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实践和研究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962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实践和研究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实践和研究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实践和研究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实践和研究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实践和研究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实践和研究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实践和研究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实践和研究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实践和研究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实践和研究方案文档格式.docx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实践和研究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实践和研究方案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实践和研究方案文档格式.docx

在保教工作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幼儿“在生活中做人,在活动中健体,在探索中求知,在环境中审美”,注重创造性游戏的开展。

我们调整教育理念,根据计划组织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并以安全教育为园本活动,以本土活动军垦文化教育载体,创设各种符合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区域活动来丰富幼儿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孩子在快乐、自由的空间里,使学到的技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对“小学化”倾向现状的调查

(一)家长教育观念及期望状况的调查

1、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许多研究都表明,中国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普遍存有过高的期望,人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知识的人”,希望他们能上大学,成为“有用的人”;

对孩子最满意的是“用功学习”,最担心的是“不能成才”、“找不到工作”。

在这种普遍存在的心态下,使家长容易产生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需求。

基于这种社会存在的基本状况,我园进行了对父母教育观念及期望状况的调查研究,目的是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期望,可为我园教育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数字依据,可使教师在教育幼儿方面更为科学地做好家长工作。

2、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1)研究的对象

以新疆石河子市机关第一幼儿园的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在统一的时间,让幼儿的父母或其他家长完成《父母教育观念问卷》。

最后筛取有效问卷65份,其中母亲41份,父亲22份,其他家长2份。

数据分析时将其他家长的数据剔除。

(2)研究方法

采用我园曾经参加过课题的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教授编制的《父母教育观念问卷》(FEBM问卷),该问卷共包括77道题,采用五点记分法,1分表示父母完全不同意该观点,2分表示父母不太同意该观点,3分表示父母对该观点无明显的同意或不同意倾向,4分表示父母比较同意该观点,5分表示父母完全同意该观点,即分数越高,表示父母越同意该观点。

(3)研究过程

a、实验准备

测试前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对问卷的解释达到基本一致,要求被试根据自己近段时间的真实情况回答。

b、问卷施测

对被试进行集体测试,测试时间大约为50分钟

c、数据整理与分析

用excel整理数据,剔除无效数据,然后采用SPSS10.0分析数据。

(4)结果与分析

父母教育观念的性别差异

表1母亲和父亲教育观念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母亲

父亲

总体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

遗传决定

41

2.74

0.53

22

2.70

0.78

63

2.72

0.62

环境决定

3.95

0.56

4.10

0.60

4.00

0.57

严厉教育

3.48

0.64

3.73

0.55

3.57

宽松教育

2.93

0.69

2.58

0.47

2.81

主动探索

2.92

0.58

3.02

0.37

2.96

0.51

被动接受

2.82

2.67

0.49

2.77

赏识教育

3.31

0.77

3.58

0.80

3.40

挫折教育

4.43

0.46

4.49

0.43

4.45

0.44

表2父母教育观念的ONE-WAYANOVA检验

遗传

决定

环境

严厉

教育

宽松

育教

主动

探索

被动

接受

赏识

挫折

F值

0.068

1.088

2.324

4.467

0.562

1.193

1.680

0.276

自由度

1

P值

0.796

0.301

0.133

0.039*

0.456

0.279

0.200

0.601

对父母亲的教育观念进行ONE-WAYANOVA检验,结果表明(见表2),父亲和母亲的教育观念在宽松教育这个纬度上的差异是显著的(p<

0.05),结合表1可以看出,母亲比父亲更注重宽松教育的观念。

参加此次调查的父母在其他七个维度上的差异都不显著(p>

0.05)。

3、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特点下图父母对孩子的学历期望

由图中可以看出,参与这次研究的父母对其子女的最终学历的期望是非常非常高的。

父母100%的都希望孩子以后至少要取得本科以上的学历。

可见现在随着社会对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需求的增大,家长们也认识到了竞争的压力,都希望孩子有较高的学历,以在将来找到好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

4、家长教育观念及期望状况的调查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是滋生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温床,在很大程度上家长的教育观念和需求牵制着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在能力的发展只存在于其生命过程的某一特定时期。

在此时期施以适宜的教育和训练,才能获得最佳发展,甚至形成某些特殊的能力。

否则,错过了这一特定时期,即使再着力培养,相应的能力仍很难获得,给一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幼儿园最大的使命就是抓住孩子的关键期让孩子综合发展,使孩子的个性和身心得到有长远的、积极的、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三、如何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

1、推行素质教育、强化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以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作指导。

作为幼儿园必须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教育。

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调整好教师教育理念,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园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与时俱进,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园要求教师们一定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这一原则,不能盲目的迎合家长的需求,以正确的办园思想和办园理念来科学办园。

2、遵循幼儿教育规律

幼儿教育的规律是什么?

