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04980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读书日蝴蝶.docx

世界读书日蝴蝶

世界读书日蝴蝶

【篇一:

阅读原文】

书香伴我成长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据说,犹太家庭出生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

”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

“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

”要是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

“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

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它将永远跟随着你。

”而获取智慧最佳途径,则来自于阅读。

也正是由于犹太民族酷爱读书,喜欢钻研,犹太人中出现了许多如爱因斯坦一样的世界级的顶尖科学家,受到过高等教育的人比例在世界上也是最高的。

杰出的华人企业家李嘉诚说,他自年轻时开始,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文史哲科技经济的书他都读,但不包括小说。

他很满足读书带来的收获,并说:

“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

为什么骄傲?

因为当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在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我自己的学问日渐增长。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既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又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有人说,不读书的人只生活在现在,而读书人是同时生活在过去、现在和未来。

毛泽东说: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在他看来,读书比吃饭更重要。

想想看,你已经有多久没有完整或者基本完整地读完一本书了?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让我们赶紧制定阅读计划,加入到阅读的队伍中来吧!

那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呢?

首先,要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制定阅读计划。

最好,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

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阅读,贵在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养成每日读书的习惯

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比如我们阅读报纸、广告、说明书等这类资料时,我们的眼睛应该像电子扫描一样地在文字间快速浏览,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捕捉自己所需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

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

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同学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

速读

可以让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谋篇布局,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俗话说得好:

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阅读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勤做读书笔记。

阅读时可以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

?

可以将书中的好词句摘抄下来;也可以在书上做批注,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和自己的理解感受;还可以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对作品进行再创作,如续写、扩写、改写等。

经常做读书笔记,对于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如今,市场上的书鱼龙混杂,让人眼花缭乱,有的同学一味地选择漫画、小说,有的同学只知道买作文选,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怎样选择好的书籍呢,那就看看老师给你们推荐的书目吧!

(见附录)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们,让我们爱上阅读,尽情地在书海中遨游,让书香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吧!

【篇二:

2016届毕业模拟语文试卷】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卷面满分:

120分时间:

150分钟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它是拂过心田的春风,让微笑的花朵在人们脸上绽()放,麻木与冷漠也因此而逊..

()色,甚至无地自容。

2.默写古诗文。

(8分)

①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③,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⑤勿以恶小而为之,。

(陈寿《三国志》)

⑥,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⑦《游山西村》一诗中,陆游以“____,__________”道出了“阳光总在风雨后”的人生哲理。

⑧爱国是最高尚的美德,诸葛亮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诠释他对爱国的理解,龚自珍

的《己亥杂诗》中“,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3.

找出下面画线句子中有语病的两句,并修改。

(4分)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4.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4分)2013年,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火爆全国。

观众与参赛选手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

博大精深、学习知识的快乐、汉字的魅力和竞赛的乐趣。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全国第一档原创形态的汉字听写教育类电视节目。

活动主宣传语: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材料二】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数千年,每一个过程都是艺术的精华。

而信息技术却将中国

的汉字变得苍白无力,消弱了方块字的神韵。

教育部的“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年轻

人写钢笔字不规范、不合格的占七八成。

“书写危机”悄悄蔓延到校园。

第1页共6页

【材料三】汉字有感情,有色彩,有气味,源远流长,意趣无穷。

《汉字的魅力》一

文指出,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它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改变、也是

无可替代的。

(1)为了激起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热情,光明中学准备策划一次汉字听写大赛活动。

请你仿照材料一中的活动主题宣传语,为光明中学的活动拟写一条大赛主题。

(1分)

(2)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受到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在网上发帖,呼吁寻找失落在键盘

中的汉字。

假如你是网民“上下求索”,你会说什么?

(1分)网民“东方不败”:

中国人应该担当起传承老祖先留给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的责

任。

网民“不变风云”:

记住汉字,这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可不能在我们手上

断线!

网民“上下求索”:

(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赏析下面对联中用字的妙处。

(2分)

【对联】:

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赏析】: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5—9题(16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

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③非学无以广才()

④悲守穷庐()..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⑵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2页共6页

7.甲、乙两文都是古代修身励志的名篇。

就治国而言,甲文中“死于安乐”中的“安乐”

在文中具体是指;就做人治学而言,【乙】文

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

明。

(3分)

8.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体验,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以上两篇短文的感悟。

(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

(10分)

把读书当做一种生活经验(周云)

