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9858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热机 检测题解析版.docx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和热机检测题解析版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改变物体内能途径的事例中,与铁丝快速弯折十余次后弯折处温度升高不同的是(  )

A.铁锅热得烫手B.冬天搓手取暖

C.压缩空气发热D.钻木取火

2.如图是一种在喜庆场合使用的礼炮。

使用礼炮时,旋转底部的钢瓶。

钢瓶被打开后,其内部的髙压空气迅速膨胀,将筒内礼花喷向空中,营造喜庆氛围。

在使用礼炮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钢瓶内的高压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B.钢瓶内高压空气的部分内能转化为礼花的机械能

C.钢瓶内的高压空气在膨胀过程中,气体密度变小

D.礼花绽放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3.下列与“热”相关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夏天用电风扇吹风能使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B.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们具有不同的内能

C.把10℃的面包放在0℃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面包的内能会减少

D.严寒的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空气遇强冷凝华形成的

4.关于内能,有以下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物体温度越低,内能越小,0℃的物体没有内能

②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很多,但本质上只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

③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

④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而不一定具有内能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④D.只有②④

5.如图所示,某同学在两只相同的烧杯里装入水和食用油,用相同规格的电热器加热,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电加热器通电后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B.实验中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通过升高的温度反映

C.实验中必须取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

D.实验中若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停止加热,冷却相同时间后食用油的末温更高

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

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

关于该实验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B.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底和侧壁

C.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D.若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水的末温更高

7.下列有关热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燃机的冷却液需要用比热容较小的物质

B.内燃机除做功程冲程以外的三个冲程都是靠飞轮的动能来完成的

C.汽油机消耗的汽油可循环使用,是取之不尽的能源

D.热机的压缩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8.如图,给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后,水蒸气会推动橡皮塞冲出试管口。

关于水蒸气将橡皮塞冲出所涉及的能量转化,汽油机的哪一个冲程是相同(  )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油机工作时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把煤磨成煤粉燃烧可以提高煤的热值

C.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具有比热容较小的性质D.夏天吃冰淇淋是利用做功来改变身体的内能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不变,说明没有发生内能的转移或转化

B.燃料的燃烧越充分,燃料的热值越大

C.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

D.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燃气的内能减小

二.填空题

11.小李去商场,当他站在运行的电动扶梯上时,用手接触扶梯的皮带时,感觉皮带有点烫,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皮带的内能;他相对于电动扶梯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2.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筒内的棉花燃烧,向下压缩的目的是对  (选填“棉花”或“空气”)做功,四冲程汽油机的  冲程能量转化情况与这个实验相同,棉花的内能是主要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改变的。

13.汽车的发动机常用水做冷却剂,这是因为水的  较大,冷却效果好;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刹车片和轮毂摩擦会导致高温,这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刹车系统内能的。

14.四冲程汽车发动机的压缩冲程,是通过  的方式增大气缸内物质内能的;汽车驶过,人们能闻到汽车“尾气”的气味,说明“尾气”的分子是不停地  的。

15.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热机效率高。

在做功同样多的情况下,消耗更  (选填“多”或“少”)的燃料,从而节约能源,减少污梁;另外在发电站,人们利用蒸汽轮机排出的废气来供热,使燃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废气供热是用  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

三.解答题

16.“车祸猛于虎”,大货车装载量大,车体长,一定程度上成为马路杀手。

(1)往大货车轮毂上滴水的原因是,踩刹车时克服阻力做功多,机械能转化为的内能多,容易造成刹车温度过高而失去刹功能就是为了降低刹车毅的温度,确保刹车不失效。

这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刹车温度?

(2)在同样的道路上,同样的速度,大货车刹车不易停下来,为什么?

(3)大型车辆转弯时,前、后车轮的运动轨迹不同,这就是所谓“内轮差”,车体直接挡住了行人光线,或者挡住射向后视镜的光线,司机根本就看不见,这是符合哪个光学原理?

(同学们一定注意安全呦)

17.建筑及装修工程中经常需要用钻孔机钻孔(如图),

(1)钻孔时钻头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2)在钻孔过程中为什么要不断地往钻头上注水?

18.2020年8月至10月,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将在黔南州首府都匀市举办。

这是中国绿化博览会第一次在少数民族地区、第一次在西部地区、第一次在地(州)和第一次在高原山地举办的绿博会,具有十分重要和特别的意义。

其中,绿博园景观湖区由一岛两湖组成,设四处滨湖生态湿地,湖上设六座景观桥。

请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提倡在城市中兴修湿地公园?

 

19.根据图中所示的两幅图,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图甲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  

 

(2)图乙中是汽油机工作时的  冲程,此冲程中汽缸内燃料混合物的  能转化为  能。

20.

(1)完全燃烧100g焦炭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若这些热量只有21%被5kg的40℃的水吸收,能否将水加热至沸腾?

