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0569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74 大小:14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4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4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4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4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4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4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4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4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4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4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4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4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4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4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4页
亲,该文档总共1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1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docx

新版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特别说明:

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

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校园绿地面积

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班级联欢会

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二)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课题认识负数第1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

P1~2页的例1、例2及“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2.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感悟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具准备

小黑板、每人一个小信封、实物投影仪、作业纸、红色水彩笔;

先学提纲

1.照例子写出相反意义的量:

前进2格,后退    格;

             上车5人,       ;

            ;

            ;

2.认真观察温度计(见书),你看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

调整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照例子写出相反意义的量:

前进2格,后退    格;

上车5人,       ;

      ;

        ;

2.认真观察温度计(见书),你看到了什么?

二、交流共享

1.交流先学提纲1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现象,比如说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台有人要上车,有人要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

这样的现象你能说几个吗?

意义建立:

说说从这段文字中得到哪些信息。

引导:

增加和减少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老师这样记录能把他们区分开来吗?

那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呢?

把你们的想法记录在探究本上。

填表。

交流、欣赏:

文字记录、箭头记录、符号记录等等。

比比,哪种方法更具有数学味儿。

组织同学一起欣赏别人的好方法。

鼓励学生的想法和数学家的想法是一样的!

他们也喜欢采用这种简洁的符号来区分这样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可是在这儿啊,它们已经不读作加号和减号了,而应该读作正号和负号,那这些数该怎么读呢?

引导学生试一试。

并用上正号和负号重新记录一下!

可以边读边写。

完成“考考你”:

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7人下车。

12人上车可以记作……(+12人),7人下车可以记作……(-7人)

张阿姨二月份存入2900元,三月份取出1200元。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0.05米,冬季水位下降0.04米。

可以怎么记录?

2.交流先学提纲2

例1教学

出示城市图片和温度计。

交流预习,同学各自介绍如何看温度计,说说各城市的温度.

这是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它们分别是多少摄氏度?

南京和哈尔滨这两个城市的气温一样吗?

哪个更冷?

为什么?

学生记录零上和零下这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理解:

把零下的温度添上负号就可以区分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介绍摄氏度和华氏度

3.例2教学

自学例2.

提问:

你看懂了什么?

结合图说明:

图中的虚线表示海平面,海拔多少米是指它比海平面高多少米或比海平面低多少米,比海平面高就是正数,比海平面低就是负数。

交流:

正数有什么特征,负数有什么特征?

0是什么数?

写两个数字,一个正数,一个负数。

让同桌说说分别是什么样的数。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你还能写出多少个正、负数?

应该怎么表示?

三.检测完善

1.P2练一练。

学生在书本上独立完成。

追问:

0是正数还是负数?

得出:

数可以分为正数、负数和0。

2.P5练习一第1~4题。

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出:

—89.2是负小数。

第3题:

正数有两种写法,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出:

0刻度以上表示零上温度,0刻度以下表示零下温度。

每格表示10摄氏度,半格表示5摄氏度。

四、反思总结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对负数有了哪些认识?

五、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课题认识负数第2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

P3页的例3、例4,及“试一试”“练一练”,p4你知道吗,完成练习一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学习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

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先学提纲

1.寻找几个生活中出现的负数,写出它表示的实际意思。

2.尝试自学P3例3、例4,尝试完成书上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过程

调整

一、先学探究

1.组织学生交流先学提纲。

2.今天我们继续讨论正数、负数。

(出示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出示例3: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盈亏的现象。

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

(图略)

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讨论:

盈和亏分别是什么意思,明确是相反的量。

看统计图思考讨论:

A每月是盈利还是亏损,各是多少?

B半年盈亏的整体情况。

C估计,盈利多余亏损,今年上半年赚钱了。

试一试:

各自说一说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填一填,并读一读所填的数。

2.出示例4:

交流:

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可能会到了什么地方?

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记作什么呢?

明确:

两个相反的方向,如果一个人为定义为正;那另一个就用负来表示。

2.梳理探究历程。

交流:

表示负数的点应该在哪一边,为什么?

3.完成练一练

说说存折中蓝线框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支票中的正数表示存入的钱,负数表示取出的钱.提问:

结余时什么意思呢?

4.阅读“你知道吗?

”说说你的想法。

三、检测完善

1.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说说想法.

你还能指出生活中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吗?

2.第6题

(1)说说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

(2)同桌说一说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

3.第7题

交流:

表示负数的点应该在哪一边,为什么?

介绍数轴。

以前我们学过在数轴上表示0和正数,(边说边画)数轴是标有箭头的直线,从0往右,走一步是1,走两步是2。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说边画负数的点。

提问:

-2和-4哪个更接近接近0?

8.第8题

在这张表中的正数表示什么?

负数表示什么?

