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97930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docx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1

  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认知,我对学习和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打算。

应该说这整个过程就象海绵吸水一样,是个大量吸收的过程。

但是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不可能说学到所有的技术和能力。

老师说得对,大二的实习机会最重要的不是说要学怎样的写新闻,而是要看到在资讯发达的社会,作为一个媒体人是怎样做的或者作为,是怎样做新闻的。

我觉得很有道理。

每一天,我都会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学到的和自己的感触,因为我觉得记录是一种习惯,一种姿态,可以让自己在停留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做了什么,也因此会有更加明确的方向。

  一、心态的蜕变和新的姿态

  对于我来说,我并不想诠释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带给我有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它带给我的收获是心态的蜕变,是一个从茫然到理性,幼稚到成熟,虚幻到现实的变化的过程。

坦白地说,刚进实习单位的时候,当我被介绍给各个部门的时候,我是很害怕的。

因为我知道我和他们不是在一条起跑线上,我迷茫的是我该做些什么,每天准备些什么。

当我看到带有隔档的办公室里常见的那种安静时,我怀疑我该怎么继续来这之前的那一腔热血。

但是此刻我把实习理解为一种心理的适应过程。

我必须适应,因为我需要带着这份经历和感受在两年后踏上这个舞台。

  我接触了电台的很多,还有dj主持人,在和他们交流的点点滴滴中,我收获很多。

以前虽然知道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和缺点,但是那是感性的,而且经常被自己的一句“我还是个学生”填充了这个“凹洞”。

而现在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开始学会思考。

虽然是实习,但是我能感受到一种压力。

我希冀成为这里的一个女主人,但是我要付出的远没有以前想的那么简单。

我开始把我的理想具体化,现实化。

我想要的生活也因此有了方向,也更加明确了我的下一步该做什么。

我觉得这是我这次实习中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二、对理论知识新的认识

  我虽然是新闻专业的学生,但是一直以来,我认为学校学习的新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是没有什么用的,甚至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一切只是为了考试去的。

但是实习之后,我发现理论和实际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没有理论知识做基础,那么可能连自己现在在干什么都不知道。

其实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实践中,特别体现在指导我们如何去做和采访活动的操作上。

只有了解了理论基础,才不会对眼前的活动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这是新闻专业的实习生较其他专业的实习生的一个优势,也是我的优势。

所以我认为在学习了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巩固,不要埋没自己的优势。

  三、勿以事小而不为

  我记得刚进单位的时候,__老师交给我个任务,就是为她早上直播的《早班车》找新闻。

因为这个节目的内容不仅仅播的新闻,还需要从各大网站摄取一些“含金量”比较高的实事新闻来填充。

但是那个时候我心理很不愿意,我认为自己不是“廉价劳动力”,这些“粗活”不值得我去做。

但是后来我发现如此“简单”的活做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犹如大海捞针,哪“根”才是真的“针”呢。

第一次我选出来的那些新闻素材对比老师选出来的,还真是“大异小同”。

我便认真研究老师的方案。

发现老师找的新闻有四个特点:

  1、是当天头条或者是红字标题的;

  2、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的比例稳定且都是要闻;

  3、对受众群关心的房产、股市等动态报道不少;

  4、和交通有关的一些新闻(我们是交通频道)。

  如此“小”的事情却蕴涵着大道理:

找新闻要从受众的角度去找,才能赢得的受众。

于是我开始顺着老师的思路去找新闻。

渐渐的,我找出来的新闻和老师的是“大同小异”。

最后,老师放心地将这个方案全部交给我去做。

每天我有空就找,这大大提高了我对新闻的敏感性和素养。

而且在这个找与筛选的过程中,我的知识面得到了很大的扩充,真是受益匪浅。

所以我觉得不管什么事情,勿以事小而不为,它总有它“为”的原因。

  四、“准备的时候要充分,操作的时候把要自己放在底线上”

  其实这是__老师(我的播音老师__)的一句话,它给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对我的帮助也很大!