(在标准气压下加热)

(3)若焦炭放出的热量约有10%被2kg的液体吸收,液体的温度升高了72℃(液体还没有沸腾),则该液体的比热容是多少?

[c水=4.2×103J/(kg•℃),q燃烧=3×107J/kg]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检测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分析】本题抓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形式。

【解答】解:

将铁丝快速地弯折,对铁丝做功,使铁丝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A、铁锅热得烫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铁锅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A符合题意。

B、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B不符合题意。

C、压缩空气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C不符合题意。

D、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的理解和掌握,要注意从现象分析其本质,再联系所学物理知识来解答。

2.【分析】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属于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属于能量的转移。

(2)根据密度公式分析气体密度变化情况;

(3)不计空气阻力时,机械能没有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守恒。

【解答】解:

AB、钢瓶被打开后,其内部的髙压空气迅速膨胀,对外做功,将筒内礼花喷向空中,部分内能转化为礼花的机械能,其自身的内能减小,故AB正确;

C、钢瓶内的高压空气在膨胀过程中,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根据ρ=

可知,气体密度变小;故C正确;

D、礼花绽放过程中,需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保持变小,故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内能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机械能的大小变化、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难度不大,属于中档题。

3.【分析】

(1)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和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3)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

(4)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

A、夏天用电风扇吹风能使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加快空气的流动,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A错误;

B、因为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如果两物体发生热传递,是具有不同的温度,但内能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故B错误;

C、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把10℃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不变,温度降低,所以内能减少。

故C正确;

D、严寒的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蒸发吸热、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凝华以及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熟练掌握各项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4.【分析】①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跟温度、质量、状态有关;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

③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效果上是等效的,但从能的转化观点来看它们的区别在于:

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能量的形式没有变化;热传递则是内能在物体间发生转移。

【解答】解:

①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所以0℃的物体仍具有内能,故①错误;

②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很多,但本质上只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它们在改变内能上能达到相同的效果,故②正确;

③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故③正确;

④任何物体都有内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也一定具有内能,故④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是一道热学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热传递的条件及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的理解,是中招的热点,热学的重点。

5.【分析】

(1)电加热器的工作原理是电能转化为内能;

(2)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

(3)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应控制两种物质的质量和初温是相同的;

(4)物质放出热量时,吸热能力小的,温度变化大。

【解答】解:

A、电加热器通电后温度升高,这是电流做功的过程,电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

B、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即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故用加热时间来表示吸热的多少,故B错误;

C、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应控制两种物质的质量相同,故C正确;

D、实验中若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停止加热,水和食用油的初温是相同的,冷却相同时间,由于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则食用油的温度下降的多,末温更低,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油能力的实验,要掌握实验的设备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6.【分析】A、是为了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用温度计测温度时,玻璃泡与待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烧杯底和侧壁;

C、我们使用相同的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化法。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

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D、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据此推理分析。

【解答】解:

A、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A正确;

B、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底和侧壁;B正确;

C、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C正确;

D、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据此推理,若它们吸收相同热量,煤油的末温高,水的末温更低,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注意事项、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7.【分析】

(1)水的比热容大,这是经常被用做取暖介质和冷却剂的原因;

(2)内燃机只有做功冲程做功,其它的三个冲程都是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3)汽油是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石油是化石能源,不可再生;

(4)热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解:

A、内燃机的冷却液需要用比热容较大的物质,一般用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同等情况可,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故A错误;

B、内燃机工作时有四个冲程,只有做功冲程做功,其它的三个冲程都是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故B正确;

C、汽油机消耗的汽油不可循环使用,是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石油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故C错误;

D、热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围绕比热容的概念、内燃机的工作过程、能源的分类等,考查了与热学相关的多个知识点,属热学综合题。

8.【分析】

(1)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例如气体膨胀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转化为机械能;

(2)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解答】解:

水蒸气把橡皮塞冲出,这个过程中水蒸气膨胀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也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因此它们的能量转化情况相同,故C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改变内能的方法,以及内燃机做功冲程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9.【分析】

(1)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值是指1kg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和燃料的质量、是否燃烧、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和燃料的种类有关。

把煤磨成粉,使燃料的燃烧面积加大,有利于充分燃烧,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而燃料的热值不变;

(3)用水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做功、热传递。

【解答】解:

A、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正确;

B、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和燃料是否燃烧、是否完全燃烧无关,把煤磨成粉,使燃料的燃烧面积加大,有利于充分燃烧,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而热值不变,故B错误;

C、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具有比热容较大的性质,故C错误;

D、夏天吃冰淇淋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身体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燃料热值、内能、比热容、内燃机的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

10.【分析】

(1)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的熔化过程;

(2)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3)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4)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解答】解: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增加,例如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发生转移,内能增加。

故A错误;

B、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烧状态无关。

故B错误;

C、热传递的条件是:

有温度差;热传递的特点是: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但内能小的物体温度可能比内能大的物体温度高,因此热量也可能由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

故C错误;

