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14192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13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docx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

 

园林树木栽培学

讲义

(2011年下期,2009级园林)

 

园艺林学学院

舒常庆

第一章树木生长发育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

又叫大周期、大发育周期或世代周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严格来说是从合子开始),经过多年的生长、开花结果,直到树体衰老更新死亡的整个时期。

第一节树木的个体发育

一、树木个体发育的概念

1.个体:

独立生长的单株树木。

有性个体:

时间年龄=生物学年龄。

无性个体:

时间年龄<生物年龄(母体年龄+时间年龄)

2.个体发育:

单株树木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所进行的发育史。

3.树木个体发育与1、2年生植物的差别:

多个年发育周期后才开始结实;多次结实(例外:

大部分竹子一次开花);阶段发育周期长(寿命长)。

4.研究树木个体发育的意义:

在不同阶段不同年龄时期采取不同的栽培措施。

二、树木生命周期中的个体发育阶段

(一)有性繁殖树的个体发育阶段

1.有性繁殖树发育阶段的划分

⑴胚胎阶段(种子阶段):

合子→种子萌发前(胚的成熟→种子成熟→种子休眠)。

⑵幼年阶段: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营养形态构造建成,并具有开花潜能时为止。

果树上称为“童期”。

⑶成熟阶段:

具有开花潜能→生长明显减少、开花结果明显下降。

⑷衰老阶段:

生长明显减少,开花结果明显下降→衰老死亡。

衰老过程也可称老化过程。

在成熟时后,衰老就贯穿始终。

2.树木发育阶段(空间)分区

贾思勰(544):

用梨树不同部位的枝条嫁接繁殖的植株,开始结果的年限不同。

Knight(1795):

成年实生树顶部成年区的枝条繁殖后,无刺,次年即开花;基部幼年区的枝条繁殖后,刺多,次年不开花,开花结果年龄较晚。

(1)阶段发育的特点。

局限性:

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树木的细胞要发生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只限于生长点,且只能通过细胞分裂传递。

顺序性:

只有通过了前一个发育阶段,才能进入下一个发育阶段。

不可逆性:

一旦进入了更高级的阶段,就不能回到原来的阶段。

“干龄老,阶段幼;枝龄小,阶段老”

(2)分区方法。

通常以花芽开始出现的部位(严格说来应以生理成熟状态)作为幼年阶段过渡的标志。

因此,研究花芽着生部位的高度或节位,进行树冠分区。

(二)无性繁殖树的个体发育阶段

幼年阶段:

以来自处于幼年阶段的枝条繁殖的树有此阶段;以来自处于成熟阶段的枝条繁殖的树无此阶段。

营养生长阶段:

以来自处于成熟阶段的枝条繁殖的树,在开花结实之前所经历的时期。

成熟阶段。

衰老阶段。

三、树木阶段发育所必备的内部条件

1.最低限度的生长量。

节数(更确切)。

2.生长点分生组织要经一定数目的细胞分裂。

植株的大小不是成化成花的决定因素,不是高度而是节数。

3.茎顶端分生组织的物质代谢活性和激素的变化。

第二节树木的年龄时期

一、有性繁殖树的年龄时期

(一)幼年期

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

1.特征。

离心生长旺盛;扦插易生根;生长期长:

萌动早、落叶晚。

2.栽培措施。

中心任务:

为开花结果打下基础。

具体措施:

培养良好树形,轻剪多留;加强土、肥(N)、水管理。

3.利用。

扦插繁殖

(二)结果初期

第一次开花→开始大量开花之前。

1.特征。

树冠和根系离心生长最快,树冠基本定型。

树冠分枝节数增多,先端部位形成少量花芽。

一般花芽瘦小、质量差,座果率低。

2.栽培措施。

重肥轻剪,达到最大营养面积。

控制徒长,缓和树势,促进花芽分化。

若生长过旺,控肥(少施N,多施P、K),控水,喷抑制剂。

(三)结果盛期

开始大量开花结实→开花结实连续下降的初期。

1.特征。

树冠分枝更多,叶片、花芽、结果处于一种定型状态,花多、结果部位多,生理成熟部位以上都能开花结果。

有大小年现象。

2.栽培措施。

充分供应水、肥,但注意肥料配比,合理搭配;注意更新修剪,合理配备营养枝、结果枝、结果预备枝;适当疏花疏果。

(四)结果后期

大量开花结果的状态遭到破坏→几乎失去观花观果价值。

1.特征。

营养生长弱,同化物质减少,输导组织衰老、阻塞,大量的向心枯死,向心更新强烈,生长衰弱、树势弱,病虫害增多,抗性减弱。

2.栽培措施。

延缓衰老;大年注意大量疏花疏果,小年促新梢生长和控制花芽分化量;加强土、肥、水的管理;适当重剪回缩。

(五)衰老期

骨干枝、根逐步衰亡→植株死亡。

1.特征。

骨干枝、根大量死亡,结果枝少、细、短,整个树体失去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更新复壮能力弱,木质腐朽,树皮破落。

