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1633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docx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解析

专题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命题剖析

考向

扫描

1

以选择题的形式结合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考查生理解能力

2

利用选择题考查生物膜的构成和功能。

考查生理解能力

3

常以简答题的形式结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的图解考查生物膜系统各部分的相互联系,考查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命题

动向

生物膜系统各部分相互联系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可能会利用生物膜的结构图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分泌蛋白的加工分泌过程,也有可能考查细胞膜与其他膜结构在功能上的区别,选择题是常考题型

1(2012年广东理综卷,1,4分)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

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

基因的表达过程中需要ATP提供能量。

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

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的功能不同,其内膜上含有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所需要的酶。

细胞膜的基本组成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故选。

答案。

2(2012年北京理综卷,1,6分)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

A线粒体的内膜

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内质的膜

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解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分别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发生,都能够产生ATP;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把光能转化为化能,储存在ATP中;原核生物蓝藻无叶绿体,但有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膜结构,能产生ATP;内质是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和加工车间,需要消耗ATP,故正确。

答案。

3(2011年安徽理综卷)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

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加工修饰的结果。

加工修饰的场所是(  )

A内质和高尔基体

B高尔基体和溶酶体

内质和核糖体

D溶酶体和核糖体

解析人体血清白蛋白为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后,进一步在内质和高尔基体中加工、成熟。

血清白蛋白中的第一个氨基酸并非起始密码子决定的甲硫氨酸,就是在这一加工修饰过程中被切除掉的结果。

答案A。

4(2011年四川理综卷)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一般不发达

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因为内质参与脂质的合成,而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其分泌细胞的内质发达,故B项错误。

答案B。

5(2011年海南卷)关于动物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

B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ATP为O2分子通过细胞膜提供能量

D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

O2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ATP。

答案。

6(2010年大纲全国理综卷Ⅰ)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胞吐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胞吞作用,胞吞和胞吐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直接的关系;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所以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

7(2010年山东理综卷)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D核糖体、内质、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解析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其中脂质主要包括磷脂和胆固醇,脂肪不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生物膜的功能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光合作用过程产生ATP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生物膜),但有氧呼吸只有第三阶段的ATP在生物膜上产生。

核糖体无生物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答案A。

与生物膜相关的题目较多,如分泌蛋白的加工、运输和分泌,线粒体和叶绿体膜面积的增加方式,神经递质的形成和释放,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等。

解答时要首先掌握生物膜的成分、结构,然后结合具体的某种生物膜解决具体的问题。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命题剖析

考向

扫描

1

结合对细胞生理现象的描述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考查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

2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考查生的理解能力

命题

动向

在高考题中,很少有直接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题目,这部分的题目可能会利用新情景、新材料考查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

如结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分化等知识进行考查。

选择题为常考题型

1(2012年大纲全国卷,2,6分)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自线粒体

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组成及功能。

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其次少量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中ATP合成需要光照、ADP、Pi及酶;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可自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或原核生物的细胞质;线粒体基质中含有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所需的酶,叶绿体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暗反应所需的酶,酶的种类不同。

答案A。

2(2012年江苏生物,4,2分)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质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它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而高尔基体不能合成蛋白质,高尔基体主要是对自内质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答案D。

3(2011年海南卷)红枫是一种木本观赏植物,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

下列关于该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枫叶片不含叶绿素

B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吸收了红光

红枫叶片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D液泡中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液泡与叶绿体色素的比较。

红枫叶呈红色是因为液泡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掩盖了其他色素的颜色。

红枫叶片中也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故正确。

液泡中的色素与光合作用无关。

答案。

4(2011年广东理综卷)小陈在观察成熟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照片后得出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

B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

内质膜与核膜相连

D液泡是最大的细胞器

解析核糖体有游离核糖体和附着核糖体两类,附着核糖体附着在内质上,故B错误。

成熟叶肉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是最大的细胞器,故D正确,在亚显微结构图像中可看出叶绿体和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质膜和核膜相连,A、正确。

答案B。

5(2010年山东理综卷)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解析以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为背景综合考查生物膜、物质转运等方面的知识。

