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35158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0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docx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一节钠讲解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高考导航

了解钠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考点一 钠的性质及应用

1.物理性质

颜色

熔点

硬度

密度

导电导热性

银白色

比水小

良好

2.化学性质

(1)主要化学性质:

(2)钠与水(含酚酞)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

3.钠的制取及保存

(1)制取:

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

2Na+Cl2↑。

(2)保存:

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4.钠的用途

(1)制取Na2O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4)冶炼某些金属。

金属钠具有强的还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如4Na+TiCl4

4NaCl+Ti。

说明:

工业上在850℃,钠与熔融状态的KCl反应可以制取金属钾:

Na(l)+KCl(l)

NaCl(l)+K(g),反应发生是因为在反应温度下,体系中只有钾是气体,能从体系中逸出,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即在反应温度下,为熵增反应,该反应不能说明金属钠的还原性强于金属钾!

1.金属钠着火,应如何灭火?

能否用水或泡沫灭火器?

提示:

金属钠着火时,应该用沙土掩埋灭火,而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因为钠与水或泡沫灭火器喷出的CO2均能反应,会加剧火势。

2.钠与氧气反应时,反应条件与产物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

钠和氧气常温时反应生成Na2O,点燃或加热时反应会生成Na2O2。

命题角度一 Na与氧气的反应

1.(2014·郑州模拟)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金属先熔化 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 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

A.②⑤         B.①②③C.①④⑤D.④⑤解析:

选C

2.(2014·广东肇庆高三模拟)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基本方法。

一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

银白色

变灰暗

变白色

出现液滴

白色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②变白色是因为生成了碳酸钠

C.③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

D.④只发生物理变化解析:

选A 

命题角度二 Na与水及盐溶液的反应

3.将钠投入到下列溶液中,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是(  )

①水 ②NaOH溶液 ③0.1mol/L盐酸④0.1mol/L硫酸铜 ⑤乙醇

A.⑤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⑤C.③④①②⑤D.①③④②⑤

解析:

选C 

4.取一支大试管,加入20mL饱和澄清石灰水(ρ=1.6g/cm3),再加入5mL苯(ρ=0.87g/cm3),静置后缓慢加入黄豆粒大小的钠块(ρ=0.97g/cm3)。

下列实验现象中,能观察到的有(  )

①钠在饱和澄清石灰水层反应并四处游动

②有气体产生

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钠在石灰水与苯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

⑤钠停留在苯层不反应

⑥钠块最后消失

A.①②⑥B.②③④⑥C.⑤D.①②③⑥

解析:

选B 

5.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产生,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____________。

①MgSO4溶液 ②NaCl溶液 ③Na2SO4溶液 ④饱和澄清石灰水 ⑤Ca(HCO3)2溶液 ⑥CuSO4溶液 ⑦饱和NaCl溶液答案:

①④⑤⑦

[总结提升]

(1)钠与水、酸、盐溶液、醇反应的实质都是与H+的反应。

H+的浓度大小决定了反应速率的大小。

(2)金属钠与盐或碱溶液反应的思维模板

盐溶液

生成NaOH→与溶质是否反应生成H2→对装置的要求H2O减少→对溶剂质量的影响放热→

考点二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深化拓展]

Na2O2的强氧化性

(1)Na2O2与SO2反应:

Na2O2+SO2===Na2SO4。

(2)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将Fe2+氧化成Fe3+,同时生成Fe(OH)3沉淀。

(3)Na2O2投入氢硫酸中,可将H2S氧化成单质硫,溶液变浑浊。

(4)Na2O2投入Na2SO3溶液中,可将Na2SO3氧化成Na2SO4。

(5)Na2O2具有漂白性,投入品红溶液中,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1.为什么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提示:

Na2O2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还会生成氧气,故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2.Na、Na2O、Na2O2、NaOH四种物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最终会变成什么物质?

提示:

都会变为Na2CO3。

3.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加入Na2O2固体,有何现象?

