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地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1403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地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地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浙江省杭州地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地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地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浙江省杭州地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浙江省杭州地区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上填涂班级、考号和姓名;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礼记·祭统》云: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国语·晋语》曰:

“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

A.宗法关系  B.道德规范  C.战争祭祀  D.儒学思想

2、战国有云: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周初分封而建的宋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墨子。

观察下图,宋国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3、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研究西周史的学者看到过烽火戏诸侯,也没有一个研究亚里土多德的学者见过他本人,我们只能通过目击者和追忆者的记载来叙述以往的史实。

这表明(  )

A.史学家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实

B.史学家必须经过田野考古,以获取第一手材料

C.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造成史实表述的不确定性

D.历史研究不是抽象的争论,需要专门技术的支持

4、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

这场战争发生于(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

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下列观点与作者相符的是()

A.秦始皇灭六国,实现统一           B.大修长城,无实际作用         

C.推行郡县,有利于统一     D.汉取代秦,秦政全否定

6、学者评价在某一制度时说:

“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

“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度            D.宗法制度

7、今年的热播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引发了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

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也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

下列官职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是(  )

A.刺史                    B.郡守                     C.同平章事            D.三司使

8、《朱子语类》云,“唐制: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唐朝这一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

A.中书省负责封驳审议职能                    B.三省宰相拥有最终决定权

C.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D.分割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9、中国古代有一中央机构,既管理全国事务,又管理地方事务,其主管地方事务,其主管长官称“国师”,该机构是(  )

A.唐朝中书省             B.宋朝枢密院         C.元朝宣政院         D.清朝军机处

10、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

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B.行省之下设郡县等多层行政管理机构

C.行省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军事权力    D.行省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11、“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使上海“海禁大开”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1911年10月11日,某城贴满了告示,上面写道:

“今奉军政府令,告我国民知之:

凡我义师到处,尔等不用猜疑。

……共图光复事业,汉家中兴立期。

建立中华民国,同胞其毋差池!

”这座城市是(  )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武汉

13、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为改造中国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下列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推翻清朝统治②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③组建同盟会④建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

14、1919年,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

“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

”这反映了(  )

A.中国人民开展收回利权运动                B.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四运动

15、“中共一大是在当局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会场一度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以致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文中的“当局”是(  )

A.晚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南京临时政府    D.国民政府

16、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

“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

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

”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  )

A.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B.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

C.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D.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17、“中国独特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提供了武装的中国革命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毛泽东认识到这种“可能性和必然性”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18、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

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耳!

……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

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

19、下图为抗日战争初期某次会战的概况,下列选项中关于这场会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四军参与了这场会战    B.期间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0、下图为中国近代某重大战役形势图。

该战役(  )

A.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B.标志着长江以北战事结束

C.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21、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A.③②①④B.①②③④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

22、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

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D.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23、对纪念章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C.新政府直接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D.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4、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5、下图所示的公开信被视为新时期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基础。

在这一公开信发表的当天(  )

①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②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三次合作

③两岸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

④全国人大通过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6、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

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

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7、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

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彻底破坏

C

1978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D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获得通过

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28、周恩来说:

“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

A.“不结盟”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求同存异

29、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

“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

”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  )

A.号召亚非实行不结盟政策                    B.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30、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重大活动。

这反映新时期我国的外交策略是(  )

A.谋求与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                B.开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积极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D.睦邻友好促进周边局势的稳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10分)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潮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民国”取代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1954年以后我国宪法的修改历程

方式

结果

全面修改

(将原来宪法重新改写)

1975年宪法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部分修改

(对宪法部分条文进行修改)

1988年宪法

1993年宪法

1999年宪法

2004年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两代“政治是专制的”,并分析其消极影响。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了材料二中的“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并说明“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的具体表现。

(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99年宪法中关于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可能增加的内容;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趋势。

(3分)

32、(10分)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石。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中国古代是“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

也就是说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允许多种类、多层次的管理制度......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

1937年5月

陕甘宁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成立。

1938年10月

毛泽东发表《论新阶段》,对民族自治问题做了探索思考。

1945年

党中央派出以乌兰夫为首的大批共产党员到内蒙古地区开展工作,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

1946年4月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和东蒙自治政府在承德举行了统一内蒙古自治运动的会议。

1947年3月

中共中央东北局起草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等文件。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

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召开。

有来自内蒙古大部分盟旗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汉、满、回、朝鲜等各民族代表,包括工人、农民、牧民、知识分子、革命干部和军人,以及部分工商界人士、地方士绅和民族、宗教上层人士。

——根据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观点,并结合中国秦朝中央政府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

(5分)

(2)结合材料二概述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主要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意义。

(5分)

 

33、根据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整理,能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

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自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

前所未闻的故事》

请回答:

(1)指出中日甲午战争的起讫时间。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甲午战争相关的民众自发抗争事件及此抗争事件中涌现的两位领导人。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分水岭事件”具体所指事件。

(2分)结合所学知识,例举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要表现。

(4分)

3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目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

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罗斯福(1945年1月)

材料二:

(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说:

“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

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

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1960年11月4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

并指出当时中美两国的关系。

(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的对华态度。

(1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进入20世纪70年代初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并简述促使材料三漫画人物“去北京”的因素。

(6分)

 

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五校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A

D

C

C

A

C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D

C

B

C

B

A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B

B

B

B

D

C

C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

(1)举例: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2分)

影响: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局面。

(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事件:

辛亥革命。

(1分)

表现:

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3分)

(3)内容: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分)

趋势:

从专制向民主发展;从人治到法治。

(2分,答出一点即可得1分)

32、

(1)观点:

“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是古代中国始终维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原因。

(1分)

秦朝论述:

北击匈奴,夺河套,筑长城,修直道;南征越族,修灵渠,置郡县;西南地区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进行管理;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任答2点给3分,注意一个方位最多2分,1分放在最后一句话上)

(2)条件:

中共领导下对民族自治的尝试;毛泽东等的理论探索;内蒙古各族各界人民的努力;(3分)

意义:

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任答2点即可)

33、

(1)时间:

1894—1895年。

(1分,写错任一时间均不给分)

事件: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分。

答“公车上书”亦可)

人物:

邱逢甲、徐骧、刘永福(2分,康有为、梁启超等。

任意两人,写错字不给分)

(2)事件:

遵义会议。

(2分)表现: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将东北各地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号召平津学生南下抗日宣传。

(4分。

回答其中2点即可得分,只有“八一宣言”,没有具体内容,只能得1分。

34、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日本法西斯势力,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2分,任答2点给2分)同盟关系。

(1分)

(1)态度:

敌视(反对)新中国。

(1分)

(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分)(“中美关系的缓和”也可,中美建交不给分)

因素:

美国长期“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地位,利用中国牵制苏联;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