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06332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74 大小:26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4页
亲,该文档总共1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1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例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整十数加、减整

 

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

 

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

例如20+30,计算时想2个十加3个十是5

 

个十,就是50。

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

 

接相加、减的认识。

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下扎实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有了这些前置知识,再学习本节内容,理解起来相对较容易。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是本单元按难易程度分成的三阶段中的第一阶段,可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便于学生打好口算基础,形成口算技能。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培养学生的

 

口算能力。

 

难点:

口算的算理、算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口算题卡。

 

【情境导入】

 

1.一起来数一数。

 

师:

(师伸出双手)一双手有几个手指?

10个手指是几个十?

请大家10个10个地数,一直数到九十。

这些数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整十数”。

 

2.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的主题图。

 

师:

新学期开学,同学们都在准备学习用品,小明和小红正在帮

 

老师给大家发书。

请认真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

 

【探究新知】

 

一、尝试学习加法

 

1.尝试自学,发现问题。

 

(1)观察,获取数学信息。

 

(2)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师:

大家的眼睛可真亮!

你们能根据“讲桌左边有10本《环保

 

小卫士》,右边有20本《环保小卫士》”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有关加

 

法的数学问题吗?

那么怎么解决呢?

 

生1:

讲桌左边有10本《环保小卫士》,右边有20本《环保小卫士》,一共有多少本《环保小卫士》?

 

生2:

有30本,因为10+20=30(本)。

 

2.尝试交流,生成问题。

 

(1)分析,尝试列式。

 

(2)交流展示,解决问题。

 

师:

(边表扬边板书算式10+20)你是怎么算出10+20=30的

 

呢?

 

生1:

用摆小棒的方法,先摆1捆,再摆2捆,合起来一共是3捆,就是30根。

 

生2:

用计数器表示,十位上有1个珠子,再拨2个珠子,十位上一共是3个珠子,就表示30。

 

生3:

1个十加2个十得3个十,是30。

 

生4:

1+2=3,10+20=30。

 

⋯⋯

 

师:

你们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方法!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10+20=30的。

 

(3)师生小结,提升算法,理解算理。

师:

现在同学们想一想,看哪种方法最简便?

要口算10+20,

 

可以直接算什么?

 

教师小结:

口算时,可以以十为单位,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然后在个位添上0就可以了。

 

二、尝试学习减法

 

1.尝试自学,发现问题。

 

(1)观察,获取信息。

 

(2)思考,提出问题。

 

师:

根据“讲桌左边有10本《环保小卫士》,右边有20本《环

 

保小卫士》”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有关减法的数学问题吗?

怎么

 

解决呢?

 

2.尝试交流,生成问题。

(一共有30本《环保小卫士》,发给同

 

学们20本,还剩多少本?

 

(1)列式:

30-20=10

 

(2)交流:

展示算法、理解算理。

 

师:

你们是怎么算出30-20=10的呢?

 

生1:

用摆小棒的方法,一共摆3捆小棒,拿走2捆,还剩1捆,

 

就是10根。

 

生2:

用计数器表示,十位上有3个珠子,拨走2个珠子,十位上还剩1个珠子,就表示10。

 

生3:

3个十减2个十得1个十,是10。

 

生4:

3-2=1,30-20=10。

 

生5:

因为10+20=30,所以30-20=10。

 

⋯⋯

 

(3)师生小结,提升算法,理解算理。

 

师:

现在同学们想一想,看哪种方法最简便?

要口算30-20,

 

可以直接算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

口算时,可以以十为单位,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相

减,再在个位上添上0。

 

三、尝试概括,整理知识

 

师:

请小朋友们观察10+20=30和30-10=20这两个算式里面10、20、30都是什么数呢?

(整十数)对,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板书课题)

 

小结:

每一个整十数都是由几个十组成的,我们在口算时,可以以十为单位,直接把十位上的一位数相加或相减(师边说边用手指着这几个一位数),算出几个十就是几十。

 

【巩固练习】

 

1.小猫花花要去钓鱼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钓鱼?

听说花

 

花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钓鱼,猫妈妈可不放心了,(电脑演示)“花花,钓鱼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难题,你和小朋友们能解决吗?

”“能!

”“好!

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电脑演示:

40+20=

60-20=

2.出示口算题卡:

3+2=

4+5=

6-4=

30+20=

40+50=60-40=

70+20=10

+30=

70-30=0+80=80-50=100

-20=

 

课件演示:

不知不觉,太阳就快落山了,让我们和花花一起赶紧

 

回家吧!

哪条路才是回家的路呢?

