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304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8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微距摄影的4个技巧

微距摄影不同于其他摄影,要拍摄出好的作品,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本节介绍了微距摄影中的四个技巧。

L1微距摄影的装备

(一)

微距摄影又叫做近距摄影,微距摄影的目的是力求将主体的细节纤毫毕现的表现出来,把细微的部分巨细无遗的呈现在眼前。

要进行微距摄影,需要使用专门的摄影器材:

1.微距镜头

微距镜头是数码单反相机获得优良成像质量的保证。

微距镜头的特点是:

在结构上其光学系统是以“近摄”为前提,经过专门设计,影像反差比较大,分辨率比较高。

这类镜头拍摄像物比为1∶1的照片时,即使采用最大光圈,整体画面的边缘和中心仍具有良好的清晰度。

所以微距镜头是最为理想的微距摄影器材。

但对于非平面的对象,其清晰范围度小即景深小,所以拍摄时,即使用小光圈拍摄也难得到大景深,焦点前后的景物清晰度差,但扬长避短,把握、张扬好这个特点会更加有利突出主体,虚化淡化背景。

各个厂家生产的35mm相机的微距镜头焦距从20mm到400mm,非常齐全,一般最常用的有三种规格:

50mm(含55mm、60mm);

100mm(含90mm、105mm);

180mm(含200mm),放大倍率都能达到1∶1。

微距镜头的焦距越长,最近拍摄距离也就越远。

因此,长焦距微距镜头更适合于拍摄昆虫及其他不易接近的物体。

2.加装近摄接圈或皮腔

近摄皮腔是用卡纸或漆布制成的不透光手风琴式的管状腔体。

皮腔的一端为连接相机机身的支架,另一段则是连接摄影镜头的支架,腔体随支架装在导轨上,导轨的下面有三脚架接孔。

聚焦时既可沿导轨移动前支架(镜头),也可移动后支架(机身),它通过延长镜头至焦平面的距离达到近摄的目的。

近摄皮腔在最小伸展长度时,无法拍摄到30cm以外物体的清晰影像,但是在微距摄影领域中,皮腔则是非常灵活的。

利用它可以拍摄到比1∶1更大的像物比例。

由于近摄皮腔的体积比较大,所以需装在三脚架上使用,携带也颇为不便。

近摄接圈是内部为黑色的筒状近摄附件,多由金属制成。

使用时像安装增距镜一样附加在机身与镜头之间,近摄原理与皮腔完全相同。

通常35mm相机经常使用的接圈分为7mm(1号)、14mm(2号)和25mm(3)三种,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并能够组成七种不同长度,如:

三只接圈组合,用于50mm标准镜头上的像物比例为1∶1。

但镜头的对焦范围将随着接圈的增加而受到限制,所以在接圈组合拍摄时,需要移动照相机或被摄体的前后距离配合对焦,所摄效果与近摄皮腔基本相同。

近摄接圈的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

有些自动接圈可与相机的光圈联动;

另外,接圈的结构极为简单,一般不易损坏。

与近摄皮腔相比,近摄接圈虽然便宜得多,但调整的灵活性不及皮腔。

另外使用中需要注意的是二者为方便调焦光圈一般应全开,待焦点调好后不要忘记按照需要锁定光圈进行测光、曝光。

近摄皮腔与近摄接圈的共同缺点是:

(1)景深太小,对焦过程较为费力;

(2)镜头的通光量将受到影响。

3.镜头前加近摄镜片或放大镜

近摄镜是一种类似于滤光镜的近摄附件,用其单独观察景物便如同一只放大镜,它的正面凸起,用于影像放大,而背面却微微凹进,以便一定程度地减少像场弯曲。

如果在标准镜头前附加一枚近摄镜,其焦距就会立刻发生变化。

通常近摄镜按屈光度标定,如:

1、+2、+3等。

屈光度越大,放大倍率也就越高,焦距也就越短。

近摄镜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在操作时,可不作曝光补偿调整,并能够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非常便利。

另外,近摄镜除了适用于单镜头反光相机外,还可用于旁轴取景相机和双镜头反光相机。

但是由于分离取景器的相机在近距离拍摄时会出现明显视差,所以使用时需要配合近摄取景附件,以便调整相对应的拍摄角度。

近摄镜的不足之处是:

(1)像差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并不能完全消除;

(2)在使用时会轻微地影响到照片的清晰度;

(3)对焦工作将受到限制。

附加近摄镜后需要移动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来配合对焦。

普通的阅读放大镜也可用于近距离拍摄。

使用时,只要将放大镜紧贴镜头前端,或是用透明胶带粘着在镜头前面就可以了,放大原理与近摄镜相同。

用这种方法拍摄时,需要放大镜的口径大于镜头的滤镜口径,以保证镜头的通光量。

接用了放大镜的镜头景深很或,需要尽量使用小光圈拍摄。

另外,由于放大镜一般是用普通玻璃制成,镜片内的杂质较多,更不具备色差、像差校正能力。

而且使用时也很难与照相机的同轴性保持一致,所以成像质量无法与近摄镜等专用近摄附件相比。

但在缩小光圈的情况下,用于立体景物的拍摄还是可以接受的。

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价格低。

4、增距镜

在最近拍摄距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照相机与镜头之间增加一只增距镜,可以改变镜头的焦距。

一只2倍的增距镜可以将影像放大2倍;

3倍的增距镜可以将影像放大3倍,依此类推。

增距镜可以在同一镜头卡口的条件下连接所有焦距的镜头,包括微距镜头,例如50mm微距镜头加上一只2倍的增距镜后,便等于一支100mm焦距微距镜头,可以拍摄到像物比为2∶1的微距照片。

部分增距镜可为AF大孔径镜头提供自动对焦联动功能,如佳能EF1.4×

、E2×

,尼康1.4×

、2×

增距镜等。

另外,加装增距镜对镜头的通光量虽然有所影响,但对于有TTL内测光的照相机来说,无须再考虑补偿曝光。

为了达到良好的影像质量,一般会缩小光圈曝光,所以影响最大的是相机的快门曝光速度。

增距镜的优点是:

重量和体积均比相同焦距段的定焦镜头轻巧;

价格比同焦距镜头便宜;

多数原厂增距镜可以与光圈联动;

不影响镜头的正常对焦。

缺点是:

使用后的像质不如原镜头;

对镜头的通光量产生影响。

5.变焦镜头上的微距档位

很多变焦镜头上设有专门的微距档位,比如适马等镜头厂商的24~70mm、70~200mm、75~300mm等变焦镜头都有专门的最大放大倍率为1:

4~1:

2左右的微距挡位。

但是由于设计的不同,微距档位可以分别在长焦和广角端来实现,各有优缺点,在广角端实现微距容易产生球面像差,所以拍摄时应该尽量使用小光圈;

在长焦端实现微距容易产生像场弯曲,所以在拍摄立体的物体比较合适,但翻拍效果就不太好。

6.便携式数码相机的微距功能

便携式数码相机都有微距功能,而且有着非常优秀的表现,能拍出靓丽的微距摄影作品。

大多数便携式数码相机微距最近对焦距离只能在最广角端使用,一拉至长焦对焦距离就要远很多。

广角端造成的夸张透视和大范围的背景有时会令人烦恼,如透视夸张、物体变形、背景范围大、画面容易杂乱等,因此我们使用标准焦段到中长焦段为多。

而多数微距功能强的便携式数码相机,其强不在于广角端的最近对焦距离,而在于这些DC在标准焦段到中长焦段依然能保持很近的对焦距离,这时的画面放大率甚至比广角端更大。

其次,能够手动选择对焦点也是小DC微距拍摄的关键之一,这样你就能灵活构图,主体不会局限在画面中心了,同时要有较快速和精准的对焦速度那就更好用了。

总之,小DC强大的微距能力包括:

最近对焦距离短+标准焦段到中长焦段对焦距离短+手动选择对焦点功能+快速精准的对焦。

如果您的小DC微距功能稍弱一些的,只要熟练地用好机器,扬长避短,加强微距拍摄功夫(如在镜头前面附加近摄镜也能提高微距能力等)一样能出好片。

L2微距摄影的装备

(二)

