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01002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0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docx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现代汉语

上册

 

黄伯荣

主编

廖序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包括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学原则

本课程的教学要注意贯彻下列原则:

(一)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

在相应部分教学中,应阐明国家的有关政策,使学生深刻理解汉语规范化的主要意义,自觉地促进汉语规范化,促进现代汉语健康地发展。

(二)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既要注意联系现代汉语语言材料的实际,又要注意联系学生及社会运用语言的实际,使学生能用现代汉语的理论和知识认识语言现象,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

(三)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通过加强内外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将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巧。

练习方法力求多样化,练习项目及时间必须有保证。

(四)正确处理本课程与语言学相关课程的关系

教学中要注意体现本课“描写性、应用性、基础性”的特点,注意本课程与“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相关专业课知识的衔接,又要避免内容的重复,准确把握本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三、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并辅以课后练习,重点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并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共42学时)

 

绪论(4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汉语及其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

教学内容:

1、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方言、现代汉语的特点、地位。

2、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现代汉语规范化及推广普通话。

3、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语言、汉语、现代汉语

(一)语言

1、认识“语言”

语言学既要研究“语言”这种抽象的内在知识和能力,也要考察表现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言语动作”特别是“言语作品”这样一些具体的外在形式和特征。

有必要区别两种语言知识:

一种是语言系统内部的要素知识,叫作“本体知识”;另一种则是跟语言相联系的各种外部现象,叫作“外围知识”。

(1)列宁: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萨丕尔: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用任意创造出来的符号系统进行交流思想感

情和愿望的非本能的方法。

”(《语言论》第7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

当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第475页)这里指出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思维(认知)工具和信息载体的功能。

(2)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符号是事物的标记,符号=能指+所指。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用另外一对名称来概括语言符号的这两个方面:

把语言符号中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声音称为“能指”,把语言符号中由特定声音表示的意义称为“所指”。

(3)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

语言的研究起源于中国、印度、希腊罗马这样一些文明古国,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因为文明社会的标志就是有语言文字记载的文献资料,而语言研究一开始正是为阅读古典文献服务的。

一般认为全世界的语言研究有四个传统:

古印度语言学传统、古希腊古罗马语言学传统、古代中国语言学传统、古代阿拉伯语言学传统。

所不同的是古代印度、希腊和阿拉伯的语言研究,都是以语法研究为主,主要代表成果是语法书。

而汉语没有形态变化,所以中国古代的语言研究是从研究汉字的构造(形)、读音(音)和意义(义)开始的,并由此形成了统称为“小学”的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这三门学问,而且主要代表成果都是词典雷著作。

中国的这种语言研究,在秦始皇一统天下并统一文字的秦汉时期初创,发展到清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

(4)语言工具的优点:

使用上的轻便性,负载信息的无限性、表义传情的精细性。

2、语言的性质

(1)社会性

语言就其本质特征而言,是社会性的。

是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荀子特别强调语言的社会本质,正确地指出了“名实”之间的约定俗成的关系。

哲学上著名的“名实”之争:

一派以柏拉图为代表的“本质主义者”,认为词语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有一种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名”是由“实”决定的。

另一派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习俗主义者”,认为词语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名”和“实”之间不存在本质上的联系。

(2)全民性

无条件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

语言就其功能特征而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语言,是全民的共同财富,语言具有全民性即无阶级性。

(3)体系性

任何语言都有其自身的系统:

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修辞语用系统等。

语音:

是语言符号的声音的要素,是它的物质外壳;词汇:

是语言符号的总汇,是它的建筑材料;语法:

是语言符号形态的变化规则和组合规则,是它的结构规律。

3、人类语言显著和重要的特点:

(参考沈阳《语言学常识十五讲》)

(1)内容更多。

人不管干什么都需要说话:

谈情说爱,讨论演讲,甚至吵架。

在各种场合都需要说话:

面对面地说,在电视里说,面对一大堆人说,甚至在梦里说。

人也可以用各种方式说:

与朋友随意交谈,对学生循循善诱,跟恋人卿卿我我,陪父母说说笑笑,训孩子唠唠叨叨。

人们还可以说各种内容的话:

宇宙苍穹,基本粒子,光怪陆离的天堂地狱,仙境鬼蜮,人们都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更不用说人类的语言还能够谈论过去的和将来的事情,能够探讨深奥的哲理和抒发丰富的情感等。

(2)用处更大。

人类语言最重要的用处是交际功能。

人类社会要维持和发展,人与人就需要相互联系。

彼此合作,而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沟通关系,都需要靠语言。

此外,人的语言还具有“标志功能”:

语言就像是社会人群的名片,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可以提现一个人的民族、职业、素养。

“记录功能”:

语言不但作为载体记录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语言文字本身也体现着民族的历史文化。

“思维功能”:

人们想问题的过程,即进行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必须以语言作为工具。

“认知功能”:

小孩子开始认识事物,成年人学习新的知识,科学家要创造发明,都要直接借助语言或依赖语言所固定下来的前人成果。

(3)能够创造。

人说的话是通过严密、灵巧的规则构造出来的,每一句话就像是用数量有限的声音和意义的部件和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则装配起来的机器;反过来说就是每个句子都可以拆卸成若干更小的声音和意义的部件和材料。

而这些稍小或更小的部件和材料的数量时有限的,用这些有限的部件材料就又可以装配出无限多的话来,包括从来没有听过的话和从来没有人说过的话。

因此人类的语言有极强的生成能力和极高的运转效率。

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所:

“没有一个人,甚至包括白痴,会愚蠢到不知道把不同的词放在一起构成句子来陈述他们要表达的意思。

而与之相反,其他动物,无论其多么完善,都是无法做到这一步的。

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也有其他的手段:

听觉的如钟声、铃声、号角以及音乐等;视觉的如图表、公式、信号灯、旗语、徽章以及图画等;触觉的如握手、抚摸、拥抱、接吻以及竞赛等;体态的如鼓掌、鞠躬、挥手、微笑、眨眼以及舞蹈等。

这些手段,特别是体态类手段,有的动物也能用。

但是一方面,这样的一些交际手段携带的信息都极其有限,不可能像语言那样满足人类的全部交际需要。

另一方面,人类采用的其他交际方式大多只是语言的辅助手段或转换手段,即只能作为“副语言”配合语言使用,或只在特定领域部分地代替语言使用。

说到底,这些交际手段无非是语言的附属品和衍生物。

(二)汉语

1、汉语是汉民族使用的语言

2、谱系归属:

汉语在世界语言谱系中属于汉藏语系,与境内藏语、壮语、傣

语(Dǎiyǔ)、侗语(Dòngyǔ)、黎语、彝(Yí)语、苗语、瑶语等为亲属语言。

3、类型归属:

分析型语言(英语是综合型语言)

4、汉语的历史分期:

上古汉语:

公元3世纪以前,包括秦、汉,往古上溯到有文献(甲骨文字)

可考的殷商时代;

中古汉语:

从公元4世纪到12世纪,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几个朝代;

近代汉语:

从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包括元、明、清几个朝代,一般截止到鸦片战争时期(1840年);

现代汉语:

从20世纪开始,一般从五四运动(1919年)算起。

每个时期之间还有或长或短的过渡阶段。

(三)语言和言语

言语就是说话和所说的话,是语言运用的产物。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

(四)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广义:

除了汉民族共同语还包括方言

狭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这是1955年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现代汉民族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由国务院颁发的。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共同语:

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叫

基础方言,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方言:

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使用情况:

是全体汉民族人民的交际语言,也是汉族与兄弟民族之间、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是汉民族通过长期的互相交往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有两种形式:

口语:

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是口语。

书面语:

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是书面语。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前身:

古代汉民族共同语春秋(雅言,又称“夏言”)→汉代(通语)→明清两代(官话)→“五四”运动(白话)

20世纪“五四”之后,资本主义发展,民族民主革命高涨,“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和口语形式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普通话在台湾和海外称“国语”,新加坡则称“华语”。

三、现代汉语方言

(一)方言

1、方言是语言变体

一种语言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语言存在于方言之中,方言是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

方言虽然是语言的变体,属于一定的语言,但是方言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能演变为独立的语言。

2、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言的差别而形成变体,是全民族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3、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

(1)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2)民族共同语并不等于基础方言

(3)共同语以一种方言作为基础方言,但不排斥其他方言

(4)民族共同语确立后,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要受到限制,方言的发展也要服从于民族共同语的发展。

(二)现代汉语方言介绍

1、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不是独立于民族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2、方言形成的主要因素:

社会发展,生活区域扩大,有的集体向远方迁移,有的和异族人发生接触,汉语逐渐地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

3、方言具有完整的系统:

语音、词汇、语法三个系统,语音差异最大,语法差异最小。

4、汉语七大方言区

(1)北方方言北京话次方言:

华北、东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73%)

(2)吴方言(江浙话)苏州话(7.2%)

(3)湘方言长沙话(3.2%)

(4)赣方言南昌话(3.3%)

(5)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3.6%)

(6)闽方言闽东(福州话)、闽南(厦门话)、闽北、闽中、莆仙(5.7%)

(7)粤方言广州话(白话)(4%)