①世界读书日,这个存在已经超过半个世纪的节日,当初设立的初衷,应该也是鼓励

人们多读书,读好书。

可见,“开卷有益”既是中国的古训,也是东西方社会的一种共识。

读书有益生活,读书有益人生,读书有益社会,是自古至今东西方文化都笃信的一个神圣

信条。

②但读书在今天却面临着诸多尴尬,“开卷有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质疑。

不要

说“学而优则仕”早已成为明日黄花。

就是“读书改变命运”也因为诸多反面个案的存在,

在越来越多的人心中动摇。

我们不能就此判断说读书的人减少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支撑

人们读书的最强烈的信念,正在一点一点地受到侵蚀。

③还有另外一种意义的读书,现状则更不乐观。

那就是作为爱好的读书,我们通常叫

做阅读。

世界读书日所鼓励的,恐怕更多的是阅读。

阅读的人群在极度地萎缩,这是明白

无误的事实。

在网络时代、电子时代,阅读的条件更加便利了。

一部手机储存的书籍可以

比肩一间小型图书馆的藏书量,且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阅读。

但网络、手机在带来便利的

阅读条件同时,却又在强有力地冲击着阅读。

显而易见,网络和手机中,有许许多多比阅

读更加轻松、好玩的乐子。

④也就是说,一方面,在我们这个日益功利化的社会中,一部分原本就功利化的读书

受到极大冲击,因为人们发现读书所能带来的“功”与“利”,已经大大低于预期。

另一

方面,非功利化的阅读,也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因为其严肃而沉重,被越来越多

的人摈弃。

⑤而那些还在阅读的人们,却又面临着“开卷并非有益”的困境。

时下一部分人的阅

读,可以称之为“微阅读”,因为他们阅读的文本,多来自微博、微信。

然而微缩的,并

非都是精华。

所谓“微阅读”最大的问题在于阅读的碎片化、非系统化。

阅读者每天可能

都会读到大量的信息,也可能对每一条信息都“于我心有戚戚焉”,然而事后真正作为精

神营养留存的有多少?

长时间没有营养的阅读,又会带来阅读者审美趣味的固化、分辨能

力的低下,进而导致阅读只能停留在“微阅读”的层面,形成恶性循环。

⑥正是这样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世界读书日的意义才更为可贵。

图书承载着人类的文

化创造,没有读书,人类文化便无法传承。

从个体层面看,阅读对于阅读者心智等诸多方

面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政府和社会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鼓励阅读。

⑦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的平民而言,读书改变命运仍然有效。

尽管读书并非一定就能够

改变命运,但无数的经验证明,不读书更不可能改变命运。

读书,仍然是改变命运的相对

稳妥和确定的途径。

因此还是要呼吁人们多读书,哪怕是功利化的读书。

⑧而我更心仪的是那种非功利化的纯粹的阅读。

在这种语境中,读书本身就是一种生

活经验,一种人生目的,阅读,就是对人生经历的丰富,就如同交结挚友、欣赏美景、品

尝美食一样。

也只有在这种心态之下,才能够有深刻的、细致的、耐心的“慢阅读”“细

阅读”。

于是,读书者方能思想更为深邃,情趣更为高尚,识见更为明达,行为更为有度。

这样的人多了,社会自然也就趋于良善了。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9.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3分)

10.根据选文,谈谈“微阅读”有哪些弊端。

(3分)

第3页共6页

11

12.《人民日报》刊载文章《用阅读点亮中国梦》倡导全民阅读。

请你结合对选文和下面

链接材料的阅读理解,就读书与民族复兴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4分)

【链接材料——最爱读书的民族】犹太民族只占世界人口的0.2%,却获得过29%的诺贝

尔奖,在各领域都大师辈出,群星灿烂。

犹太人把读书作为传承教育、传统、知识的手段,

被誉为“读书的民族”“教育的民族”“记忆的民族”以及“学习和思考的民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7题。

(14分)

青草的味道

牛鸣晓

①儿时家贫,父亲患有肺结核,没日没夜地咳,他的背日渐佝偻下去,母亲身子骨儿单

薄,二老辛苦终年,勉强支撑着我们这个家,却从没有在我和弟弟上学的事上打过坎儿。

了一年两度的学费,家里喂了猪,饲料的来源主要靠田边地头的青草。

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和弟弟一放学,就挎起筐子,拿起镰刀,割草去了。

③田野里的风总是新鲜的,带着一股甜丝丝的味道,到处有不知名的野花摇摆着身子

轻轻地舞着。

我走到一簇绿茸茸的草边,蹲下身,很把式地割起来,偶尔有蝴蝶翩翩飞来,萦

绕在发际,甚至落在肩上,于是,我就像有了啦啦队似的,镰刀舞得更欢了。

④眼看筐子满了,我惬意地一屁股坐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去,随手抽出一根草茎,放进