除了上节所介绍的器材外,微距摄影中还会用到如三脚架、闪光灯、快门线等辅助拍摄。

脚架

由于微距拍摄是用上了较高放大率,故有将手震"

放大"

的效果。

加上微距拍摄时的失光问题(后面将详加解释),故脚架在拍微距相片时亦相当重要。

现时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牌子的脚架可供选择,但建议不应在此环器材上太吝啬,毕竟一只优质脚架是可以用上很多年的。

建议选购时要考虑下列各点:

∙脚架扎实程度,包括各关节的结实度及长期使用的耐用性。

∙重量,由于微距拍摄很多时要远赴郊外地区,这点十分重要。

∙折合时的长度,脚架收起时如果不太长,是可以收到背包中,对户外拍摄相当方便。

∙全开时的高度。

脚架完全伸展时太矮,对某此拍摄环境是很不方便甚至难以拍摄的。

但个人经验认为拍摄微距并不需要很高的脚架,大约有1.3-1.4米便已足够。

但若脚架有其它用途时就要详细想清楚个人拍摄习惯。

∙脚架三枝脚都开了时最低拍摄高度。

要注意的是虽然有很多脚架都有低角度设计,但低角度设计要配合短中轴使用,否则低角度时脚架中轴会顶到地面,未必真的能降低拍摄高度。

不过低角度亦有其用途,就是在崎岖的拍摄环境中提供更有弹性的脚架角度。

∙现时亦有小部份脚架有专为微距的设计,但此种设计很多时都会增加脚架重量。

在一得一失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先多作拍摄再了解自己个人的需要以免浪费。

∙在微距拍摄中,云台的选择比脚架更重要。

在多种设计中,个人认为自由云台(Ballhead)会比较方便。

但即使是上千元的云台,在微距时仍会有锁紧后轻微移位的情况,廉价脚架头问题就更严重。

在选购时,可以多参考其它影友/用家建议。

闪光灯

微距使用闪光灯其实是相当高深的技术。

要简化计算,使用TTL闪灯是最方便的做法。

不过要注意的是机顶闪灯位未必适合,因为视差问题可能令闪灯的光线射不到要拍摄的景物。

一般影友会使用离机闪灯的方法,但这便需要TTL闪光灯线(相当贵)及闪光灯座配合使用了。

而理想及自然的闪光灯位置亦须经测试及经验配合。

有部份影友会选用环型闪光灯。

但环型闪光灯其实是设计出来翻拍对象用的,光线特质是比较平板。

清楚是清楚了,但是否适合拍摄生态一类题材则见仁见智。

如果作出足够测试,一般小功率的手动闪光灯其实亦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就需要小心使用及测试才能确保曝光正确。

其它辅助器材

拍摄微距有很多不同的配件,不同大师亦有自己不同独特方法。

曾经有影友甚至用饭盒!

以下简单列出一些较多书本或前辈介绍的配件:

快门线:

必须品。

  

黑卡纸:

有风时可以作为挡风之用,亦有影友用以作为所影景物的"

背景板"

,以简化背景。

闪光灯支架:

由于机顶并非理想闪灯位置,故另设闪灯位置是有需要。

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的闪灯支架,亦有影友自制。

对焦座(FocusingRail):

将对焦座固定在脚架上,再将相机固定在座上。

对焦座提供了一个机械结构将整个相机移前移后。

由于微距摄影很多时都要将相机前后移动,此配件很有用。

但需注意对焦座的重量以及结实程度:

不结实的对焦座有机会增加相机震动机会。

反光板:

可以较自然的补光方法为在暗位的昆虫补光。

有些反光板是专为微距设计,当中有一个空位让镜头伸出来。

光伞:

为强烈阳光下的景物创出散射光源。

大胶碗:

碗底开孔以伸进镜头,用以盖住对象制造散射光源。

L3自然光的运用

逆光

毫无疑问,逆光是多种光线中最讨人喜爱的光线。

逆光下轮廓会更加分明,遇上透明的物体时更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逆光遇上花卉,洞穿花瓣;

遇上昆虫,洞穿胴体。

柔和的逆光

既能突出主体的轮廓,但是又不会因为光线太强而将主体背光不透明部分的细节淹没在黑暗中,是描绘主体细节而又带有逆光特点的一种很好的平衡。

柔和的逆光(富士s6500拍摄)