提示:

固体溶解,有无色气泡冒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因为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溶液呈碱性,同时Na2O2具有漂白性。

命题角度一 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

[典例1] (2014·烟台三校联考)在含有Fe2+、Fe3+、Al3+、NH

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再加入过量的稀HCl,完全反应后,离子数目几乎没有改变的是(  )

A.Fe2+   B.Fe3+   C.Al3+   D.NH

[答案] C

1.比较下列四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一组:

①Na2O2+CO2 ②Na2O2+SO2

二组:

③Na2O2+FeCl3(溶液) ④Na2O2+FeCl2(溶液)

三组:

⑤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加热 ⑥Na2O2加入到品红溶液中,加热

四组:

⑦NaOH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⑧Na2O2固体加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

问题:

(1)写出①、②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判断③、④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为什么?

(3)判断⑤、⑥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为什么?

(4)判断⑦、⑧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为什么?

答案:

(1)①2Na2O2+2CO2===2Na2CO3+O2

②Na2O2+SO2===Na2SO4

(2)现象:

③、④反应均会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并有气体放出,④中气体明显少于③中气体。

原因:

③中Na2O2与溶液中的水剧烈反应会有NaOH和O2产生,FeCl3与NaOH反应生成Fe(OH)3,Fe(OH)3是不溶性的红褐色沉淀;④中Fe2+具有强还原性,易被Na2O2氧化并生成Fe(OH)3。

(3)现象:

⑤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红色;⑥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不能恢复红色。

原因:

SO2的漂白性不稳定,Na2O2的漂白性是因其具有强氧化性。

(4)现象:

⑦溶液变蓝;⑧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原因:

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呈碱性,同时Na2O2又有漂白性。

命题角度二 有关Na2O2的定量计算

[典例2] (2014·福建龙岩模拟)取ag某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生成物与足量Na2O2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g,下列物质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A.H2  B.CO  C.C6H12O6  D.C12H22O11

[答案] D

1.Na2O2与CO2、H2O反应的四个角度探究

(1)从氧化还原的角度

①Na2O2与H2O、CO2反应均有O2生成,在反应中Na2O2既表现出氧化性也表现出还原性,H2O、CO2在此反应中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②2mol的Na2O2不论与水还是与CO2反应均生成1mol的O2,转移2mol的电子。

(2)从物质的量的角度

①2mol的Na2O2不论与水还是与CO2反应均生成1mol的O2,消耗2mol的H2O或2mol的CO2。

②若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则气体体积减少的量等于原混合气体体积的

,且等于生成氧气的体积。

(3)从先后顺序的角度

Na2O2与水蒸气、CO2混合气体反应时,Na2O2应视为首先与CO2反应生成Na2CO3,CO2反应完后,剩余的Na2O2再与水蒸气反应生成NaOH。

(4)从质量的角度

1molNa2O2与足量CO2、H2O分别完全反应时相当于吸收了28gCO、2gH2。

2.增重量等于可燃物质量的规律

凡分子组成符合(CO)m·(H2)n的物质,Wg该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和水蒸气)通过足量的Na2O2后,固体增重必为Wg。

或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要C、O原子个数比为1∶1,即可满足该条件。

中学阶段常见的符合这一关系的物质有:

(1)无机物:

H2、CO及H2和CO的混合气体;

(2)有机物:

CH3OH(甲醇)、HCHO(甲醛)、CH3COOH(乙酸)、HCOOCH3(甲酸甲酯)、C6H12O6(葡萄糖)等。

2.使5.6LCO2气体迅速通过Na2O2固体后得到4.48L气体(标准状况下),这4.48L气体的质量为(  )

A.8.8gB.6.4gC.8.2gD.6.2g

解析:

选C 

命题角度三 Na2O2性质的实验探究

3.(2014·江西吉安联考)为了探究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

②缓慢通入一定量的N2后,将装置D连接好(导管末端未伸入集气瓶中),再向圆底烧瓶中缓慢滴加浓盐酸,剧烈反应,产生黄绿色气体。

③一段时间后,将导管末端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气体,装置D中收集到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

