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0113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42分)

1.(12分)(2015高三上·平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世界需要“中国新思想”

乐黛云

①1937年,林语堂用英文写了一本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生活的艺术》。

书一出版就引起轰动,持续52个星期位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在美国重印40多次,被翻译成10多种不同的文字。

这种现象说明世界需要于中国的,是不同于他们自已原有思想的另一种思想,不同于他们惯常生活方式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②但是,百余年来,我们很少有这样的自觉。

对中国文化来说,通过今人的自觉,从深厚的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出“中国新思想”,是根本之道。

③当代世界深陷各种冲突之中。

从军事战争到经济战争,从资源争夺到社会斗争,从国际冲突到文化对峙,如何克服冲突、形成合作,是人类一直未能解决的最大问题。

④中国先哲认为,个人无法独立生存,人的初始状态就是与父母和他人的关系,这首先就是一种社会合作状态。

社会的基因不是个人,而是人与人的关系。

我国学者从中国文化的这个立场出发,参与世界大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这种出发点已引起国际学术界重视。

中国学者李泽厚在《伦理学纲要》中,提出了中国文化的“情本体”,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的“情理”与西方“理性”的讨论,也引发西方文明对自身的反思。

⑤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不是按我们的主观愿望设计制作好再端出去的一盘点心,而是在长期互动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双向自由选择逐渐形成的。

中国文化面向世界,与他种文化进行对话沟通,已有悠久的历史。

18世纪以来,中国文化通过伏尔泰、莱布尼兹、荣格、白璧德、布莱希特①等人吸收,包括误读和改写,才真正进入西方文化主流。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⑥当西方学者吸收中国文化时,首先不是大量知识的掌握,而是一种灵感的共鸣,需要从各自的需要和文化处境出发。

我们必须重视长期以来跨文化交流的历史,尊重对方的处境、意愿和兴趣,而不是主观地强加于人。

同时也必须看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一些认识,虽然本来就是真知与误解并存,自有其片面性,但这些认识也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异文化视角,大大加深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认识。

⑦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必须看到我们所说的复兴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我们所说的发展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发展,这种复兴和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

我们有能力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也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

这就是我们面对世界文化的根本出发点。

(摘编自《人民日报》)

【注】①伏尔泰(1694-1778):

法国哲学家、文学家,18世纪启蒙运动的领袖之一。

莱布尼兹(1646-1716):

德国哲学家、数学家。

荣格(1875-1961):

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

白璧德(1865-1933):

美国文艺评论家、教育家。

布莱希特(1898-1956):

德国剧作家、诗人。

(1)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生活的艺术》一书在国外的畅销,引出了“世界需要‘中国新思想’”这一论题。

B.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建立在中西文化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在互动中逐渐形成的。

C.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新思想”的创生对于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有积极的意义。

D.“中国新思想”根植于中国文化,是解决国际冲突、文化对峙等重大问题的根本之道。

(2)

第④段以李泽厚为例,其论说目的是什么?

请根据全文简要分析。

(3)

怎样才能促进中国文化进入西方文化主流?

请根据全文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简要分析。

2.(12分)(2017高二下·湖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欠你一碗刀削面

雁戈

最近,黄校长老是失眠,以前沾着枕头就能睡,现在拿枕头蒙了头也睡不着。

尤其是在外面吃饭回来,黄校长更是像烙烧饼一样,能把自己一直烙到天亮。

这天,黄校长又是一宿都没睡好,天刚麻麻亮就起了床。

他轻脚妙手把粥熬在锅里,看了一眼还在睡梦中的老伴儿翠玉,又轻脚妙手出了门。

到得街上,老远看到一个人跟他打招呼,黄校长一时没看清,忙迎上去说话。

一看,不由愣了,面很熟,却记不起在哪儿见过,更叫不出那人的名字。

那人的穿着打扮不像本地人,但他说话却是地道的本地口音。

“黄校长,早啊?

