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药典附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0430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8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洲药典附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欧洲药典附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欧洲药典附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欧洲药典附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欧洲药典附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欧洲药典附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欧洲药典附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欧洲药典附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欧洲药典附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欧洲药典附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欧洲药典附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欧洲药典附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欧洲药典附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欧洲药典附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欧洲药典附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欧洲药典附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欧洲药典附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欧洲药典附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欧洲药典附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欧洲药典附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欧洲药典附录.docx

《欧洲药典附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药典附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欧洲药典附录.docx

欧洲药典附录

欧洲药典附录

第二部分、附录

 

附录1溶液的澄清度

在内径15~25mm,平底,无色、透明、中性玻璃管中,加入等量的供试溶液与浊度标准液,使液位的深度都为40mm,按如下所述方法进行比较。

浊度标准液制备5分钟后,以色散自然光照射浊度标准溶液和供试溶液,在黑色背景下从垂直方向观察、比较澄清度或浑浊程度。

色散自然光必须较容易区分浊度标准溶液Ⅰ与水,浊度标准溶液Ⅱ与浊度标准溶液Ⅰ。

如果供试溶液的澄清、透明程度与水相同,或者与所用溶剂相同,或者其澄清度不超过Ⅰ号浊度标准溶液,那么可判定该溶液为澄清。

试剂:

硫酸肼溶液:

取1.0g硫酸肼溶于水,加水稀释至100.0ml,静置4~6小时。

乌洛托品(六亚甲基四胺)溶液 :

在100ml容量平中,以25.0ml水溶解2.5g乌洛托品。

浊度标准贮备液:

在存放乌洛托品溶液的100ml容量瓶中,加25.0ml的硫酸肼溶液。

混合,静置24小时,贮存在无表面要求的玻璃容器中,可在2个月内使用。

该浊度液不得黏附玻璃,用前必须充分摇匀。

浊度标准原液:

取浊度标准贮备液15ml,加水稀释、定容至1000ml。

该液临用前制备,至多保存24小时。

浊度标准液:

由浊度标准原液与水按表1-1配制,即得。

本液应临用前配制。

表1-1

浊度标准液

5.0ml

10.0ml

30.0ml

50.0ml

95.0ml

90.0ml

70.0ml

50.0ml

 

B7

2.5

97.5

B8

1.5

98.5

B9

1.0

99.0

表2-3,标准比色液BY

对照溶液

颜色标准溶液BY

盐酸(10g/l)

BY1

100.0

0.0

BY2

75.0

25.0

BY3

50.0

50.0

BY4

25.0

75.0

BY5

12.5

87.5

BY6

5.0

95.0

BY7

2.5

97.5

表2-4,标准比色液Y

对照溶液

颜色标准溶液Y

盐酸(10g/l)

Y1

100.0

0.0

Y2

75.0

25.0

Y3

50.0

50.0

Y4

25.0

75.0

Y5

12.5

87.5

Y6

5.0

95.0

Y7

2.5

97.5

表2-5,标准比色液GY

对照溶液

颜色标准溶液GY

盐酸(10g/l)

GY1

100.0

75.0

GY2

75.0

85.0

GY3

50.0

91.5

GY4

25.0

95.0

GY5

12.5

97.0

GY6

5.0

98.5

GY7

2.5

99.25

表2-6,标准比色液R

对照溶液

颜色标准溶液Y

盐酸(10g/l)

R1

100.0

0.0

R2

75.0

25.0

R3

50.0

50.0

R4

37.5

62.5

R5

25.0

75.0

R6

12.5

87.5

R7

5.0

95.0

储存

对于方法I,标准比色液在外径为12mm的无色透明中性封口的玻璃管中储存,避光。

对于方法Ⅱ,使用前直接从颜色标准液制备标准比色液。

仪器和试剂:

 