花花正在犯愁的时候,突然想起了

 

妈妈的话,得数是40的路就是回家的路。

请同学们算一算,下面哪

 

些式子的得数是40?

(学生活动)

 

20+30=100-60=0+40=30+0=

 

40-10=90-50=30+10=70-20=

 

50-10=50+20=70-30=40+30=

 

2.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四”第1~5题。

 

【课堂小结】师: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用计数器表示。

 

(3)1个十加2个十得3个十,是30。

 

(4)1+2=310+20=30

 

(2)用计数器表示。

 

(3)3个十减2个十得1个十,是10。

 

(4)3-2=130-20=10

 

(5)因为10+20=30,所以30-20=10。

 

计算方法:

以十为单位,直接把十位上的一位数相加或相减。

 

【板书设计】

 

本节课是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的难度不高,只要知道是几

 

个十加减几个十,那么计算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例1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

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

这节课看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问题,这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数的计算。

因此本节课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获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真正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另外,学生用点数等方法进行计算也是允许的,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相同数位的数相加时,经常出现看错数位的问题,所以要注意变换练习形式,突出计算的正确性。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的计算方

 

法。

 

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

 

接相加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

 

【复习导入】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40+250+3050+3

 

2.比较以上两组题中前后两算式的不同点。

 

【探究新知】

 

1.看情境图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教材第64页例1的情境图。

显示小林与小红的对话。

 

师:

从这幅图上,你们能看到什么?

 

生1:

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

 

生2:

小红才写了20个字。

 

⋯⋯

 

师:

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

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生2:

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2.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师:

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这个问题好不

 

好?

谁能列出这个问题的算式来呢?

 

学生独立写出算式:

25+2

 

师板书到黑板上。

 

师:

结果是多少呢?

现在可以独立思考,直接在头脑里想,也可以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习因难的学生。

 

小组汇报。

 

小组1:

先摆5根小棒,加上2根得到7根小棒,再和2捆小棒合起来是27根。

 

小组2: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

25根、26根、27根。

不利用小棒直接计算。

 

小组3:

先算5+2=7,再计算20+7=27。

 

小组4:

用点数的方法算:

25、26、27。

 

3.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师:

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棒啦!

自己就用这么多方法算出了25

 

+2的结果。

现在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请你再用刚才的方法来解决吧。

 

学生独立试做。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生1:

先摆2捆加2捆是40根,再和5根合起来是45根。

 

生2: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25+20:

25、35、45。

 

生3:

先算20+20=40,再算40+5=45。

 

4.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异同。

 

师:

以上两题的不同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方便?

 

学生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意见,板书计算过程。

如: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巩固练习】

 

1.口算。

 

40+17=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进行计算。

 

2.完成教材第64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独立进行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快与你的同学说一说吧。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内容,学习的难度

 

不高,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第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例2

 

【教材分析】

 

通过联欢会上大家分矿泉水作为教学情境,用学生动手摆小棒的活动理解进位加法的基本思想,进而得到算理,通过课后的相应练习加以巩固。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并熟练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明白了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

 

学生完全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并掌握这一新知识,新、旧知识的接触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找准了,学习这部分知识就会很顺利。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口算卡片。

 

【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师:

我们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口算,老师想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看谁反应最快?

请你们直接说得数。

 

出示口算卡片:

 

4+7=

6+8=

8+9=

7+5=

9+7=

31+5=4

+41=80

+17=12

+60=20+16=

 

找两道题让学生说计算方法。

 

2.导入新课。

 

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计算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

两位

 

数加一位数(进位))

 

【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2)班的联欢会上,同学们准备了什么?

(24瓶一箱的水和9瓶散装水)

 

看到这些,同学们马上想到了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

一共有多

 

少瓶矿泉水?

 

师: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预设1:

学生直接说出算式24+9。

 

师:

看来同学们想到了计算,计算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24

 

+9等于多少?

应该怎样算呢?

 

预设2:

24+9=33

 

师:

33是怎么得到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2)动手摆学具,探究计算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计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其中。

 

(3)反馈交流,呈现多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

摆小棒点数法

 

摆出24根小棒,用点数的方法再数出9根,25、26、27、28⋯33,

 

会数到33根,所以24+9=33。

 

方法二:

“凑整十”法

 

把9根小棒分成6根和3根,拿出6根与2捆4根凑成2捆10根小棒,可将10根捆成一捆,也就是3捆。

再加上剩下的3根,一共是3捆3根,即33根。

所以24+9=33。

也可以把24根分成23根和1根,1根和9根合在一起是10根,再和23根相加,是33根。

 

小结:

先将两位数或一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和剩下的数相加。

 

方法三:

“进位加”法

 

用4根小棒加9根小棒是13根,捆成1捆3根,再加上2捆,一共是3捆3根,即33根。

 

先算4+9=13,再算13+20=33。

学生汇报,教师同时板书:

 

小结:

先把个位数相加,得出结果,再和整十数相加。

个位相加

 

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2.总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点数法;

(2)“凑整十”法;(3)“进位加”法。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5、9、11、14题。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运用以前学的知识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加法,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4+9=33

 

(“凑整十”法)(“凑整十”法)(“进位加”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要学习一个进位如何想办法把数字凑成整十数,然

 

后再进位,这里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但是还有少部分是

 

需要加强练习的。

 

第4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例1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

本课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减法计算;二是有关求两数相差多少的数学实际应用问题两个方面。

 

【学情分析】

 

因为本课内容既是20以内减法和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发展,同时又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过去所掌握的计算方法解决本节计算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本节内容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口算内容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

学生有了加法的基础,很容易类推出减法应该怎样算。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和整十数的算理和算

 

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渗透在计算中要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的算

 

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

 

【复习导入】

 

1.小黑板出示口算题:

 

63+3=50-40=60-30=5+42=

 

34+20=60+3=80+5=25+40=

 

2.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你

 

们想知道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主题情境图,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1)班的“图书角”摆了好多书,大家快来看一看,图书借阅情况是怎样呢?

 

生1:

故事书有35本,借出去了2本。

生2:

动漫书有35本,借出去了20本。

 

师:

同学们观察真仔细!

你能根据刚才看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

还剩多少本故事书?

 

生2:

还剩多少本动漫书?

 

⋯⋯

 

(2)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用什么方法解决?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

”就是用35本减去借

 

出去的2本,用减法计算,列式为35-2。

同理,第二个问题列式为

 

35-20。

 

(3)探究算法。

 

师:

同学们会计算上面的题吗?

大家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摆第一个问题:

先摆3捆和5根小棒表示35,从35根小棒中去

 

掉2根,也就是从5根小棒中去掉2根,还剩3根,和3捆合起来是

 

3捆加3根,共33根。

由此摆法可得出计算35-2的方法:

可以把35分成30和5,先

 

用5-2=3,再用30+3=33。

 

教师板书:

 

摆第二个问题:

先摆3捆和5根小棒表示35,从这些小棒中拿走2捆表示减20,3捆小棒拿走2捆还剩1捆小棒,即10根,与5根合起来是15根小棒。

 

由此摆法可得出计算35-20的方法:

就是把35分成30和5,先用30-20=10,再用10+5=15。

 

教师板书:

 

师:

也可以用拨珠子的方法计算这两道算式。

 

计算35-2时,从个位的5个珠子中拨走2个,这样个位剩3个珠子,十位是3个珠子,表示33,即35-2=33;计算35-20时,从十位的3个珠子中拨走2个,这样十位剩1个珠子,个位不变,还

 

是5个珠子,表示15,即35-20=15。

 

2.归纳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师:

现在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第一道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第

 

二道是两位数减整十数,大家比较一下,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

 

同?

 

(1)两位数减一位数,先从个位减,然后再和整十数相加,即直接用两位数的个位数去减一位数得几个一,再将得数与两位数的十位数合起来。

 

(2)两位数减整十数,计算时先用几个十减几个十,然后再加上几个一。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

 

2.口算练习。

 

64-20=65-5=26-2=39-7=84-40=

 

75-3=93-30=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通过用学具摆一摆,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想法,以达到掌握算理的目的。

 

第5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例2

 

【教材分析】

 

这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这既是本单元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材中的摆小棒图,特别是右边的摆法和想的过程非常重要,反映了退位减法的实质,为学生发现和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供了依据。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不退位减法的学习和前面加法口算的学习,学生已理解了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计算的道理,因此对两位数减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学习,学生可直接运用知识迁移进行计算。

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索找

 

到方法,但是由于退位减相对较难,教师要充分利用“6减8不够减

 

怎么办”的认知冲突来启发学生思考并找到方法。

由于计算比较枯

 

燥,学生会感到乏味,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计算的热情。

 

【教学目标】

 

1.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正确

 

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

 

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并掌握退位减法中“借1当十”的算理。

 

【教学准备】

 

口算卡、小黑板、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

 

【复习导入】

 

1.出示口算题卡。

 

10-4=11-2=17-9=14-5=12-7=

 

15-8=13-6=12-3=14-6=16-8=

 

2.小黑板出示计算题。

 

27-3=95-4=56-6=

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