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140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

《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档Word下载.docx

(大自然的神奇景象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2、师:

今天,我们一起阅读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

(板书课题)注意“滴”字里面是个“古”字

学生齐读课题。

3、都说课文的题目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

透过课题,我们可以猜想到课文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就是滴水穿石的奇观和它带给作者的启示)。

看看我们的猜想对不对。

三、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大声的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看看课文每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师:

课文读好了吗?

我们先来看看这课的生字。

2、检查生字生词

第一组:

安徽 

日雕月琢 

给予(纠正字音)给予(“给”字是多音字)

第二组:

碳粒小贩 

自谋生计 

迷恋 

自勉

专利权《本草纲目》

重点指导:

碳粒(结合课文猜一猜碳粒的意思)

自勉(解释) 

《本草纲目》(医学巨著的名字)

学生开火车读。

学生齐读。

过渡:

生字认得很好,课文里还有一些四字词语和成语,你会读吗?

第三组:

滴水穿石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接连不断 

锲而不舍

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的“锲”的读音。

读了这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这些词语的意思相近,同学们也可以像老师这样分类积累词语。

4、读了课文后,你知道课文哪几段写的是滴水穿石奇观。

哪一段写的是启示?

3、4段写的是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一步来读书。

过渡:

课文是从滴水穿石讲起的,那就让我们先来回想一下,一滴水滴在你的手心里是什么感觉!

(微不足道)

四、精读品味

1、师:

水滴这样微不足道却能在坚硬的石头上形成一个小洞,读到这儿,我想同学们肯定会和作者产生同样的疑问,那就是……(引说)

(出示句子)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

(作者自己提出问题,后面接着回答了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找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谁来读读你画出的答案。

结合回答,出示句子。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

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出示句子)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这两句话都写了滴水穿石的原因,有什么不一样呢?

哪一句话更概括呢?

(第二句)

我们来齐读这句话。

结合学生回答,并板书: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师:

让我们来联系前文想一想:

水滴是怎样目标专一的?

(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

那它又是如何持之以恒的?

(接连不断,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

4、(放录音)师:

听,小水滴就是这样一滴一滴的滴穿了石块,它可真让我们……(引说)

学生自由说。

(敬佩、佩服……)

把你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谁想来读一读?

老师听出了你特别佩服小水滴,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全班齐读。

5、过渡:

滴水穿石的原因搞清楚了,该讲作者由此得出一个深刻的启示,第二段有没有启示?

第三段有没有?

第四段有没有?

到最后一段才告诉我们了?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6、这滴水穿石的启示放在最后一段,中间3、4自然段这么大段大段的内容和滴水穿石没什么关系啊,我们删除吧。

没什么关系吗?

7、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这段的内容和滴水穿石有什么关系?

作者是用哪句话把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和人联系起来的?

看了“滴水穿石”的奇观,真让人震撼,不由得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引读)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出示句子)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哪样?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肯定的说就是……(引说:

什么事都能做成。

课件出示: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 

)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8、过渡:

在第三自然段,作者就由“滴水穿石“的奇观联想到了人。

快速地读读课文,看看他都联想到了哪些人的事例?

学生读课文找答案。

(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介绍分层

9、师:

我们来看第三自然段,这段话很长,但是叙述的却很有条理。

先讲了李时珍的故事,到第二句结束。

我们用一条单竖线隔开,把它作为第一层;

接着讲了……,作为第二层;

然后,讲了……,作为第三层;

最后是作者的总结。

这样,用三条简单的单竖线就把这一段分成了四层。

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分分层吧!

学生试分层。

小结:

分层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课文的叙述层次,让阅读更有条理。

具体分析人物

10、你佩服哪一个人物,练习读一读。

(大家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佩服之情了吗?

)(随机进入)

指名读,评价指导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

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联系四年级的课文理解。

爱迪生——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

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指导理解:

迷恋

“毕生”是多长时间?

爱迪生就是这样不停地研究、实验,最后拥有了1000多项发明权,这就是“孜孜不倦”。

齐白石——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

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

“不教一日闲过。

”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

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出示齐白石的画)这是齐白石老人在93岁高龄时画的画,整幅画上只有黑白灰三种色彩但却画的……(引说:

栩栩如生)

你们理解的那么好,相信读的会更好。

11、小水滴目标专一,表现在它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小水滴持之以恒表现在它接连不断、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最后终于滴穿了石块,那么这三位了不起的人他们的目标是什么?