那是我第一次上直播节目(是__老师主持的《汽车cd》栏目)。

在整个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我有好几次因为过于紧张而卡住,幸亏__老师及时补救才没有影响直播。

在下节目后,__老师给了我很多建议。

其实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尝试第一次的时候总是担心会把事情搞砸,缺乏自信因而退缩。

__老师告诉我,要做一个把自己放在底线上的人。

最低底线无非是把事情搞砸了,那又怎么样呢。

  通过这个来给自己信心和勇气,但是准备的时候要认真充分。

这些话在给我第二次上节目的时候带来很大帮助。

我需要这种“最低底线”带给我一种淡定。

我个人还觉得这句话不仅在社会实践中适用,它也适用于我们的学校生活。

从广义上讲,大学的四年是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相当于进入社会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充分。

从狭义上讲,我们具体面临的每一场考试就是一个操作的过程,不能太紧张,要有底线意识,而这一切是以充分的准备为基础的。

这是我在实习播音主持中的一点点感悟。

  五、外出采访给我的点滴感受

  实习前期,我基本上每天都在外面和老师一起“跑新闻”。

为了让我有的锻炼机会,电台给我安排了路家兄妹中的3个老师带我。

所以那时候除了中午找新闻的时候能在办公室看到我,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在外面,使我有了很多“见世面”的机会。

  1、对行内知识要懂,对行外知识要明

  因为我是在交通频道实习,大部分时间和交通方面的人打交道。

而我发现对于交通方面的知识十分的缺乏,以致于在很多方面显得棘手,采访的深入也会受到限制。

我对交通方面的知识是后来在实习期间收获的,这是个教训。

我觉得以后应该在接触一个新媒体之前就要对这个行业有关的东西有所了解。

而且对行外的知识也要了解几分,因为很多东西是相通的。

  2、自信、开朗、真挚

  这是我参加采访活动时给自己总结出来的要求。

  在我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我就听别人说过,这个职业需要很广的交际圈。

这次参加实习以后我真正体会这一点。

“人不熟,谁会主动给你提供素材啊?

!

”是啊,朋友圈广,哪里有事哪里就会主动打电话找你,这样就不用担心丢失了大事件。

然而要有这样一个成功的朋友圈需要自信、开朗、真挚为基础。

我在采访的时候经常会脸红,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这样容易让采访对象产生紧张,影响采访效果。

所以接下来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3、访前准备即临时准备不可少

  我已经学过《新闻采访教程》,里面有个引用“事先有研究、有准备,是采访深入、效率高的关键”。

在实际采访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访前准备的重要性。

无论是哪个老师,在出访前必定会通过各种手段了解采访对象。

举个例子:

8月6号,市一个联合国维和战士何诚刚载誉归来。

当时要做这篇稿子的是赵老师。

因为接到通知很突然,对他在利比里亚的情况不是很了解的老师立即下载了很多关于他一些资料,了解了他在利比里亚的事迹和生活。

我们那次的采访很成功,因为我们在了解他的资料以后,就有了采访的侧重点,避免了无谓的话题。

  我们需要在平淡的事实中挖出吸引眼球的部分,不仅仅要靠平时的磨练,更需要对整个事件的“了如指掌”。

  六、跟学习编稿的体会

  跟周老师学习编稿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我写的被采用的稿子基本都是改写新闻的稿子,自己独立写的新闻稿被采用的只有一篇。

从我个人观点看,我们学生在不断的观察和学习中,发现一个好的新闻素材不难,难的是笔下的功夫。

我在和周老师学习编稿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体会:

拿个新闻素材改写是很顺手的。

因为我学过《写作教程》,知道消息的写法,加上我们改写的稿子是用来播的,要求没有报社那么高。

然而当我出去采访回来要自己独立写稿的时候,就有点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哪些方面是该写进去的重点,哪些方面又是可以舍去的。

这是编稿的一个“上手慢”问题。

所以我觉得需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七、反思与打算

  实习过程中点点滴滴和滴滴点点的真实和刻骨铭心让自己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心路历程。