拍摄要点:

根据光线的方向选择镜头的朝向。

如此情景笔者想拍摄逆光下的豆娘,因此镜头朝向光线射来的方向。

尽量将主体放于一个平面,这样不管是使用中心对焦或者手动选择对焦点,主体全部都是清晰的。

逆光下进入镜头的强光线偏多,根据白加黑减的原理,通常要增加一些曝光补偿以使曝光正确。

DC因为是采用LCD取景的,因此头部不要离DC太近,离远观看,避免身体离昆虫太近而惊吓到它们。

柔和的逆光也是用于拍摄花卉或者叶子脉络的好光线。

这种光线下的花瓣或叶子不会出现高反差,不会显得没有生气,而是晶莹生动。

选择好逆光角度,让光线从叶子背后射来。

构图时笔者选择让画面显得抽象,同时使用大光圈,小景深使得画面更梦幻。

因为叶子底下光线偏暗,白加黑减,因此在测光基础上加少一些曝光。

同时启用手动对焦点功能,使焦点落在不在画面中心的主体上。

强烈的逆光

有大力勾勒物体轮廓和穿透透明物体的作用,使用得当,效果惊人。

强烈的逆光使得透明物体非常剔透(富士s6500)

强逆光下曝光难以控制,最好使用包围曝光,事后选择一张曝光较好的。

侧光的运用

在拍摄中出现最多的要数侧光了。

侧光的主要作用是增强立体感,使主体形象更饱满。

侧光如运用恰当,会有出彩的一面。

侧光使得主体形象饱满(理光R8拍摄)

使主体尽量处在同一个平面,确保全部清晰。

画面有光有暗,宜用包围曝光。

手动选择对焦点,使焦点落在主体的眼睛上。

侧光如运用得当自有出彩一面(佳能A470拍摄)

使光线从花蕊的正侧面射来,于是画面挡住了射进里层花蕊的光线,只有突出来的花蕊明亮,形成明暗反差。

由于DC离花蕊太近,应避免手的抖动,以及防止花粉进入镜头。

应使用中心对焦点小心对焦,不要让焦点落在后面。

漫射光

光线均匀,物体能得到较真实的还原,几乎没有阴影,适合营造浪漫的气氛。

漫射光形成浪漫的气氛(佳能A470拍摄)

花的特写应考虑均衡构图。

拍多几张,避免手动带来模糊。

大片色彩的画面对曝光要求很高,曝光少了缺乏生气,高光多了色彩太饱和细节损失多,因此宜使用包围曝光。

尽量不要使用相机自带的鲜艳模式,否则十有八九颜色太过饱和而失去细节。

顶光

顶光会产生浓重的阴影,射到物体表面时多显得无生气。

顶光射到叶子表面缺乏生气(富士s6500拍摄)

L4闪光灯的运用

闪光的运用

1)在微距摄影中,在非特殊情况下,闪光灯最好不要作为主光,而是作为补光使用。

优秀的补光在于平衡前后光亮而又不失自然(富士S6500拍摄)

此场景蝴蝶对比背景偏暗,因此根据背景设置曝光(目的让背景看起来自然,而自然光也作为蝴蝶的主要光线来源),蝴蝶则用轻微的闪光补光,使得蝴蝶和背景的光亮保持一种平衡,并且不会在蝴蝶上产生阴影。

有些DC的闪光光亮不好控制,在此情况下通常会闪光太强而使前景的蝴蝶过曝,因此可随身携带一张透明的白纸作为遮挡闪光部分光线的工具,而且可以柔化光线。

2)闪光通常也作为固定物体形象的一种手段。

闪光通常也作为固定物体形象的一种手段(富士S6500拍摄,带近摄镜)

运动着的物体即使用高速快门去凝固有时都会出现不够清晰的情况。

而在比正常曝光小一点点曝光的设置下闪光会很好地定格物体的形象,使细节更清晰。

上图要点就是在减少一些曝光补偿后用不太强的闪光拍摄的。

这样既使得物体保持了动感,同时又保持清晰,背景还不至于太暗。

3)极少量的闪光补光有时会令照片增色

少量闪光使得复眼的“眼神”很出彩(富士S6500拍摄,带近摄镜)