他们是怎么持之以恒的?

怎么做的?

结果又怎样?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执笔,合作填写学习表格。

学生分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

12、教师出示表格

13、指导朗读。

大家和佩服小水滴一样佩服这些人,是因为——

读了这三位伟人的事例,你赞同作者的观点了吗?

你被作者说服了。

那你想到了哪些人?

他们也和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鼓励学生说清楚。

14、是啊,像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人物事例很多,作者选取了其中的3个,李时珍是古代的,齐白石是现代的,他们俩是中国的,而爱迪生是外国的,这些事例非常有代表性,

(引读)同学们,你看……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吗?

这“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的是什么?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14、师:

如果没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会怎样呢?

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学生说。

就像雨水一样,即使力量再大,也不能滴穿石块。

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有些同学学习书法、乐器,学了几个月就放弃了,没有学成。

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啊。

作者为什么要举雨水这个反面例子吗?

你怎么想?

水滴和雨水都是水,同样是水,微不足道的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滴穿石块,力大无比的雨水没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却不能滴穿石块。

这种强烈的对比给读者的震撼力更强!

作者从正、反两方面举实例,说得我们是心服口服。

15、师:

看来,同学们已经明白了“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那就是(引读):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就可以用它来自勉,那就是(引读)

这样我们就会鼓起勇气,斗志昂扬。

让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引读)

总结:

希望你们能把它记在心里,成为你的座右铭。

帮助你们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五、拓展经典:

小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滴穿石快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其实水带给我们的启示还有很多很多。

大家看——水遇热会升腾成为气,遇冷会凝结成为冰。

顺流而下成飞流瀑布,遇到高山阻碍它蜿蜒绕行,宁静时是一潭清波,奔腾时是波翻浪涌,在不同的容器中,水总能适应环境并把它充满。

老子说:

“上善若水”是对水的高度赞誉。

让我们也观察水,了解水,从水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上善若水”的资料。

2、你认为一个人的成功还需要哪些条件?

仿照课文的写一写。

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

一、 

揭题导入

1、 

板书“水”、“石”,这两样事物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水:

水是温柔的,恰如中国古代之贤妻良母,所以有个词语叫“柔情似水”

石:

石头给人的感觉:

又硬又重,所以有个词语叫“坚如磐石”

2、能把这两个字补充成一个词语吗?

板书“滴水穿石”齐读

3、读着这个词语有何疑问?

(水怎么可能滴穿石头呢)

对呀,貌不惊人的柔软的水怎么可能滴穿坚硬的石头呢?

4、但是,“滴水穿石”的现象却真的存在,还成为了大自然奇妙的景象

出示图师述文中第一节

5、这样柔软的水到底为什么能够滴穿如此坚硬的石头呢?

如果我们能解开这个谜团,还能从中得出许多“启示”呢!

(板书完整课题)

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

1、水滴为什么会穿石?

它给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

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

(1):

滴水为什么能穿石?

A出示: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B再请位同学好好读读这句话,找找看滴水穿石的条件是什么?

C这句话怎样读好?

3、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指读

(2)齐读

(3)这句话中有四个四字词语,找找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反义词)

(4)再请位同学读读这句话,读好它

4、其实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四字词语出示

(2)哪些词语和“持之以恒”意思相近,找出来(变红色)

(3)这些红色词语都表示做一件事要持之以恒,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那么应该怎样读好?

(4)到文中找出相应的词,把这些词语放到文中去读,把句子读好自己练读

5、老师也找到了这些句子出示

(1)谁来认真的读接火车

(2)教学“纲”,《本草纲目》你们理解吗?

《本草纲目》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

全书52卷,约200万言,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李时珍根据古籍的记载和自己的亲身实践,对各种药物的名称、产地、气味、形态、栽培、采集、炮制等作了详细的介绍

(3)谁再来读这句话

(4)教学“恋”曾在法布尔那课学过很多与“迷恋”相近的词

6、其实那么多句话,只表达三个方面的意思,怎样概括?