知道自己在社会这个大坐标轴上还在原点的左边,需要加大马力才能真正成为原点右边的一份子。

  这个月的实习,我参与了不同的活动,采访、播音、参与策划、编稿等,对领域内的各个岗位都有所了解,目的是为了更加了解媒体人。

最重要的是真实地感受自己的差距和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

通过这次实习,我感受到了压力,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弥补的东西也不少。

我曾经觉得新闻专业没有什么好学的,尤其疏忽理论知识的学习。

现在我发现其实我们新闻人每做一步,当中都有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影子。

而且知识面也是必要的。

因为无论是采访,还是采访前的寒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面和对该行业知识的了解。

虽然临时准备很重要,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平时准备这样的一个积累的过程。

  从实习的开始到实习的深入,再到实习的结束,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有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定位,一个回校后现实的计划打算。

  1、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业外大量扩充知识面,提高自己作为一个准媒体人的素质和涵养;

  3、树立信心,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胆量;

  4、努力学好英语,尽快通过等级考试;

  5、注意动手能力的培养,尝试写一些新闻稿子,多思考,多练习;

  6、学好标准的普通话,参加等级考试;

  7、学会吃苦,不完全依靠亲人的力量;

  实习结束了,我会带着这份成果和收获回到学校,做自己该做的事,为自己的将来加大马力。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2

  20__年7月底到9月底,我在包头日报社实习了两个月。

  第一次进晚报的时候,赵永峰老师作为我的指导老师,向我简单介绍了晚报的一些情况。

他的随和,慢慢让我不再那么紧张,我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好记者、好老师。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又到日报实习,日报的李岸老师、李丹老师都带过我。

在实习过程中,不管是在新闻业务上,还是在与人交往中,抑或是自己的个人生活上,这三位老师都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

  因为甲型H1N1流感的原因,实习在9月23号结束。

两个月的实习中,有酸甜、有苦辣,有过绝望、又充满希望,犹豫过、也坚持着。

两个月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关于知识

  实习期间,我写的第一篇稿子是《借卖鸡蛋换假钱老汉损失200元》。

很短的一则小消息,只需把事情说清楚就可以。

但是我在写的时候,由于心里充满了对骗子的憎恨和对那位老人的同情,不由自主地就在*末尾发表了一下看法,抒了一下情。

后来经过赵老师的批改,我才记起消息就应该是纯粹的消息,而不应该加入自己的主观评价。

其实这些以前在课本上是学过的,而且是最基础的知识,但是用的时候,就早已把课本抛诸脑后了。

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写,肯定是要出错的。

  所以在以后的实习中,我常常想起课堂上老师讲过的知识,虽然并不一定能用到,但要用的时候,至少可以出现在脑海中。

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所在。

  关于细心

  实习教会我,光勤快是不行的,还得细心、负责。

有一次给李老师扫描东西,由于之前没问好,我误以为他着急要,扫描完后看也没看就从系统里直接传给了他。

但事实证明我错了,我应该先检查一遍,至少把错字改正过来再传给他,可是我就扫描只扫描,不只是不细心,还是态度不严谨的表现。

这样的错你可以犯一次,但不能犯第二次,更决不能犯第三次,几次这样的错误下来,就不会再有老师愿意让你帮忙,不让你帮忙了,你还指望自己能从他那学到什么?

持着这样的态度,你还指望自己能学到更多吗?

有一次接热线,是一起交通事故。

挂了电话之后便接着写了篇稿子。

拿给赵老师看的时候,他皱起了眉头,问了我很多细节,关于受害人躺在路的什么位置、受伤情况,事故发生的路段状况等,我都不知道,赵老师又打电话过去问,并一一核实我的文字,最后才定稿。

我才忽然发现,在事件新闻里,细节如此重要,它才是你这篇*的眼睛。

而要写出一篇好*,记者的细心是如此重要。

  关于感悟

  实习中,让我感悟很大的两句话是“不要太看重自己”和“一定要看重自己”,听起来似乎明显很矛盾的两句话,其实并不矛盾。

从我理解的来看,“不要太看重自己”是说在跟指导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当你因错而受到批评时,不要觉得丢了面子,失去了自尊,把自己看的那么重要。

对于你实习的那个单位来说,你只是一个小实习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错而受到批评,是理所应当,难道还要像在家、在学校时那样,处处养尊处优,处处让人家说你有能耐?