“你也早,你也早。

”黄校长尴尬地应付着。

“记不得我了,黄校长?

”那人边说边递给黄校长一支烟,“我还欠您一碗刀削面哩!

“欠我一碗刀削面?

”黄校长迟疑了一下,讪讪地把烟接了过来。

“是啊!

”那人抬头作回忆状,“应该是五六年前的事吧,我们一起在镇上的刀削面馆吃早饭,我的钱包丢了,是您替我开的钱。

我一直记着哩!

黄校长也抬头作回忆状——

在抬牛镇,刀削面馆只有一家,早、中、晚三餐都有得卖,而且只卖刀削面。

兼办酒席还是最近一两年的事。

五六年前,黄校长的老伴儿还没住到学校来,他倒是经常去吃刀削面。

但大多是街上的熟人抢着开钱,他替别人开钱的时候还真不多。

所以,他很快便认出了眼前这个人。

“原来你就是抬牛镇鼎鼎有名的农民企业家王总啊?

”黄校长一把握住对方的手,连说,“久仰!

久仰!

久仰!

“我也只是在外边赚了点小钱。

”王总不好意思地笑笑,把手抽回来,看了看表说,“今天我要去县里办件事,晚上回来,我请您吃刀削面。

”说话间,一辆小车在王总身边缓缓停下。

王总一边钻进车里,一边朝黄校长挥手,“晚上七点,刀削面馆,不见不散。

就这一耽搁,黄校长回到家时,翠玉已经炒了两个菜。

一盘花生米,一盘小白菜,还外加两个咸鸭蛋。

黄校长拿起一个咸鸭蛋,在桌上把一头磕破,却小心地将它立在翠玉面前的桌子上。

“我不吃蛋。

”他说。

“又咋的了?

”翠玉关切地问,“还在为昨晚的事闹心?

“能不闹心吗?

昨儿的事还没辙,今晚又有人请吃饭。

”黄校长夹了一片小白菜放进嘴里。

“谁呀,这么早?

”翠玉问。

黄校长把刚才的事儿一说,翠玉不由瞪大了眼,叹息道:

“现在的人啊,都快成精了,拐弯抹角都能扯上你。

也不晓得找你啥事,依我看啊,打个马虎眼,别去了。

黄校长连连摆手说:

“不行不行,人家好歹也是咱们抬牛镇的名人,总得给人家一点面子。

而且他还记得我请他吃过一碗刀削面,这说明他也是个有心人嘛!

你先暗地里探一探,看他家里或者他的亲戚家里,有没有读书的,有没有找工作的,或者……有没有犯啥事儿的?

咱心里得有个底。

翠玉听黄校长讲了一番道理,觉得还真是那么回事,连碗都没洗就找她的圈子探消息去了。

但她探回来的消息却并无多大用处,总结起来无外乎就三点:

很有钱;很讲义气;也很有酒量。

晚上出门前,翠玉硬让黄校长喝了半碗芹菜汁,说是可以解酒保胃。

然后她又让黄校长掰着指头把他们的约法背了一遍——少喝酒,多吃素少吃荤,酒后还要喝碗粥——才让黄校长出了门。

然而,黄校长去得快,回来得也快,他竟然还赶上了新闻联播的尾巴。

“这么早就回来了?

”翠玉明显有些不习惯。

“是啊!

”黄校长见新闻联播已经结束,一头倒在床上,立即打起呼噜来。

除了新闻联播,黄校长看啥电视节目都打瞌睡。

翠玉赶忙轻脚妙手地去关了电视,又轻脚妙手地把厨房收拾干净,才进了书房就着一张单人床合眼睡了。

睡到夜半时分,隔壁隐约传来黄校长在床上烙烧饼的声音,她忙跑过去宽慰。

“咋的了?

又遇到难题了?

黄校长似乎被翠玉吓了一跳,腾地从床上坐起,连连摆手:

“没有没有。

”接着却把手搁到肚皮上揉了揉,有些难为情地说,“就是肚子有点饿了。

“肚子饿了?