附录3旋光度

旋光是手性物质的特性,即能使偏振光的平面旋转。

右旋物质的旋光度为正的(+),即右旋物质可以使偏振光平面顺时针方向旋转;左旋物质的旋光度为负的(-)。

精确的旋光度

是指,在温度t下,波长为λ的光透过长1m或含1kg/m3旋光活性物质的液体,所发生的旋转,用弧度(rad)表示。

实际操作中,旋光度常用mrad﹒m2﹒kg-1表示。

本药典采用以下常规定义

纯液体旋光度

旋光度

以角度(°)表示,即20℃下,1dm长测定管的纯液体使钠光谱D线(λ=589.3nm)的偏振光平面所旋转的角度;对于溶液,按专论规定方法制备。

液体旋光度

测定即20℃下,1dm长的测定管的含待测液体的溶液使钠光谱D线(λ=589.3nm)的偏振光平面所旋转的角度(°),即溶液旋光度

溶液中液体旋光度,由溶液旋光度

除以溶液中被检测液体的密度(g/cm3)计算得出。

固体物质的旋光度

测定20℃下,1dm长测定管的含被测物质1g/ml的溶液使钠光谱D线(λ=589.3nm)的偏振光平面所旋转的角度,即溶液旋光度

溶液中固体物质的旋光度由溶液的旋光度

计算得出。

溶液中某物质的旋光度与溶剂和浓度有关。

按本药典采用的惯例,旋光度不标注单位;它的实际单位为

(°)﹒ml﹒dm-1﹒g-1。

本药典的旋光度同国际标准单位旋光度的换算关系如下:

如果专论有特别要求,按要求选择温度(可能不是20℃)和波长。

旋光计的读数必须精确到0.01°。

测量范围通常由鉴定用石英片检查;测量范围内线性由蔗糖溶液检查。

方法

20±0.5℃下,旋光计调零,用钠光谱的D线(λ=589.3nm)测定,或者按专论要求的温度测定旋光度。

测定液体的旋光度,测定前放入封闭的空测定管,调零;测定固体的旋光度,测定前放入盛有所用溶剂测定管,调零。

按下式计算旋光度:

纯液体旋光度:

溶液中物质的旋光度:

c为浓度,单位g/l。

按下式计算以g/l为单位的溶解物质的浓度c,或以m/m百分比为单位的浓度c′:

=20±0.5°C下,旋光度读数,单位度(°)

l=测定管长度,单位dm。

ρ20=20°C下溶液密度,单位g/cm3,本药典在2.2.5节中以相对密度代替密度。

c=溶解物质的浓度,单位g/l。

c′=溶解物质的浓度,单位g/l。

 

附录4铵盐检查法

除非另有规定,通常用方法A。

方法A

供试溶液:

在比色管中用14ml水溶解规定质量的供试品,必要时加入稀释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溶解,用水稀释至15ml。

再加0.3ml碱性碘化汞钾试液。

标准溶液:

取10ml的标准铵溶液(1ppmNH4),加5ml水和0.3ml碱性碘化汞钾试液。

两溶液摇匀后分别用塞子塞住比色管。

5分钟后,供试溶液中的黄色不得比标准溶液中的颜色更深。

方法B

在25ml有盖子2的广口瓶中,加入规定数量的供试品细粉,使其溶解或悬浮在1ml的水中,加0.30g重氧化镁。

取一片5mm的正方形银锰纸,滴几滴水使其湿润,铺在瓶口,然后立即盖上聚乙烯瓶盖。

漩涡混和,防止液体溅出,在40℃下放置30分钟。

如银锰纸显示灰色,其颜色不得比,规定量的标准铵溶液(1ppmNH4),加1ml的水,0.3克氧化镁制成的标准溶液的银锰纸的颜色更深。

 

附录5氯化物检查法

供试溶液:

15ml待测溶液,加1ml稀硝酸于测试管中,混合,然后将混合溶液倒入装有1ml硝酸银溶液的比色管中。

标准溶液:

10ml的氯化物标准液(5ppmCl),加5ml水,加1ml稀硝酸,混合,然后将混合溶液倒入装有1ml硝酸银溶液的比色管中。

黑色背景下对比两份溶液的颜色。

避光放置5分钟后,供试溶液中的乳白色不得比标准溶液更深。

 

附录6硫酸盐灰分

将坩埚(由铂、瓷或石英制成)在600±50℃灼烧30分钟,取出放入已放置硅胶的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重。

将规定量的供试品置于上述坩埚内,称重。

加少量硫酸(通常1ml)湿润供试品,按要求温度缓慢加热,直至供试品完全炭化。

冷却后,加少量硫酸润湿残渣,继续加热到没有白烟冒出。

再在600±50℃灼烧至完全灰化。

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燃着。

取出坩埚置于已放置硅胶的干燥器内冷却,冷却后称重,计算残渣的重量。

如果残渣超过规定,除有其他规定,重复以上操作,直至恒重。

 

