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122306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9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3-金属及其化合物.doc

单元综合测试三金属及其化合物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与S混合加热生成FeS2

B.NaHCO3的热稳定性大于Na2CO3

C.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

D.白磷在空气中加热到一定温度能转化为红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常见无机物质的性质。

Fe与S混合加热生成FeS,而不生成FeS2,A错误;NaHCO3可受热生成Na2CO3,故NaHCO3的稳定性小于Na2CO3,B错误;在反应进行过程中,硝酸的浓度不断减小,成为稀硝酸后,就有一氧化氮生成,C正确;白磷在空气中加热能够燃烧,故必需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转化为红磷,D错误。

点评:

S的氧化性不强,与Fe反应只能生成黑色的FeS。

2.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纯铁不容易生锈;②钠着火用水扑灭;③铝在空气中耐腐蚀,所以铝是不活泼金属;④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缺铁会引起贫血;⑤青铜、不锈钢、硬铝都是合金;⑥KSCN溶液可以检验Fe3+

A.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答案]A

[解析]钠在常温时即可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因此钠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②错;铝在空气中耐腐蚀,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金属的氧化,③错。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B.K、Zn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C.Li、Na、K的原子半径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D.C、P、S、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有关性质、元素周期律,考查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铁和氯气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铁,而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A错;Zn2+水解显酸性,B错;钾的密度小于钠,C错;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D正确。

4.某同学对铁的氧化物产生浓厚兴趣,查阅资料后制成以下卡片:

在空气中把铁灼烧至500℃就形成Fe3O4;温度再升高,可

形成Fe2O3;在更高的温度下加热Fe2O3(约1400℃)时,

可失去氧,又得到Fe3O4。

即:

FeFe3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O、Fe2O3和Fe3O4均为黑色固体

B.反应②③互为可逆反应

C.热稳定性顺序为:

FeO>Fe2O3>Fe3O4

D.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复杂,若写成氧化物的形式则化学式可写为FeO·Fe2O3,若视四氧化三铁为一种盐其化学式可写为Fe(FeO2)2

[答案]D

[解析]Fe2O3为红色固体,A项错误;可逆反应的前提是反应条件相同,B项错误;在Fe3O4中铁呈现两种化合价:

+2、+3,FeO·Fe2O3和Fe(FeO2)2的形式均符合,D项正确。

5.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下列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铜在冷的浓硫酸中会钝化,所以把铜片放入冷的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

B.向FeCl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在空气中马上变成红褐色

C.NaOH溶液和AlCl3溶液相互滴加,现象不同

D.分别蘸有氨水和硝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会产生大量白烟

[答案]C

[解析]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条件为加热,而不是因为钝化才不反应;向FeCl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先迅速变成灰绿色,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变成红褐色;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消失,而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开始无现象后出现白色沉淀;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硝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才会产生大量白烟,若浓度很小,一般不会产生白烟。

6.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浓度的稀硝酸中,金属恰好完全溶解,反应后溶液中存在:

c(Fe2+)∶c(Fe3+)=3∶2,则参加反应的Fe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5∶16

C.2∶3 D.3∶2

[答案]B

[解析]假设生成2molFe(NO3)3和3molFe(NO3)2,则共转移12mole-,12mole-可还原HNO3得到4molNO,参加反应的Fe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7.(2012·全国大纲,12)在常压和500℃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Ag2O、Fe(OH)3、NH4HCO3、NaHCO3完全分解,所得气体体积依次是V1、V2、V3、V4。

体积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V3>V2>V4>V1 B.V3>V4>V2>V1

C.V3>V2>V1>V4 D.V2>V3>V1>V4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简单计算。

意在考查考生的书写方程式能力和计算能力。

四种物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Ag2O4Ag+O2↑、2Fe(OH)3Fe2O3+3H2O↑、NH4HCO3NH3↑+H2O↑+CO2↑、2NaHCO3Na2CO3+H2O↑+CO2↑,设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时,则四者产气量分别为0.5mol、1.5mol、3mol、1mol,所得气体体积大小为:

V3>V2>V4>V1,A项正确。

8.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物质

编号

物质转

化关系

Cu

CuO

CuCl2

Cu(NO3)2

Na2CO3

NaOH

NaHCO3

CO2

(NH4)2SO3

CaSO3

SO2

NH4HSO3

Al(OH)3

Al2O3

NaAlO2

AlCl3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物质间的转化,提示如下:

9.(2011·福建,9)下表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通过Y得到W的一组化合物是(  )

   选项

化合物  

A

B

C

D

Y

CO2

Fe2O3

C2H5OH

FeCl3

W

MgO

Al2O3

C2H5ONa

CuCl2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通过Mg在CO2中燃烧可制得MgO,A项正确;通过铝热反应可制得三氧化二铝,B项正确;乙醇和钠置换反应可以制得乙醇钠,C项正确,氯化铁和铜反应能生成氯化铜,但不是置换反应,D项符合题意。

10.(2011·山东,12)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C.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D.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常见金属化合物的性质、电解化学知识。

金属Al、Fe、Cu所形成的氧化物中,Al2O3是两性氧化物,A错误;其中Cu能够在空气中生成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一种盐,B错误;电解AlCl3、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根据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先析出Cu,H2后,再析出Fe,D错误。

11.(2011·广东,10)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讨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讨Mg的活泼性

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

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D.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而且要不断搅拌,A项错误;B项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在过滤操作中,待滤液应沿着玻璃棒慢慢注入过滤器中,C项错误;MgCl2在溶液中能发生水解:

MgCl2+2H2OMg(OH)2+2HCl,在加热蒸干MgCl2溶液的过程中HCl不断挥发,得不到无水MgCl2固体,蒸干得氢氧化镁固体,D项错误。

12.下列实验中金属或氧化物可以完全溶解的是(  )

A.1mol铜片与含2molH2SO4的浓硫酸共热

B.1molMnO2粉末与含2molH2O2的溶液共热

C.常温下1mol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

D.常温下1mol铜片投入含4molHNO3的浓硝酸中

[答案]D

[解析]因浓硫酸变稀不能继续与铜反应,A中铜片不能完全溶解;B中MnO2作催化剂,不溶解;C中常温下铝片在浓硫酸中钝化,不溶解;浓、稀硝酸均可与铜反应。

13.已知A、B、D、E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①②③④的反应条件均相同)。

则A、E可能的组合为(  )

①CO2、NaOH溶液;②Ca(HCO3)2溶液、Ca(OH)2溶液;③Fe、稀HNO3;④Na、O2;⑤CuO、C;⑥AlCl3溶液、NH3·H2O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③⑤

[答案]D

[解析]Ca(HCO3)2与Ca(OH)2的反应产物是固定的;Na与O2反应生成的产物主要与温度有关;AlCl3溶液与NH3·H2O反应生成Al(OH)3沉淀,与量无关。

14.Fe2O3、Fe3O4、CuO的固体混合粉末6.42g,在加热的条件下用足量的CO还原,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10.00g白色沉淀,则反应得到金属混合物的质量是(  )

A.3.58g B.3.21g

C.4.82g D.无法计算

[答案]C

[解析]由原子守恒知,CO转化为CO2结合的O全部来源于金属氧化物,则n(CaCO3)=n(CO2)=n(CO)=n(O)=10.00g/100g·mol-1=0.1mol,故反应后得到金属混合物的质量为6.42g-0.1mol×16g·mol-1=4.82g。

15.某化学小组为测定一定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法Ⅰ:

铜铝混合物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Ⅱ:

铜铝混合物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A和B均可选用稀硝酸

B.溶液A和B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溶液

C.实验室中方案Ⅱ更便于实施

D.若溶液A选用浓硝酸,则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A

[解析]溶液B若选稀硝酸,与铜、铝都反应,则反应后无固体剩余,从而无法确定二者的量,A错误;若溶液A是盐酸或NaOH溶液,只和铝反应,根据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均可确定铝的量,B正确;气体体积测量较为困难,而称量剩余固体质量则较为容易,C正确;若溶液A选用浓硝酸,浓硝酸使铝钝化后与铜反应,生成的NO2易与水反应,使测量的气体体积偏小,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也偏小,D正确。