水解酶属于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

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在消化细胞内的物质时要吞噬这些物质,形成具有消化作用的小泡,所以溶酶体执行功能时要发生膜成分的更新。

H+的转运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也要产生衰老、凋亡细胞,细胞死亡后溶酶体要对它们进行分解。

答案D。

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综合

命题剖析

考向

扫描

1

结合某些细菌、蓝藻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原核生物的有关知识及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考查生的理解能力

2

结合模式图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考查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命题

动向

本部分知识综合性强,联系知识多,所以可能会结合细胞器的功能及分工合作,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比较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2012年重庆理综卷,1,6分)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解析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但含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不具有细胞核但具有拟核;中心体存在于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水稻叶肉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不存在中心体;小鼠肝脏细胞中含有核糖体、线粒体和中心体。

答案D。

2(2011年山东理综卷)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解析原核生物细胞虽没有线粒体,但有的仍能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故A错。

原核生物细胞只能进行二分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均为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故B错。

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均为DNA,故错。

D项中生物膜系统将细胞隔成不同区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如在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在线粒体内进行呼吸作用,它们互不干扰。

故选D。

答案D。

3(2011年重庆理综卷)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通过核膜

B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核酸和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水分子和钾离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轮藻细胞

D精细胞变为精子后,尾部的线粒体与其运动有关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以及物质的跨膜运输。

核膜同细胞膜一样均为选择透过性膜,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等小分子可以通过,A正确;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叶绿体含有少量的DNA和RNA,B正确;水分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但钾离子进出细胞是主动运输,错误;精细胞变形为精子的过程,丢弃了大部分细胞质,但保留了线粒体为其运动提供能量,D正确。

答案。

4(2011年福建理综卷)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B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

D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

A项中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项中雌性激素为固醇类物质,合成场所在内质而不是核糖体。

项中,血红蛋白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而不是高尔基体。

胰岛素基因位于细胞核内,转录在核内进行,故选D。

答案D。

5(2011年江苏卷)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核内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

解析RNA有多种,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其中的RNA在细胞质中,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故A错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而不是加工的场所,故B错误;线粒体内膜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而外膜没有,故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故正确;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故D错误。

答案。

6(2010年北京理综卷)下列对生物细胞代谢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在拟核区转录信使RNA

B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乳酸

衣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

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拟核区,故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拟核区;乳酸杆菌是厌氧原核生物,其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乳酸;衣藻有叶绿体,叶绿体是其光合作用的场所;酵母菌细胞内负责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答案D。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

命题剖析

考向

扫描

1

结合图示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细胞吸水、失水的现象和原理。

考查生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

通过渗透装置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生对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理解,考查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具体实例或图示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区别。

考查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

动向

渗透吸水的原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胞吐的实例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方向。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1(2012年浙江理综卷,1,6分)人体肝细胞内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该细胞的是(  )

AO2BO2K+DN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等知识。

氧气进入肝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二氧化碳出肝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钾离子进入肝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钠离子进入肝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不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

2(2011年新课标全国理综卷)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解析A项错,红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不溶于水,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B项错,人的红细胞没有液泡;项正确,由于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进行渗透吸水,红细胞大量吸水破裂;D项错,低温时膜流动性减小。

答案。

3(2011年大纲全国理综卷)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

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

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

解析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先用蔗糖溶液处理发生质壁分离,失水,甲<03g/L,再用蒸馏水处理,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吸水,浓度变为乙。

此过程可以设想为一个正常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为甲)放入蒸馏水中就会发生吸水膨胀,导致细胞液浓度降低,此时的细胞液浓度为乙,所以甲>乙,故选B。

答案B。

4(2011年海南卷)关于哺乳动物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缺铁时,血红蛋白的合成量会减少

B成熟红细胞中没有血红蛋白RNA的合成

血浆中的氧和Na+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D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解析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缺铁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机体患缺铁性贫血,A正确。

血红蛋白基因突变使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可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正确。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故无血红蛋白RNA合成,B正确。

