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初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9656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初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散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初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散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初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散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初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散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初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散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初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散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初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散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初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散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初稿.docx

《《散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初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初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散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初稿.docx

《散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初稿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散步》教学设计

莫怀戚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

二、教学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在散步这一平常之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是“语文与自我”的一个展现层面,以“自我”为核心,紧扣“亲情”这一单元主题,与本单元其他文章反映了同一主题,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的亲情世界。

同时与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科学精神)、第六单元“人与社会”(想象世界)相衔接,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三大板块诠注了全新的育人观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

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责任、谦让、互敬互爱等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为初中的起始阶段,学生处于初中学习的适应期,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注重理解、审美、创新等各项能力的积极培养。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思维的重要发展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这两个单元的学习,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但是,对于我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缺少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体验,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感情较为淡漠。

在语文知识方面,学生对“散文”这一文体知识的了解不多。

(三)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

课文《散步》以“人与自我”为主线,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突出人文性教育,让学生在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体悟生命与责任。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他们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学习体验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

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

《散步》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故事美、情感美。

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审美阅读进行训练,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进入文本的探究,紧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之美的体验。

当然,语言的学习、情感的体验远远不是一篇课文所能完成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能让学生的聚焦课堂,关注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3、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通过适时的点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个人的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作为起始年级,注重学生课前字词预习习惯的培养,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

关注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尊老爱幼,同时教会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析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

(二)难点

唤醒感恩意识,激发珍爱亲情的情感。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整齐朗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真情行动(口述)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课前完成字词的预习。

2、电教准备:

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意图:

图片展示,情境导入。

师:

看完以上的图片,请问你怎么想?

生:

回答。

(抢答。

师:

散步,多么惬意的事情,欣赏美丽的景色,满怀美好的心情。

今天,让我们用这份美好,学习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文章——《散步》。

2、课前预习,掌握生字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

一方面起始年级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学会课前利用工具书学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另一方面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完成让学生感知文中美的故事,锻炼学生概括能力。

1、读前工作

⑴ 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 qí  )  霎时( shà ) 

拆散( sàn )  水波粼粼( lín )

⑵ 出示问题:

①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②散步的地点?

③散步的季节?

④课文中出现了那几个人物?

关键人物是谁?

⑤散步的起因是什么?

⑥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2、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先在文章中圈点勾画,再回答问题。

4、教师归结:

我们于平常小事中感知到故事的美。

(三)合作探究,品析情感。

(设计意图:

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要求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法,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对文本有进一步的关注,以情感为主线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让学生关注人物,美的人物为美的情感做铺垫;学生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情感,并能深层次地探究作者的写作主旨,感悟作者对于生命与责任的思考。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会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做有责任意识的人。

1、学生合作、探究。

2、教师适时点拨,归结。

3、探究内容

(一)。

⑴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

决定权在谁?

⑵ “我”是怎样解决的?

为什么?

⑶结果又如何?

⑷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在充满浓浓亲情的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

请圈点勾画文中语句并具体谈谈。

[提示]:

(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点拨。

4、探究内容

(二)。

文中哪几个段落是景物描写的?

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你感悟到了什么?

[提示]:

生命与责任。

(探究并朗读感悟。

生命:

重点探究第四段;责任:

第六段、第八段,重点探究第八段。

① 关于第四段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提示]:

“这一切”包含的意象:

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生命律动。

② 关于第六段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提示]:

我和妻子都属于人到中年,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人,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教育子女,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责任重大。

③ 教师归结:

美好的情感需要我们用心呵护,更需要我们用行动去珍爱。

 

(四)创新表达:

真情行动。

(设计意图: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亲情感悟的思索和分享;从行动中去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1、教师导入:

普通的一次散步,折射出了美丽的亲情,这种写作手法叫“以小见大”。

 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守候的身影……都包含浓浓的亲情,请同学们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亲情。

(五)结束语

同学们,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六)作业

1、搜集积累有关亲情的诗句或语段。

2、为你的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

“做家务”等),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