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23664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发展概况与分科。

二、了解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方法。

三、掌握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四、了解体型、变异与畸形的概念。

运动系统

第一章骨学

第—节骨学总论

一、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了解其功能。

二、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中轴骨骼

一、躯干骨

1.掌握躯干骨的组成。

2.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了解各部椎骨的特征。

3・掌握胸骨的形态、分部及胸骨角的临床意义。

4・掌握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

了解第1肋、第11~12肋的形态特征。

5.掌握躯干骨的体表标志:

胸骨角、颈静脉切迹、剑突、肋弓.第七颈椎棘突。

二颅骨

1.掌握颅的组成、分部。

2.掌握脑颅的组成。

3・掌握面颅的组成。

掌握下颌骨的形态结构。

4・了解颅顶面观、后面观、颅盖内面观。

5.掌握颅底内面三个颅窝的重要结构。

了解颅底外面观。

6.了解颅的侧面观。

掌握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了解颛窝、颍下窝、翼腭窝的位置。

7.了解眶的构成、形态及孔裂。

了解眶上切迹、眶下孔的位置。

8.掌握骨性鼻腔的构成、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

9.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10.掌握颅的重要体表标志:

卜颌角、乳突、下颌头、额弓

第三节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

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分部及排列

2.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楼骨的形态结构。

3.掌握手骨的组成和腕骨的排列顺序。

1.4.掌握上肢骨的体表标志:

肩峰、肩胛冈、肩胛卜•角、鹰嘴、肱骨内、外上驟、挠骨茎突和尺骨茎突。

二、下肢骨

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及排列。

2.掌握懺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结构。

3.掌握足骨的组成及跚骨的排列顺序。

2.4.掌握下肢骨的体表标志:

骼喈、骼前上棘、人转子、離骨、胫骨粗隆、内踝和外踝。

第二章关节学

第—节总论

一、了解关节的分类。

了解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陥骨性结合的基本结构。

二、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了解关节的运动和分类。

第二节中轴骨连结

一、躯干骨的连结

1.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位置和功能。

了解椎弓间的连结概况。

了解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

了解其它韧带的名称和位置。

2.掌握脊柱的构成、分部和功能。

了解脊柱的整体观。

掌握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及运动。

3・了解肋与胸骨和胸椎的连结。

4・掌握胸廓的构成,了解胸廓上II和胸廓卜JI的形态及闱成。

了解骨性胸廓的整体观和运动及年龄变化和性别差异。

二、颅骨的连结

了解颅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掌握颍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第三节附肢骨连结

一、上肢骨的连结

1.掌握肩关弟、肘关节、梯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2.了解胸锁关节、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二、下肢骨的连结

1.掌握骨盆的组成、分部,了解骨盆上、卜'll的闱成。

了解骨盆的性别差异。

了解坐骨大、小孔的围成。

2.掌握懺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3.了解紙骼关节、跚骨间关节、附跖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4.了解足弓的构成及功能。

第三章肌学

第一节总论

一、了解肌的形态和构造。

二、了解肌的起止、配布、作用和命名法。

三、了解肌的辅助装置。

第二节头肌

一、了解面肌的组成、分布特点。

二、掌握咀嚼肌的组成,咬肌、额肌的位置和作用。

第三节颈肌

一、了解颈肌的分群及各群的组成和作用。

二、掌握胸锁乳突肌的起止、作用。

了解斜角肌间隙的闱成及通过结构。

第四节躯干肌

一、背肌

1.了解背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

了解斜方肌、背阔肌的起II••和作用。

2.掌握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

了解胸腰筋膜的位置及层次。

二、胸肌

掌握胸肌的组成:

了解胸人肌的起止,掌握胸大肌的作用。

掌握肋间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了解肋间肌的起止。

三、膈

1.掌握膈的位置、形态、作用、三个裂孔的位置及通过的主要结构。

2.了解膈薄弱区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四、腹肌

1.掌握腹肌的组成:

腹肌前外侧群的位置、层次、肌纤维方向及作用,了解腹肌腱膜

形成的结构。

2.了解腹直肌鞘的构成和特点。

3.了解腹股沟管的位置和通过的结构。

第五节上肢肌

一、掌握上肢带肌的组成;三角肌的作用,了解三角肌的起上。

了解人圆肌的起止、作用

二、掌握臂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

掌握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起止、作用。

三、掌握前臂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

四、了解手肌的分群、中间群各肌的名称及作用。

第六节下肢肌

一、掌握锻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

了解臀人肌、骼腰肌、梨状肌的起止、作用。

二、掌握人腿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

掌握股四头肌、缝匠肌的起止、作用。

三、掌握小腿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

掌握小腿三头肌的起止.作用。

四、了解足底肌的分群、名称和作用

第七节体表的肌性标志

掌握以下的体表的肌性标志

一、头颈部:

咬肌、胸锁乳突肌

二、躯干部:

胸大肌、竖脊肌和腹直肌。

三、上肢:

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掌长肌、楼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肌腱。

四、下肢:

臀大肌、股四头肌。

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

小腿三头肌和跟腱。

内脏学

第四章总论

1.了解内脏的概念、组成和内脏的一般结构特点。

二、掌握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第五章消化系统

一、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二、口腔

1•了解II腔的境界和分部。

了解腭的形态。

2•掌握咽峡的构成。

3•掌握牙的种类和排列(乳牙和恒牙的牙式)、牙的形态和构造、牙组织和牙周组织的组成。

4•掌握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

了解舌肌的配布和功能。

掌握频舌肌的起止和作用。

5•掌握大唾液腺的位置及腺管的开「I部位。

三、咽

1•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交通。

2•掌握腭扁桃体的位置;咽淋巴坏的构成。

四、食管

了解食管的位置和分部。

掌握食管三个狭窄部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五、胃

掌握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

了解胃壁的构造。

六、小肠

1•掌握小肠的分部。

2•掌握十二指肠位置、分部,了解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

了解十二指肠韧带的位置。

3•掌握空、回肠的位置。

了解其形态结构特征。

了解Meckel憩室的位置。

七、大肠

1•掌握大肠的分部,了解其形态特点。

2•掌握盲肠、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了解阑尾的常见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

4•掌握直肠的位置和形态构造。

了解肛直肠坏的构成。

5•掌握肛管的位置和形态构造。

八、肝和肝外胆道

1.掌握肝的形态、肝门和肝蒂的概念。

掌握肝的位置、上卞界的体表投影。

了解肝的分叶和分段。

2.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

3.掌握胆囊的位置、形态分部: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了解胆囊三角的构成及内容。

4.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汁产生部位及排出途径。

九、胰

掌握胰的位置、形态、分部和胰管的开「1部位。

第六章呼吸系统

1.掌握呼吸系统组成与功能。

1.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

2.掌握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主要形态结构。

3.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及开II部位。

了解上颌窦的形态特点。

三、喉

1.掌握喉的位置。

2•了解喉软骨的名称、主要体表标志。

了解喉软骨的连结及喉肌的组成和作用。

3.掌握喉口的用成、喉腔的分部,了解各部的形态结构。

四、气管与支气管

1.掌握气管的位置和构造特点。

2.掌握左、右主气管的形态差别。

五、肺

1.掌握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

掌握肺门和肺根的概念,了解肺根的构成及各结构的排

列关系。

2.了解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的概念。

六、胸膜和胸膜腔

1.了解胸腔、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2.掌握胸膜的分部和胸膜隐窝(肋膈隐窝和肋纵隔隐窝)的位置。

3.掌握胸膜下界与肺下界的体表投影;胸膜顶的体表投影。

七、了解纵隔的概念及分部。

第七章泌尿系统

一、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

二、肾

掌握肾的形态、位置、肾的彼膜和内部结构。

掌握肾门和肾蒂的概念。

了解肾段血管、肾段的概念。

三、输尿管

掌握输尿管的分部、各部的位置和三个狭窄部的位置。

四、膀胱

掌握膀胱的形态分部、位置,膀胱三角的位置及粘膜特点。

五、尿道

掌握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

第八章男性生殖系统

一、掌握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二、掌握睾丸的形态、结构。

掌握附睾的形态和位置。

三、掌握输精管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

了解输精管结扎的部位。

掌握精索的组成和位置。

四、了解精囊腺的位置,射精管的合成及其开口部位。

五、掌握前列腺的位置、形态。

了解其分叶。

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及开II部位.