嘴里咀嚼起来。

各种草的味道是大不相同的,茅草又软又绵,又香又甜,最是好吃;茗巴草甜

丝丝的;羊补奶草上的果子,青青的外皮里包着羊奶似的白色汁液,是不可多得的鲜果;酸

酒缸草酸得让人合不拢嘴;胖婆娘草黑色的汁液又苦又涩又麻,好像五奶家柿树上没熟的

青柿子;癫肚皮草清苦得有滋有味,犹如苦丁茶;还有刺角芽、剪子股、灯笼棵等好多种草。

我看着夕阳红着脸,一耸一耸地滑下那棵搭着喜鹊窝的大树,就喊上弟弟,嘴里再叼一棵草,

扛着草筐,边嚼边吮地回家了。

⑤父亲很少笑,却总会咳嗽着从我们肩上接过草筐,并拍打掉落在我们身上的草末儿。

父亲的头一天比一天低下去,我们的草筐也一次比一次沉重。

终于有一天,父亲躺在床上,

再也接不动我们的草筐了。

在后来,父亲躺着的土地上也长满了青青的草,有我认识的,

也有我不认识的。

扯一根放在嘴里,万般滋味化作大颗泪珠,落在草叶上,闪了一下,又

落入土中,洇湿了父亲的一片屋顶。

⑥父亲不在时,我正上高中,家中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于是,弟弟坚持退了

学,去山西煤窑挣钱。

每次回来时,他的脸总是黑黑的,洗也洗不净。

这样,割草的便只

有我一个人了。

草仍然是那样的味道,甜的、酸的,更多的是又苦又涩。

⑦弟弟一年一年地从那黑色的东西里抠出一点一点的钱来,突然有一天,他却被这黑

色的东西吞没了。

我抱着他的“小屋”一路无语。

路经黄河大桥,望着翻滚着黄浑浑大浪

的河水从天边来,又到天边去,眼看着偌大的一个人被装进一个小小的盒子里,我的心被

抽空了,泪就和着火车过桥时“哐当哐当”的节奏声落下来。

⑧弟弟的坟靠着父亲的坟,如今也长满了青草,矮矮的,密密的。

⑨土地上的一蓬蓬青草,支撑了艰辛的生存,滋养了微薄的快乐,承载了沉重的记忆。

一个能够品尝出青草的甜香绵软的人,必定体味过生活浓烈的苦涩。

当贫穷、疾病和死亡

堆积成生活的苦难,当无私的爱与亲情成为压在心头无法释放的负荷,我们唯一能做的,

就是从容地领受生活,并以沉重的使命感顽强地寻找幸福。

幸福是什么?

是充实的生活,

是拥有和给予爱,是始终心存希望。

幸福在哪里?

在过去,在现在,在未来。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3.文章有多处照应,写出与第⑤段中“父亲的头一天比一天低下去”相照应的一句话。

(2分)

14.阅读上文后,你可能会联想到宋学孟的《柳叶儿》,吃柳叶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

第4页共6页

作者却感到无穷乐趣。

本文也有类似的描写,请找出一句并谈谈童年的“我”为什么感到

15.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⑦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2分)

17.作者从字里行间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

你体会到了吗?

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

(4分)

18.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相信独具

慧眼的你一定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请以“看见你才知道什么叫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章以记述为主,兼用多种表达方式;②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

③600字左右。

19.诗歌赏析(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5分)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

①《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这里被作者拆开使用。

①诗的三、四两句妙用修辞手法,写出了戍边战士的思想情感。

(2分)②虚实结合是全诗最突出的特色,请结合诗的内容作简要赏析。

(3分)

20.名著阅读(15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卡西莫多在刑台上遭受了鞭笞,口渴难耐,三次讨水喝,都

遭到围观者嘲讽。

爱斯梅拉达走上台阶,取出葫芦喂他水。

卡西莫多的独眼里滚出了

眼泪。

喝完水,卡西莫多吻了爱斯梅拉达的小手。

b.汤姆他们知道关于埋珠宝地方的唯一线索是:

“二号坟地”。

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车子,却冒险地牵回了四匹骆驼。

d.《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旃檀功德

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圣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被

封为八部天龙。

(2)填空题。

(4分)

①“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

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和的一段故事。

第5页共6页①快乐?

(3分)第四部分附加题(20分)

【篇三:

2015年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慰籍陷阱藏污纳垢正襟危座

b、锤炼翔实囊萤映雪别出心裁

c、贸然渡假恪尽职守恼羞成恕

d、寒暄乔装越俎代庖豆寇年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学校的合唱队、舞蹈队、话剧团都办得绘声绘色,其中合唱队还代表我省中学....