16.部分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76g,经如下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Fe3+、H+

B.样品中Fe元素的质量为2.24g

C.样品中CuO的质量为4.0g

D.V=896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3.2g滤渣一定是铜,而铜与Fe3+不共存,则A项一定错误;最后的3.2g固体为Fe2O3,其中Fe元素的质量为2.24g,B正确;铜元素共3.2g,且Cu不可能完全被氧化成CuO,则C项错误;同理,2.24gFe元素不可能全是单质,故生成的氢气的体积小于896mL,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52分)

17.(7分)铁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

请回答:

(1)由于氧化性Fe3+>Cu2+,氯化铁溶液常用作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铁可作絮凝剂,常用于净水,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磁铁矿是工业上冶炼铁的原料之一,其原理是Fe3O4+4CO3Fe+4CO2,若有1.5molFe3O4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4)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铁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

Ⅰ对;Ⅱ对;有

B

常温下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高温下氢气能还原氧化铁得到铁

Ⅰ对;Ⅱ对;无

C

铁属于过渡元素

铁和铁的某些化合物可用作催化剂

Ⅰ错;Ⅱ对;无

D

在空气中铁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

铁不能与氧气反应

Ⅰ对;Ⅱ对,有

[答案]

(1)2Fe3++Cu===2Fe2++Cu2+

(2)Fe3++3H2OFe(OH)3+3H+

(3)12mol (4)B

[解析]

(1)氯化铁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FeCl3+Cu===2FeCl2+CuCl2,改写成离子方程式为:

2Fe3++Cu===2Fe2++Cu2+。

(2)硫酸铁可作絮凝剂,常用于净水,其原理是Fe3+发生水解生成具有很强吸附能力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3H+。

(3)反应Fe3O4+4CO3Fe+4CO2,1molFe3O4发生反应,电子转移总数为8e-,故有1.5molFe3O4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2mol。

(4)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且Fe不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A项错误;“常温下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与“高温下氢气能还原氧化铁得到铁”均正确,且两者没有因果关系,B项正确;铁属于过渡元素,C项错误;“在空气中铁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与“铁不能与氧气反应”均不正确,且没有因果关系,D项错误。

18.(8分)(2012·四川,26)下列框图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常见的物质或其溶液,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A、B为气态单质,F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E、H、I为氧化物,E为黑色固体,I为红棕色气体;M为红褐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所含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A在B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E―→B的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4)G+J―→M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Y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三 ⅦA

(2)产生苍白色火焰

(3)2∶1

(4)3AlO+Fe3++6H2O===3Al(OH)3↓+Fe(OH)3↓

(5)4Fe(NO3)32Fe2O3+12NO2↑+3O2↑

[解析]本题考查了无机推断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

根据转化关系和题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判断:

A为H2、B为Cl2、C为强碱、D为HCl、E为MnO2、F为Al、G为偏铝酸盐、H为Fe2O3、I为NO2、J为FeCl3、M为Fe(OH)3、N为HNO3。

(1)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ⅦA族。

(2)H2在Cl2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的火焰。

(3)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参加反应的HCl只有一半被氧化,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4)NaAlO2与FeCl3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

3AlO+Fe3++6H2O===3Al(OH)3↓+Fe(OH)3↓

(5)硝酸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二氧化氮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Fe(NO3)32Fe2O3+12NO2↑+3O2↑。

19.(7分)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金属M与浓硫酸反应的气体产物。

[提出假设]假设1:

气体产物只有SO2;

假设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为了探究金属M与浓硫酸反应产物,设计如图实验装置:

一定量的浓硫酸与足量金属M反应。

(1)若B瓶里品红溶液褪色,E、F和G中都无明显现象,则假设________正确(填“1”或“2”)。

反应后硫酸盐中金属显+2价。

写出A中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D瓶品红溶液无颜色变化,F管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G干燥管里白色粉末变蓝色,则M可能是________;写出C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为了进一步探究金属M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3)为了观察溶液颜色,实验完毕后,需要稀释烧瓶里溶液。