要知道,出去了,你就是踏上了社会。

你就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因被批就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甚至觉得全世界的人都不给你面子,都在和你作对,那么,你错了。

你只是个实习生,始终都记住这么句话:

“不要太看重自己”。

另外,在你单独出去采访某位领导的时候,这两句话都可以用到。

假如你的采访涉及甚至危害到被采访单位的利益,那么他拒绝你的采访就很正常,这种拒绝也许是客气的,至少他会用别的话来搪塞你;但有的时候却不那么地道,他会直接把你从门里推到门外,甚至嘴里说着脏话,骂着你这个当记者的。

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做?

首先,“不要太看重自己”,假如你因对方的态度而暴躁而生气的话,那么你是自己在惩罚自己,给自己找罪受,没必要。

要知道,他骂的不是你,任何人去采访,都会受到同样的待遇,不要把他的脏话当一回事,假装自己的耳朵被堵上了,听不到任何难听的声音,

  假设自己又一次见识了如此这般之人。

其次,就是“一定要看重自己”,不要因为自己只是个实习生,看起来像个孩子,而失去了原本该有的勇气和信心。

采访的时候,你就是记者,他说脏话,他拒绝采访,你也还是记者,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记者”上,不管被采访者是任何人,不管被采访者是什么样的行为态度,你都要先自己看重自己,自己都轻视自己,怎能引起别人的重视?

在此还值得一提的是,当你的采访对象是高官领导时,你要“看重自己”,不能在他面前畏缩,觉得低人一等;而当你的采访对象是一般的普通市民时,则要“看低自己”,不能自高自大,自以为是,以平和亲近的态度去接近她,才能问得你想要的答案。

  关于机会

  有一次,刘编辑打算派一个姓付的实习生去参加在包铝举行的“科学发展大讲坛”宣讲活动,恰巧被叫的那位女生没去报社,而恰巧我就在旁边。

刘编辑问:

“一个人怕吗?

不怕就去,怕就换别人去。

”其实当时还真是有点害怕,但我还是很坚定地告诉她:

“不怕!

让我去吧。

”这是刘编辑给我的一个机会,也是我自己给我的一个机会。

事实证明,我是可以的。

那天早上,我早早地到市政府等候,给一位市纪委的赵老师打电话告诉她我是日报派来的记者,然后等车,然后再一起去包铝。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没问”。

一开始刘编辑给我的纸条上是写清了去包铝的,但我根本没注意到,只知道是最后要去的那个地方,就抱着去哪无所谓的态度,反正是跟着别人。

虽然并未因没看到“包铝”而误事,但是从住处到市政府,的确是走了很长一段路,如果我事先知道是去包铝的话,就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所以,不清楚、不确定的时候,就多问,给自己一个“问”的机会,没人会因为你的多问而厌烦生气,哪怕问的问题真的.很憋人,引起别人的不满,也要问,因为这总比你做错事情的好。

  关于采访

  关于采访,我们的不少专业书里都有着详细而系统的描述。

新闻书上将采访步骤一一罗列,告诉你第一步要怎么样做,第二步要怎么样做,但真正实践起来,好像并不是按部就班就万事大吉的,它需要的是很多人性的东西。

  总结了很多采访,包括会议性新闻,发现其中的规律,那就是关键人物的关键话语和批评报道性语言,是一定要记录下来的。

在*中如何引用被采访人的话语,如何把采访的信息变成背景,如何对第一、第三人称进行正确的转换,是有很大学问的。

  尤其像我,几乎是第一次真正的实习,很好的一个方法就是把要说的话都写在笔记本上,像开场白中的自我介绍及采访意图。

有时走在路上的时候嘴里就开始念叨,念叨到时怎样介绍自己,怎样开场,怎样提问题,并假设他会怎么回答,从不同的回答中又能否找出不同的问题和亮点,尽量不让口误、忘词出现在采访过程中,这也是缓解紧张的一个好方法。

