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美学》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31045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美学》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美学》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美学》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美学》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美学》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美学》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美学》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美学》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美学》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美学》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美学》课程标准.docx

《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美学》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美学》课程标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美学》课程标准.docx

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美学》课程标准

《设计美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HYAJB103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

设计美学

开课学期

第1学期

适用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

学分

2.5

总学时

52(理论:

52实践:

0)

先修课程

美术基础

后续课程

室内设计综合实训

旧物改造设计

三大构成

2.课程简介

《设计美学》是环境艺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以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型和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的,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的产生与发展,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文化整合论、审美范畴论、符号表现论、风格变迁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为学习专业后续课程《室内设计综合实训》、《旧物改造设计》以及从事绘图员及设计师及相关工作储备基本绘图知识。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

《设计美学》是环境艺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设计美学”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美的本质与形态,美的类型,美感的本质特征,美感的差异性、普遍性,审美主体的提高,从而提高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美学理论知识分析、鉴赏文学艺术的美、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中的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把握美的意境,在设计过程充分体现美的内在要求,设计时充分运用设计美学进行色彩的搭配。

 培养能设计建筑类设计图和竣工图的图纸标准,制图规范和图纸质量要求的职业素质。

培养设计建筑类方案效果图的制图职业素质,提高职业就业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设计美学的历史成因及其学科意义;

2、掌握设计美学多维性视阈下的审美语境;

3、掌握设计美学与哲学美学的时空叠置;

4、掌握设计美学的精神沃土;

5、掌握设计美的合目的性与表现性;

6、掌握色彩设计的审美研究;

7、掌握设计美学的本体价值;

8、掌握设计的流动性与艺术性

(二)能力目标

1、熟悉各种色彩搭配的能力;

2、能进行设计图纸的能力;

3、具有制定不同方案的能力;

4、具有运用美学基础理论进行绘图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品德;

2、具有严谨务实、团队合作的意识;

3、具有质量责任、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

4、具有制图规范和图纸质量要求的职业素质的意识;

5、具有设计建筑类方案图的规范制图的职业素质;

四、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序号

模块内容(或学习情境)

教学组织形式

理论教学学时

课内实训学时

专项实践学时

备注

模块一

计美学多维性视阈下的审美语境

班级授课

6

模块二

设计美学与哲学美学的时空叠置

班级授课

8

模块三

设计美学的精神沃土

班级授课

8

模块四

设计美的合目的性与表现性

班级授课

6

模块五

色彩设计的审美研究

班级授课

8

模块六

设计美学的本体价值

小组讨论

8

模块七

设计的流动性与艺术性

班级授课

8

合计

52

五、课程教学设计

情境/模块

教学目标

学习与训练内容

载体选择

学时

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利用

教学环境

说明

考核评价

计美学多维性视阈下的审美语境

1、掌握设计美学的本体语境

2、掌握设计美学的连体语境

1、设计美学的本体语境

2、设计美学的连体语境

 

6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案例法,总结归纳、视频教学等教学方法;

媒介资源:

教材、案例、多媒体课件、课程学习指导书

多媒体教室

考勤、上课表现、回答问题、课后作业等记入平时成绩,期末作业。

设计美学与哲学美学的时空叠置

1、掌握设计美学的本质特征

2、掌握哲学美学是设计美学的基础平台

3、掌握支撑设计美学的语言工具

4、掌握两种美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平行叠置

1、设计美学的本质特征

2、哲学美学是设计美学的基础平台

3、支撑设计美学的语言工具

4、两种美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平行叠置

国外经典图片

8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总结归纳、教学等教学方法;

媒介资源:

教材、案例、多媒体课件、课程学习指导书

多媒体教室

考勤、上课表现、回答问题、课后作业等记入平时成绩,期末作业。

设计美学的精神沃土

1、掌握历史轨迹中的西方古代、古典美学思想贡献

2、掌握西方现代、后现代美学流派中的美学思想贡献

 

1、历史轨迹中的西方古代、古典美学思想贡献

2、西方现代、后现代美学流派中的美学思想贡献

美学发展案例

 