六、了解阴囊的成,睾丸和精索三层被膜与腹前壁各层的延续关系。

七、了解阴茎的分部、构成及皮肤特点。

八、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及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

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

一、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二、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

了解其年龄变化。

三、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和各部的形态特点。

了解输卵管结扎的部位。

四、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及子宫的固定装置。

五、了解阴道的位置、形态;掌握阴道后穹与直肠子宫陷凹的关系,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六、了解前庭大腺的位置。

了解女性外生殖器的组成。

第十章腹膜

一、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了解腹膜的功能。

掌握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二、掌握小网膜的位置与分部,人网膜的位置与构成,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位置。

三、了解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和附着。

了解肝、脾和胃的韧带名称和位置。

四、了解腹膜皱嬖和隐窝。

掌握直肠子宫陷凹和直肠膀胱陷凹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脉管系统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总论

1.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

了解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

2.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体循坏和肺循坏的概念。

3.了解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的结构特点及配布特点。

第二节心

一、掌握心的位置与外形。

二、掌握心各腔主要的形态结构。

三、了解心的纤维性支架和心壁的构造。

了解房间隔与室间隔的主要形态结构。

了解其常见

缺损部位。

四、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窦房结的位置和功能

五、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主要分支及分布。

了解左、右冠状动脉的行径。

了解心的

静脉回流途径。

掌握冠状窦的位置、注入部位,了解其主要属支。

了解心的淋巴回流和神经支配。

六、掌握心包的构成,心包横窦和心包斜窦的位置,了解其临床意义。

七、了解心的体表投影。

第三节动脉

一、了解动脉在人体中的分布规律和器官内血管的配布规律。

二、肺循坏的动脉:

了解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的行径。

掌握动脉韧带的位置。

三、体循环的动脉:

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及分部。

四、主动脉升部:

掌握主动脉升部的起止和分支名称。

五、主动脉弓:

掌握主动脉弓的起止及分支名称。

1.颈总动脉:

掌握左、右颈总动脉的起止部位,了解体表投影,掌握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位置与功能。

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的名称,了解其主要分支的分布。

了解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径。

2•锁骨卞动脉及上肢的动脉:

掌握锁骨卞动脉.腋动脉、挠动脉、尺动脉的起止。

了解其分布及体表投影。

掌握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

了解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的主要分支的名称。

六、主动脉胸部:

掌握主动脉胸部的起止,了解其分支、分布概况。

七、主动脉腹部:

掌握主动脉腹部的起止、分支名称。

腹腔干的分支、分布,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分支、分布。

八、骼总动脉:

掌握骼总动脉的起止位置。

了解子宫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九、骼外动脉和下肢的动脉

1.掌握骼外动脉、股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的起止,了解各动脉的分布概况。

2.了解足底动脉弓的组成。

十、了解头、颈、四肢的动脉(额浅、面、颈总、锁骨下、肱、股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点及常用压迫止血点。

第四节静脉

一、了解静脉的结构和特点、静脉血回流的因素、几种特殊静脉(硬脑膜窦、板障静脉和导静脉等)的特点。

二、了解左、右肺静脉的行径。

三、上腔静脉系:

1.掌握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收纳范围。

2.掌握头臂静脉的组成。

3・掌握颈内静脉的起止,了解其主要属支(掌握面静脉的特点和交通);掌握颈外静脉的位置。

4・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的起止。

掌握肘正中静脉的位置。

5.了解奇静脉的起止、收纳范围。

了解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起止、收纳范围。

了解椎静脉丛的位置和交通。

四、下腔静脉系:

1.掌握卞腔静脉系的组成、主要属支及收纳范I韦1。

2.掌握肾静脉和睾丸静脉(或卵巢静脉)的行径。

3.掌握大、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及注入部位。

4.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分支和属支。

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交通支(衣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和脐周静脉网),了解交通部位。

第十二章淋巴系统

一、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

了解淋巴系的结构、配布特点及淋巴回流的因素

二、掌握全身九条淋巴干的名称、来源、收纳范围及注流关系。

三、掌握右淋巴导管与胸导管的合成、注入部位及引流范围。

四、头颈部的淋巴

1.了解头颈部淋巴结的配布。

2.掌握下颌下淋巴结的位置,了解其引流:

了解颈外侧浅淋巴结和颈外侧深淋巴结的位

置及引流范围。

五、上肢的淋巴

1.了解上肢淋巴结的配布。

2.掌握腋淋巴结的分群、了解各群的位置及引流范闱。

六、胸部的淋巴

1.了解胸部淋巴结的配布。

2.了解支气管肺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的位置及收纳范围。

七、腹部的淋巴

1.了解腹部淋巴结的配布。

2.了解腰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的位置及引流范闱

八、盆部的淋巴

1.了解盆部淋巴结的配布。

2.了解骼内淋巴结、骼外淋巴结和骼总淋巴结的位置及收纳范围

九、下肢的淋巴

1.了解下肢淋巴结的配布。

2.掌握腹股沟浅淋巴结的位置,了解其收纳范I制o

十、了解全身主要器官的淋巴引流。

H、脾

掌握脾的形态.位置°

十二、胸腺

了解胸腺的形态.位置°

感觉器官

第十三章感觉器总论

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的概念;感受器的分类。

第十四章视器

一、掌握视器的组成。

二、眼球

1.了解眼球的外形。

掌握眼球壁的层次、分部、结构和功能。

2.掌握眼球内容物的组成、眼房的位置、房水产生部位与循坏途径。

掌握晶状体和玻璃

体的形态、位置。

三、眼副器

1.了解眼副器的组成与功能、眼睑的形态构造。

掌握结膜的分部。

2.掌握泪器的组成。

掌握泪腺的位置、泪道的组成及开II部位。

3.掌握眼球外肌的名称、作用。

4.了解眶脂体与眶筋膜。

5.了解眼动脉的起始、主要分支和分布。

了解眼静脉的回流

第十五章前庭蜗器

一、了解前庭蜗器的分部和各部的机能。

二、外耳

1.了解外耳的组成。

掌握外耳道的位置、了解其形态、分部和婴儿外耳道的特点。

2.掌握鼓膜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三、中耳

1.掌握中耳的组成。

2.掌握鼓室的位置、六个壁的主要形态结构,并了解其毗邻和临床意义。

了解听小骨的

名称和排列。

3.掌握咽鼓管的位置、分部、开II部位和作用、幼儿咽鼓管的特点。

4.了解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的位置。

四、内耳

1.掌握内耳的位置和分部、骨迷路的分部,了解骨迷路各部的形态。

掌握骨迷路与膜迷

路的位置关系。

2.了解膜迷路各部的形态与功能。

3.掌握听觉和位置觉感受器的位置与机能。

五、了解声波的传导途径。

神经系统

第十六章神经系统总论

一、了解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

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

了解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及

分类。

二、了解神经系的基本活动方式。

了解反射弧的组成。

三、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

第—节脊髓

一、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特点、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二、掌握脊髓横切面上灰、白质的配布及各部的名称。

三、掌握脊髓灰质的主要核团(后角边缘核、后角固有核、中间外侧核和紙副交感核)的位置及功能性质。

了解脊髓灰质的板层构筑。

四、掌握脊髓主要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和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束)的