附录7铁

供试溶液:

将规定数量的供试品溶于水中,并用水稀释至10ml,或者直接用10ml规定溶液。

加2ml200g/l的柠檬酸溶液和0.1ml的硫醇基乙酸(硫乙醇酸),混合,加氨水使偏碱性,再用水稀释至20ml。

供试溶液:

10ml的标准铁溶液(1ppmFe)按供试溶液的方法制备成20ml标准溶液,

5分钟后,供试溶液中的粉红色不得比标准溶液深。

 

附录8重金属

方法A

供试溶液:

12ml待测水溶液,2mlpH为3.5的缓冲溶液,混合后加1.2ml的硫代乙酰胺试液,立即混合。

对照溶液:

10ml的标准铅溶液(1ppmor2ppmPb),2mlpH为3.5的缓冲溶液,2ml的待测液,混合后加1.2ml的硫代乙酰胺试液,立即混合。

空白溶液:

10ml的水,2mlpH为3.5的缓冲溶液,2ml的测试溶液。

混合后加1.2ml的硫代乙酰胺试液,立即混合,同空白溶液比较,对照溶液显浅棕色。

2分钟后,供试的溶液颜色不得比对照溶液深。

 

方法B

用含最少量水的溶剂(例如含15%水的二氧杂环乙烷或含15%水的丙酮)溶解规定量的供试品,制成待测液

供试溶液:

12ml待测液,2mlpH为3.5的缓冲溶液,混合后加1.2ml的硫代乙酰胺试液,立即混合。

对照溶液:

10ml的标准铅溶液(1ppmor2ppmPb),2mlpH为3.5的缓冲溶液,2ml的待测液,混合后加1.2ml的硫代乙酰胺试液,立即混合。

空白溶液:

10ml的水,2mlpH为3.5的缓冲溶液,2ml的测试溶液。

混合后加1.2ml的硫代乙酰胺试液,立即混合,同空白溶液比较,对照溶液显浅棕色。

2分钟后,供试溶液的颜色不得比对照溶液深。

 

方法C

供试溶液:

规定量(不超过2g)的待检测物质置于坩埚内,加4ml的250g/l的硫酸镁溶液(稀硫酸溶解硫酸镁),玻璃棒搅拌混和,小心加热。

如果混合物还是液体,则在水浴中蒸发使其干燥。

连续加热灼烧,灼烧温度不超过800℃,直到获得白色或灰白色的残渣。

取出,冷却后以稀硫酸润湿残渣,加热蒸发后继续灼烧,灼烧的总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

取出,冷却。

如法制取2份残渣,分别加入5ml稀盐酸,0.1ml的酚酞试液,然后滴加氨水,直到粉红色出现。

冷却,滴加冰醋酸至颜色消失,颜色消失后再多加0.5ml冰醋酸。

必要时过滤,并洗涤残渣。

加水稀释至20ml,制成待测液。

取12ml该待测液,加2mlpH3.5的缓冲溶液,混和,加1.2ml硫代乙酰胺试液,立即混合,制成供试溶液。

对照溶液:

4ml250g/l的硫酸镁溶液(稀硫酸溶解硫酸镁),规定量的标准铅溶液(10ppmPb)。

按供试溶液的制备方法,加热灼烧,加盐酸,加酚酞试液,加氨水及冰醋酸等,并用水稀释至20ml。

取10ml的该溶液,加2ml待测液,2mlpH3.5的缓冲溶液,混合。

加1.2ml的硫代乙酰胺试液,立即混合。

空白溶液:

10ml的水,加2ml待测液,2mlpH3.5的缓冲溶液,混合。

加1.2ml硫代乙酰胺试液,立即混合。

同空白溶液比较,对照溶液显浅棕色。

2分钟后,供试溶液的颜色不得比对照溶液深。

方法D

供试溶液:

在坩埚内,充分的混合规定量的待检测物质和0.5克的氧化镁R1,灼烧退去红色,直至出现白色和灰白色的物质。

如果灼烧30分钟后仍有颜色,取出冷却,用玻璃棒混和,继续加热。

如有必要,重复此项操作。

在800℃加热约1小时。

分别制备两份残渣,各加5mL溶液(等体积的盐酸R1和水混和),加0.1ml酚酞试液,滴加氨水直至有粉红色出现。

冷却,加冰醋酸直到溶液褪去颜色,再多加0.5ml冰醋酸。

如有必要,过滤并洗涤残渣。

加水稀释至20ml,制成待测液。

取12ml待测液,加2mlpH3.5的缓冲溶液,混允,加1.2ml硫代乙酰胺试液,立即混合。

对照溶液:

0.5克的氧化镁R1,加上规定量的标准铅溶液(10ppmPb),在100~105℃烘箱内干燥,然后按供试溶液的制备方法灼烧,加盐酸,加酚酞试液,加氨水及冰醋酸等。

并加水稀释至20ml。

取10ml的该溶液,加2ml待测液,2mlpH3.5的缓冲溶液,混合。

加1.2ml的硫代乙酰胺试液,立即混合。

空白溶液:

10ml的水,加2ml待测液,2mlpH3.5的缓冲溶液,混合。

加1.2ml的硫代乙酰胺试液,立即混合。

同空白溶液比较,对照溶液显浅棕色。

2分钟后,供试溶液的颜色不得比对照溶液深。

 

方法E

溶解规定量的待测物质于30ml水中,按下图准备过滤装置,调整注射器容量为50ml,在盘子上放置一个孔径为3μm过滤薄膜,过滤器上有一个前置过滤器(图8-1)。

图8-1重金属检查装置(标出尺寸的单位为mm)

取出活塞,将供试溶液注入注射器,均匀用力压活塞,使供试溶液全部通过滤膜,移开活塞前置的过滤装置,观察薄膜是否被杂质污染,如有杂质,重复以上操作。

在预过滤的溶液中加入pH3.5的缓冲剂2ml,加上1.2ml的硫代乙酰胺溶液,混和后静止10分钟,再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过滤,过滤液先经过滤膜再经过预滤装置。

均匀压滤,取出用滤纸干燥。

用同样的方法取规定量的标准铅溶液(1ppmPb),制备一个标准铅斑。

供试溶液的铅斑颜色不得比标准铅斑深。

 

附录9干燥失重

干燥失重是重量的减少,用m/m的百分比来表示。

方法:

将规定重量的供试品放在预先干燥的称量瓶中,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干燥,干燥供试品至恒重,或者按照下列操作之一,干燥规定的时间。

a)在干燥器中:

在常温,常压下,以无氧化二磷干燥。

b)真空干燥:

室温下,在压力为1.5~2.5kPa,放置无氧化二磷的真空干燥箱内干燥。

c)要求温度范围内真空干燥:

在专论规定温度范围内,在压力为1.5~2.5kPa,放置无氧化二磷的真空干燥箱内干燥。

d)在要求温度范围内的干燥箱内干燥:

在专论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干燥。

e)高真空干燥:

在专论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压力不超过0.1kPa,放置无氧化二磷的真空干燥箱内干燥。

如果有其他要求的条件,根据专论中的具体规定操作。

干燥失重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干燥失重(%)=

×100

a:

称量瓶重量(g)

b:

干燥前称量瓶与样品的共同重量(g)

c:

干燥后称量瓶与样品的共同重量(g)

 

附录10硫酸盐检查法

本项检查的所有溶液都要用蒸馏水配制。

供试溶液:

取1.5ml的标准硫酸盐溶液(10ppmSO4)R1,加1ml250g/l氯化钡溶液,摇匀,放置1分钟。

加15ml待测液和0.5ml的醋酸。

标准溶液:

用供试溶液的制备方法,以15ml的标准硫酸盐溶液(10ppmSO4)代替待测液。

5分钟后,供试溶液中的乳白色不得比标准溶液深。

 

附录11红外吸收分光光度法

红外光谱频率在4000~670cm-1之间(2.5~15.4μm),有时也低至200cm-1(50μm)。

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复色光源,利用傅立叶变换计算出随入射光频率变化的原始光谱。

也可以使用其他检测领域中配有单色光源系统的红外分光光度计。

通常由对比透射光和入射光的强度来获得光谱。

吸光率(A)值为透光率(T)的倒数取log10对数的值。

T=

I0=入射光强度

I=透射光强度

制备样品

记录吸光率或透光率

用下列方法制备样品。

液体:

制成两盐片间的液膜或由透明的液体池盛装的样品,也可以直接用红外光照射待测液体。

悬浊液或乳浊液

用适合的溶剂溶解样品。

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液体池光程以便得到满意的光谱。

通常,液体浓度为10~100g/l,液体池光程为0.1~0.5mm。

在参比光路中放入与溶液相同的溶剂池以补偿溶液中溶剂的吸收。

固体

使待检物质分散在适合的溶液中(研磨),或者分散在固体中(卤化物压片);根据专论要求,将熔融的待检物质滴在两盐片之间制成薄膜,然后测定光谱。

A研磨法

用少量样品粉末加少量石蜡或者其他适合的液体研磨;通常用5~10mg样品加1滴石蜡研磨,磨好后压入两盐片之间测定光谱。

B压片法

除非另有规定,1~2mg待检测物质加300~400mg干燥的溴化钾或氯化钾细粉,共同磨碎。

通常该量的样品足够成压成一个直径为13mm压片,并得到合适的光谱强度。

仔细磨碎混合物,均匀的铺在模子里,在800MPa(8t·cm−2)压力下压片。

导致坏片的原因很多,如过多或太少的研磨,吸潮,分散媒介物中有其他杂质,没有进行充分研磨和颗粒的尺寸不够小等。

除非另有规定,不好的压片要弃用:

用肉眼观察,压片的透明度不均匀;或没有补偿的情况下,在2000cm-1(5µm)左右缺少特殊吸收带,透光率低于75%。

气体

气体样品在光程100mm的气体池中测试,通过适合的活塞或针形阀门(连接在盛有被检测气体的容器和吸收池之间),抽空吸收池中的气体,注入规定压力的被检测气体。

必要时,加入惰性非红外活性气体(例如,氮气或氩气),调节气体池压力为大气压,再进行红外检测。

检测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水,二氧化碳或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吸收干扰,如果条件允许,在参比光路中放入与样品相同的抽空或充有非红外活性气体吸收池,进行红外检测。

记录漫反射系数

当专论有该项要求时,按下列方法制备样品。

液体

根据专论要求,用适合的溶剂溶解供试品,涂在溴化铊-碘化铊板或适当的检测板上蒸干溶剂。

固体

将供试品放在溴化铊-碘化铊板或适合的检测板上,应使供试品与板均匀接触。

记录衰减全反射

使供试品与衰减全反射比棱镜紧密接触。

利用参照物质鉴别

待检测物质和参照物质以同样的方法制样,相同操作条件下检测4000~670cm-1的(2.5~15µm)范围内红外光谱。

将检测物质光谱的最小透光值(最大吸收值)所处的位置和尺寸与参照物质(CRS)的光谱进行比较。

当固体样品光谱的最小透光值(最大吸收值)所处的位置与参照物质光谱不同时,用同种方法处理样品和参照物质,使它们能够形成同样的结晶或形态,或按照专论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然后记录光谱。

利用标准光谱鉴别

分辨性能的控制

对于色散形光谱仪,记录约0.04µm厚的聚苯乙烯膜的光谱。

参见图2.2.24-1,在2870cm-1(3.48µm)处的最大透光率百分比A与2849.5cm-1(3.51um)处的最小透光率百分比B之间的差值x必须大于18;在1589cm-1(6.29um)处的最大透光率百分比C与1583cm-1(6.32um)处的最小透光率百分比D之间的差值y,必须大于12。

图12-1聚苯乙烯红外光谱图

较验波数范围

以聚苯乙烯膜校验波数范围,其最小透光率(最大吸光率)的波数见表12-1。

表12-1聚苯乙烯膜的最小透光率波数及可接受范围

最小透光率波数(cm-1)

可接受范围cm-1

3060.0

±1.5

2849.5

±1.5

1942.9

±1.5

1601.2

±1.0

1583.0

±1.0

1154.5

±1.0

1028.3

±1.0

方法根据参照光谱/参照物质的要求制备样品。

按照参照光谱的操作条件(通常为校验分辨率的操作条件)操作,检测并记录样品光谱图。

样品光谱的吸收带位置和尺寸应和参照光谱一致。

气体中的杂质

分析气体中的杂质,选择适合光程(例如1~20cm)的气体池,按气体项下的规定充满待测气体,进行红外检测。

根据专论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杂质检测与定量。

 

