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95003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docx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docx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

  篇一:

小学教师评价实施方案

  小学教师评价实施方案

  教师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人的资源,是办学最大的、最具活力的资源。

教师的思想境界、工作质量、潜在能力的调动、运用和发挥,可以转化为较高的办学效益。

教师能够胜任社会赋予他们教书育人的职责,学校就能够存在和发展,反之学校就会衰落。

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评价目标

  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确立衡量一个教师的标准,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

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的作用,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促进学校的领导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

  二、评价标准

  对于教师评价的依据应是: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根本任务及国家教委颁布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在此依据上上,应该逐步明确以师德为首的内容体系。

  1教师的师德水平。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对象──学生,工作要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要坚持既教书又育人。

  2教师的法治意识。

教师要坚持依法施教,要贯彻、履行各种教育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任务、要求、义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

  划、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要自觉维护受教育者和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3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

教师既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学科水平。

在现代教育中,还要有丰富的教育科学和教育理论知识。

  4教师的工作能力及水平,教师要有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科学知识的传授能力,班级等学生群体的管理能力,家访及做学生思想工作、心理疏导的能力,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

  5教师的工作业绩。

教师做班主任或其他教育工作的效果,教师学科教学成绩,教师著述、论文、报告、科研成果。

  三、评价方式:

  1.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自评是主要倡导的评价形式,也是教师评价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它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

学校管理者可依据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本校的师资情况,拟定出A类和B类评价内容和标准,每个教师可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及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找出自己的发展优势和不足,然后把拟定出的改进要点和改进计划,作为C类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形成一个教师自我分析表。

比如:

在教学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中,学校把“教学目标”定为A类目标;将“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型的学习者”作为B类目标;教师也可把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有发言权、培养协作

  精神、关注学生思想行为方法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作为C类目标。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发展中,利用不同方式写出教学发展体会、教学日记、周期性总结等形式的自我监控总结材料。

  2.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

因此,教师首先要打破“师道尊严”的局面,让自己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然后,通过学校管理者向学生定期召开学生评价教师的座谈会(一般每学期两次专题会),作为定性评价;与此同时,教师自己还要不定期地召开学生专题座谈会(每学期不得少于四至五次),作为灵活性、过程性评价;学校还在校内设立学生评价教师教学专题信箱,让性格内向、不敢在教师面前评价教师的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敞开自己的心扉,说心里话。

一周开一次信箱,一月做一次总结,也可设计学生问卷,让学生通过纸面答卷的形式,完成对教师的评价。

  3.家长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投资者之一,自然十分关心自己孩子在校受到什么样的教育。

促进家校协同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

因此,家长评价教师是家长的一项权利,也是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和教师,形成家校合力的有效途径。

根据这一理论,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征求家长对学校,特别是对教师的评价;教师每学期要按时完成全班学生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并认真做好记录;学校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主动地、

  积极地参与听课、评课活动,了解老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由学校和任课教师联合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让家长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

  4.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主导力量,教师与教师间彼此都比较了解,因此,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是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评价总结的最重要的参考内容之一。

所以,在教师评价中,教师对每一位教师的评价,应是全面的、细化的和量化的。

依据这一特点,每学期进行教师对教师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

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念的转变、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学常规的落实、教改实验的进展、课堂教学的设计、改进与效果等。

  学校管理者在操作评价中,首先要参与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个人单独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肯定教师的优势,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提高发展的建议。

其次,学校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组织、协调、平衡和总结各个评价主体的评价活动。

再次,学校管理者要把平时的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分解性评价、稳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灵活性评价等,在一个学期中,进行积累整合,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实在的总结性评价的成果。

  篇二: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

  评价制度一直制约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影响着作为整个基础教育改革核心内容的新课程改革。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新课程改革把评价改革(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课程评价)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即由管理性教师评价转变为发展性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并不是一种特定的教师评价方式,而是一系列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素质提高的评价方式的总称。

  一、以校为本分层评价

  如何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评价,我校通过运用“三型教师”评定作为杠杆,探索、实践,逐步构建了以校为本、分层评价的教师评价体系。

新课程实施以后,我校采取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即将教研、科研、培训结合起来,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我们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名师型、骨干型、胜任型”三型教师的分层评定体系。

学校制定了“三型”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标准。

在评定原则上,全校不搞统一模式,不做过细要求,而是要求各校以《标准》为导向,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从教师的年龄差异、学科差异入手,本着为教师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制定具体的评估方案。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坚持“教师自主申报,全员动态管理”的原则,对评定结果两年认定一次。

  评价流程为:

首先由教师依据自己的现实表现,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申报相应的等级,然后由教研组组织考评小组依据本校的

