序》描写的不同提出疑问:

“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

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奇怪吗?

”然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荔枝的说明。

由回忆进入到了现实,由设置疑问引到介绍科学知识。

这样是不是就激发了我们读着的兴趣啊。

大家注意一下,这种引人入胜的方法在科学小品文中经常要用到的。

(2)、运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有什么作用啊?

【明确】作用有三点:

一是使读者对鲜荔枝的形态有个初步的印象;二是引起阅读的兴趣;三是引出下文。

(3)、所以我们可以简单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这一小节,可以用哪两个字啊?

【明确】引子

2、深入第二部分

(1)第二小节可以看到先是从什么写起的啊?

【明确】是从白居易所描写荔枝形态的不足写起的。

白居易所认为荔枝的壳是如“缯”,这个“缯”呢,可能大家不知道,就是一种丝织物。

我们应该可以想象它是很滑的,而真正的荔枝,大家都是看过的,实际是表面很粗糙的。

别说是丝织品了,就是麻布也不能比。

所以呢,下面作者就用了一连串的果树学术语对荔枝的壳进行了叙说。

(2)第三小节从第一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一小节写的是什么啊?

【明确】颜色:

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在这里,作者用了几个比喻,那几个?

【明确】将单个的荔枝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整株树就是,“飞焰欲横天”,

成片的树林又是什么啊?

【明确】“红云几万重”。

写荔枝成熟的颜色自然要谈到荔枝的成熟期。

所以就谈到荔枝由于品种不同是从四月到八月不等。

阴历六月则是荔枝的一个盛期。

同时在这边也照应了文章的题目。

南州六月荔枝丹。

(3)第四小节从第一句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一节讲的是什么?

【明确】荔枝的大小、形态

作者在这一部分又用文字,又用插图,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荔枝的构造情况。

同时引用了古时候的两个品种加以比较,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了荔枝的构造。

(4)第五小节写了荔枝的什么?

【明确】大小。

作者通过介绍荔枝的重量来介绍荔枝的大小。

同时作者还引用了两种已经绝种的品种来说明情况。

(5)第六小节了讲的是荔枝的什么?

【明确】是荔枝的壳膜。

在这一部分照应了文章开头“膜如紫绡”,同时也给我们纠正了白居易的错误认识。

同时作者在这边还引用了明道徐勃的《咏荔枝膜》: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将荔枝膜的“白”“轻”写得恰到好处。

(6)第七小节写得是什么?

【明确】果肉。

作者在首先是讲了果肉的颜色,也就是正如白居易所说的“莹白如冰雪”。

接着呢,作者从植物学方面给我们讲了真的果肉和非真的果肉。

接着又谈到了果肉的肉质:

薄;味道:

味甜微酸。

以及荔枝的吃法、制作等几个方面。

(7)第八小节写的是是什么?

【明确】贮运,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边也是引用了白居易的《荔枝图序》里的句子“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

那这边引用是为了什么?

【明确】说明了这个荔枝衰变的比较快。

作者有引用了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又是为了什么呢?

【明确】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同时突出劳民伤财的。

(8)第10小节是讲的什么?

【明确】种子、花期。

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种子的?

【明确】长圆形的形状,表面光滑的形态,棕褐色的颜色,;是种子的退化。

讲了花期的那几个方面?

【明确】花期:

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

开花次数:

一年开花两次。

花形:

小。

花的颜色:

绿白色或淡黄色。

花性:

有雌雄分别。

花序:

生花可有一二千朵。

板书:

外壳——粗糙、深红色

形状——上大下小

荔枝壳膜——白色薄膜

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

贮藏——不耐贮藏

核——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为绿色

花期¬——早晚随品种而不同

3、深入第三部分

(1)第11小节讲的是什么?

【明确】第一句讲的是荔枝的原产地。

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时候算起”,讲了荔枝的栽培史。

同时作者还引用汉代进攻荔枝的栽培史等加以论证。

(2)第12小节是讲的什么?

【明确】种类。

作者在这里对知道尚存的荔枝进行了一系列的说明。

这也正说明了作者在写作之前,对荔枝是作了比较详细的调查的。

(3)第13小节讲的是什么?