在正常曝光的情况下使用极少量的闪光,主食芽蝇的“眼神”变得更出彩。

为了控制极少量的闪光,可用半透明的白纸遮挡闪光灯控制。

4)多数情况如以闪光为主光,而且闪光强度过大时,画面就失色不少了

作为主光的闪光太强,阴影重,部分过曝(富士S6500拍摄,带近摄镜)

L5昆虫微距摄影

昆虫摄影成功的关键并不完全在于技术,首要的是需要了解所拍摄主体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机拍摄最容易。

拍摄昆虫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是露水蒸发之前的清晨,以及日落到天黑前的时间段!

如果注意统计一下微距摄影的作品,就会发现大多数好片子都出自上述2段时间。

大部分有背景的片子都是早晨拍摄的。

很多昆虫夜间栖息在杂草、树叶或灌丛的隐蔽位置,由于温度的下降,它们整夜不动。

早晨的露水使它们更是举步为艰。

然而这个时刻正是摄影的绝佳机会,几乎每个拍摄微距的摄影师都会有一些类似的作品。

即使在露水蒸干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昆虫仍然不能自由活动,直至太阳赋予它们充足的能量。

静止的昆虫为摄影师提供了高度的创作自由。

要想在昆虫最活跃的时间拍摄它们,最好是借助闪光灯,用小光圈、高速度来凝固它们的活动。

构图

构图方面可以俯拍,仰拍,但不能过分呆板地把昆虫放置中央。

同时注意发现昆虫的形体细节形成特别有趣的构图方式。

背景方面可以以花瓣为背景,由上往下拍,这样可以避免背景沉闷。

但是要考虑到背景的衬托和色调对比,如果色彩太接近,就无法分辨昆虫的形态了,自然动感就不能充分表现。

注:

在昆虫微距中眼睛是很重要的一个要素。

传神的眼睛会令照片生动,读者的目光会强烈地被昆虫的眼睛吸引住。

因此拍摄者要养成一种习惯:

特别留意它们的眼睛。

拍摄技巧

昆虫摄影成功的关键是主体的高清晰,而这也是最大的难点,这是对焦的问题,在微距摄影中相机的自动对焦几乎是不可信赖的,最好选用既快又准的手动对焦。

所以你必须学会熟练地使用手动对焦。

启动手动对焦,首先要把镜头和机身上的两个开关都设置到“M”档,半按快门不放松,同时手动调节对焦环,直到出现清晰的焦内,然后按下快门就行。

但家用机基本很少有手动对焦功能,对准你需要的焦点半按快门对焦,不要松手进行构图,认为取景可以后按下快门拍照就行。

自然光是昆虫微距摄影的首选,拍摄的最佳时间是早晨或傍晚,因为此时光线柔和,色调美丽且没有浓重阴影,高光区和暗部都有不错的细节,阴雨天微距摄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巨大的扩散云下,你会得到柔和的光线,没有过多的对比和强烈的阴影。

