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25800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8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docx

盖梁模板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模板计算

3.1梁截面及有关构造图

3.2参数信息

3.3梁侧模板荷载计算

3.4梁侧模板面板计算

3.5梁侧模次楞计算

3.6侧模主楞计算

3.7穿墙螺栓的计算

3.8梁底模面板计算

3.9梁底横梁计算

3.10梁底纵梁计算

3.11抱箍架计算

四、模板安装

4.1一般要求

4.2模板组拼

4.3模板定位

4.4模板支设

五、模板质量保证措施

六、模板拆除

七、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八、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九、附图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路C标,工程范围内有5#桥、6#桥两座桥梁,桥梁上部结构采用三跨一联预应力钢筋砼简支空心板梁,5#桥8m+8m+8m=24m、6#桥8m+10m+8m=26m,桥面宽度为52.62m。

下部结构采用桩接盖梁(桥台),φ1.0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

墩台盖梁为矩形普通钢筋砼结构,每个桥墩盖梁在机非分隔带沉降缝处断开,分成三段。

模板方案主要为盖梁模板设计方案,并以梁断面b=1.3m、h=1.0m为典型断面进行模板体系计算。

二、编制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6、《城市桥梁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三、模板计算

3.1梁截面及有关构造图(见附图3.1-1~4)

3.2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B(m):

1.30;梁截面高度D(m):

1.00;

模板支撑传力体系:

梁模面板--次楞(横梁)--主楞(纵梁)--抱箍架;

2、荷载参数

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

24.00;模板自重(kN/m2):

0.35;钢筋自重(kN/m3):

1.50;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

17.0;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

2.0;

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

4.0;施工荷载(kN/m2):

4.0;

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

杉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

9000.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5.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

1.4;

面板材质:

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

18.0;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60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3.0;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横向支撑截面类型:

木方:

100×100mm;梁底纵向支撑截面类型:

22b号工字钢;

梁底横向支撑间隔距离(mm):

200.0;

5、梁侧模板参数

次楞间距(mm):

400;

穿梁螺栓直径(mm):

M12;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

400;

主楞到梁底距离依次是:

200mm,800mm;

主楞材料:

圆钢管;

直径(mm):

48.00;壁厚(mm):

3.00;

主楞合并根数:

2;

次楞材料:

木方;

宽度(mm):

80.00;高度(mm):

100.00;

3.3梁侧模板荷载计算

按《模板技术规范》,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0.22γtβ1β2V1/2

F=γH

其中γ--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2.000h;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000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分别计算得17.031kN/m2、24.000kN/m2,取较小值17.031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3.4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面板计算简图(单位:

mm)

1、强度计算

材料抗弯强度验算公式如下:

σ=M/W

其中,W--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100×1.8×1.8/6=54cm3;

M--面板的最大弯矩(N·mm);

σ--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按照均布活荷载最不利布置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Mmax=0.1q1l2+0.117q2l2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1.2×1×17.03×0.9=18.393kN/m;

振捣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2=1.4×1×4×0.9=5.04kN/m;

计算跨度:

l=400mm;

面板的最大弯矩M=0.1×18.393×4002+0.117×5.04×4002=3.89×105N·mm;

面板的最大支座反力为:

N=1.1q1l+1.2q2l=1.1×18.393×0.4+1.2×5.04×0.4=10.512kN;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3.89×105/5.40×104=7.2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7.2N/mm2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0.677ql4/(100EI)≤l/250

q--作用在模板上的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线荷载设计值:

q=18.393N/mm;

l--计算跨度:

l=400mm;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60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100×1.8×1.8×1.8/12=48.6cm4;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677×18.393×4004/(100×6000×4.86×105)=1.093mm;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l/250=400/250=1.6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1.093mm小于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1.6mm,满足要求!