  具体方案,对申报教师进行评价,并在校内予以公示,对于申报“骨干型、名师型”的教师,则上报材料,由学校组织评审小组进行认定。

根据《标准》中的要求,学校及教师个人从现有条件出发,制定并实施校本培训计划和个人学习计划。

通过对“三型”教师标准的学习与贯彻实施,改革传统的教师评价策略,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更明确,使评价不仅仅囿于鉴定判断,而是充分显示其导向、激励、反思、修身、提高、发展的作用,引导学校建立起学习型组织,广大干部教师的理论修养、科研能力、教学策略、反思调节等方面有明显进步,在评、学、研的过程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将教师的教学劳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学校的教育科研、校本培训等与课程改革紧密相关的重要环节的实施过程,纳入到评价范畴内,全面收集信息,综合分析,及时反馈,听各种类型、各种层次教师的课,课后进行参与式评课,然后分别从科、研、训三个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查阅资料,参与教师研讨活动。

在整个过程中,进行两个层次的诊断:

一是症状诊断,确定教师或某项工作的现有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二是原因诊断,探明出现问题的原因或是妨碍学校、教师发展的原因,并对其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以便对症下药。

评价活动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着眼于学校的发展,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本着“找问题、抓经验、重反馈、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打分、不排队,排除教师紧张、戒备、被动、应付、焦虑等精神负担,主动展示学校教、学、研、训最真实的一面。

  二、建立开放的评价体系

  教师的评价改革仍然是一个新课题,对学校、对校长、对教师来说,还都有一个逐步认识与完善的过程。

我们期待着教师评价的完善,期待着评价真正能带给教师发展与成长的动力。

教师评价的主体,不应只是学校教育的管理者,而应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校领导、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即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师能从多渠道、多角度获得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我校对教师的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诊断和反思,注重学生的意见和家长的反馈信息,通过多方力量的评价,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既进行定量精确评价,又进行定性模糊评价;既自我评价,又他人评价,构建全方位的动态性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自我评价:

教师每月一次阶段性反思,梳理教学中的得与失,不断改进与提高。

每学期一次,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评价内容分教学方面和素质方面。

教学方面又包括教学设计、管理学生、促进教学、对学生评价。

素质方面包括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质、参与共事、反省与计划。

这几个方面分别从优势与不足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不足,以便扬长补短,不断提升自我。

  教师评价:

在每次的课改例会和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后,全体参与活动的教师及领导就每一位教师的出勤、态度及发言情况等进行随机评价,学期末,教研室累积评价结果,作为考查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依据。

学生评价:

每月一次问卷调查,对课任教师进行评价。

内容

  分为“工作作风、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对待学生、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等几个方面,分“优、良、一般”三个等级评价。

家长评价:

每月一次问卷,了解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看法;每学期一次座谈,调查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满意程度;开设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设家长意见箱,征求家长意见,参与班级管理。

  学校评价:

学校对教师的综合评价内容分为:

思想品德、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

在思想品德中特别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健全发展。

”学识水平包括“文化基础、专业知识、教育理论”。

在文化基础中强调“知识面广,能承担多科教学任务”。

在专业知识中要求“掌握课程标准,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体系”。

业务能力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教育科研能力、听课与业务学习”。

档案袋评价:

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教师将教育教学的过程资料,包括优秀的教案设计、精彩的教学实录、教学案例与论文、教学反思、与学生的心灵对话、获得的各种奖励等反映成长过程的资料都存入档案袋,定期展示,让老师们既与自己纵向比较,又与别人横向比较,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

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完成情况,实行随机评价、阶段评价、终结评价,评价结果按比例计入教师的评估成绩。

对教师实行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教师评、家长评、学生评、学校评多种形式相结合,实现了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调整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

  水平。

  三、注重自主选择性评价

  为了引导和激励广大师生充分地自主创新、健康发展,我们打破过去只靠教学成绩给师生定“乾坤”的单一评价模式,由一元变多元,坚持多把尺子评价教师的原则,注重教师的个性发展评价。

  我们为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促进教师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建立了与创新教育和新课程发展相匹配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确立“学识”、“教学”、“业绩”等基础性指标,增设“课题实验特色”、“教育教学创新”等教学个性特色的发展性指标。

  四、考试成绩不是唯一标准

  与旧的评价体系相比较,我们对教师的评价已经有了明显变化,力求体现出发展性,虽然有了一些做法,但仍在不断完善之中。

在构建新的评价内容上,我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教育思想与理念。

教师理念的变化是课改能够落实到课堂的关键,教师理念到底变没变化,主要从教师读书、学习、研讨会的发言、在学校内部各种论坛中的表现,以及教师发表的文章与交流的文章等方面来看。

二是课堂教学的转变上。

主要看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否关注学生学会学习及自我发展。

这一方面主要通过听课、评课、公开课等形式对教师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是作业布置情况。

主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分层布置作业,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自主选择相应水平的作业,关注不同情况学生的差别。