”翠玉的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

“是啊,今晚就吃了一碗刀削面。

”黄校长说。

“啥?

就吃了一碗刀削面?

”翠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似的。

“是啊——”黄校长淡淡地说,“他说他欠我一碗刀削面,所以就还我一碗刀削面。

翠玉看看黄校长不像撒谎,忙进厨房煮了一碗速冻水饺。

黄校长稀里哗啦连汤吃了个一干二净,倒头又打起了呼噜。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把故事的发生设定在“天刚麻麻亮”这一特定的时间点,一方面是为后面人物的活动作铺垫,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当时社会风气不正。

B.“依我看啊,打个马虎眼,别去了。

”翠玉劝说黄校长不去参加饭局,主要是她担心黄校长喝酒影响身体。

C.小说以黄校长“失眠”开头,以黄校长“打起了呼噜”结尾,前后呼应,耐人寻味,暗示了小说主题。

D.小说围绕“一碗刀削面”,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良好社

(2)

王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

(3)

翠玉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18分)(2017高二下·邹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章太炎

张中行

提起章太炎先生,我总是先想到他的怪,而不是先想到他的学问。

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是“自知”与“他知”的迥然不同。

这种情况也是古已有之,比如明朝的徐文长,提起青藤山人的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爱,可是他自己评论,却是字第一,诗第二,画第三。

这就难免使人生疑。

章太炎先生就更甚,说自己最高的是医道,这不只使人生疑,简直使人发笑了。

发笑也许应该算失礼,因为太炎先生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按行辈是我的“老”老师的老师。

老师前面加“老”,需要略加说明:

简单说是还有年轻一代,譬如马幼渔、钱玄同、吴检斋等先生都是太炎先生的学生。

我上学听讲的时候他们都已五十开外,而也在讲课的俞平伯、魏建功、朱光潜等先生则不过三十多岁。

“老”老师之师,我不能及门是自然的,不必说有什么遗憾。

不过对于他的为人,我还是有所知的,这都是由文字中来。

这文字,有不少是他自己写的。

就是收在《章氏丛书》中的那些,也有不少是别人写的,其赫赫者如鲁迅先生所记。

总的印象是:

学问方面,深,奇;为人方面,正,强。

学问精深,为人有正气,这是大醇。

治学好奇,少数地方有意钻牛角尖,如著文好用奇僻字,回避甲骨文之类;脾气强,有时近于迂,搞政治有时就难免轻信:

这是小疵。

一眚难掩大德,舍末逐本,对于太炎先生,我当然是很钦佩的。

上天不负苦心人,是一九三二年吧,他来北京,曾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讲《广<论语骈枝>》(清刘台拱曾著《<论语>骈枝》),不记得为什么,我没有去听。

据说那是过于专门的,有如阳春白雪,和者自然不能多。

幸而终于要唱一次下里巴人,公开讲演。

地点是北河沿北京大学第三院风雨操场,就是“五四”时期囚禁学生的那个地方。

我去听,因为是讲世事,谈己见。

可以容几百人的会场,坐满了,不能捷足先登的,只好站在窗外。

老人满头白发,穿绸长衫,由弟子马幼渔、钱玄同、吴检斋等五六个人围绕着登上讲台。

太炎先生个子不高,双目有神,向下望一望就讲起来。

满口浙江余杭的家乡话,估计大多数人听不懂,由刘半农任翻译;常引经据典,由钱玄同用粉笔写在背后的黑板上。

说话不改老脾气,诙谐而兼怒骂。

现在只记得最后一句是:

“也应该注意防范,不要赶走了秦桧,迎来石敬瑭啊!