2.栽培措施。

一般花灌木:

萌芽更新,或砍伐重新栽植;古树名木:

提高其生活力,延缓衰老,更新复壮。

二、无性繁殖树的年龄时期

营养生长期→结果初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衰老期。

第三节树木的衰老与复壮

一、树木幼年阶段的特征(略)

二、树木幼年阶段变化的控制

1.成年植物转向幼年类型的方法

重修剪;成年接穗嫁接在幼年砧木上;赤霉素;

2.幼年类型转向成年植物的方法

控制环境条件,如调节日照长度;采用适当的修剪措施(日本落叶松,枝条拉平);选用适当的砧木(如矮化砧)嫁接;激素处理。

三、树木的衰老与复壮

(一)树木的寿命

遗传+环境+栽培

(二)树木衰老的主要标志

代谢下降,营养、生殖生长减少;顶端优势消失,向心枯死严重;光合组织/非光合组织比例下降;骨干枝树皮脱落快。

具体表现在:

1)枝干:

生长期短,生长量小。

2)形成层:

年轮逐年变窄,树木茎下部有出现不连续年轮的趋势,常常不产生木质部。

3)根:

产生不定根的能力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4)干重增长量:

干物质损失:

落叶;大量细根死亡;外部树皮枯死脱落;侧枝脱落;自然整枝。

5)树冠、茎和根系相对比例:

根系和树冠占树体干重的比例显著下降,主干所占比例最大。

(三)树木衰老的机理

1.合成与分解;2.生长促进剂与生长抑制剂;3.有机营养与无机营养;4.酶的活性;5.输导组织运输力;6.病虫危害。

(四)树木的复壮

树木在总的衰老进程中可实现局部复壮。

常用措施:

深翻切根;增施N和有机肥;回缩、台刈或截干;营养繁殖;适当施用赤霉素、生长素、激动素;加强土肥水管理;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本章小结

主要内容:

树木的个体发育;树木的年龄时期;树木的衰老与复壮。

思考题

1.树木完成阶段发育必备哪些内部条件?

2.衰老树可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复壮?

3.根据树木阶段发育的特性,成年实生树可明显地分为哪几区?

4.简答有性个体与无性个体年龄时期的主要区别。

第二章树木的年生长发育周期

年生长发育周期:

又叫小周期,简称年周期,是指树木每一年随着环境、特别是气候(如水、热状况等)的季节性变化,在形态和生理上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生长和发育的规律性变化。

年周期是生命周期的组成部分。

研究的目的:

树木造景和防护设计,不同季节的栽培管理。

第一节年生长周期中的个体发育阶段

发育阶段:

是指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器官形成所必需的阶段。

与年发育阶段有关的主要是:

休眠期的春化阶段;生长期的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黑暗阶段)

低温黑暗状态下形成芽原始体。

冬型树木:

10℃以下。

春型树木:

10℃以上

桃树种子:

(低温)层积处理,其幼苗嫁接于成年砧木上,在生长的当年就可能形成花芽。

未经低温处理,进行人工催芽,形成莲座状丛生叶的短枝,长时间保持(矮生状态);满足低温要求,通过春化阶段,恢复正常生长。

葡萄、沙樱桃、野板栗和隔年核桃等:

如通过春化阶段则一年生实生苗就可形成花芽。

树木春化阶段所需的时间与休眠深度是一致的。

冬性强的树木,休眠程度较深,通过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较低,时间也较长。

2.光照阶段

主要因子:

光强、光周期、光质。

芽和嫩枝的正常生长必须满足其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及时通过光照阶段。

南方树种引入北方,北方日照时间长(营养生长期延长)→易遭受冻害。

措施:

缩短日照→提早结束生长(使嫩枝及时成熟)→避免冻害。

北方树种引入南方,虽能正常生长,但发育期延迟,甚至不能开花结实。

第二节树木的物候

一、物候的形成与应用

(一)几个概念

1.物候(物候现象):