D、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高温高压的燃气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燃气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了内能的影响因素、热值是物理意义、热传递的条件及热机的工作原理。

正确、全面理解概念或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二.填空题

11.【分析】

(1)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的特点,热传递是能的转移,做功是能的转化。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

用手接触扶梯的皮带时,手与扶梯之间摩擦做功,使手和扶梯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利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当他站在运行的电动扶梯上时,他相对于电动扶梯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

做功;静止。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12.【分析】改变内能的方法有:

做功和热传递;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将增大,温度升高;内燃机有四个冲程,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解:

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将活塞迅速向下压,棉絮燃烧起来;说明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筒内气体的温度升高;

空气压缩引火仪实验中,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筒内空气的内能,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能量转化情况相同;棉花的内能是主要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即筒内空气向棉花放热。

故答案为:

空气;压缩;热传递。

【点评】本题是通过“压缩空气引火”的典型实验考查学生对改变物体内能方法(做功)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13.【分析】水的比热容大,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答】解:

水的比热容最大,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所以汽车散热器常用水作为冷却剂;

刹车片和轮毂长时间摩擦会产生高温,这是通过做功方式增加刹车系统内能的。

故答案为:

比热容;做功。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内能的改变、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的应用的掌握和运用,属于基础知识。

14.【分析】

(1)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

发动机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压缩气体,使得气缸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

人们能闻到汽车“尾气”的气味,这是由于尾气未完全燃烧的汽油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之中造成的。

故答案为:

做功;做无规则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和分子运动论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5.【分析】

(1)热机的效率是指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之比;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解:

(1)在做功同样多的情况下,由η=

×100%可知,热机效率高的,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少,消耗的燃料较少;

(2)人们利用蒸汽轮机排出的废气来供热,使燃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废气供热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

故答案为:

少;热传递。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热机效率、做功和热传递的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

三.解答题

16.【分析】

(1)改变内能的方法:

做功和热传递;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从光的直线传播角度可对小轿车司机盲区进行分析。

【解答】答:

(1)大货车踩刹车时克服阻力做功多,机械能转化为的内能多,容易造成刹车温度过高而失去刹功能,为防止高温烧坏刹车片导致刹车失灵,需要在大货车轮毂上滴水,这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减少其内能,降低刹车毅的温度;

(2)在同样的道路上,同样的速度,大货车刹车不易停下来,是因为大货车的质量大,惯性大;

(3)在大型车辆转弯时,前、后车轮的运动轨迹不同,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车体直接挡住了行人光线,或者挡住射向后视镜的光线,所以司机将无法观察到遮挡物后面的情况。

【点评】本题以大货车为背景,考查了改变内能的方法、惯性以及光的直线传播等知识,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好题。

17.【分析】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一是做功(能量的转化),二是热传递(能量的转移);

(2)水的比热容大,是指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解答】答:

建筑及装修工程中经常需要用钻孔机钻孔,钻头打完孔后会发烫,因为钻头和墙相互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是通过做功改变了钻头的内能;

和其他物质比较,水的比热容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多,从而快速降低钻头的温度避免钻头烧坏,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钻头的内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热传递)、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属于热学常见题目。

18.【分析】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

【解答】答: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泥土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

因此提倡在城市中兴修湿地公园。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比热容的特点,通过本题可使学生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本题构思巧妙,是一道好题。

19.【分析】

(1)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分子间的引力把两铅块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2)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进气阀和排气阀均关闭的只有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而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做功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一个气阀打开,另一个气阀关闭的是吸气冲程和排气冲程,而在吸气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排气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有两个冲程发生能量转化,一是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压缩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完成的;二是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

(1)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两块表面干净的光滑铝块压紧后,它们会结合在一起,并能在下面吊起一个砝码,证明了物体的分子间有引力;

(2)由图可知,两个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下行,所以是做功冲程,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故答案为:

(1)分子间存在引力;

(2)做功;内;机械。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内燃机各冲程的判断;并熟练掌握做功冲程和压缩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20.【分析】

(1)知道焦炭的热值和质量,根据Q放=mq求出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知道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和效率,根据效率的变形公式Q吸=ηQ放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又知道水的比热容、质量、初温,根据t=t0+△t=t0+

求出水的末温,再结合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即可判断水是否沸腾;

(3)知道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和效率,根据效率的变形公式Q吸′=η′Q放求出液体吸收的热量,然后根据c=

求出液体的比热容

【解答】解:

(1)焦炭的质量m=100g=0.1kg,

则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q=0.1kg×3.0×107J/kg=3×106J。

(2)由η=

×100%得,水吸收的热量:

Q吸=ηQ放=21%×3×106J=6.3×105J,

由Q吸=c水m水(t﹣t0)得水的末温:

t=t0+

=40℃+

=70℃,

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而t=70℃<100℃,

故不能将水加热至沸腾。

(3)由η=

×100%得,液体吸收的热量:

Q吸′=η′Q放=10%×3×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