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1621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课题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课本P26---P27例1、例2

课时安排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难点: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答。

7+6+58+9-1324-10-7

20+30+1017-3+4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

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这道题怎样计算呢?

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展示算法。

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2.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

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

思考解题方法。

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

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

3.完成练习2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27页做一做。

2.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

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

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

学生自由说说。

五、随堂练习。

 

 

课题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

课本P28例3

课时安排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

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

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

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

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2.练习:

完成P28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小结:

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

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6题。

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

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

你又学会了什么?

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五、随堂练习。

 

 

课题

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

课本P34例4

课时安排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

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

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1)、出示主题图。

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估算方法。

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学生汇报,归纳。

(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

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

2.完成P31页做一做。

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课题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33

课时安排

第十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

P35练习七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个别回答。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归纳笔算加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

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内交流。

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汇报。

4.完成P35练习七第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5第5题。

读题理解题意。

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

你是怎读想的?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课题

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

课本P36、37

课时

安排

第十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动手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卷尺、直尺、米尺,可以测量身高的体重秤,学生记录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提出问题,引入活动。

问:

你们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

你的两手身开有多长?

你的步长是多少?

教室的门宽是多少?

窗户宽是多少吗?

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这些答案呢?

二、实践活动。

1.测量身高。

“你的身高是多少?

”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

我们班谁最高?

谁最矮?

哪个高度的人最多?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学生思考后回答:

可以使用统计表让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同学们的身高情况。

认识统计表。

用测量工具测量身高。

一边测量一边计录。

测量完后进行讨论交流。

观察统计表,在小组内交流从表中了解的信息。

指名回答。

2.测量活动。

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测量什么?

学生进行测量。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学生汇报测量情况。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四、随堂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