树木在一年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实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

2.物候期(生物气候学时期):

树木在一年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与之相适应的树木器官的动态时期。

3.物候相:

不同物候期树木器官所表现出的外部形态特征。

(二)物候形成的原因

环境。

产生变异(适者生存)。

(三)意义

1.准确预报农时,合理进行周年管理(如移栽定植、嫁接、整形修剪以及灌溉施肥)。

2.为树种规划、引种提供依据。

3.指导合理的种植设计。

二、树木的物候特性

1.物候出现的顺序性

梅花、腊梅、紫荆、玉兰等为先花后叶型;紫薇、木槿等则是先叶后花型。

渐进、连续、过渡状态

2.物候的非正常重复性

环境条件的非节律性变化,如病虫危害、高温干旱、去叶施肥等→多次抽梢、开花、结实和落叶等在一年中的非正常重复。

3.物候的交错性

例如,根和新梢开始或停止生长的时间并不相同。

根的萌动期一般早于芽。

一般新梢的速生期要早于根。

油茶抱子怀胎。

金柑多次抽梢,多次结果交错重叠通过。

三、树木物候的一般规律

生长期:

树木在一年中生长的日数(一般指叶芽开始萌动至落叶为止的日数)。

生长季:

一个地区适合植物生长的时期。

(季节明显的地区,生长季大致与无霜期一致)

树木的物候主要与温度有关。

每一物候期都需要一定的温度量。

(一)物候与遗传因素(内因)

1.种类(常绿树与落叶树);2.品种;3.年龄。

(二)物候与地理因素

霍普金斯物候定律(美国)。

中国的气候特点:

不同地区间的气温差异,冬春季较大,夏季较小。

1.地理纬度:

南北差异律。

2.经度:

东西差异律(西部萌动早)。

3.海拔高度:

高下差异律。

(三)古今差异律(年际差异,周期波动)

(四)物候与小气候

(五)物候与栽培措施

施肥、灌水、防寒、病虫防治及修剪等的影响。

第三节树木的主要物候期

一、落叶树的主要物候期

可明显地分为生长和休眠两大物候期

(一)萌动期

芽萌动膨大开始,经芽的开放到叶展出为止。

影响因子:

温度(萌芽主要决定于温度)、水分(土壤水分、空气湿度)和营养条件。

措施:

1.栽植,最好在这一物候期结束之前进行。

2.树液流动早、易遭晚霜危害的树木早春灌水、萌动前涂白、施用B9和青鲜素(MH)等生长调节剂,延缓芽的开放;晚霜发生之前,已开花展叶的树木喷洒KH2PO4等;在夜间极限温度到来之前熏烟喷雾。

(二)生长期

萌芽后,幼叶初展至叶柄形成离层开始脱落止。

包括萌芽、抽枝展叶、芽的分化与形成、开花结果等过程。

“S”形。

措施:

1.栽植不经济。

2.防晚霜(新放的叶,早开的花)。

3.生长调节剂。

4.夏季修剪。

5.松土、施肥、灌水。

(三)落叶期

从叶柄开始形成离层至叶片落尽或完全失绿为止。

正常落叶:

叶片衰老(自然衰老和刺激衰老两种)所引起。

非正常落叶:

过早落叶、该落叶时不落叶。

引起落叶的主要原因:

1.光周期的变化(日照时间变短)。

2.秋季温度下降。

3.环境变化(恶劣)。

4.生长素和乙烯,其他激素。

措施:

1.秋天在绿叶上喷洒生长素或赤霉素,可延迟衰老,使秋色推迟;施乙烯利(乙烯),则促落叶;2.生长后期停止施用氮肥,少灌水,多施磷钾肥等,促使树木做好越冬准备;3.大量落叶时进行树木移栽;4.落叶期开始时,对树干涂白、包裹和基部培土等,可防止形成层冻害。

(四)休眠期

从叶落尽或完全变色至树液流动,芽开始膨大为止。

树木休眠是在进化中为适应不良环境(如低温、高温、干旱等)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

冬季休眠,旱季休眠,夏季休眠。

休眠的种类。

根据休眠期的状态可分为:

1)自然休眠:

树木器官本身生理特性所决定的休眠。

它必须经历一定的低温条件才能顺利通过。

否则,即使给予适合树体活动的环境条件,也不能使之萌发生长。

2)被迫休眠:

是指通过自然休眠后,已经开始或完成了生长所需的准备,但因外界条件不适宜,使芽不能萌发而呈休眠状态。

自然休眠期长短的原因:

1.与树木的原产地有关;2.树龄不同,进入休眠的早晚不同;3.不同器官和组织进入休眠期的早晚不一致;4.同一枝条的不同组织进入休眠期的时间不同;5.光周期;6.树体缺氮或组织缺水会提早进入休眠。

措施:

1.在此期间栽植树木最经济,且有利于成活;2.对衰弱树进行深挖切根有利于根系更新;3.抗寒性差的树种,注意防寒;4.推迟(夏季重剪,多施氮肥)或提早进入休眠;延迟(如树干涂白、灌水)或提早解除休眠。

5.利用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调控休眠期:

秋天或春天施用NAA、2.4-D、2.4.5-T等可延迟开花期;在休眠期喷施FeSO4,可推迟葡萄萌芽;0.5%ZnSO4处理核桃,可提前1~2周进入休眠;秋季使用赤霉素(10-25ppm)可推迟休眠期。

二、常绿树的物候特点

(一)没有明显的落叶休眠期

(二)无集中落叶的现象,但干旱和低温可使它进入被迫休眠状态;叶龄较长(一年以上,松属2~5年);落叶为衰老的叶片;常绿针叶树的老叶多在冬春脱落;常绿阔叶树的老叶多在春季发新叶时脱落。

(三)物候进程差异大

1.一般1年多次抽稍。

马尾松(南带抽2-3次梢,北带则只抽一次梢);湿地松、火炬松(2-3次梢);油茶(幼龄可抽春、夏、秋梢,而成年一般只抽春梢);柑桔类(春梢、夏梢、秋梢和冬梢);

2.有的树种一年可多次开花结果。

如柠檬、四季柑等;金柑(抽一次梢结一次果);四季桂和月月桂。

3.有的树种同一棵树上有物候期重叠交错的现象,如油茶。

4.有的树种,果实生长期很长,伏令夏橙(春季开花,翌年春末果实才成熟);金桂秋天(9~10月)开花,第二年春天果实成熟;红花油茶的果实生长成熟也要跨两年。

参考书

宋小兵等编著,园林树木养护问答240例,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本章小结

树木年生长周期中的两个主要发育阶段

落叶树物候期特点及其栽培管理要点

常绿树的物候特点

思考题

1.物候,物候期,物候相

2.生命周期与年生长周期

3.树木物候的一般规律。

4.落叶树的年生长动态中,可以明显地分为哪两大物候期?

5.观察桃树、腊梅、紫薇、紫叶李、桂花、木槿、紫荆等树种的萌芽、开花、果实(种子)成熟及落叶等物候期。

第三章树木的营养生长

树木生长的概念

生长(growth):

树体重量和体积的增加。

发育(development):

树体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树木生长的分类

按持续期分为:

1)有限结构生长:

生长到一定大小就停止,叶,花,果;2)无限结构生长:

根和茎依靠分生组织生长,能不断自我补充和更新。

按性质分为:

营养生长、生殖生长。

按方向分为:

伸长生长、加粗生长。

第一节 根系的生长

全部根系约占植株总重量的25~30%。

一、树木根系的起源与结构

(一)树木根系的三大起源(origin)类型

实生根系,茎源根系,根蘖根系。

(二)树木根系的形态构成

主根:

胚根发育;

侧根:

主根上的各级较粗大分支;

须根:

侧根上较细分支。

可分为:

生长根及输导根;吸收根;根毛。

骨干根:

生长粗大的永久性的根,主要起支持、输导和贮藏的作用。

二、树木根系的分布

(一)树木根系形态的类型

主根型;

侧根型;

水平根型。

(二)树木根系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

1.水平分布

扩展范围:

多为冠幅的2~5倍。

密集范围:

树冠垂直投影外缘的内外侧。

施肥的最佳范围。

2.垂直分布

扩展范围:

可达4~10m,一般只有树高的1/5~1/3。

密集范围:

一般在20~60cm的土层内。

吸收根总是靠近地表。

*大树移栽如何挖土球?