3.5梁侧模板次楞计算

次楞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

次楞均布荷载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计算宽度得到:

q=10.512/(1.000-0.000)=10.512kN/m

本工程中,次楞采用木方,宽度80mm,高度100mm,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弹性模量E分别为:

W=1×8×10×10/6=133.33cm3;

I=1×8×10×10×10/12=666.67cm4;

E=9000.00N/mm2;

计算简图

剪力图(kN)

弯矩图(kN·m)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0.244kN·m,最大支座反力R=5.256kN,最大变形ν=0.138mm

1、次楞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σ=M/W<[f]

经计算得到,次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2.44×105/1.33×105=1.8N/mm2;

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1N/mm2;

次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1.8N/mm2小于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1N/mm2,满足要求!

2、次楞的挠度验算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600/400=1.5mm;

次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138mm小于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1.5mm,满足要求!

3.6侧模主楞计算

主楞承受次楞传递的集中力,取次楞的最大支座力5.256kN,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主楞采用圆钢管,直径48mm,壁厚3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2×4.493=8.99cm3;

I=2×10.783=21.57cm4;

E=206000.00N/mm2;

主楞计算简图

主楞计算剪力图(kN)

主楞计算弯矩图(kN·m)

主楞计算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0.368kN·m,最大支座反力R=6.044kN,最大变形ν=0.088mm

1、主楞抗弯强度验算

σ=M/W<[f]

经计算得到,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3.68×105/8.99×103=40.9N/mm2;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N/mm2;

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40.9N/mm2小于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

2、主楞的挠度验算

根据连续梁计算得到主楞的最大挠度为0.088mm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400/400=1mm;

主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088mm小于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1mm,满足要求!

3.7穿梁螺栓的计算

验算公式如下:

N<[N]=f×A

其中N--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

A--穿梁螺栓有效面积(mm2);

f--穿梁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

穿梁螺栓型号:

M12;查表得:

穿梁螺栓有效直径:

9.85mm;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A=76mm2;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6.044kN。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170×76/1000=12.92kN;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N=6.044kN小于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N]=12.92kN,满足要求!

3.8梁底模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

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1、抗弯强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其中,M--面板计算最大弯矩(N·m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200.0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它包括:

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kN/m):

q1:

1.2×(24+1.5)×1×1.3×0.9=35.802kN/m;

模板结构自重荷载(kN/m):

q2:

1.2×0.35×1.3×0.9=0.491kN/m

施工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q3:

1.4×(4+2)×1.3×0.9=9.828kN/m;

q=q1+q2+q3=35.802+0.491+9.828=46.121kN/m;

面板的最大弯矩:

M=0.1×46.121×2002=184485.6N·mm;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σ=M/W

其中,σ--面板承受的应力(N/mm2);

M--面板计算最大弯矩(N·mm);

W--面板的截面抵抗矩

W=bh2/6

b:

面板截面宽度,h:

面板截面厚度;

W=1.300×103×18.0002/6=70200.000mm3;

f--面板截面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f=13.000N/mm2;

面板截面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M/W=184485.600/70200.000=2.628N/mm2;

面板截面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2.628N/mm2小于面板截面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ν=0.677ql4/(100EI)≤[ν]=l/250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

q=((24.0+1.50)×1.000+0.35)×1.30=33.61N/m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200.00mm;

E--面板的弹性模量:

E=600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130.000×1.8003/12=63.180cm4;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ν]=200/250=0.8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677×33.605×2004/(100×6000×6.32×105)=0.095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095mm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ν]=0.8mm,满足要求!

3.9梁底横梁计算

本工程梁底横向支撑采用木方:

100×100mm。

强度及抗剪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24+1.5)×1×0.2=5.1kN/m;

(2)模板的自重荷载(kN/m):

q2=0.35×(2×1+1.3)/1.3×0.2=0.178kN/m

(3)施工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4+2)×0.2=1.2kN/m;

恒荷载设计值:

q=1.2×5.1×0.9+1.2×0.178×0.9=5.7kN/m;

活荷载设计值:

P=1.4×1.2×0.9=1.512kN/m;

线荷载设计值:

q=5.7+1.512=7.212kN/m;

梁底横梁计算简图(kN/m)

剪力图(kN)

弯矩图(kN·m)

变形图(mm)

横向支撑的支座力N1=N2=4.688kN;

横向支撑杆最大弯矩值为M=2.17kN·m;

横向支撑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2.166×106/166666.67=13N/mm2;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τ=3V/(2bh0)≤fv

梁底横向支撑受剪应力计算值τ=3×4.688×103/(2×100.000×100.000)=0.703N/mm2;

横向支撑的最大挠度:

ν=7.862mm;

横向支撑的允许挠度:

[ν]=1600.000/250=6.400mm;

横向支撑的最大应力计算值12.995N/mm2小于横向支撑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5.000N/mm2,满足要求!

