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0262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30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1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1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1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1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1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1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1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1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1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1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1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1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1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1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1页
亲,该文档总共10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正名

本章重点:

1)经济学的规范性和实证性定义的内涵与外延。

2)凯恩斯主义(及新凯恩斯主义)与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本章难点:

1)微观经济学均衡与宏观经济学均衡的区别及简单的动态经济学基础。

2)经济体制和经济人行为的相互关系。

一、判断题

1.“经济学研究如何有效配置稀缺资源”这种定义将经济学纳入规范科学领域。

2.“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决定的。

”这种定义是将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

3.在新古典学派看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不完全竞争型市场经济。

4.由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政策在面对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时表现出的无能,使得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凯恩斯理论重新进行审视。

5.在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当经济处于均衡时,供给等于需求。

6.因为企业所有制(产权制度)制约企业制度的设计,所以一种企业所有制,只能对应一种企业制度。

7.在任何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变量的决定必然是经济人行为的综合结果。

8.在动态系统中,如果存在不动点,那么其只能收敛于一点,即只有一个不动点。

二、选择题

1.经济学中的规范含义是什么

A.是指经济学的研究要符合规范要求、不能随心所意

B.是指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解释经济现象,回答为什么等客观性问题

C.是指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在于回答“好与不好”等价值判断的问题

D.是指经济学研究能够对各种经济现象给出规范性的解释

2.经济学中的实证含义是什么?

A.实证顾名思义就是指经济学的理论要能够指导实践

B.实际上实证的前提是要符合规范的要求

C.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能够回答“应不应该”或“好还是坏”等问题,并能得到来自实践的支持,就是实证

D.通俗地讲,就是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

为什么?

3.经济学的规范和实证的关系正确理解是

A.规范和实证是彼此对立的,因而经济学要么是规范的,要么就是实证的

B.因为经济学是社会学科,因而本质上经济学始终是规范的

C.规范以实证为基础,实证以规范为目的,因为经济学的目的是造福于人类

D.两者就是一回事,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4.以下那个判断属于实证经济学?

A.通货膨胀率下降了

B.失业率太高了

C.经理人的工资不应该太高

D.降低失业率比抑制通货膨胀率更重要

5.下列哪种表述属于实证表述

A.政府应该降低税收刺激经济以防经济恶化

B.减少货币供给将降低通货膨胀率

C.央行应该降低货币供给

D.社会应该要求福利领取者去找工作

6.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宏观经济学中探讨的经济变量是:

A、就业率

B、国民生产总值

C、通货膨胀率

D、企业产量

7.下列题目那些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A.家庭把多少收入用于娱乐消费的决策

B.政府管制对汽车废气的影响

C.高国民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D.企业关于雇佣多少工人的决策

8.下列对市场经济的描述中不属于凯恩斯学派观点的是:

A、信息传递不对称

B、未来不能合理预期

C、完全竞争市场

D、价格调整具有粘性

9.在新古典经济学看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

A.不完全竞争的

B.信息是不完全的,具有非对称性

C.预期具有不确定性

D.具有充分弹性,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因而政府的干预是不必要的

10.经济学中的理性人是指什么?

A.是指经济主体都是自私自利之徒

B.是指经济主体在做经济决策时,都充满理性、计算得失以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C.一个利他主义者,绝对不会是一个理性人

D.理性人是经济学中最不现实的假设,它将经济学研究带入了歧途,老早就应该抛弃

11.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可以靠什么来区分

A.社会的福利水平

B.是不是拥有私人财产

C.社会经济资源的分配和调节机制,基本的企业制度

D.看什么样的政党在执政

9.有什么样的经济运行机制,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制度你认为正确否

A.客观讲,经济运行机制和企业制度之间并不是一个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同时它们之间又确实存在着相互适应的问题

B.不正确,因为经济运行机制与企业制度之间并不存在彼此决定的关系

C.应该是企业制度决定经济运行机制

D.这个问题太复杂,根本就说不清

10.尽管经济体制制约着经济人(个人、企业、政府等)的行为,经济人仍有某些共性比如:

A.企业按照市场价格决定产量

B.政府追求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

C.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D.企业追求市场份额和稳定增长

11.下面关于经济体制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A.经济体制是影响经济环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B.经济体制包括经济运行机制和企业制度

C.经济体制是经济资源的调节和分配机制

D.构成经济体制的两大基本要素必须相互适应

12.下列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A.新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在经济学研究的某一阶段被当时在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学家们结合起来,组成新古典综合派中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体系。

B.新古典综合派分裂为现代新古典学派(NewClassicals)和新凯恩斯学派(NewKeynesians)。

C.新凯恩斯学派以研究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基础为己任,而现代新古典学派则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以传统完全竞争型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为基础的宏观经济理论

D.尽管宏观经济学存在重大分歧,但新古典综合派的主张能有效的处理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同时高涨

13.在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当经济处于均衡时,供给一定等于需求。

A.不正确

B.正确

C.供给和需求始终是相等的,这样说没有什么意义

D.宏观经济学中所说的均衡不仅包含供给等于需求,更多的是指一种不变的状态,是一种动态意义上的均衡

14.宏观经济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系统,下面有关动态系统的标准形式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如果系统中有n个变量,则系统必有n个等式

B.系统中等式右边的变量都为一阶滞后,如果出现多阶,则可用增加辅助变量的方法转换为一阶滞后

C.系统中的变量都是时间的函数

D.所谓动态系统的标准型就是常数项为零的线性方程组成的动态系统

15.动态系统中的均衡是指

A.动态系统的解

B.稳定状态,又称不动点

C.当时间趋于无穷时,动态系统的状态

D.动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二章宏观经济变量

本章重点:

1)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内涵与外延,及其统计上的利弊。

2)主要变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菲利普斯曲线及其移动性的理解。

本章难点:

3)收入法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4)投入产出表的经济学含义。

一、判断题

1.人们把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2.尽管在1973年以后的十年中,西方国家普遍经历了“滞胀”,但这段时间里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仍然是相互替代的,所以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确实存在着某种替代关系。

3.上个月,你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花了150元,这笔交易为今年的GDP增加了150元

4.如果某国的名义GDP有了很大提高,则说明该国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5.如果今年我国新发现了一个价值1000万元的煤矿,则该煤矿为我国今年的GDP增加了1000万元。

6.尽管中国经济经常波动,但并不像美国那样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周期,因此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长期的高速增长。

7.因为中国的就业问题解决的较好,所以奥肯法则和菲利普斯曲线对中国经济都不适用。

8.城镇隐性失业是由政府安排就业造成的。

二、选择题

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测定一定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表格转引自:

多恩布什、费希尔:

《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国民从国外获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好说

3.转移支付的例子是

A.工资

B.利润

C.租金

D.失业救济金

4.以下哪一项不包括在2009年的GDP中?

A.2009年天津一汽生产并销售的轿车

B.2009年天津一汽生产但未销售的汽车

C.2008年生产因质量问题返回维修的费用

D.2008年积压下来的库存销售

5.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用以下那一项的总和来衡量?

A.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转移支付、工资和利润

C.投资、工资、利润和中间产品

D.最终产品和劳务、中间物品、转移支付和租金

6.小刘购买了一辆价值10万美元的德国进口大奔,在中国的GDP帐户中应该如何记录?

A.投资增加了10万美元,净出口增加了10万美元

B.消费增加了10万美元,净出口减少了10万美元

C.净出口减少了10万美元

D.没有影响,因为这种交易并不包括在GDP中

7.由下图得出的结论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图1952-2003年中国的实际GDP和名义GDP(1978为基年,按对数衡量,亿元单位)

A.名义GDP增长速率基本等于实际GDP增长速率

B.1978年名义GDP和实际GDP相等

C.由于1978年的价格高于1978年以前的价格,1978年以前实际GDP一般大于名义GDP

D.1978年以前名义GDP和实际GDP差别不大因为1978年以前价格为国家所控制

8.下面不属于价格水平衡量指标的是:

A.生产者价格指数

B.GDP指数

C.国民收入指数

D.消费者价格指数

9.按照收入法计算GDP,GDP包括:

A.私人投资、私人消费、政府支出、净出口

B.私人投资、私人消费、政府投资和消费、出口、存货变化

C.投资、消费、净出口、存货变化

D.家庭、企业、政府收入之和

10.通货膨胀率可以用以下所有各项衡量。

除了

A.GDP指数

B.消费者物价指数

C.生产者物价指数

D.最终产品物价指数

11.2008年,CPI是120,2009年CPI是110。

这个时期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A.8.3%

B.-8.3%

C.9.1%

D.-9.1%

12.以下哪一项最可能引起CPI上升高于GDP指数?

A.长安汽车价格上升

B.飞机的零部件价格上升

C.国内生产的卖给美国的衣服价格上升

D.美国生产的在中国销售的花生油价格上升

13.CPI所根据的“一篮子”商品中包括

A.企业购买的原材料

B.现期总生产

C.典型消费者购买的产品

D.消费生产

14.以下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A.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B.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

C.名义利率是通货膨胀率减实际利率

D.名义利率是实际利率减通货膨胀率

15.下列各种情况中属于中国统计的失业范畴是:

A.来城市寻找工作但还没有找到的农民

B.无工作的家庭妇女

C.大学毕业两个月正在找工作的年轻人

D.已放弃寻找工作的下岗职工

16.下列哪种描述符合滞胀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

通货膨胀率

 

S2

S1

失业率

A.由S1移到S2

B.沿S1上移

C.由S2移到S1

D.沿S2项下移

【答案】A

【解析】滞涨意味着经济停滞、物价高涨,当前物价上涨没有带来原来路径上的失业减少,这表明费率普斯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17.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

A.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

B.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C.产量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关系

D.产量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关系

18.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中,如果决策者选择扩张性政策来降低失业率

A.经济将经历通货膨胀下降

B.经济将经历通货膨胀上升

C.如果价格预期不变,通货膨胀将不受影响

D.以上各项都不对

19.当经济经历下面哪一种情况时就发生了滞胀

A.物价下降和产量减少

B.物价下降和产量增加

C.物价上升和产量增加

D.物价上升和产量减少

20.所谓“奥肯法则”是指

A.如果经济增长,那么劳动就业率就会下降的一种统计关系

B.是表明如果经济增长,那么通货膨胀率就会上升的一种统计关系

C.是表明如果要想使劳动失业率下降,那么经济增长必须达到一定程度

D.表明如果要想使通货膨胀率下降,那么经济增长必须达到一定程度

第三章新古典的批判

本章重点:

1)新古典决策及其背后的基本假设。

2)瓦尔拉斯拍卖机制。

本章难点:

1)概念上的收入与需求和有效收入和需求。

2)凯恩斯陷阱与流动性陷阱的区别与联系。

一、判断题

1.凯恩斯和新古典学派的核心都是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分析。

2.凯恩斯理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为对新古典理论体系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的革命。

3.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我们的经济人通常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其购买,所以没有办法先买后卖。

如果他们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就可以先买后卖,整个经济就能正常运转起来了。

4.因为充分信心的预期假设能够适合瓦尔拉斯交易模式,所以我们可以预计它也可以适合很多别的交易模式。

5.买卖过程的一致性之谜是新古典理论无法回答的。

6.在新古典体系下,家庭(或厂商)的收入和需求是经过最优化方程导出的,因此它们是有效收入和需求。

二、选择题

1.新古典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就是供给与需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会下降;当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会上升