我们往往想拍下昆虫飞翔中那最激烈的动作瞬间,可有时需要进入连人都很难钻进去的地方,别说用三脚架了。

所以把相机设置为快门优先来拍摄,然后根据环境的不同调节光圈是不错的方法。

同时,较高的快门速度有利于在恶劣的环境下拍出清晰的照片。

L6植物微距摄影

光线决定着植物照片的成败。

清晨的露珠会使植物看上去更娇嫩,早上和傍晚的斜阳十分利于刻画物体表面的细节。

逆光能突出植物枝叶上的茸毛,还能让花朵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

器材的辅助

偏振镜在拍摄鲜花时十分有用,除能加深天空的蓝色外,它还能减少花瓣和叶子上的反光,使它们的颜色看上去更加浓郁。

你可以使用反光板来冲淡花朵上的暗影,将多区测光方式得到的曝光读数稍稍降低一点,机内闪光灯就能和自然光线配合在一起使用。

过度使用外接的闪光灯会产生难看的阴影,但降低闪光灯的输出功率并使用广角扩散板,在靠近主体的情况下也能得到较为柔和的阴影。

多灯闪光系统能产生更为多样的光照效果,只要调整好各灯之间的光比,你就能得到和谐的主光和辅助光。

对于相对较小的花朵,最好降低闪光灯的输出功率进行近距离的拍摄,这时60~105毫米的微距镜头就成为了最佳选择。

构图与色彩

随意拍摄很难得到出色的鲜花照片,只有经过精心的构图你才能表现出它们独特的品质。

鲜花完全是静态的,只靠花朵的色彩和形状我们很难得到最佳的效果,这时构图才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从三分法则入手,利用偏离中心的花朵甚至是花心将观众的目光引入画面。

至于枝条和叶子则应放置成斜线,以此来营造画面的动感。

拍摄单枝的鲜花时应找好角度,充分展现花朵漂亮的几何结构。

拍摄多个花朵时要让它们构成统一而和谐的画面。

面对一株植物总有许多的拍摄方法,既能将它拍成微距作品,也可以将它放到风景照片中去。

鲜花的美丽还体现在它娇艳的颜色上,虽然黑白照片在几何结构和纹理的表现上具有极大的优势,但色彩仍是鲜花照片中十分重要的元素。

把花朵放在模糊的绿叶中间或明亮的蓝天下是最好的拍摄方法之一,让花朵和其他物体的颜色相互搭配也能取得有趣的效果。

例如,爬到花朵上面的金龟子使色调产生了微妙变化,而蹦上红花的绿蝗虫则带来了两种原色的强烈反差。

各种几何形状在植物世界里随处可见,它是构图的重要元素。

大多数花朵都是对称的。

有的是双边对称,你能看到左右相同的两半。

有的则成放射状对称,任何穿过中心点的切线都能把它分成一样的两半,比如雏菊。

叶子的脉络构成的几何形状更为丰富,从简单的平行线条(如百合的叶子)到复杂的网眼(如天竺葵的叶子)不可胜数。

植物茎上叶子生长点的排序暗含着斐波纳契数,向日葵花盘上种子的分布也是这样。

植物包含的几何形状能让你拍摄出各式各样精彩的照片。

对于叶子,你可以把它放在窗前或灯边,让逆光刻画出来的脉络纹理充满整张照片。

使用高于1∶1的放大倍数来拍摄植物某个部分的细节,你将会发现一些完全陌生的几何形状。

即使是在坏天气里我们也可以拍摄植物,只在风和日丽时外出会让你错过许多好时机。

雨天里花朵会更加娇媚,湿润会使叶子更加翠绿。

在无风的雨后,植物上的水珠能映射周围的景象,把它拍摄下来你就能得到一张神奇的照片。

L7微距摄影的4个技巧

微距摄影不同于其他摄影,要拍摄出好的作品,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

1、克服风的影响

微距摄影最大的敌人莫过于风。

拍微距的时候你会惊异地发现,即使所谓无风的天气也不是那么平静,诡异的空气波动总是在你按动快门的那一刻出现。

有时候你用皮肤无法感受到的小风却可以在取景器中真切地看到。

而就这一点点小风就可以把你的惊世杰作变成平庸的照片。

克服风的影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说几乎没有完全有效的办法。

首先,尽量选择正确的天气和时间进行拍摄。

如果正好赶上刮好几级的大风,最好还是趁早收拾收拾回家吧。

一般来说,一天当中风速最小的时间段是在清晨,太阳出来之前效果最好。

太阳升起后,即使没有风,空气受热后也会在小区域内产生气流。

傍晚是一天当中第二个最好的时机,风速一般也不大,但是不如早晨效果好。

清晨和傍晚还是拍摄昆虫的最佳时机,因为昆虫需要太阳的热量保持能量,早晚时分它们的活动能力比较弱,有利于拍摄。

除了选择正确的时机,还可以通过一些小附件来减小风的影响,比如Wimberley公司生产的Plamp(PlantClamp)。

简单地说这个附件就是一个用塑料制成的短臂,一端有特殊设计的夹子用于固定被摄物,另一端可以固定在三脚架或者其它固定物上。

短臂的方向可以任意调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