说说每站的上下车人数.这里的0表示什么?

四、反思总结

学生总结课堂得失。

五、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第1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7~8页例1、2、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1~5

教学目标

1、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好讨论思考,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体会“等积变形”的思想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115页例题图形纸片、剪刀

先学提纲

1.想办法求出数学书第7页中四个图形的面积。

(假设格子图每格的边长为1厘米)

图1的面积=,图2的面积=,

图3的面积=,图4的面积=。

在求图1和图3这两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你有什么好主意?

2.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教学过程

调整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见上)

二、交流共享

在前面4年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基本图形?

学生回答: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会求,那么其他图形的面积又该如何求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揭题)

交流先学提纲:

昨天晚上我们已经进行了预习,下面请拿出预习单,在小组里交流。

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展交流,组长简要记录小组交流情况,准备汇报;组员修正、完善自己的自学成果。

1.组长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可随时提问或补充。

教师结合组长关于第1题的汇报,总结:

把不熟悉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这是我们数学上常用的方法。

(板书:

转化)

学生可能回答:

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是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只有沿着高来剪,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出现直角,从而符合长方形的特征。

2.学生根据学习单以小组为单位探究:

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相等吗?

接下来我们通过更多的实践来验证。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单先小组分工合作研究。

教师巡视指导

学习单

(1)从115页上选一个平行四边形

剪下来(小组里每人选一个不同的),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求出面积,再在小组里交流,组长填写第8页表格;

(2)根据填表的结果,小组讨论:

①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理解并掌握第8页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公式,并尝试完成“试一试”

3.小组交流学习收获,完善知识结构。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总结:

刚才我们每个小组通过操作——猜想——归纳——推出公式,这个过程也是我们发现数学规律常用的。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检测完善:

基本练习:

1.第13页“练一练”、练习二第2题

要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了用图中的底×高,还有别的办法吗?

(提醒:

由于每个平行四边形都有两组底和高,计算时,要用底乘相应的高)

2.练习二第1题

要使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图中长方形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3.练习二第3、4题

综合练习:

练习二第5题

教师可以做一个教具通过实际操作、测量使学生明确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

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扁,说明高越短,面积也就越小。

做完后一生拿作业展示并介绍,其余学生自己批阅。

学生及时订正、反思。

四、反思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作业

内:

见补

外:

见导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课题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第2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9页例4、例5,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6~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形的面积公式

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学生剪好例4的图形,和第115页上的三角形

先学提纲

1.仿照例4的样子在方格纸上画图,说说每一幅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想一想:

两者有怎样的关系?

2.从115页上选择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剪下来,按照例5的要求做一做、想一想。

填空: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因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所以:

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

S=()

教学过程

调整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见上)

二、交流共享

1.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小组内交流一下。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板书: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交流先学提纲1

感受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

1.小组交流

(1)每一幅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3)想一想:

每一幅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涂色三角形的面积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2.全班交流,形成表象

涂色三角形面积的求法预设:

(1)数方格。

(2)剪一剪、折一折。

(3)根据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去判断。

交流先学提纲2

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小组合作活动

学习菜单:

(1)

(1)你们准备如何研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2)按照例5的要求开展操作活动,并填第9页表格。

(3)小组讨论:

a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b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用字母表达式表示。

(4)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学生探究的方法: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把一个三角形通过折的办法转化成两个小长方形。

(类似于“你知道吗”中介绍的方法)

1.围绕知识要点进行全班交流。

2.清晰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三、检测完善:

1、基础练习:

(1)练一练(1、2)

(2)练习二

第6题:

独立完成,简单交流。

第7题:

独立思考:

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为什么?

小组交流。

预设:

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判断或根据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底和高之间的关系直接判断。

第8题:

独立完成,简单交流。

第9题:

让学生认识到:

要求这个桃园一共有多少颗桃树,先要算出这个桃园的面积,再看算出的面积里有多少个9平方米。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面积,说说怎么算?

要注意什么?

五、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六、作业

内:

见补

外:

见导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课题练习课第3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课练习二第10~17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难点

进一步掌握三角形面积的概念,能较熟练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具准备

投影

先学提纲

1.回顾三角形面积推导的过程,记忆面积公式和字母表达式。

2.预习书本12页第10、11、12题。

3.把思考题的图画下来,再剪下来,求求每个七巧板的面积是多少?