④反应结束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再通入一定量的N2,至装置中气体无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证明A中反应有______(填化学式)生成。

若B中改放湿润的淀粉KI试纸,仅凭试纸变蓝的现象不能证明上述结论,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学认为O2是Na2O2被盐酸中的HCl还原所得。

乙同学认为此结论不正确,他可能的理由为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4)实验证明,Na2O2与干燥的HCl能反应,完成并配平该化学方程式。

Na2O2+

HCl===

Cl2+

NaCl+

______

该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快速制取纯净的Cl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答出两点)。

答案:

(1)Cl2 4H++4I-+O2===2I2+2H2O

(2)吸收HCl和过量的Cl2,防止污染空气,使D中能收集到较为纯净的氧气

(3)①Na2O2被还原时氧元素的化合价应该降低,不可能得到O2 ②O2有可能是Na2O2与盐酸中的H2O反应所得

(4)1 4 1 2 2 H2O

①Na2O2与生成的H2O反应有O2生成;HCl混在Cl2中;H2O混在Cl2中(答出任何一点即可)

②实验室没有可直接使用的干燥HCl气体;固体与气体反应较慢(答出任何一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2014·湖北孝感三校摸底)如图是Na2O2和CO2定性、定量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注射器1中抽取了100mLCO2,U形管中装有适量小玻璃珠和约1.5gNa2O2粉末。

实验开始时,打开K1、K2、K4止水夹,关闭K3止水夹,推动注射器1活塞,缓缓将CO2压至U形管中,注射器2活塞缓缓向外移动。

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不考虑注射器内壁的摩擦阻力)

(1)U形管内的玻璃珠并不参与反应,其所起的作用除防止过氧化钠粉末被吹走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射器1活塞推到底后,注射器2中收集到的气体大于50mL,其原因除可能仍还含CO2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使剩余气体中二氧化碳能反应完,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证明反应产物之一为氧气,最为方便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结束后固体产物板结,难以从U形管中取出,为了要证明固体产物中含有碳酸盐,实验时还需要从如图所示仪器和试剂中选择________(填字母)。

当装置和药品都安装完毕后,接下来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增大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完全

(2)淡黄色粉末渐渐变白

(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后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变大

(4)将注射器2中气体再推入U形管中,反复数次

(5)打开胶塞,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U形管中,木条复燃

(6)A、D、E(或C、D、E)

关闭K1、K4止水夹,打开K2、K3止水夹;通过分液漏斗(或胶头滴管)将稀盐酸滴入U形管中,观察试管内Ca(OH)2溶液是否变浑浊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012·北京高考)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的原因是2Na2O2+2CO2===2Na2CO3+O2。

(  )

(2)(2011·上海高考)在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中,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  )

(3)(2010·天津高考)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的离子方程式:

Na2O2+H2O===2Na++2OH-+O2↑。

(  )

(4)(2010·山东高考)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  )

(5)(2010·新课标全国卷)Na2O2的电子式为Na

Na。

(  )

答案:

(1)× 

(2)√ (3)× (4)× (5)×

2.(双选)(2011·上海高考)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

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28g,反应中有关物质的物理量填写正确的一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二氧化碳

碳酸钠

转移的电子

A

1mol

NA

B

22.4L

1mol

C

106g

1mol

D

106g

2NA

解析:

选A、C 

3.(2010·安徽高考)将0.1mol下列物质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①Na2O2 ②Na2O ③Na2CO3 ④NaCl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选C 

考点三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

  

物质 

Na2CO3

NaHCO3

俗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白色晶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溶解度比Na2CO3小)

水解(离子方程式)

CO

+H2O

HCO

+OH-

HCO

+H2O

H2CO3+OH-

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

CO

+2H+===CO2↑+H2O

HCO

+H+===H2O+CO2↑

与NaOH反应(离子方程式)

不反应

HCO

+OH-===CO

+H2O

与Ca(OH)2反应(离子方程式)