附录12pH测定

pH常代表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在实际的应用中,它是一个实验数值。

供试溶液的pH与标准溶液(pHS)的关系用下式表示。

E为供试液池的电位,单位为伏特,ES是已知pH(pHs)溶液池电位,单位为伏特。

k为单位pH变化引起的电位变化,单位为伏特,由能斯特方程计算得出。

表2.2.3-1-在不同温度的K值

温度℃

K

15

0.0572

20

0.0582

25

0.0592

30

0.0601

35

0.0611

pH电位由测定浸入待测溶液中的两个个电极的电位差测得:

一个是对氢离子灵敏的电极(通常是玻璃电极),另一个为参比电极(例如,甘汞电极)。

仪器测量仪器是一个输入电阻值至少为电极100倍的伏特计。

通常为pH单位,其灵敏度至少为0.05pH单位或者0.003V电压。

方法除非本文另有规定,所有的测量都在同一的温度范围内(20~25℃)。

表2.2.3-2给出了显示了校准用缓冲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pH。

如需温度校准,参照厂商的仪器使用说明。

用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储备标准液)和另一种不同pH的缓冲溶液(如表2.2.3-2)校准仪器。

测定第三种中间缓冲溶液的pH值,其误差不得大于0.05pH单位。

将电极浸入到被测溶液里,在与缓冲溶液相同的条件下读取数据。

当仪器频繁使用时,应定期校准。

如果使用不频繁,则应每次测量前校准。

所有供试溶液和标准缓冲溶液必须用无二氧化碳水配制。

制备标准缓冲溶液

0.05M草酸钾:

称取12.61gC4H3KO8,2H2O用无二氧化碳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0ml。

25℃饱和酒石酸氢钾:

在25℃用无二氧化碳水溶解过量的C4H5KO6,用力振摇。

过滤或倾倒出清夜。

在使用前制备。

0.05M的柠檬酸二氢钾:

称取11.41gC6H7KO7,用无二氧化碳水溶解并稀释到1000.0ml.在使用前制备。

0.05M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称取10.13g在110~135℃烘干1h的C8H5KO4,用无二氧化碳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0ml。

0.025M磷酸二氢钾+0.025M的磷酸氢二钠:

称取3.39gKH2PO4和3.53gNa2HPO4,均在110~130℃下干燥2小时,用无二氧化碳水溶解,并稀释到1000.0ml。

0.0087M磷酸二氢钾+0.0303M磷酸氢二钠:

称取1.18gKH2PO4和4.30gNa2HPO4,均在在110~130℃下干燥2小时,用无二氧化碳水溶解,并稀释到1000.0ml。

0.01M的硼酸钠:

称取3.80gNa2B4O7,10H2O,用无二氧化碳水溶解,并稀释到1000.0ml。

密封保存,避免同空气中二氧化碳接触。

0.025M碳酸钠+0.025M碳酸氢钠溶液:

称取2.64gNa2CO3和2.09gNaHCO3,用无二氧化碳水溶解、稀释至1000.0ml。

表2.2.3-2不同温度下标准缓冲溶液的pH

温度(°C)

0.05M草酸钾

25℃饱和酒石酸氢钾

0.05M的柠檬酸二氢钾

0.05M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0.025M磷酸二氢钾+0.025M的磷酸氢二钠

0.0087M磷酸二氢钾+0.0303M磷酸氢二钠

0.01M的硼酸钠

1.025M的碳

酸钠+0.025M的碳酸氢钠溶液

C4H3KO8,

2H2O

C4H5KO6

C6H7KO7

C8H5KO4

KH2PO4+Na2HPO4,

KH2PO4+

Na2HPO4

Na2B4O7,

10H2O

Na2CO3+

NaHCO3

15

1.67

3.80

4.00

6.90

7.45

9.28

10.12

20

1.68

3.79

4.00

6.88

7.43

9.23

10.06

25

1.68

3.56

3.78

4.01

6.87

7.41

9.18

10.01

30

1.68

3.55

3.77

4.02

6.85

7.40

9.14

9.97

35

1.69

3.55

3.76

4.02

6.84

7.39

9.10

9.93

+0.001

-0.0014

-0.0022

+0.0012

-0.0028

-0.0028

-0.0082

-0.0096

(1)每摄氏度pH的变化。

 

附录13滴定

A法电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