根系分布和土壤。

土壤的物理性质影响根系分布,在物理性质良好的土壤中,树木根系发达;反之,则发育不良。

树木的根系有改良土壤的作用。

三、根系生长的速度与周期

(一)根系的年生长动态

无自然休眠期,只要满足其所需条件,周年均可生长。

冬季土温较低,停止生长,被迫休眠。

年生长可表现出一至多个生长高峰,且一般与地上部分的快速生长交替进行。

主要与树种(品种)、树龄、气候及栽培有关。

包括现有根系的伸长和新侧根的发生(形成)与伸长。

(二)根系的生长速度和物质转化

一般情况下,最活跃时期一天可伸长0.01~0.20cm;樱桃可达1cm/天;刺槐和杨属个别种一天可长5cm。

根的伸长总是夜间比白天大。

每天都在不断进行着物质的暂时贮存和转化

四、根系的生命周期

(一)根系生长速度的变化

在树木的一生中,根系也要经历发生、发展、衰老、更新和死亡的过程。

根系在树体幼时生长很快,一般都超过地上部分的生长速度。

这一时间因树种而异。

以后减缓,并逐渐与地上部分的生长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垂直根的生长在前期占优势,水平根的生长在后期占优势。

(二)根系的寿命与更新

自疏:

在根系的离心生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干枝早年形成的弱根、须根,由根颈沿骨干根向尖端衰老死亡的现象。

自疏现象贯穿于根系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须根的寿命一般只有数年。

吸收根生长一段时间后,开始木质化,外表变褐色,逐渐失去吸收功能,有的轴根演变成输导根,有的开始死亡。

由于受土壤环境影响,更新不规则,常出现大根季节性间歇死亡。

树木衰老死亡时,根系仍能保持一段时间的寿命,为萌芽更新提供了可能。

五、根系生长的习性及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一)根系的生长习性

1.向地性;2.趋适性;3.可塑性;4.再生性。

(二)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1.树种及树体的营养状况;2.温度;3.土壤水分与通气状况;4.土壤营养条件;5.繁殖方法;6.栽培措施;7.密度。

六、栽培管理与根系生长

(一)根据不同年龄时期根系发育特点,采取不同的栽培管理措施。

幼年期:

深耕或扩穴,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以形成强大的根系。

矮化密植栽培时,为提早结果,对乔化砧及生长旺盛的品种,须抑制垂直根生长、促进水平根发育,并采用垫根、弯根等方法控制徒长根系;侧施和浅施肥料,诱导水平根的发育。

成年期:

加深耕作层,深施肥料,促进下层根的发育;控制地上部的结实量。

衰老期:

注意骨干根的更新,多施粗有机肥,增加土壤孔隙度,促发新根,以延缓衰老。

(二)根据年周期生长特点进行土壤管理。

春季:

注意排水(春旱地区要注意灌水)、松土,以提高土温;施肥应以腐熟有机肥为主,以促进吸收根的发育。

夏季:

高温干旱季节,应采取松土、灌水、地面覆盖等措施。

秋季:

秋季和初冬发生的吸收根比春季多,抗性强,寿命长。

应深耕土壤,深施多施有机肥。

第二节茎的生长

一、芽的特性

(一)芽的异质性

1.概念:

同一枝条上或同一棵树的不同部位的芽,在形态、性质、生长势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2.表现:

芽的饱满度不同;抽生不同的器官。

芽的自剪(自枯):

柑橘、柿树等的新梢长到一定程度时,顶芽自行枯死脱落。

顶芽自剪后,其下的腋芽代替顶芽,实为假顶芽。

(二)芽的早熟性和晚熟性

芽的异熟性:

芽形态形成后是否经冬天低温阶段才能萌发的特性。

芽的早熟性:

芽形成后当年能萌发的特性。

分枝多,进入结果早。

柑橘,桃,紫叶李。

芽的晚熟性:

芽形成后必须经过冬天低温才能萌发的特性。

苹果、梨的多数品种。

早熟芽;晚熟芽

受树种、树龄及栽培地区的影响。

树龄增大,晚熟芽增多,副梢形成能力下降;北方树种南移,早熟芽增多,发梢次数增多。

(三)萌芽力及成枝力

萌芽力:

一年生枝上的芽萌发抽枝的能力。

以萌芽数占总芽数的百分率表示。

成枝力:

一年生枝上的芽抽生成长枝的能力。

一般以具体成枝数或以长枝占萌芽数的百分率表示。

因树种、品种、树势而异。

萌芽力成枝力均强的树种(品种),易于整形,但枝条过密,应多疏少剪;萌芽力强、成枝力弱的,易形成中短枝,但枝量少,应适当短截,促进发枝。

(四)芽的潜伏力

潜伏芽(隐芽):

枝条基部的芽或某些副芽,在一般情况下不萌发而呈潜伏状态。

芽的潜伏力:

潜伏芽(即隐芽)萌动发生新梢的能力。

芽的潜伏寿命:

芽保持萌芽抽枝能力的年限。

受遗传、营养及栽培管理等影响。

潜伏力强,易于更新;反之则难,易于衰老。

二、茎枝的生长与特性

(一)枝条的生长(自学)

1.枝条的加长生长

分为哪几个时期,如何划分?

