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30227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docx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

2019年高考政治三轮复习考前提分(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

《经济生活》宏观体系

各经济活动参与者(国家、企业和个人)在国内经济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国外经济背景(经济全球化)下所从事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

1.货币、纸币、价格、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关系

(1)货币、纸币与价格:

纸币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所以纸币发行多少,可以调节市场上商品的需求量,从而引起价格的波动:

纸币发行量过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纸币发行量过少,导致纸币升值,物价下跌。

(2)货币、价格、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可以分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节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稳定物价。

当经济发展过热时,一般采用从紧的货币政策;当经济发展滞缓时,一般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

2.汇率与企业生产、经济发展方式、消费水平、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1)企业生产: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可以实现出口企业的稳定发展,从而维护我国的经济制度。

(2)经济发展方式:

协调出口、投资、消费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消费水平:

减少国外市场活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经济全球化:

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利润共享,资源互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3.价格、消费、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系

(1)价格变动影响居民消费。

价格升高,居民购买力降低;价格降低,居民购买力提高。

价格变动有利于引导居民消费趋向。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从而刺激消费,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

(3)宏观调控是市场调节的有益补充,国家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或法律手段调节物价,从而引导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维护社会公平的经济意义

角度

经济意义

公平与

效率关系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推动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分配与消费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基本特征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

维护社会公平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经济发展

方式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内需拉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5.维护和实现公平的具体措施

角度

具体措施

一个根本措施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物质财富

一个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一个大力提高

提高经济效率,奠定物质基础

一个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发挥一个作用

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提高两个比重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实现两个同步

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运用三种手段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6.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理解财政的作用

角度

作用

财政与社会公平、人民生活水平

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与经济运行

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针对不同时期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同状况,政府灵活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财政与物价

实施稳健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能够抑制流动性过剩,调节货币流向,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财政与宏观调控

适当的财政政策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财政与转方式调结构

适当的财政政策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财政与科技创新

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

财政与“三农”问题

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扶持,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财政与消费

财政支出和减税可以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提高消费水平

财政与企业发展

减免税费可以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企业发展

财政与就业创业

财政支出可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减税可支持自主创业等

7.认识税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分析角度

内容阐述

分配

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和实现社会公平

消费

引导消费行为,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

交换

调节商品价格,影响社会供求

财政

在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为财政作用发挥奠定基础

宏观调控

税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可以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调节商品价格,引导生产和消费

《政治生活》宏观体系

各政治活动主体(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人大及人大代表等)在在一定的法律、制度、原则、政策背景下所从事的政治活动。

8.我国的国家性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国体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国体与公民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决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决定了我国公民可以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国体与政府

我国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决定了政府必须切实履行管理与服务职能

国体与政体

国体决定政体,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与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国体与外交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了我国必然走和平发展道路

答题规律

归因类试题是政治生活常见的题型,凡是问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我国为什么要做某件事情时,首先就应该考虑到我国的国家性质,即这样做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9.人民与其他主体的关系

角度

关系

人民与

国家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③人民通过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人民与

政府

①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具有管理与服务职能,人民一方面接受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享受政府提供的服务。

③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人民

与中国

共产党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群众接受党的领导。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与

人大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保证。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③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

10.政治生活中关于“监督”的知识汇总

11.宏观认识政府的相关知识

性质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职能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用

管理和服务,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宗旨

原则

宗旨:

为人民服务。

基本原则:

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决策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执行

依法行政:

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

监督

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权威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完善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要有良好的业绩;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12.我国政府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作用

分析角度

地位、作用

政府与人民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其宗旨,对人民负责是其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

政府与人大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我国的行政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政府与政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政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政府与政协

我国政府接受政协的监督,听取政协的意见,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政府与

民族宗教

我国政府重视民族与宗教问题,要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推进民族区域自治进程,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政府与外交

我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切实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3.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1)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2)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

(3)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

(4)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5)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4.我国参与国际活动的政治意义

(1)有利于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有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建立并完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

(4)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

(5)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6)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15.中国如何实现自身的和平发展

角度

措施

国际社会

的成员

积极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自觉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国际竞争

的实质

抓住战略机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形势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国际关系

①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②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拓展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加强同发达国家的战略对话,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外交政策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际纠纷

16.共性和个性结合——全面梳理文化的作用

(1)一般文化的作用

①从实质角度看文化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首先,文化的力量,既影响个人的成长,又影响民族和国家的发展。

②从性质角度看文化作用:

不同性质的文化的作用是不同的。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起阻碍作用。

③从社会角度看文化作用

a.文化对经济的作用。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提高文化软实力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b.文化对政治的作用。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给政治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人们的文化素养影响着人们参与政治生活。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c.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从个人角度看文化作用

a.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具体文化的作用

①民族文化的作用: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其中,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传统文化的作用: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文化的作用: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其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其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⑦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体现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

17.理解文化和综合国力的关系

(1)综合国力影响文化:

综合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本民族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文化影响综合国力

①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大力发展文化有利于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④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中华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18.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或者变通理解为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当前文化的关系)

(1)原因

①共同原因: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具体原因: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要求

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引导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从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发挥其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和革故鼎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④文化创新既要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为根基,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⑤既要反对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面肯定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

19.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或者变通理解为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原因

①这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又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这是加强文化交流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利于吸收各国的优秀成果。

③这是推动文化创新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利于我国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2)要求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③积极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以更好地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既要以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⑤既要反对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

20.全面认识科技的作用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与经济关系角度

(2)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传播的手段角度

(3)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角度

(4)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

——推动文化创新的措施角度

(5)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中华文化的特征角度

(6)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发展科学事业。

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角度

(7)公民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伪科学,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思想道德建设角度

21.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经济: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经济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交融。

(2)政治: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政治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交融。

(3)综合国力:

一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会增强其国家的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既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5)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6)思想运动:

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很多思想运动都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7)教育:

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9)文化传播:

各种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都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之间的交流传播,从而推动各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

(10)文化继承: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11)文化创新: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2)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关注群众文化利益,理解群众文化需求,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化作品。

22.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要求。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

23.中华文化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1)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

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人们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

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

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

我们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中华文化的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5)文化的力量与中华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2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加强文化建设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因此,加强文化建设包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可以反过来推进文化建设的发展。

(2)伟大的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至关重要。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开发建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都有赖于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