思考交流

(1)交流

(2)出示:

微不足道的水滴持之以恒滴穿石块

许多名人凭借“滴水穿石”的精神获得成功

让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7、根据这三句话怎样给文章分段?

带着这样的问题再来读课文

三、再读文章

1、指名分节读文

2、交流分段

3、再请同学读第四节,思考这节写的什么?

这是篇说理性文章,会举例子来说明观点,第四节是反面举例,第三节是正面举例

4、现在你能把这三句话化成一句话,根据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水滴……滴船石块,现实中许多名人……,所以我们要……

5、这篇课文还有几个生字:

谋贩勉强

6、下节课我们好好研究“滴水穿石”的精神

四、作业

教师随机穿插引导(小卡片上出示)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

锲:

雕刻。

不断地雕刻一件东西。

  日雕月琢:

琢:

不停地雕刻。

  微不足道:

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

  持之以恒:

恒,永久。

长久地坚持下去。

  迷恋:

过分爱好而恋恋不舍。

  孜孜不倦:

孜孜,勤勉。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坚持不懈:

懈,松懈。

坚持下去,一点也不松劲。

  炉火纯青:

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的地步。

  铭记:

铭,在器物、石碑上刻字。

深刻地记在心里。

  本草纲目》:

中药学书名。

全书52卷,分16部、60类,收载药物1892种,搜集药方1.1万余条,附有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

  4、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

(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

  5、解题:

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

  自读,读不准的看看书上生字表中的拼音。

  指名读生字,每个读2遍。

  出示词语领读词语,集体跟读。

  同桌分一下工朗读课文

  ①滴水怎么能穿石?

  ②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仿照课文第3段,搜集一个事例,简要地写下来,尽量附上人物的图片,可剪贴,也可作画。

(名人的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出示课题,齐读)

   2.“滴水穿石”是什么意思?

“滴水穿石”也叫“水滴石穿”。

让我们来看一幅图,(出示:

安徽广德太极洞“滴水穿石”的奇石图。

)你看到了什么?

   3.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

    是不是正如你们所说的那样呢?

它又会给我们留下怎样耐人寻味的启示呢?

  二、初读课文,预习检测:

   1.打开课文,带着这2个问题,自由朗读,并从文中划出相应的语句。

   2.预习检测1: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1)生字词正音,并理解词义。

     出示生字词:

     a.指名2生朗读,齐读。

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b.会读了,还要会理解,说说你已经了解了哪些词?

      ◆迷恋(痴迷)

      ◆自勉(自己勉励自己)

      ◆自谋生计(选择“谋”的字意)

      ◆日雕月琢(形容经历的时间很长)

      ◆小贩

      ◆《本草纲目》(纲:

比喻事物最主要的部分。

这里就是指李时珍把各种药物分为16部,再按照各种药物的名称、产地、气味、主治等分门别类地罗列出来,这就叫——纲目,本草纲目。

      ◆碳粒电话筒(传声原理:

利用声音震动话筒里边松散的碳粒,产生不同的电阻,然后由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

      ◆专利权(创造发明者在期限内享有的利益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安徽省(地处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带)

      ◆给*予(“予”的意思就是“给”,多音字组词)

   

(2)重点词语朗读、理解。

     出示四字词语:

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

     文中四字词语很多,你能准确朗读吗?

如果能读出味道来就更好了。

     a.指名3名学生分行读词。

     b.与“滴水穿石”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哪些?

(突显词语)女生齐读。

     c.其中哪两个词语与他们是相反的?

(突显词语)男生齐读

     d.成语是我们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平时要多积累,运用到我们的文章中就能锦上添花。

这些好词你能记住多少呢?

试着分类背一背,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记得多。

     e.同学们背得非常投入,课后把他们再记记牢。

你还可以再积累一些与滴水穿石内涵一样的成语。

   3.预习检测2:

    过了词语关,现在我们来闯闯课文朗读关。

    

(1)练读文章中的问句(设问句、反问句)。

    

(2)练读预习时通过多遍朗读才读顺的句子。

(2个)

      提醒注意:

读书要关注句中的标点,长句要注意朗读时的自然停顿。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回顾课文,“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指名读,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小节向我们揭示的,若把这句话浓缩成其中的两个词该怎么说?