每次进门前,我也都会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不要紧张,自己一定可以。

每当一次采访成功结束时,我出了门便会大大地松一口气,给自己一点夸奖,一点鼓励。

赵老师还教给我如何把握循序渐进的发问节奏,那就是最重要的问题尽可能不要放在第一道。

如此安排,是因为记者会在采访前做好准备,但被采访者往往是毫无预警的“被突击”。

所以在采访刚开始的时候,先给被采访者一个缓冲的时间,先用一些简单问题让其先“热身”,制造时机让采访渐入佳境。

而在问题的设置上,也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由小到大的方式推进。

这些在课本上都可以找到,只是用的时候,要灵活多变,根据被采访者的回答发现新的亮点。

  另外,在完成采访后,要尽快完成稿件的撰写,以保证稿件内容的真实与准确,不至于过了段时间再写,还要问自己“这是什么意思?

当时被采访者是怎么说来着?

”。

而且尽快完成工作,不但能让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更会为自己高效的工作状态感到骄傲,累积自信。

  一个人出去采访的时候,因为只知道采访对象的大体位置,总是会提前一些时候到,宁愿找到后在门外等一会,也一定不会错过了约定的时间。

印象比较深刻的采访,有就“南宁‘训练营’邓森山的死亡”对著名心理学家李红霞老师进行的采访,有就活禽经营市场的管理对工商局王科长进行的电话采访,因为在采访之前我都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所以采访的时候还感觉有话可说,并能从他们的回答中再发现新的亮点,采访前的准备,必不可少。

《网络中的迷失与同归》《活禽摊点亟待整治》也成为我认为比较好的*,因为那里包含着我的心血。

  关于思路

  很多同学都知道,一篇好的*,肯定是既有其闪光点,又深入民心,且*叙事角度丰富,像讲故事一样。

但我们又是怎样去采访的呢?

是不是在得到采访任务后,跟着老师外出,一边观摩一边记录采访内容,回到报社把听到的语句敲入电脑,就算完成了采访工作。

事实上这种行径是不可取的,既浪费了与采访对象交流的机会,又忽略了与指导老师的及时沟通,不能表达你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就变得沉闷,变得随波逐流。

  一篇好的*,其结构和思路应该在你去采访前就有一个框架,而不是依据你的材料来定写作的框架。

这个框架就是叙事的结构,是你对新闻主题报道的最主要的表现,只有先确定好了这个总的逻辑,你才能在采访的时候获得你最想要的东西,否则你就会发现,采访做得很深入,但到时真正能用的,却没有多少。

在采访的过程中,一定要让被采访者在这个逻辑框架中去谈问题,这样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才能使写出来的*有血有肉有骨头。

  关于网络

  我们常说:

“天下*一大抄”,如果真能够抄好了,也不能不说是你的能耐。

然而我们要抄的,决不是人家的内容,而是学习人家写作的形式,学人家怎样谋篇布局。

尤其是我们实习生,刚接触媒体不久,对于怎样布局一篇*也许并没有很大的把握,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在搜索网站上搜寻与采访主题相关的资讯,学习其报道方式,也可以建立文件夹存档,已备后来之用。

然而我在实习的过程中,由于机房本身机子少,而且编辑要用,所以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没有重视资讯的搜集,这是我在实习中很大的一个缺陷。

多看看其他媒体对同类事件的报道,不但能让你明确采访意图,还能丰富你对新闻事件的看法,从而引出更多的疑问。

  结束,亦是开始

  人生是一条有无限多岔口的长路,永远在不停地做选择。

最小的选择,往往是选择往右走、往左走,选择说不一样的话,选择在不同的时间出发、不同的时间到达,选择去不同的地方吃饭,每一个选择都很小,然而每一个选择又都决定着你的命运,决定着下一刻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