O2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故错误。

答案。

5(2011年新课标全国理综卷)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

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解析题干创设了一实验情景,甲组细胞与乙组细胞的不同只在于所处的环境不同,甲组在完全营养液中,可从中摄取细胞需要的矿质营养;乙组处于蒸馏水中,将从中吸收水分,故一段时间后甲组的细胞液浓度要大于乙组。

这样两组外表皮细胞与03g/L的蔗糖溶液之间的浓度差不同,失水量也不同。

甲组细胞渗透压大于乙组细胞,水分渗出应较乙组少。

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被动运输中的自由扩散。

答案。

6(2010年广东理综卷)如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

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D被动运输

解析据图可知根对土壤中矿质离子的吸收需要载体和ATP,所以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

7(2010年山东理综卷)如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解析结合坐标曲线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

分析坐标曲线可知,a是自由扩散,b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a)。

自由扩散(a)不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曲线达到饱和点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抑制细胞呼吸只对主动运输产生影响。

答案。

8(2010年天津理综卷)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解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供能。

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仍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耗能,所以仍吸收葡萄糖。

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使细胞液浓度变大,渗透压升高。

抗体以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膜要与细胞膜融合才能将抗体释放到胞外。

答案B。

9(2010年浙江理综卷)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并填入相应内容。

材料与用具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等。

(要求答题时对Na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2)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入该表中。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所以需要将15%的Nal溶液稀释成若干组不同浓度的Nal溶液,再进行实验。

以不同浓度的Nal溶液作为分组的依据,然后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兔红细胞的形态,与没放入Nal溶液的兔红细胞进行形态方面的对比。

根据动物细胞的吸水、失水原理可知实验结果无非有三种形态正常、皱缩和膨胀甚至破裂,其原因可以从吸水速率和失水速率的高低进行分析比较。

答案

(1)实验思路①配制质量分数由低到15%的Nal溶液,分别等量加入各支试管中。

②向上述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兔红细胞稀释液,放置一定时间。

③取兔红细胞稀释液和上述试管中的红细胞稀释液制作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红细胞形态的变化。

(2)不同浓度Nal溶液对兔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Nal溶液的浓度

红细胞形态的变化

原因分析

低于一定浓度的Nal溶液

体积变大甚至破裂

红细胞吸水

一定浓度的Nal溶液

形态未变

进出红细胞的水

分子数相等

高于一定浓度的Nal溶液

皱缩,体积变小

红细胞失水

(2011年全国新课标,理综合30,10分)回答问题

(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

已知内质、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    、    、    。

人体的胰岛细胞中    (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

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

在这个过程中,    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    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    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

上述免疫属于    (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

(1)人体肝细胞在分泌蛋白A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依次为核糖体合成多肽链、内质初步加工、高尔基体加工成熟并分泌小泡运到细胞膜上。

由于人体肝细胞和胰岛细胞均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分化产生,人体各细胞均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故胰岛细胞也含有蛋白A基因。

答案

(1)核糖体(1分) 内质(1分) 高尔基体(1分) 含有(2分)

【赋分细则】

(1)核糖体,内质,高尔基体(只要有上述细胞器且顺序正确就给分,功能回答不回答不作为评分参考,以上3空,每空1分,为唯一答案,顺序错误仅查看正确的部分,错别字不给分) 

(2)含有(唯一答案,错别字不给分,2分)

解析

(2)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在二次免疫应答中,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从而产生大量抗体。

有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是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

(2)B(1分) 浆(效应B)(1分) 记忆(2分)

特异性(1分)

【赋分细则】

(2)第1空B或B淋巴给1分,答“淋巴B”不给分。

第2空浆或效应B给1分。

第3空记忆或记忆B给2分。

第4空特异性给1分,答“后天性”“特异”等不给分。

通过高考阅卷统计分析,造成失分的原因如下

1文字表述不、不规范、不严密、不完整。

如本题

(1)核糖体、内质、高尔基体的作答顺序,虽然掌握该知识,但由于答题的规范意识不强,而胡乱安排答写的顺序。

2文字表述不规范,生物专业术语掌握不准确。

如本题

(2)第1空将“B淋巴”写成“淋巴B”、第4空“特异性”写成“后天性或特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