  篇三: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

  XX-XX年黄庄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越来越强,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越来越一致,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施可谓水到渠成。

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让教师能够循着自己的成长足迹,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系统化、科学化地进行专业发展,本着依据目标、凸现主体、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方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原则

  发展性教师评价除了具备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导向性、客观性、教育性、可行性、量质性、民主性、改进性等原则外,还必须具备如下原则。

  1.发展性原则——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已不再是为了奖惩教师,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校未来的发展,教师发展性评价结果要与教师的奖惩严格分隔开来。

  2.三全原则——即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

全员评价是指面向全体教师;全程评价是指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反复的评价;全面评价是指要对教师的素质、职责和绩效,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3.保密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成败完全取决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坦诚布公,因此确保教师评价材料的保密是争取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的关键。

  4.双向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非常重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间的沟通,鼓励全体师生员工、学生家长以及校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工作。

  5.主体趋向原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应与学校发展规划、学科发展规划相一致,并鼓励教师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潜能开发,建立专业特长单项奖励制度。

  二、评价对象

  全体教师。

  三、评价周期

  针对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成长规律,发展性教师评价周期可确定为:

工作六年内的新教师一年一个周期,三年以上及小学一级教师两年一个周期,小学高级教师三年一个周期。

  四、专业发展参考指标

  (一(来自:

小龙文档网: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职业道德与专业精神

  1、师德: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教师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热爱学生,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2、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先进;教育方法、措施、策略具有先进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有较强烈的教改意识和积极性。

  

(二)专业知识

  1、教育理论知识:

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相关的前沿教育

  理论动态。

  2、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知识面宽阔。

  4、继续学习:

具有自培意识和能力,自培目标明确,积极参与各级课程培训。

  (三)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能力

  1、认识能力:

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方法和教学规律的能力。

  2、设计能力:

具备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主题班团会、社团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等的设计能力。

  3、组织能力:

控制教学过程的能力;组织、指导各种教育活动的能力。

  4、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肢体语言表达能力。

  5、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与同行进行有效合作的能力;与学生的交往能力。

  6、动手能力:

具备板书、演示、实验、社会调查等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辅助教学。

  7、探究实践能力:

积极开展自主拓展性课程校本教材建设;积极开展研究性课程实践;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分层教育等课程改革实践;积极开展跨学科的合作和研究等。

  8、科研能力:

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具备查询与处理资料的能力;能结合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实践开展课题研究;能进行总结经验,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

  9、教学资源的整合及利用能力:

积极参与学科资源库建设,积极参与案例设计、说课、课堂教学、课件与网页制作等。

  10、带教指导能力:

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科研等方面具备带教、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

  11、学科德育能力:

在学科教学中能渗透德育工作,关心学生的成长。

  12、班主任工作能力:

班级常规工作规范有序;班级文化建设有特色。

协同合作能力:

积极参与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及学校的工作。

  (四)身心素质

  1、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兴趣广泛,有一定特长

  3、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

  五、评价实施流程

  1、宣传发动

  利用全校教师大会,对本方案作详细解释,确保每一位教师明确以下五个问题:

(1)为什么要进行发展性教师评价;

(2)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流程;(3)专业发展参考指标;(4)谁参与教师评价;(5)怎样收集评价信息资料。

  2、成立教师发展性评价小组

  语文、数学、外语、品社、科学学科成立以备课组为主体的评价小组,其他学科成立以教研组为主体的评价小组。

为保证信息渠道畅通,最大限度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公正性和公平性,评价小组成员内应包括一名学校中层领导和年级部核心成员。

如条件许可,可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参加。

评价小组在发挥评价作用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3、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教师根据自己已承担的教育教学职责、已取得的工作成就和自己已具备的素质,对自己的现状做出合理的回顾和分析;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规划、教研组发展规划来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4、面谈交流

  评价小组对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进行审核,提出完善的建议,在和教师本人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尊重本人意见,取得本人同意,修正、确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5、过程评价

  通过《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的实施方案》的实施,教师个人、评价小组和学校应加强各类信息资料的收集。

评价小组可以通过观察、座谈、查看教案作业、听课评课、翻阅相关资料等事先约定的检查方法进行随机评价;教师个人应主动邀请评价小组成员参与个人成长过程的案例及其它活动研究之中。

  6、中期评价

  评价周期1年的一学期一次,评价周期为2~3年的一学年一次。

教师总结一个学期或一学年的个人发展情况,评价小组根据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评价,撰写中期评价报告,帮助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确定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

  7、总结复查

  完成一个评价周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达成情况进行自评和分析。

评价小组根据收集的信息资料撰写评价报告:

既要对教师作出事实判断,又要对教师作出价值判断,不能写成判决性的评价报告;要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教师新的发展目标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