通俗的讲,就是在幼儿适当的年龄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

我园通过实践中的调查和大量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的任何提前教育只会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只有到适当的年龄进行适当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规律。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按照幼儿教育规律办园,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

幼儿教育必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征而进行。

幼儿教育“小学化”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

3、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又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迷失了正确的办园方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实际上也是幼儿教育向教育理念中的庸俗化,幼儿园向幼儿家长的功利取向妥协的结果。

为了迎合社会不正确的衡量一所幼儿园好坏的评价观,一些幼儿园不得不教幼儿认字,背诗,做算术题,记诵英语单词,练习珠心算等等。

为迎合幼儿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急功近利思想,一些幼儿园借鉴小学做法,纷纷打出各种特色班、实验班的招牌。

总之,趋利性、媚俗化,使一些幼儿园放弃了正确的办园理念,背弃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幼儿园应当组织幼儿教师认真学习贯彻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坚持公益性、服务性的办园指导思想,坚持素质教育、准备教育的办园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幼儿教育脱离庸俗化和功利化,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二)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我园曾经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也曾开展过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一些课程,但经过跟踪调查发现,最初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刚接触曾经在幼儿园期间学的过知识时,能在班级中略显优势,家长比较满意,但在随后的几个月后,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学过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的知识需要时,优势变成了劣势。

因为这些孩子由于在幼儿园期间提前接触过小学知识,在进入小学后,认为以前学过的知识自己都会了,所以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专心,不会听课,当“老本”吃完以后,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接踵而来不断新知识的学习,会让孩子出现不适症状,势必造成对学习的兴趣不高的现象。

而没提前学过小学知识的孩子能一直跟着教师的学习方法而学习,学习上不会出现不适症状,学习上没有困难,学习基本稳定。

当前,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我们也意识到小学化倾向对幼儿造成的危害,我园作为市示范性幼儿园,必须转变不正确的思想,调整教育理念,还幼儿快乐的童年。

针对很多家长错误认为“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这一观念,我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家长委员会的宣传,来转变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家长委员会成员都是由家长们通过民主选举选出来的幼儿家长,他们在家长中有较高的威信。

我园负责教学的领导经常和他们沟通,使他们全面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教学和管理要求,并且充分认识到盲目迎合家长要求,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从幼儿长远发展来说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明确提出需要家长协助幼儿园防止和纠正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要求。

总之,就是要求家长委员会配合幼儿园做好引导教育其他家长的工作,使幼儿家长懂得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让每个孩子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我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这一理念,使家长们彻底转变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

3、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提高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危害的认识。

首先,家长学校必须符合家长工作的特点、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活动前,我园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我园实际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借助深入浅出的典型案例,给家长做宣传,极大地激发了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感、紧迫感。

其次,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深入到班级参加幼儿园创意学习课程,使他们亲眼看到和感受通过正确的幼儿教育以达到正确培养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和个性发展的目的。

最终使家长对幼儿教育有清晰而深刻的理解,从而支持幼儿园防止教育“小学化”的举措。

四、我园在防止“小学化”倾向上所取得的成效

1、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我园在办园思想和教育理念上跟家长达成了共识,运用了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在教育孩子时,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来考虑。

让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观点上做到与幼儿园一致,只有这样,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也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步。

2、多举行一些诸如家长开放日或其他形式的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的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

3、我园会不定期的针对一些家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教育难点问题,展开家长论坛、教师论坛等活动,通过大家各抒己见,沟通观点,能更好的达成教育的共识,同时也促使家长更加关注科学的教育观,理智地看待学前幼儿教育,并主动向幼儿园靠拢。

五、讨论

1、当前,由于受社会竞争加剧及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影响,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盼子成才的迫切需求,许多幼儿园开始将小学的学业提前到幼儿时期进行学习,小学时期的日常教学活动占据了幼儿的大部分游戏时间,这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规律,超出了幼儿所能接受教育的适宜度,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发展。

如何让更多的幼儿园所意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是当前学前教育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

2、“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

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

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怎样才能让社会、家长转变这一现状,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3、“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

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怎样杜绝这种事情的发展、发生也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和探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