生命不可承受之情,就在于没有重来的机会。

你是不是常说,如果当初如何如何,现在就不会怎样怎样生命中哪有那么多的如果。

其实每一个岔口的选择并没有真正的好与坏,只要把人生看成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就不会频频回首那当初所作出的决定。

  两个月的实习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流逝,大学四年生活也已接近尾声,离开大学的围城生活,已渐渐变得顺其自然,我们即将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真的就要真枪实弹地干起来,而不是小打小闹,和同学间所谓的矛盾,也立刻变得那么微不足道。

  只是一直以来,可能是我太木讷,和报社里其他记者的沟通并不是很好,确切地说,是我没有主动去和他们沟通,按李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太胆小,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要考虑到别人的想法感受,会很累,可是我只是个实习生,如果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说去做,肯定是不可行的。

也许,我该学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多说一点,多做一点,再胆大一点,活泼一点!

  

  大学生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3

  第一次踏进__电视台《___》办公室的门时,我的心情是忐忑的,因为我不知道我会遇到什么样的突发状况。

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在这里不仅生活得很快乐,而且还拿到了社会必备的四把金钥匙。

  第一:

真诚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石。

第一天去电视台实习,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之前听过很多关于实习生的传闻,说他们在单位要么被当成透明人,要么就净干些杂活,于是有点担心自己会和他们一样。

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

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

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

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担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

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

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

其实,不仅待人要“真诚”,对事也要“真诚”。

节目组的摄像师在制作《___》主题曲的MTV时,有几个镜头总觉得不满意,但又想不出好的修改方法。

我于是把自己的意见诚心诚意的提出来。

没想到,他竟欣然的接受了。

从那以后,每次编辑剪片,都会找我去看片子提意见,她曾告诉我,我提的意见和建议很中肯,非常有用,把我心里美的啊,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真诚,让我走出了显示自身价值的第一步。

  第二:

沟通

  有沟有通社会才会和谐,有沟有通,人际关系才能和谐,有沟有通,判断才能客观。

这是我从《___》导演身上学到的。

“你知道他,但你记住他的名字吗?

你认识他,但你了解他吗?

”“你能将人和名字对上号吗了”导演从我手中接过《___》集训人围选手的名单,劈头一问。

我被问了个哑口无言。

天啊,30多名来报到的选手,怎么可能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

而且导演让我负责的是选手的签到,又没我熟悉选手,我心里嘟脓着。

导演没再说什么,只见他把名单和选手熟练的对上号,还和他们天南地北的侃。

后来我了解到,其实导演和各位选手之前也只见过一次面而已。

之后,我们带选手上阳春集训。

每晚我们都要开工作会议,对各个选手进行评价,讨论谁更适合进入决赛。

有时,对某个选手的看法,我和导演会有很大不同,但我总坚持自己是对的。

回广州后,导演写了一份对选手的性格囊括和总体评价,我总觉得其中一两人的性格并非他们说的那样。

再后来,首发阵容踏上丝绸之路的征程,在比赛中,各人真面目显露,我这才发现,导演看人真是看准了,每个人的表现正如他评价中所说的那样。

我不得不佩服他。

我和他与选手的接触时间是一样多的,为什么他比我更了解选手呢?

答案很简单,他对选手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平常一有机会就与选手聊天。

我终于明白了:

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

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

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

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第三:

讲究条理

  生活中讲究条理只为有一个好心情,学习中讲究条理只为有一个高效率,工作中有条理却关乎到方方面面。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条理,”这是编辑给我的忠告。

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做《___》的宣传工作,如果不讲究条理,一定会让你忙得手忙脚乱却效率低下。

记者来了,就要为其准备资料,有时他们会再要多一些资料,就要着手再准备;播放宣传片和节目,就要和其它部门协调,还要把带子录给他们,每个部门都要送带子,有时还有录不同的版本;每星期还要挑选精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