横向支撑的受剪应力计算值0.703N/mm2小于抗剪强度设计值[τ]=1.400N/mm2,满足要求!

横向支撑的最大挠度ν=5.487mm小于最大允许挠度[ν]=6.400mm,满足要求!

3.10梁底纵梁计算

本工程梁底纵向支撑采用22b号工字钢。

强度及抗剪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

P1=(24+1.5)×1×1.3×0.2/2=3.315kN;

(2)模板的自重荷载(kN):

P2=0.35×(2×1+1.3)×0.2/2=0.115kN

(3)施工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3=(4+2)×1.3×0.2/2=0.78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集中荷载设计值:

P=1.2×(3.315+0.116)+1.4×0.780=5.209kN;

2、抗弯强度及挠度验算:

梁底纵向支撑,按集中荷载三跨连续梁计算:

梁底纵向支撑计算简图(kN)

梁底纵向支撑梁剪力图(kN)

梁底纵向支撑梁弯矩图(kN·m)

梁底纵向支撑梁变形图(mm)

最大弯矩:

M=16.295kN·m

最大剪力:

V=77.875kN

最大变形(挠度):

ν=0.954mm

按以下公式进行梁底纵向支撑抗弯强度验算:

σ=M/W

其中,σ--梁底纵向支撑承受的应力(N/mm2);

M--梁底纵向支撑计算最大弯矩(N·mm);

W--梁底纵向支撑的截面抵抗矩:

截面抵抗矩W=325000mm3;

[f]--梁底纵向支撑截面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f]=215.000N/mm2;

[w]--最大容许挠度(mm)[w]=4400.000/250=10.000mm;

梁底纵向支撑截面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M/W=16.295×106/325000.000=50.140N/mm2

梁底纵向支撑的最大应力计算值50.14N/mm2小于梁底纵向支撑抗弯强度设计值215N/mm2,满足要求!

梁底纵向支撑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954mm小于梁底纵向支撑的最大允许挠度[ν]=10mm,满足要求!

3、抗剪强度验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τ=V[b×h02-(b-δ)h2]/(8IZδ)≤fv

IZ--工字钢的惯性矩,3570cm4;

δ--工字钢的腹板厚度,9.5mm;

b--工字钢的翼缘宽度,112mm;

h0--工字钢高度,220mm;

h--工字钢腹板高度,195.4mm;

梁底横向支撑受剪应力计算值T=77.875×103×[112×2202-(112-9.5)×195.42]/(8×3570×104×9.5)=43.263N/mm2;

梁底纵向支撑抗剪强度设计值[fv]=125.000N/mm2;

梁底纵向支撑的受剪应力计算值43.263N/mm2小于梁底纵向支撑抗剪强度设计值125N/mm2,满足要求!

3.11抱箍架计算

1、荷载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模板纵梁自重产生的轴向力NGK1(kN)

纵梁工字钢自重合计NGk1=31.1×4.6×2×10=2.86KN。

(2)加固杆、操作架和附件等产生的轴向力NGK2(kN)

脚手架加固杆、剪刀撑和附件等产生的轴向力合计NGk2取1.5kN;

(3)梁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梁底支撑等产生的轴向力NGK3(kN)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

(24.000+1.500)×1.300×1.000×4.6=152.49kN;

2)模板的自重荷载(kN):

0.350×(2×1.000+1.300)×4.6=5.313kN;

经计算得到,梁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梁底支撑等产生的轴向力合计NGk3=152.49+5.313=157.803kN;

静荷载标准值总计为NG=NGK1+NGK2+NGk3=162.16kN;

活荷载计算标准值

施工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4.000+2.000)×1.300×4.6=35.88kN;

按每个墩柱设1个抱箍架支承上部荷载,由上面的计算可知:

支座反力R=1.2NG+1.4NQ=1.2×162.16+1.4×35.88=244.824kN;

以R为抱箍架需要承受的竖向压力进行计算,该值即为1个抱箍架需产生的摩擦力。

2、抱箍架受力计算

(1)螺栓轴向受拉计算

在砼与钢之间设一层土工布(厚度4mm),抱箍产生的轴向压力F计算如下:

由R=μ×S×F得

F=R/(μ*S)

式中,µ为土工布与钢之间的摩擦系数,取=0.3;

S为抱箍环向接触面积,S=0.3×1×3.14=0.942m2;

则F=244.824/0.3/0.942=866.33kN;

抱箍的压力作用由8根M20的螺栓的拉力产生,即每根螺栓拉力为N=F/8=866.33kN/8=108kN<

=0.8×155=124KN(钢结构设计规范表7.2.2-2中M20、10.9级高强螺栓取值),故高强螺栓满足强度要求。

(2)求螺栓需要的扭紧力矩M

1)由螺帽压力产生的反力矩M1=μN1×L1

μ=0.15钢与钢之间的摩擦系数

L1=0.015力臂

M1=0.15×86.63×0.015=0.195KN.m

2)M2为螺栓爬升角产生的反力矩,升角为10°

M2=µ×Ncos10°×L2+Nsin10°×L2

式中L2=0.011(L2为力臂)

M2=0.15×86.63×cos10°×0.011+86.63×sin10°×0.011=0.305KN·m

M=M1+M2=0.195+0.305=0.5KN·m=50kg·m

所以要求螺栓的扭紧力矩M≥50kg·m

(3)抱箍环的应力计算:

1)抱箍环拉应力

拉力F=866.43KN

抱箍环采用面板δ15mm的钢板,抱箍高度为0.30m。

则抱箍环的环向受拉截面积:

S=0.015×0.3=0.0045m2;

σ=F/S=866.43×103/0.0045=192MPa<[σ]=215MPa(模板规范表A.1.1-1取值),满足要求。

2)抱箍环剪应力

=R/(2S)

=244.43/(2×0.0045)

=27MPa<fv=125MPa(模板规范表A.1.1-1取值);

满足强度要求

4、模板安装

4.1模板安装的一般要求

1、模板安装顺序。

搭设和调平模板支架→按标高铺梁底模板→拉线找直→绑扎梁钢筋→安装垫块→梁两侧模板→调整模板。

2、技术要点。

按设计要求起拱,并注意梁的侧模包住底模,下面龙骨包住侧模。

4.2模板组拼

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配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模板在现场拼装时,要控制好相邻板面之间拼缝,两板接头处要加设卡子,以防漏浆,拼装完成后用钢丝把模板和竖向钢管绑扎牢固,以保持模板的整体性。

4.3模板定位

首先根据已知轴线点引测桥梁的主轴线的控制线,并以该控制线为起点,引出每道梁的轴线,根据轴线与施工图找出模板的内线、边线以及外侧控制线,施工前三线必须到位,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

4.4模板的支设

模板支设前,不得有积水、杂物,并将施工缝表面浮浆剔除,用水冲净。

所有内侧模板必须刷油性脱模剂。

五、模板质量保证措施

5.1进场模板质量标准

1、技术性能必须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2、外观质量检查标准(通过观察检验)

任意部位不得有腐朽、霉斑、鼓泡。

不得有板边缺损、起毛。

每平方米单板脱胶不大于0.001m2。

每平方米污染面积不大于0.005m2。

3、规格尺寸标准

厚度检测方法:

用钢卷尺在距板边20mm处,长短边分别测3点、1点,取8点平均值;各测点与平均值差为偏差。

长、宽检测方法:

用钢卷尺在距板边100mm处分别测量每张板长、宽各2点,取平均值。

对角线差检测方法:

用钢卷尺测量两对角线之差。

翘曲度检测方法:

用钢直尺量对角线长度,并用楔形塞尺(或钢卷尺)量钢直尺与板面间最大弦高,后者与前者的比值为翘曲度。

5.2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及《城市桥梁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