位置和功能。

了解其它上、下行纤维束和固有束的位置及功能。

五、了解脊髓的功能。

掌握脊髓前角损伤和脊髓全横断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解剖学基础。

第二节脑

―、月囱干

1.掌握脑干的组成和外形,了解菱形窝的结构。

2.掌握第四脑室的位置及连通关系。

3・掌握脑干内神经核的分类。

掌握脑神经核的机能分类、各类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及其与脑神经的关系和功能。

4・掌握薄束核、楔束核的位置和纤维联系,了解脑桥核、红核、黑质、顶盖前区、上丘灰质层、下丘核的位置。

5.掌握脑干内锥体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外侧丘系的位置与功能。

6.了解延髓锥体交叉、内侧丘系交叉、橄榄中部、脑桥下份、脑桥中份、中脑下丘、中脑上丘水平切面的主要结构。

7.了解脑干网状结构的概念及功能。

了解脑干各部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二小脑

1.掌握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和机能分区。

掌握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2.了解小脑核的名称.位置。

3・了解小脑的纤维联系与功能。

三、间脑

1.掌握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组成。

2.掌握第三脑室的位置与连通。

3.了解背侧丘脑核团的划分。

掌握特异性中继核团的名称、纤维联系和功能(包括后丘脑)。

4.掌握下丘脑的主要核团及其与垂体的关系。

了解下丘脑的功能。

四、端脑

1.掌握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分叶和各叶的主要沟回。

2.掌握第I躯体运动区、第I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的位置及功能定位。

掌握语言中枢的位置。

3・掌握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

掌握纹状体的概念、了解其功能

4.掌握侧脑室的形态分部和各部的位置。

5.了解大脑半球白质纤维的分类。

6.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所通过的主要纤维束。

掌握内囊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解剖学基础。

7.了解嗅脑和边缘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第十八章周围神经系统

第一节脊神经

一、掌握脊神经的构成、区分、纤维成份、分支及分布概况。

二、颈丛

1.掌握颈丛的组成、位置。

2.了解颈丛皮支的名称、浅出部位及分布。

掌握膈神经的组成及行径、分布。

三、臂丛

1.掌握臂丛的组成、位置、分支。

2.掌握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挠神经、腋神经的分布。

了解其行径,掌握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

了解胸长神经、胸背神经的分布。

四、胸神经

掌握胸神经前支的分布概况及其皮支的分布特点。

五、腰丛、

1.掌握腰丛的组成、位置、主要分支。

2.掌握股神经、闭孔神经的分布,了解其行径和分支。

六、舐丛、

1.掌握舐丛的组成、位置及主要分支。

2.掌握坐骨神经的行径、分支及分布。

了解腓总神经、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和胫神经的行径,掌握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和胫神经的分布。

了解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第二节脑神经

一、掌握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部位、进出颅的部位。

二、了解嗅神经的功能性质和分布。

三、掌握视神经的功能性质,了解其行程及被膜。

四、掌握动眼神经的纤维成份、行程及分布。

了解睫状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

五、掌握滑车神经的分布。

六、掌握三叉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和分布概况;主要分支包括:

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耳颍神经、舌神经和卞牙槽神经)。

三叉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

七、掌握展神经的分布。

八、掌握面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的分布概况,面神经的主要分支包括鼓索和颅外分支。

了解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

九、掌握前庭蜗神经的功能性质。

十、掌握舌咽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布概况。

了解耳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

十一、掌握迷走神经的纤维成份、主干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概况,迷走神经的主要分支包括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

十二、掌握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的分布概况。

第三节内脏神经

1.掌握内脏神经的区分和分布。

2.内脏运动神经

1.掌握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

掌握节前神经元、节前纤维、节后神经元节及后纤维的概念。

2.交感神经

1)掌握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部位。

掌握交感干的位置与组成、主要椎前节的位置。

2)了解灰、白交通支的概念、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走行规律。

3)了解交感神经的分布概况。

4)颈部:

了解颈上、中、下神经节的位置及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5)胸部:

了解内脏人神经、内脏小神经的起源、纤维联系及分布概况。

6)腰部:

了解腰内脏神经的起源、纤维联系。

了解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7)盆部:

了解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3.副交感神经

1)掌握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部位。

2)掌握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节后神经元的位置和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3)掌握面神经、舌咽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节后神经元的位置和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4)掌握迷走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与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5)掌握盆内脏神经的分布概况。

4.掌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了解内脏神经对器官双重支配的概念。

5.了解主要内脏神经丛的位置及分布。

3.内脏感觉神经

了解内脏感觉神经传入途径及特点。

了解牵涉痛的概念。

第十九章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1.掌握传导通路的概念

二、感觉传导通路

1.掌握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及向犬脑皮质投射的部位。

2.了解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3.掌握躯干、四肢及头面部痛温觉和粗触压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

的部位,纤维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

4.掌握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部分交叉(视交叉)的情况,在内囊的位置和向人脑皮质投射的部位。

掌握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视神经、视交叉中部和视辐射)损伤后的视野变化。

掌握瞳孔对光反射的通路。

了解该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瞳孔对光反射的变化。

5.了解听觉传导通路的组成。

3.运动传导通路

1.掌握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

2.掌握皮质脊髓束的起源、在中枢各部的位置、纤维交叉部位及其与下运动神经元联系的状况。

3.掌握皮质核束的起源、在中枢各部的位置及其对脑神经运动核的管理。

4.了解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5.掌握锥体外系的概念。

了解主要的锥体外系通路。

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1.脑和脊髓的被膜

1.掌握硬脊膜的形态特征、硕膜外隙的位置与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了解脊髓蛛网膜、软脊膜的形态特点。

掌握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内容及终池的位置。

3.掌握硕脑膜的形态特点。

掌握硬脑膜形成的特殊结构(人脑镰、小脑幕、鞍膈)的位置。

掌握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

掌握海绵窦的位置、穿经海绵窦的结构,了解海绵窦的交通。

4.了解脑蛛网膜和软脊膜的结构特点。

了解小脑延髓池的位置。

了解其它蛛网膜下池的位置。

5.了解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二、脊髓和脑的血管

1.掌握脑的动脉来源、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

人脑前、中、后动脉

的发起和分布。

2.掌握人脑动脉坏的组成和位置。

3.了解人脑浅、深静脉的回流概况。

4.了解脊髓的动脉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