”其时是“九一八”以后不久,大局步步退让的时候。

话虽然以诙谐出之,意思却是沉痛的,所以听者都带着愤慨的心情目送老人走出去。

此后没有几年,太炎先生逝世了(1936年)。

他没有看见“七七”事变,更没有看见强敌的失败,应该说是怀着愤激和忧虑离开人间了。

转眼将近半个世纪过去,有一天我去魏建功先生书房,看见书桌对面挂一张字条,笔画苍劲,笔笔入纸,功力之深近于宋朝李西台(建中),只是倔强而不流利。

看下款,章炳麟,原来是太炎先生所写,真可谓字如其人了。

不久,不幸魏先生也因为小病想根除,手术后恶化,突然作古;我再看太炎先生手迹的机缘也不再有了。

(摘编自张中行《负暄琐活》)

【相关链接】章太炎(1869—1936),著名民主革命家、学者。

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

浙江余杭人。

1890年入诂经精舍,从俞樾受业七年。

后创办《经世报》等,宣传维新变法。

被通缉,流亡日本,结识孙中山。

后回国在上海张园当众剪辫,立志革命。

不久因苏报案入狱。

次年发起组织光复会。

后再赴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

同时,重组光复会任会长。

辛亥革命后回国,历任中华民国联合会会长、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枢密顾问、北京政府总统府高等顾问、东北三省筹边使、广东护法军政府秘书长等职。

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策动倒袁世凯,被袁软禁,至袁死后获释。

晚年讲学于苏州。

著有《章氏丛书》等。

(摘自《档案春秋》

石敬瑭(公元892-942年),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庙号为“高祖”。

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

隶属于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为后唐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冲锋陷阵,曾立下卓著战功。

后唐末帝李从珂继位后,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双方互相猜忌。

公元936年,石敬瑭起兵反后唐。

为取得契丹的支援,石敬瑭向契丹割让幽云十六州(今北京市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在历史上留下“儿皇帝”的骂名。

在契丹的援助下,石敬瑭称帝灭后唐,定都汴粱,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天福年(公元942年)忧郁成疾死,时年51岁。

(摘自“XX百科”)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章太炎曾经宣传维新变法,被通缉而流亡日本,结识孙中山。

后回国在上海张园当众剪辫,立志革命,不久因此被捕入狱。

B.马幼渔、钱玄同、吴检斋等太炎先生的学生,年长于俞平伯、魏建功、朱光潜等先生,马幼渔、俞平伯他们都是本文作者的老师。

C.“对于太炎先生,我当然是很钦佩的”,主要是因为“我”读了鲁迅所记的有关章太炎先生的文章。

D.“可以容几百人的会场,坐满了,不能捷足先登的,只好站在窗外”“听者都带着愤慨的心情目送老人走出去”,从侧面表现出太炎先生影响之大。

E.《章太炎》一文结尾处感慨“再看太炎先生手迹的机缘也不再有了”,字里行间充满遗憾之意、敬仰之情。

(2)

结合全文,概括章太炎先生“怪”的主要表现。

(3)

作者写章太炎先生讲演,为什么又写马幼渔等弟子的行为?

(4)

文章第三段中说“一眚难掩大德,舍末逐本,对于太炎先生,我当然是很钦佩的”,章太炎先生的“大德”之“本”是什么?

“也应该注意防范,不要赶走了秦桧,迎来石敬瑭啊!

”文中直接引用先生的原话有何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6分)

4.(6分)(2016·杭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逢蒙①学射于羿,尽羿②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孟子曰:

“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

“宜若无罪焉。

曰:

“薄乎云尔,恶得无罪?

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

子濯孺子曰:

‘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

’问其仆曰:

‘追我者谁也?

’其仆曰:

‘庾公之斯也。

’曰;‘吾生矣。

’其仆曰:

‘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

’曰:

‘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

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庾公之斯至,曰:

‘夫子何为不执弓?