B.供给和需求都是经济人通过最优化过程导出的

C.价格是市场调节的核心

D.市场能够随时随地实现均衡——供给与需求的相等

2.新古典经济学中家庭的决策

A.它考虑的价格是均衡价格

B.在一般均衡下,家庭的收入是给定的

C.使效用函数最大化

D.使消费最大化

3.新古典经济学中厂商的决策

A.面对的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是均衡价格

B.实现产量最大化

C.实现利润最大化

D.上面说法都对

4.有人说凯恩斯和新古典学派的核心都是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分析

A.不正确,因为凯恩斯学派是非均衡学派

B.不正确,虽然凯恩斯学派并不否认均衡的存在,但认为非均衡是一种常态

C.正确,无论是凯恩斯还是新古典它们都是均衡学派

D.不好判断

5.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新古典体系下市场的特点的是:

A.市场供求均衡

B.市场均衡是通过价格来调整的

C.存在失业

D.行为人只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

6.下列描述不符合新古典主义体系的决策过程的是:

A.家庭的要素供给是给定的

B.家庭在做出决策时并不考虑给定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是否是均衡的

C.企业在做出决策时并不考虑给定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是否是均衡的

D.企业的要素需求是给定的

7.从新古典对家庭和厂商决策的描述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

A.家庭需求决策的有效性仅取决于在当前的产品价格水平下家庭能否购买到他所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

B.家庭和厂商并不考虑这些给定的价格是否为均衡价格

C.决策意味着交易

D.出售和购买决策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

8.凯恩斯理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为对新古典理论体系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的革命。

A.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凯恩斯理论确实考虑到了新古典理论一些忽略的问题,但并没有对新古典理论体系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做什么工作

B.完全正确,凯恩斯考虑了新古典经济学没有考虑到的一个关键问题

C.完全错误,凯恩斯理论是不同于新古典理论的另一个体系,所以谈不上是对新古典理论体系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的革命

D.凯恩斯理论就是对新古典理论的延伸和扩张,因而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9.下列关于凯恩斯陷阱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凯恩斯陷阱源自经济社会的不确定性

B.经济人无法对未来做出合理预期因此会先卖后买

C.买和卖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D.在凯恩斯所强调的经济社会中,按照新古典理论,经济社会完全无法运行。

10.买卖过程的一致性之谜是新古典理论无法回答的。

A.正确

B.错误

C.这个问题本来就不存在,是一个伪命题

D.不好说,这就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无法回答

11.在新古典体系下,家庭(或厂商)的收入和需求是经过最优化方程导出的,因此家庭的收入和需求决策是有效的。

A.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只要没有实际交易,就不是有效的

B.从市场效率来说,确实是这样的

C.关键是看有效是指什么,如果是指现实的有效性,那么第一种说法具有合理性,如果是指一种理想状态,具有帕累托效率,那么第二种说法显然是正确的

D.无法判断,既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

12.如果人们都先买后卖,那么至少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A.有人都愿意卖才行

B.能够预期到他可以出售与此购买行为相关的产品与服务

C.只要社会存在借贷就行

D.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所以说是先买后卖还是先卖后买都无所谓

第四章产量决定的有效需求理论

本章重点:

1)Javits中心交易机制及其经济学意义。

2)作为凯恩斯三大心里规律之一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和消费函数。

3)简单经济和混合经济中的产量决定。

本章难点:

1)有效需求理论及其假定的理解。

2)投资-储蓄恒等式。

一、判断题

1.Javits中心交易模式与瓦尔拉斯交易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买卖的同时性。

2.在凯恩斯体系中,如果价格非刚性,经济将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3.消费函数

中,c可以取任意正值。

4.在现实生活中,富人总是比穷人多买很多东西,是因为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穷人。

5.在凯恩斯理论下,因为家庭和厂商可以卖出他们想卖的一切商品和劳务,所以在市场上,他们很有可能先买后卖。

6.混合经济是指考虑进、出口的经济。

7.当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时,需求的增加将不会使产量增加。

8.在凯恩斯体系下,投资决定储蓄。

9.当政府不受预算紧约束,即其可以存在赤字时,政府支出可以看成自需求,引入税收的乘数效应减小。

10.投资恒等于储蓄,因此总需求与总供给恒等,经济永远处于均衡。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自需求的是:

A.某国有企业扩建工厂,使生产能力翻倍。

B.政府建设京津高铁

C.美国通用进口中国双星轮胎1000万美元

D.涨工资了,小王与小李出去搓了一顿。

2.关于有效需求理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效需求理论也称为乘数理论,是凯恩斯主义的产量决定理论。

B.有效需求理论认为需求决定产量的供给。

C.有效需求理论的基础是实现收入而非概念收入

D.有效需求理论建立在充分信心预期基础上。

3.关于价格和产量的决策说法错误的是:

A.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和产量的决策是分开的。

B.凯恩斯认为价格在企业决定产量的过程中可以认为是给定的。

C.新古典认为单个企业独自决定价格和产量。

D.新古典认为价格和产量是同时决定的。

4.张三每月的可支配收入1000元,每月消费820元;现在张三每月的收入增加了200元后,他每月消费960元。

此时,张三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为:

A.0.80.9B.0.70.9C.0.70.8D.0.80.8

5.某线形消费函数为

,则边际消费倾向MPC与平均消费倾向APC相比:

A.MPC>APCB.MPC

C.MPC=APC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线性消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A.自主消费B.总消费C.收入D.储蓄

7.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消费函数曲线不再是一条直线;

B.消费函数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上升但其斜率越来越小的曲线;

C.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重是越来越小

D.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越来越少

8.消费—收入分析中,消费函数曲线在纵轴(消费轴)的截距和斜率分别为:

A.自消费边际消费倾向B.引致消费平均消费倾向

C.自消费平均消费倾向D.引致消费边际消费倾向

9.在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体中,如果投资水平不随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总支出曲线将:

A.比消费曲线平缓,并从上方与之相交

B.比消费曲线陡峭,并从下方与之相交

C.平行于消费曲线,并位于其上方

D.平行于消费曲线,并位于其下方

10.在收入—支出分析中,投资的增加会:

A.改变总支出曲线的斜率,使均衡国民收入多倍于投资增量增加

B.改变总支出曲线的斜率,使均衡国民收入等量于投资增量增加

C.总支出曲线向上平移,使均衡国民收入以投资增量的倍数增加

D.总支出曲线向上平移,使均衡国民收入以投资增量的等量增加

11.在消费—收入分析中,消费曲线向上平移,这意味着:

A.由于收入的增加,引起储蓄的减少

B.由于收入的增加,引起储蓄的增加

C.由于收入以外的因素影响,引起储蓄的减少

D.由于收入以外的因素影响,引起储蓄的增加

12.封闭的两部门经济中,已知某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收入是4000亿元,实际均衡国民收入是3800亿元。

假定边际储蓄倾向为0.25,增加100亿元投资将使经济:

A.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B.出现5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C.出现20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D.出现50亿元的通货紧缩缺口

13.在收入—支出分析中,税率的增加将:

A.使乘数增大,并使总支出曲线变得平缓

B.使乘数变小,并使总支出曲线变得平缓

C.使乘数增大,并使总支出曲线变得陡峭

D.使乘数变小,并使总支出曲线变得陡峭

14.在家庭、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税率是0.25,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0。

在收入—支出分析中,支出乘数是:

A.5B.3.75C.2.5D.1.25

15.根据下面的非线性消费函数45689-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C

C=f(Y)

Y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B.边际储蓄倾向递增

C.平均储蓄倾向递增D.平均消费倾向不变

16.下列各种方法不能促进产量增加的是:

A.增加政府支出B.降低税率

C.降低利率鼓励投资D.提高利率鼓励储蓄

17.有简单经济

,假定产量的初始值

为1000。

假如政府增加投资1000元,那么

(1)社会总产出增加();

A.1000B.4000C.5000D.3000

(2)社会总收入增加();

A.1000B.4000C.5000D.3000

(3)消费增加();

A.1000B.4000C.5000D.3000

(4)储蓄增加();

A.1000B.4000C.5000D.3000

(5)在初始情况下,计算一下当

时,该简单经济的产量、消费和储蓄();

A.1100900200B.1100900100

C.1180980200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