Ca2++CO

===CaCO3↓

Ca2++2OH-+2HCO

===CaCO3↓+CO

+2H2O[Ca(OH)2不足]或Ca2++OH-+HCO

===CaCO3↓+H2O[Ca(OH)2足量]

与BaCl2反应(离子方程式)

CO

+Ba2+===BaCO3↓

不反应

与CO2反应(离子方程式)

CO

+CO2+H2O===2HCO

不反应

热稳定性(化学方程式)

较稳定

2NaHCO3

Na2CO3+CO2↑+H2O

相互转化

Na2CO3

NaHCO3

2.Na2CO3与NaHCO3的鉴别

1.将CO2气体通入到饱和Na2CO3溶液中有何现象?

原因是什么?

提示:

有沉淀析出。

原因是CO2与Na2C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NaHCO3,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的溶解度,而且反应消耗溶剂水。

2.Na2CO3固体粉末中混有少量NaHCO3,用什么方法除杂?

NaH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2CO3,用什么方法除杂?

提示:

用加热法可将Na2CO3固体粉末中混有的NaHCO3转化为Na2CO3;向混合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可以将Na2CO3转化为NaHCO3。

[典例1] 有两试管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

方案

操作

判断

A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沉淀的为Na2CO3

B

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

反应较剧烈的为Na2CO3

C

分别加入CaCl2溶液

产生沉淀的为Na2CO3

D

逐渐加入等浓度的盐酸

立即产生气泡的为Na2CO3

[答案] C

1.有关Na2CO3和NaHCO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a2CO3比NaHCO3的热稳定性强

B.Na2CO3和NaHCO3溶液中离子的种类不同

C.Na2CO3和NaHCO3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D.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作用时,产生的气体质量相同

解析:

选A 

命题角度二 Na2CO3、NaHCO3的定量计算

[典例2] (2014·湖南常德模拟)分别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00mL,再通入一定量的CO2,随后分别各取20mL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0.2mol/L的盐酸,在标准状况下产生CO2的体积(y轴)与所加入盐酸的体积(x轴)的关系如图(分A、B两种情况):

(1)在A情况下,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在B情况下,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原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答案] 

(1)NaOH、Na2CO3 1∶1

(2)Na2CO3、NaHCO3 1∶1

(3)1.5mol/L

用数形结合思想理解Na2CO3、NaHCO3与盐酸的反应

(1)盐酸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中

①现象: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无色气体放出。

②反应:

无明显现象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H+===HCO

,无色气体放出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

+H+===CO2↑+H2O。

(2)Na2CO3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

①现象:

有无色气体放出。

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

+2H+===CO2↑+H2O。

(3)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基本图像的归纳总结

①向Na2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②向NaH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③向NaOH、Na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3所示(设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x∶y=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

④向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4所示(设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m∶n=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

2.(2014·湖北黄冈质检)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某学生分别在它们的侧管中装入1.06gNa2CO3和0.84gNaHCO3,A、B中分别有10mL相同浓度的盐酸,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大

B.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大于或等于2mol/L

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小于或等于1mol/L

D.最终两试管中Na+、Cl-的物质的量一定相同

解析:

选B 

命题角度三 Na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3.A、D、F均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常温下C是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和E的化学式:

B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A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A有很强的还原性 ②A的焰色反应呈紫色 ③少量A可以保存在冷水里 ④A着火时应选用泡沫灭火器

(4)将A、镁、铝各0.3mol分别放入100mL1mol/L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1∶2∶3 ②6∶3∶2 ③3∶1∶1 ④1∶1∶1

答案:

(1)Na2O2 NaOH

(2)2Na+2H2O===2Na++2OH-+H2↑(3)① (4)③

4.(2014·河南焦作模拟)有A、B两种常见化合物组成混合物,其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其他物质均略去)。

根据以上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混合物中加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后,若只得到一种固体化合物,则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的最大值为________(填数字)。

答案:

(1)Na2O2 NaHCO3 O2 CO2

(2)2Na2O2+2H2O===4NaOH+O2↑,NaOH+NaHCO3===Na2CO3+H2O,(3)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013·福建高考)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