这几种方言,闽、粤方言与普通话差别最大,吴方言次之,湘、赣、客家等方言与普通话距离小。

我们了解汉语方言,目的之一即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及对应规律,有效推广普通话。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现代汉语具有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的许多特点:

(一)语音

1、没有复辅音音节界限分明,音节结构形式比较整齐,易于分辨,声母和韵母两部分,汉语中无辅音连缀现象(英:

boss老板)

2、元音占优势21个声母,39个韵母,从组合情况来看,一个音节可以没有声母,但绝对不能没有韵母。

除口音欠(hm)、哼(hnɡ)、呒(m)、嗯(n)少数除外,辅音一般不能单独构成音节。

3、有声调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不仅有辨别词义的作用,而且可使音节界限分明,富于高低升降变化,加以双音词又有双声、叠韵、叠音等语音形式,使得汉语具有独特的音乐美。

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总数是400个左右。

(二)词汇

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单音语素在汉语语素中占绝对优势,这是汉语的特点。

单音语素组成相应的单音词。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有意义的单音语素,差不多都充当词根语素。

造词法灵活:

词根+词根;词根+词缀;词缀+词根,可以是模拟自然声音的,也可以是变化语音的(如轻声、儿化),对外来词语可以是音译的,也可以是意译或音义结合的,而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最为普遍。

3、双音节词占优势上古有一些双音节词,中古增多,现代汉语里双音节化就成为一个明显特点了。

(1)古代大量单音节词发展为双音节词:

耳→耳朵;鼻→鼻子……

(2)多音节短语缩成双音节词:

科学技术→科技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

多音节词的双音节化,既显示了音节节奏整齐化的美,又符合语言实际要求经济的原则和汉民族人民的审美心理。

(三)语法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汉语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不大用形态。

在汉语中,同样的成分组合,语序有所不同往往会改变结构关系并改变意义;同样的组合成分中,用不用虚词或用不同的虚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如:

工人-人工;我和妹妹-我妹妹

2、词、短语、句子结构原则基本一致,构词法和造句法基本一致。

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句法结构。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对应关系,词类具有多种功能性。

汉语中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比较复杂,同一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词在语法方面呈现出多功能性;反之,同一种句子成分又可以由几类词充当,两者之间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像印欧语那样有简单的对应关系。

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数词与名词结合时需加量词:

一个人、一头牛、一张纸;语气词在句末。

在语言的各要素当中,只有句法形式才可以从人脑全部认知系统中抽象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系统,或者说,只有句法形式才是一个可以穷尽推导和通过有限手段重复使用而实现的系统。

而其他部分,尤其是语义,往往与对世界的各种认识即百科知识交织在一起而无法分离出来。

所以相比较而言,语义问题既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即必须依附于句法结构),也不可能全面研究(最多只能研究其中一个部分)。

生成语言学家把这种专门研究句法结构形式的理念形象地叫作“句法自治”。

(参考沈阳《语言学常识十五讲》)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人类的语言是个总称。

其实人们能够说得出的语言无非是汉语、英语、俄语、阿拉伯语等这样一些具体的语言。

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语言,到现在为止只是一个大略的统计——约5000种。

不过这几千种语言中大多数说的人极少,其中使用人口在100万以上的语言有117种,而在5000万以上的语言则只有17种,即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印地语、印度尼西亚语、阿拉伯语、孟加拉语、日语、葡萄牙语、旁遮普语、韩语(朝鲜语)、泰卢固语、越南语。

(参考沈阳《语言学常识十五讲》)

(一)国内地位使用人口占全国的90%(97%)以上;少数民族地区学习、使用汉语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一些少数民族把汉语作为最主要交际工具,出现双语现象(专指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在同一地区同样流行)。

如满、壮、回族也都以汉语作为第一语言。

民族交际语,属于真正的“国语”。

(二)国际地位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1973.12.8联大第28届会议一致通过,但使用量不到1%)。

汉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据中国审计报报道,目前海外学习或使用汉语的人数已接近1亿,有100多个国家在不同教学机构中传授中文课程,而对汉语的需求仍与日俱增,光是美国来中国留学的学生人数在2004年-2005年就上升了35%。

)历史上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丝、茶”为英、俄、意多种语言借用;

日、朝、越同汉语关系特殊,吸收大量汉语词语,甚至在此基础上产生许多新词;

1981年,日本公布常用汉字还有1945个,韩、新加坡仍通行汉字;

有60多个国家在学校中开设中文课;每年两度的汉语水平考试(HSK“汉托”)不断升温。

如孔子学院(中外交流:

大山、爱华等)。

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一、国家的重视

(一)以时间为经,简单介绍我国历来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所做的工作。

解放以来,国家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几个重要文本:

1、《汉语拼音方案》1958.2.11第一届全国人大第5次会议通过。

2、《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12.27实施,国家语委、教委、广电部审核通过。

3、《简化字总表》1986.10.10国家语委重新发表了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64年发布《简化字总表》,对其中的个别字做了规定。

4、《现代汉字通用字表》1988年审订,收7000个字,在新闻出版署等单位协助下,国家语委汉字处制订。

5、《标点符号使用法》1996.6.1始施,国家语委提出,国家技监局批准发布。

6、《汉语拼音正词法规则》1996.7.1始施,国家语委、教委提出,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

7、《普通话测试等级标准》(试行)1997.12.5国家语委颁布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10.31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8次会议审核通过2001.1.1实施

9、《第一批异体词整理表》2002始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布。

(二)了解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

1955年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之后,确定“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

1986.1,国家语委、教委召开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确定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

主要任务:

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

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

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

即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标准:

语音: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其中异读、土话应审订);

词汇:

北方话词汇为基础(地方性很强的不行,要吸收方言、古语、外来词中的一些需要的词);

语法:

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意义:

汉语规范化,以便更进一步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进汉语朝

健康方向发展。

汉语规范化,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实现四化的需要,当今时代的需要,也是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规范化只是把语言里没有用处的东西和混乱的现象淘汰掉。

三、推广普通话

(一)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1、消除方言隔阂;

2、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文化教育的普及,科技进步与发展,传声技术的现代化等对此有新要求;

3、对外开放,国际交流和往来,减少语言交际困难。

(二)十二字方针

20世纪50年代:

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今后:

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三)目标:

教学语言、工作语言、宣传语言、交际语言

如何进行普通话测试;每年九月份第三周(普通话宣传周)。

第三节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一、性质

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

二、作用

(一)更好地掌握母语,保持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统一,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

《爱国主义实施纲要》:

“要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

(二)更好地进行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

(三)更好地维护汉语规范化,促进汉语的健康发展。

三、内容

第一学期:

绪论、语音、文字、词汇

第二学期:

语法、修辞

四、任务

精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练习题:

1、语言有哪些基本特点?

(符号性和交际工具性)

2、现代汉语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答:

现代汉语在语序和语音方面有声调,元音占优势,没有复辅音;在词汇方面,合成法是主要构词法,构词单位以单音节语素为主,类似于印欧语系的前缀和后缀,虚语素数量有限,且构词数量也不多;在语法方面,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词类和句子成分不像印欧语系那样一一对应,而是一种复杂多变的对应关系,句子和短语的构造基本一致,且拥有丰富的数词和语气词。

3、试述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

4、简述现代汉语规范化及其意义。

5、怎样实现现代汉语规范化?

6、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是什么?

 

第二章语音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现代汉语语音基础知识,并掌握分析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结构及朗读的技巧,形成推广普通话的能力。

教学内容:

1、语音的性质、基本概念及汉语拼音方案。

2、声母、韵母、声调及音节的结构。

3、音变、语调及语音规范化问题。

课时安排:

16学时

第一节语音概说

语音:

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用来社会交际的声音。

这个定义有两方面意思:

一方面,如果是某种声音,但不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如风声、雨声、雷声、狼嚎、狗吠、机器轰鸣、齿轮摩擦、炸弹爆炸、甚至包括各种乐器演奏的各种乐曲声,就不是语音;另一方面,如果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某种声音,但不能用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或者不表示语言中“一定的意义”,如咳嗽声、打嗝声、磨牙声、打呼声、呻吟声,甚至哭声和笑声,也就不是语音。

也就是说,必须同时具备上述的“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和“用于交际河表达一定意义”这两方面条件的声音才是语音。

世界上任何一种自然语言都是有声语言,语音正是人类语言的物质载体。

也就是说语言作为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交际工具,必须借助声音这种可感知的物质形态,才能使无形的意义被传递、接收、辨别和理解。

有人会问,我们读书看报,看到的不是声音,而是文字,不是也照样能理解语言的意义吗?

其实文字并不是语言的直接物质形式,而只是语音的一种转换形式,没有语音就不会有文字。

这就如同聋哑人不会说话(即不能发出语音),可是仍然可以通过手势语跟别人交际和表达意义,手势语同样是某种语言的语音转换形式,没有语音的语言也不会有手势语。

还有人可能会问,我说话的时候可以不出声,也就是只在心里说,这种语言不就没有声音了吗?

其实不管一个人是默默无声地说话还是只是在心里想问题,都必须借助语言,而且必须是一种有语音的语言,所以有人把这种不出声音的话看作是具有一种“内部语音”。

一、语音的性质

1、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由振动而产生,具有频率、振幅、强弱等物理属性。

音高:

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发音的高低与发音体的大小、粗细、长短、松紧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