8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总结归纳、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媒介资源:

教材、案例、多媒体课件、课程学习指导书

多媒体教室

 

考勤、上课表现、回答问题、课后作业等记入平时成绩,期末作业。

设计美的合目的性与表现性

1、掌握设计美的合目的性

2、掌握设计美的表现性

1、设计美的合目的性

2、设计美的表现性

 

案例图片

6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总结归纳、视频教学等教学方法;

媒介资源:

教材、案例、多媒体课件、课程学习指导书

多媒体教室

 

考勤、上课表现、回答问题、课后作业等记入平时成绩,期末作业。

色彩设计的审美研究

1、掌握色彩设计的美学语汇及其审美文化疆界

2、掌握色彩设计的审美体验与信息价值

3、掌握观念性色彩语言对西方现代建筑设计的审美描述

4、掌握色彩设计的审美价值与主要类别

5、掌握色彩审美设计的创意表达

1、色彩设计的美学语汇及其审美文化疆界

2、色彩设计的审美体验与信息价值

3、观念性色彩语言对西方现代建筑设计的审美描述

4、色彩设计的审美价值与主要类别

5、色彩审美设计的创意表达

案例

8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总结归纳、视频教学等教学方法;

媒介资源:

教材、案例、多媒体课件、课程学习指导书

多媒体教室

考勤、上课表现、回答问题、课后作业等记入平时成绩,期末作业。

设计美学的本体价值

1、了解设计策略之树

2、掌握设计的美感现象与设计意志的表达

3、掌握设计物质层面的多样性。

1、设计策略之树

2、设计的美感现象与设计意志的表达

3、设计物质层面的多样性

案例

8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总结归纳、视频教学等教学方法;

媒介资源:

教材、案例、多媒体课件、课程学习指导书

多媒体教室

 

考勤、上课表现、回答问题、课后作业等记入平时成绩,期末作业。

设计的流动性与艺术性

1、掌握设计过程的流动性

2、掌握设计作品的艺术性

3、艺术设计风格的美学本质

1、设计过程的流动性

2、设计作品的艺术性

3、艺术设计风格的美学本质

案例

8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总结归纳、视频教学等教学方法;

媒介资源:

教材、案例、多媒体课件、课程学习指导书

多媒体教室

考勤、上课表现、回答问题、课后作业等记入平时成绩,期末作业。

六、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需要教师具备本科或以上学历、学士或以上学位,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以便解决教学、科研、实践工作中不断涌现出的新的问题;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良好的知识传导能力和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还要求教师具有建筑行业的实践经验或经历,与建筑行业系统密切联系的沟通渠道,具备善于实践并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学生,备课充分、讲授熟练;教学内容丰富、新颖;深度、广度适宜;概念准确,重点突出;进度符合课程授课计划要求;采用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启发式、分组讨论式等方法组织教学,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拓展思路,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序号

名称

基本配置要求

场地大小/m2

工位数

功能说明

1

多媒体教室

1.环境要求:

安全卫生;2.设备名称及数量要求:

电脑一台、投影仪一台;

3.软件办公软件。

80

 

120

理论课程

2

1.环境要求:

安全卫生;2.设备名称及数量要求:

各实验设备。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教材要求

2、参考资料

3、硬件要求:

高性能计算机一台;

4、软件配置:

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

七、课程评价标准、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学习态度等,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采用考查、操作、小组协作实验与讨论学习、制作作品多样考核评价方式,开卷、闭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程考核分为理论考核、技能考核,过程考核占20%,实训成绩占40%,期末终结考核成绩占40%,技能考核成绩以专业组技能考核小组的测试成绩为准。

平时成绩20%+实训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40%=总成绩

平时成绩=上课出勤5%+平时作业5%+上课回答问题5%+小组学习5%

八、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该注意优生与差生的关注和讲课的进度,注意计算机教室上课的安全

九、其它说明

 

制定单位(系部):

建筑工程系

制定人:

邓光成审定人:

 

谢谢观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意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