(板书: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感知课文脉络:

这是一篇说理的文章,这就是作者的主要观点,(齐读)课文还有一句与他遥相呼应,是哪句呢?

     这一句话是怎么得出的呢?

(是由滴水穿石的现象得出这个观点。

)这就叫——(板书:

引出观点)

   3.课文最后向我们揭示启示,得出结论,(板书:

得出结论)这样首尾呼应,就使文章浑然一体,更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一起把这两句话读一读。

   4.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个观点,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

举例论证)举了几个例子?

(4个)哪四个?

(三个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和雨水不能滴穿石块这个现象)

   5.小结:

这是说理性文章的一般结构。

  四、教学第一自然段:

研读“奇观”:

    过渡:

同学们,实现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这么重要的启示呢?

让我们走进安徽广德太极洞内,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这个奇观,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

   1.出示【学习单一】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滴水穿石”这个奇观是什么?

是怎么形成的?

用不同的符号边读边划。

   2.谁愿意做个导游,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太极洞奇观介绍给大家?

(评价:

很有感情,是个不错的导游。

   3.这块石头“奇”在哪?

(出示语句)这块石头最奇特的地方就是那中间的小洞——光滑圆润。

在你的印象中哪些事物是光滑圆润的呢?

(感知“光滑圆润”的事物:

珍珠、大理石打磨出的球体。

(能工巧匠精心雕琢的)、鹅卵石、雨花石(那是经历了无数风浪形成的)

    而这个小洞似乎也是被哪个雕刻家精心雕琢、打磨出来的一样。

你能读出这种“神奇”吗?

   4.这一奇特的景观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出示句子:

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

原来-----一大奇观。

)形成这一奇观需要两个条件,那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5.水滴的力量是那么微不足道,可是它居然能把石头滴穿,真是奇迹啊!

    课前,老师就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反复朗读,其中的“日雕月琢”这个词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小水滴惊人的力量。

我反反复复地读着,仔仔细细地琢磨着,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小小水滴如同一个志向高远的雕刻师,日日月月,分分秒秒------在岩石的一个地方滴啊滴啊-----从不间断,正是这种惊人的毅力成就了小水滴创造出这一伟大的奇迹。

   6.你们从这段话中的哪个字词上也感受到了小水滴的力量呢?

请你用着重符号标出。

(指名答,突显文字)

   7.请你也学着老师的样,抓住一个词,在旁边写上你独特的感受,并通过朗读让老师坚信小水滴也是一位“大力士”。

    (出示【学习单二】1.默读第一自然段中的3、4、5句,抓住一个词,在旁边写上自己独特的感受。

2.练习有感情朗读,表达出小水滴的力量。

   8.结合学生谈的体会,相机评价,指导朗读:

    ●接连不断:

多么有恒心的小水滴啊。

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这就叫“持之以恒”

    ●同一个地方:

这就叫“目标专一”。

你也来读一读。

    ●几百年----:

时间改变不了小水滴的志向,改变不了小水滴的恒心。

    ●锲而不舍: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就叫“持之以恒”,你也能读好吗?

让大家也来感受一下。

    ●日雕月琢:

这就是目标专一的小水滴。

     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小水滴将几万年的力量积累起来去攻克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

滴,滴-----绝不后退,绝不放弃。

这就叫——“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引导学生说出相关词语)多么令人敬佩的小水滴啊!

   9.让我们记住太极洞内这一大奇观,齐读第一自然段,抓住关键字词,读出小水滴的专一,小水滴的恒心。

(齐读)

   10.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抓重点字词,进行理解、感悟、朗读,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经常学习运用。

  五、教学第二自然段,初步感知“滴水穿石”的精神:

   1.(出示句子)师引读:

水滴的力量虽然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成为难以置信的“奇观”。

   2.如果说小水滴也有精神的话,那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一个人的力量同样是渺小的,但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如果——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这就是说——(引导学生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4.我们已经知道,反问句的作用是——强调说话的语气,而且在说理的文章中更能增强说理的效果,启发人们的思考。

    请你把这种强烈的语气读出来——

    请你把这种说理的效果读出来——

    让我们一起自信地告诉自己——

   5.总结:

小小水滴,志存高远,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