营养来源,节间长短,叶片的特点,芽的特点。

2.枝条的加粗生长

向基生长(向基发育):

以树木形成层活动为基础的增粗生长是从芽开始逐步向基推进的。

3.伸长与加粗生长的关系:

加粗生长滞后于加长生长,停止也稍晚;伸长越旺盛,一般加粗生长也越旺盛。

(二)顶端优势与垂直优势

1.顶端优势

(1)顶端优势:

顶端分生组织或茎尖抑制其下侧芽发育的现象。

(2)顶端优势在树木上的表现:

中强侧弱;上强下弱;分枝角度上小下大。

(3)造成顶端优势的原因:

顶端的生长素;根的细胞分裂素。

2.垂直优势

(1)概念:

枝条着生方位背地程度越强,长势越旺的现象。

(2)形成原因:

外界环境;激素种类和含量差异。

(3)应用:

通过改变枝芽的生长方向可调节枝条的长势。

(三)茎枝生长的形态类型

1.直立生长

(1)垂直型:

形成紧抱的树形,如紫叶李。

(2)斜伸型:

易形成开张的杯状、圆形或半圆形树形,梅。

(3)水平型:

易形成塔形、圆柱形树形,雪松。

(4)扭旋型:

枝条生长呈扭曲和波状,龙游梅、龙桑、龙爪柳。

2.下垂生长

有十分明显的向地性,枝条一般纤细,无明显的主干。

易形成伞形树冠。

有些树种甚至在幼年时都难于形成直立的主干,须通过高接才能直立。

龙爪槐、垂柳、垂枝榆。

3.攀缘生长:

金银花、凌霄。

4.匍匐生长:

常用作地被植物。

三、树木的层性与干性

层性:

主枝在中央领导干上分层排列的现象。

干性:

树木的中心轴或主轴保持优势生长的特性。

凡中心干(枝)明显,长期保持优势生长者叫“干性强”;反之“干性弱”。

层性、干性与顶端优势的关系:

顶芽及其附近数芽发育特别良好,顶端优势强→层性和干性明显;顶端优势的强弱及保持年代的长短,可以表现干性层性是否明显。

四、树木的分枝方式

(一)总状(单轴)分枝

顶芽优势极强,生长势旺;高大通直的树干。

大多数针叶树的分枝方式属于这一种。

属于这种方式的阔叶树,幼年期表现突出,成年期不明显,如杨树。

(二)合轴分枝

顶芽瘦小或不充实,或形成花芽→顶芽下部的侧芽取代顶芽,行使向上延长生长的功能。

园林中的大多数树种的分枝方式属于这一种,多为阔叶树,樟树、刺槐、柳树、悬铃木、桃、梅、石楠。

(三)假二叉分枝

具对生叶(芽);顶梢不能形成顶芽→侧芽萌发的枝条,长势均衡,相对侧生,形似二叉。

泡桐,桂花,梓树,女贞等。

(四)多歧式分枝

梢端附近能抽出3个以上的新梢同时生长的分枝方式。

一般主干低矮。

苦楝,臭椿,结香等。

同一植株多种分枝方式;很多树种幼时单轴分枝,以后合轴分枝;裸子植物中单轴分枝占优势,被子植物中合轴分枝占优势。

六、生命周期中枝系的发展与演变

(一)枝系的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

1.离心生长:

以根颈为中心,向两端不断扩大空间的生长。

离心生长的空间占有是有限的。

2.自然整枝:

细弱枝自然枯死脱落的现象。

3.离心秃裸:

树木生长到一定年龄(程度),自然整枝从根颈开始沿骨干枝向枝端逐渐推进的现象。

离心秃裸的顺序。

离心秃裸的主要原因:

营养与激素分配的不均衡;环境变化。

(二)树冠骨架的形成过程

在离心生长及离心秃裸过程中,保存永久性的枝条逐渐形成的。

(三)主侧枝周期更替的规律

1.向心枯死:

树木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主枝自上而下、自外向内不断枯死的过程。

原因:

1)离心生长的有限性:

A)运输距离增大;B)生长素的水平降低,顶端优势弱;C)发育阶段的差异(枝老干不老)。

2)枝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