’曰:

‘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

’曰:

‘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

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③而后反。

【注释】①逢蒙:

羿的学生和家众,后来叛变,帮助寒浞杀了羿。

②羿:

又称后羿,传说是夏代有穷国的君主。

③乘矢:

四支箭。

(1)

子濯孺子判断“吾生矣”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________。

(2)

孟子认为后羿被学生杀死,不仅学生有罪,后羿作为老师在这件事上也是有责任的。

你是怎么认为的?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8分)

5.(8分)(2017高二下·黄山期末)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注:

此首或为李清照效法欧阳修《蝶恋花》所作的数阕《临江仙》之一。

(1)

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起句效仿欧词,一字不改,以设问的口气连用三个“深”字,表现了庭院的深邃。

B.“云窗”一句通过描绘云簇窗前,雾绕高阁,描绘出庭院的缥缈清幽的特点。

C.上阙第二句中的“迟”字不仅客观交代春来得迟,也表现对春来迟缓的厌恶。

D.上阙的第三句和下阕的第三句遥相呼应,均通过对“谁”的质问,借梅花表达了词人的落寞之情。

E.本词用梅花暗喻词人自己,把独居的幽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2)

本词除了运用设问的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6.(6分)(2016高二下·石林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阿房宫赋》一文中作者以质问的语气谴责了秦统治者奢靡而不知怜惜的行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②《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了作者对亡国者忘记了国仇家恨的愤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也表达了相似的情感。

③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由江上观日出起兴,抒发无限感慨且富含哲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共3题;共6分)

7.(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面对五十年一遇的大水,广东省领导充分认识到,只有在灾难来临时未雨绸缪,才不会在灾难出现后手忙脚乱。

B.在克里米亚宣布正式加入俄罗斯联邦后,普京总统发表特别讲话,强调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维护当地的稳定局面。

C.每当夜幕降临,漫步西子湖畔,灯红酒绿,笙箫繁奏;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真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D.因将梦幻般的现实主义与民间传说、历史和当代很好地融合,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其成就让世人望其项背。

8.(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不少钢琴变奏曲,甚至可以说,变奏曲这种形式是通过贝多芬的艺术实践才日益发展和成熟的。

B.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C.在法国队接连攻进两个球之后,巴西队才对法国队重视起来,加快了进攻的节奏,以求扳平比分,甚至反败为胜。

D.我们青年志愿者出发前,老师就已作了明确的分工,安排男同学和力气大的干重活,负责把垃圾运送到垃圾掩埋场。

9.(2分)(2016高三上·清城期末)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山涧有泉水在动,水色灰黑,_________________,冰上绣满花纹,冰下有水在流,气泡儿就浮在水里游走,象一颗灵动的卵石,走走停停,走着走着就不见了。

A.一层厚厚的冰在水面宽阔处    

B.水面宽阔处是一层厚厚的冰    

C.水面宽阔处就有着一层厚厚的冰    

D.一层厚厚的冰冻结在水面宽阔处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15分)

10.(10分)(2019高二上·汪清期中)一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如果语序不同,强调的重点也就有不同。

参照示例,请根据不同的强调重点,调整下面的句子的语序。

(文字不能增删)

王老师今天上午在语文组是给我发了一条短消息。

示例:

强调“发短消息的地点”:

王老师今天上午是在语文组给我发了一条短消息。

(1)强调“发短消息的时间”:

(2)强调“发出短消息的人”:

11.(5分)(2017高一下·南溪期中)下面是某地“读书活动”宣传图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80~100字)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2019高二上·北仑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生只做一件事?

太无聊了!

跟你有同样感慨的人大概不在少数,从“斜杠青年”近些年来的大行其道就可窥见一二。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为他的代名词。

与“用一世执一事”的人不同,“斜杠青年”代表着人们对可能性、对自由的向往。

成为“斜杠青年”是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求。

那么,你是愿意将来成为一名这样的“斜杠青年”,还是愿意在专一职业领域坚持到底?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42分)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3-4、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6分)

4-1、

4-2、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8分)

5-1、

5-2、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6-1、

五、选择题(共3题;共6分)

7-1、

8-1、

9-1、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15分)

10-1、

10-2、

11-1、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