生到国外演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b、要使我市成为一个经济、科技、文化的强市,还需要一个邯郸学步的过程,我们必....

须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c、关于如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问题,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再补充几点,权当抛砖引玉吧。

....

d、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机关事业单位尸位素餐的现象将大大减少,机关事业单位的....

工作作风将会有很大的改变。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读书不仅是开启个人成长、成功、成才之门的钥匙,而且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复兴、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b、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c、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d、某小学校长兑现诺言,当众亲吻小猪,以此教育鼓励学生。

这一行为为真的出乎该校绝大多数师生的意料之外

5.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4题填空)。

(4分)

(1)但愿人长久,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2)______,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3)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______,有龙则灵。

(刘禹锡《陋室铭》)

(5)窈窕淑女,______。

(《诗经?

关睢》)

(6)人不知而不愠,______?

(《论语十则》)

(7)离别总是让人伤感,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用“______,______”表达了离别时的豁达情怀。

6.综合运用(共6分)

2015年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宣传读书活动】

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

(2分)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

(2)【探讨读书方法】

甲同学:

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

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

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4分)①向校长提建议:

(2分)

②向同学提建议:

(2分)

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古典小说《①》,连环画讲述的②的情节,反映出林冲由当初隐忍到现在反抗的思想性格转变。

后来,林冲毅然投奔了梁山。

他的这段经历体现了这部古典小说③的主题。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8—10题。

(7分)

睡眠为身体解毒

周露

与吃饭、呼吸一样,睡眠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

尽管几千年来人们遵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但很少有人问:

“人为什么要睡觉?

”此前,许多科学家曾针对睡眠原因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与解释,包括消除疲劳、巩固记忆、调节机体代谢等,但人们一直无法就此达成一致看法。

近日,科学家对睡眠有了新的解释:

为了把白天人体积聚的毒素一扫而光。

美国一项新研究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

大脑在睡眠时才能高效清除代谢废物,从而恢复活力。

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科学家评论说,它“从分子水平上提供了可能是睡眠基本目的的首个直接实验证据”。

科学家发现,大脑内有一个独特的“垃圾处理系统”,并将其命名为“类淋巴系统”。

大脑在清醒与睡眠状态时功能完全不同,清醒时会有意识,而睡觉时则进行“大扫除”。

由于能量有限,它似乎必须在两种不同功能之间选择一个,您可以把它想成家庭宴会,要么您招待客人,要么您打扫房间,但您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

脑脊液沿着动脉周隙流入脑内组织,与脑内组织间液不停交换,并将细胞间液体的代谢废物带至静脉周隙,随即排除至脑外。

而在新研究中,他们发现,这个“垃圾处理系统”的工作几乎都是在睡眠中完成的。

睡眠是现代人都很关心的问题。

到底我们可不可以不睡觉然后腾出更多时间去工作去享受生活?

答案可能是不行的。

人脑需要每天花一定时间让脑脊液好好地为它洗个澡,不然那些脑细胞产生的代谢垃圾堆积起来,就会伤害到脑细胞,时间久了人就会生病,比如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等。

(选自《百科知识》2013年第23期)

8.文章开头从“人为什么要睡觉”谈起,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分)

9.文章第3段中“垃圾处理系统”具体指什么?

请用本段中的一句话加以阐释。

(2分)

10.文章第4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表达作用?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3题。

(8分)

蝴蝶心,沧海梦

顾晓蕊

她只是一个中等生。

自从进入高中以后,她便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山一般压得她透不过气来。

尽管她平时还算努力,成绩却始终平平。

那年高考,她的分数刚够二本线,被省内一所中医学院录取。

她心有不甘,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今后的日子注定平淡如水吗?

她心里感到些许的失落与酸涩。

“咱们出去走走,看看,放松一下心情。

”儒雅敦厚的父亲走过来说。

他们沿着湖边漫步,岸边草盛花繁,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她无暇观赏,跟随父亲朝前走着,心情沉郁得能滴出水来。

湖面上,一只蝴蝶忽上忽下地飞着。

清风拂过,吹皱了一池碧水。

她倏地蹙起眉头,有些担心地望着蝴蝶,怕它美丽的翅膀被风吹折。

“这是一只勇敢的蝴蝶,它迎风起舞,姿态优美动人。

”父亲说,“高考失意只是一个小小的挫折,并不意味着人生就失败了,你应该像蝴蝶一样,用梦想为自己插上飞翔的翅膀。

她笑了。

嗜好读书的父亲性情一向宁静、圆融而又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