【明确】移植。

先从荔枝的习性写起:

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

还介绍了古时荔枝的移植情况。

最后作者作了一定的推测: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有的事。

(4)第14小节。

请一位同学将这一部分朗读一遍。

这一小节讲的什么?

【明确】发展。

最后,文章在结尾处,为什么以苏轼的诗来结束全文?

【明确】表现人们对荔枝的嗜爱,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也是作者的一个写作意图。

全文板书:

引子

(1)

外壳

(2)

颜色(3)

外部形态

(表)形状(4)

生态大小(5)

(主)壳膜(6)

南州六月果肉(7)

荔枝丹内部结构贮运(8)

(里)种子(9)

果花(10)

产地(11)(实)

果谱(12)

生产

(次)移植(13)

发展(14)(虚)

(二)深入句子,锤炼说明方法

(1)复习说明方法

这篇课文是说明文,那就一定用到了许多说明方法。

我们学过许多种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打比方(比喻);作比较(对比);引言论(引用);列数字;下定义;分类别。

【分类别:

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

(有几种:

一种是***,另一种是***)

下定义:

用准确精练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是****)

举例子:

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说明抽象事理或事物。

(例如、比如、又如等)作比较:

用熟悉的事物比较,可比较相同点或不同点。

(***比***,***和***一样)

列数字:

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的最精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数据)

打比方:

用熟悉的具体事物来比喻所说明的复杂抽象的事物。

(比喻词)

用图表:

用图画或列表的形式说明事物特征,简单形象明了。

(表格、图形)

引用:

引用谚语、俗语、古诗文,引证事物特征。

(引号)】

引用就是其中的一种。

而在我们这篇课文里,它更可谓独领风骚,大放异彩。

(2)锤炼说明方法

1、下定义

龟裂片、假种皮、缝合线

2、打比方:

“龟甲”(荔枝外壳)

“红星”“珊瑚珠”(荔枝颜色)

“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里”(成熟时的荔枝林)

3、列数字:

“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20多克”(荔枝大小重量)

“1℃到5℃,可贮藏30天左右”(荔枝贮藏)

“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荔枝的花)

4、举例子:

“陈紫”和“宋公荔枝”

“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

5、引用:

这篇文章还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下列古诗和文献资料具体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从作用看这些引用大致可分几类?

◎飞焰欲横天

(荔枝成熟时的颜色)

◎红云几万重

(成熟时荔枝林的颜色和形态)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以飞马运送荔枝到宫中的情形)

◎卢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人们对荔枝的喜爱)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荔枝不耐贮藏)

◎《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19克左右。

(荔枝“楠木叶”的重量)

引用的作用?

①引用诗文,增强文学性。

如“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等。

②引用古籍、资料,增强科学性,

使说明有根据,更准确。

如引《四川果树良种图谱》的数字。

——引用众多的资料,不仅为了充实内容、增添文采,也是为了纠正历来有关荔枝的记载中不实的或误传的成分,体现科学性,是说明的需要,而不是无端炫耀知识的广博。

同时,作者这么写正是体现了本文科学小品的体裁特点。

(3)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1、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

【品味】“通常”限定了范围,表示一般情况如此,但不排除特殊情况;

“稍”表明了小的程度。

2、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

【品味】“微微”说明了突起的程度;

“浑圆”和“尖圆”说明了两种圆的情况。

3、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

【品味】用“现在知道的”加以限定,使说明更加客观、准确。

   

4、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品味】用“大多数”限定范围,不排除特殊情况,使说明更客观、准确。

(4)品味写作特点

1、条理分明,层次清楚,结构严密,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2、引用诗文,生动形象,富于文采;

3、事实确凿,数字具体,科学性强。

(三)课堂小节

本文以短小的篇幅、丰富的知识,饶有兴味地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的特点,又有清新怡人的诗意,知识与思想并重,诗情盎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科学小品。

(四)课外阅读

白居易《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1、认真读一读,品味白居易笔下的荔枝。

2、你读出了关于荔枝的什么特点?

(五)课后作业

写一篇短文,介绍你家乡出产的一种水果。

   要求:

抓住事物的特征,准确地加以介绍;妥善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注意说明顺序;运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使文章通俗生动。

(六)、板书设计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