教学过程

调整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见上)

二、知识再现

交流先学提纲1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

1、出示一个三角形(3个底和1条高)

提问:

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在选择数据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三角形面积计算的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练习)

三、基本练习

交流先学提纲2

1.说一说

练习二

第10题:

独立完成,简单交流。

第11题:

(1)在方格纸上尝试画图

(2)集体交流

预设:

底6厘米高3厘米;底3厘米高6厘米;

底2厘米高9厘米;底9厘米高2厘米;

底1厘米高18厘米;底18厘米高1厘米;

(3)修正自己的画图,进一步用公式来检验。

2.量一量

第12题:

小组交流昨天测量与计算的结果,进一步感受到要测量相应的底和高。

第13题:

学生各自列式解答,指名说说列式时的思考过程。

突出:

要求这块花圃一共可以产鲜花多少枝,先要算出它的面积;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鲜花的枝数就有多少个50。

第14题:

先看图说出每块三角形菜地的底和高,再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在交流中明确:

种黄瓜的菜地的形状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就是它的底和高,种辣椒的菜地的形状也是三角形,它的高与梯形的高一样,都是20米。

第15题:

小组围绕学习菜单展开测量活动,再算出红领巾的面积。

学习菜单:

(1)讨论:

怎样测量红领巾的底和高?

(2)分工合作,进行测量。

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再多测量几次。

(3)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集体交流,探讨测量方法的准确性。

四、综合练习

第16题: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方法。

第17题:

说说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明确:

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长度与正方形的边长是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都可以看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面积相等。

鼓励各自列式解答。

五、思考题:

书本13页思考题

利用教具分割图形,帮助学生理解。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

六、交流预习作业3

七巧板:

老师事先在黑板上画该七巧板。

依次从大到小算出各块的面积,并说明理由。

七、作业

布置作业:

剪第117页上的梯形。

内:

见补

外:

见导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课题梯形的面积计算第4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

p14-15页的例6、7,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第117页上的各梯形图纸片

先学提纲

1.复习梯形的基本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剪下P117六个梯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

教学过程

调整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见上)

二、交流共享

提问:

谁能说说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交流先学提纲1

展示学生的作业,请学生评价。

小结:

三种方法都可以,但是第三种最简单。

交流先学提纲2

出示学习菜单:

1.分组选取梯形操作并完成表格填写;

小组交流三种形状的梯形拼成的答案。

2.观察、交流:

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联系?

交流得出: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

梯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3.小组交流: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什么联系?

你是怎样思考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

交流: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追问:

为什么要除以2?

分组填写表格、交流。

讨论、交流(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无论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还是一般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自学P15上面一段话、完成字母公式,互相交流

三、检测完善:

1.完成“试一试”。

独立思考、完成,互相交流思路与结果。

2.完成“练一练”。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先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再依据梯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半,解决问题。

练习三

第1题:

图中的几个梯形有什么共同点?

现在怎么知道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巡视、个别指导,集体汇报交流。

讨论、交流:

高和上、下底的和相等的梯形面积相等,它们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上、下底的和。

独立比较、交流:

第1、2、3这3个梯形面积相等。

第2题:

先说一说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追问:

(上底+下底)×高求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2呢?

第3题:

你是怎样理解“横截面”的意义的?

“横截面”是图上的哪个面的面积?

应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交流。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学习的梯形面积,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内:

见补

外:

见导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课题梯形的面积计算第5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

p18-19页,练习三第4-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梯形面积的大小决定与梯形的高和上、下底的之和。

2.使学生在应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提高应用公式的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难点:

运用公式熟练计算

教具准备

投影

先学提纲

1.熟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完成书第18页第6、8题

3.阅读补充材料。

我过古代数学家利用出入相补原理来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出入相补原理就是把一个图形经过分割、移补,而面积保持不变,来计算出它的面积。

教学过程

调整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见上)

二、知识再现

交流先学提纲1

提问:

谁能说说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利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基本练习

1.第4题:

独立完成,简单交流。

第5题:

提问:

第二个梯形是什么梯形?

它的高是哪一条?

独立量图形的上、下底、高。

直角梯形它的高就是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

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测量的数据,检查订正。

第6题:

要求这快地里一共有白菜多少棵,必需先求出什么?

(梯形菜地的面积)

还应注意什么?

(统一单位)

第7题:

水渠和水坝的横截面分别指图中的哪个部分?

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图中给出的条件有哪些?

看图、互相交流:

水渠的横截面指图1中有水的部分;水坝的横截面指图2中土石部分。

第8题:

提问:

它的尾翼是什么形状的?

它的面积可以怎么算?

板书:

(8+4)×20÷2×2;(8+4)×20。

看图、分析、交流:

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组成。

讨论、交流:

先算一个再相加;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算面积。

第9题:

先说说每种花所占土地的形状,再启发联系相应面积公式寻找计算面积所要的条件,突出利用图形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

3.交流先学提纲3

阅读补充材料

提问:

从材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每一个转化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同学们已经能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熟练地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

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要多动脑,看清所求问题,找出必要的条件,计算时还要细心。

五、作业

内:

见补

外:

见导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课题公顷和平方米第6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

p16页例8,练一练,练习三第10-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