稀释烧瓶里溶液的操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稀释后的溶液分装甲、乙试管,向甲试管里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向乙试管里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溶液紫色褪去。

如果烧瓶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相等,写出烧瓶里浓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出假设]气体产物为SO2和H2混合物

[实验设计]

(1)1 Cu+2H2SO4(浓)CuSO4+SO2↑+2H2O[或M+2H2SO4(浓)MSO4+SO2↑+2H2O]

(2)铁、镁、锌、铝等(填一个即可) 5SO2+2MnO+2H2O===5SO+2Mn2++4H+

[实验反思](3)先将烧瓶中混合溶液冷却,再将混合液慢慢倒入盛水的烧杯里,并不断搅拌

(4)4Fe+10H2SO4(浓)2FeSO4+Fe2(SO4)3+5SO2↑+10H2O

[解析]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一定有还原产物二氧化硫,如果M为不活泼金属,气体还原产物只有二氧化硫;如果M为活泼金属,当浓硫酸变成稀硫酸时,过量的M与稀硫酸反应产物有氢气。

假设2:

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氢气混合气体。

(1)B瓶溶液褪色,E、F、G中无现象,说明只产生二氧化硫,不产生氢气,假设1正确;写出“可能”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写M与浓硫酸反应生成+2价硫酸盐的化学方程式,也可以写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D瓶无颜色变化,说明二氧化硫已除尽,根据F、G中现象知,A中有氢气产生,即M为活泼金属,如锌、铁、镁、铝等。

(3)混合液可能有硫酸,用类似浓硫酸稀释方法稀释溶液,避免发生危险。

(4)根据n(Fe2+)∶n(Fe3+)=1∶1,确定化学计量数:

Fe+H2SO4(浓)―→[2FeSO4+Fe2(SO4)3]+SO2↑+H2O,将2mol硫酸亚铁和1mol硫酸铁作为一个整体,配平化学方程式。

20.(10分)某厂的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Fe3+、Cu2+、Au3+等离子。

有人设计了图中的工艺流程,利用常用的酸、碱和工业生产中的废铁屑,从废水中回收金,并生产一定量的铁红和氧化铜。

填写下面空白:

(1)图中标号处需加入的相应物质分别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2)写出①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③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红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写出铁红和氧化铜在工业上的一种主要用途:

铁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废铁屑 稀硫酸(或盐酸) 稀硝酸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2)Fe+2H+===Fe2++H2↑、2Fe3++Fe===3Fe2+、

Cu2++Fe===Cu+Fe2+、2Au3++3Fe===2Au+3Fe2+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Fe2O3 用作红色涂料 用作制造铜盐的原料

[解析]在①处加废铁屑,所得E中含Fe2+,A为Cu、Au、Fe;在②处加稀硫酸(或盐酸),铁溶解,在③处加入稀硝酸使Cu溶解,在④、⑤处分别加入NaOH溶液,所得F、D分别为Fe(OH)2、Cu(OH)2。

Fe(OH)2在灼烧过程中转化为Fe(OH)3,再受热分解生成Fe2O3。

21.(10分)A、B、C、D、E是中学阶段常见的5种化合物,A、B是氧化物,元素X、Y的单质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相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X的单质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若试剂1是NaOH溶液,则X的单质与试剂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试剂1和试剂2均是稀硫酸。

①检验物质D的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物质C溶于水,其溶液呈酸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某高效净水剂是由Y(OH)SO4聚合得到的,工业上以E、稀硫酸和亚硝酸钠为原料制备Y(OH)SO4,反应中有NO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2O3+2Al2Fe+Al2O3

(2)2Al+2OH-+2H2O===2AlO+3H2↑

(3)取少量D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证明有Fe3+

Al3++3H2OAl(OH)3+3H+

2FeSO4+2NaNO2+H2SO4===2Fe(OH)SO4+Na2SO4+2NO↑

[解析]A、B是氧化物,元素X、Y的单质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结合图可知A是Fe2O3,X的单质是Al,B是Al2O3,Y的单质是Fe。

若试剂1是NaOH溶液,则C为NaAlO2。

若试剂1和试剂2均是稀硫酸,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