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36470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

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

(时限: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主要训练的考点与题型是:

1.概括内容,归纳主旨:

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根据全文补写中心句;结合主题谈体会;能找出最能体现文章的主题的语言材料或事件材料。

2.梳理思路,巧衔妙渡:

理清行文思路;划分文章层次;理解过渡句的作用;理清情感变化等。

3.理解字词,赏析语言:

理解字词含义或品析字词妙处;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等角度赏析语言;修辞的巧妙运用。

4.语法常识,合理运用:

补充关联词;仿写及找相同结构的词句;对对联等。

一、听泥土说话,感母亲之用心(14分)

听泥土说话一路

(1)儿子失败了,带着沮丧从那个城市回来。

母亲是个哑巴,从菜园里回来,见了儿子就明白了一切,用手比划着,又觉得比划不清。

于是,将准备放下的锄头又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递给儿子。

(2)这一夜,儿子没睡。

月光照在方桌上,方桌上放着那块泥土。

儿子望着泥土出神。

后来,他仿佛感觉到泥土在跟他说话。

是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输光了一切,家乡的泥土输不掉。

就算不被任何城市收留,这块泥土会接纳他。

就算失败如影相随,只要是块泥土,播下种子总有发芽的机会。

儿子看着泥土一夜没睡,对着月光想了一夜。

(3)第二天,儿子走了,。

(4)带上那把泥土上路。

儿子的心如泥土般踏实,性格如泥土般坚韧,待人如泥土般诚恳,为人如泥土般坦荡。

(5)十年的挣扎、打拼,儿子成功了。

一身光亮从城里回来,得意洋洋。

(6)母亲从菜园回来,显然较之十年前已苍老了许多。

儿子接过母亲的锄头,怨责母亲,“您老这是何苦?

这锄头您今后再也用不上了。

”说完,就要把锄头扔了。

母亲比比划划,感觉到比划不清时,又把锄头重新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送给儿子。

(7)一如十年前的那个夜晚,月光照亮了儿子屋里的小方桌和方桌上这块新的泥土。

眼前的情景让儿子想了又想,又和泥土对了一夜的话。

泥土永远处在低处,所以不会从高处落下来,跌得很痛。

月光下,只有泥土黑漆漆一片,它不以光亮示人,它的光芒永在内心,才有质朴浑厚的力量。

泥土不会因为身处山峰而自傲,也不会因为身处低谷而自卑。

每一块泥土都很自然、平静、从容,所以才如此博大、深厚。

(8)第二天,儿子走了,带着深深的羞愧。

(9)从此,儿子处世如泥土••••••

(10)几年之后,与儿子同时发迹的伙伴,三三两两地从很高的位置落了下来。

只有儿子一步一步走得很稳。

(11)“发迹之后,我就扔掉了那把土。

不过,好在失败之前,母亲送给了我这把土。

”儿子常对朋友们说,“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

1.文章构思巧妙,两次写儿子在不同经历中倾听泥土说话,第一次是在_________时倾听,听到的是:

____________;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时倾听,听到的是:

__________(4分)

2.阅读全文,仿照第(8)段,在第(3)段的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

(1分)

第二天,儿子走了,。

3.结合语境理解第(11)段划线句中“那把土”与“这把土”的不同含义(2分)

“发迹之后,我就扔掉了那把土。

不过,好在失败之前,母亲送给了我这把土。

4.文中“母亲”虽不会言语,但她用“泥土”教育启迪了儿子,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

请用几句优美的语言来为这位伟大的母亲点个赞,并将你从本文中得到的启迪拟定成供你学习生活的人生信条。

(2分)

评价母亲:

人生信条:

5.请仿照文段(4)中划线句子的句式续写文段(9)中省略的语句。

(3分)

5.资料链接:

哑母以泥土启迪儿子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自古以来教子的范例有很多,请你也为本文补充一个教子的范例(2分)

二、看兰馨化妆,感生活之真谛(13分)

①朋友兰馨是个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她出门总会为自己化个淡妆,以最好的姿态面对别人。

兰馨虽然不是很漂亮,但给人的感觉特别舒服,在朋友们中也很受欢迎。

大家问她如何能把生活经营得如此雅致,她淡淡一笑说,我们爱美,所以为自己化妆;爱生活,所以也要为生活化妆。

②为生活化妆?

听上去有些新鲜。

兰馨说,对呀,学会为生活化妆,生活才会眉清目秀,清爽怡人,充满温情。

我审视自己的生活,几乎是蓬头垢面一团糟的,有时面对枯燥乏味的日子,心里会生出说不出的厌倦。

不如向兰馨学习,为生活化个淡妆。

兰馨说,为生活化妆,不需要浓妆艳抹,只需轻描淡写,淡扫蛾眉,轻施粉黛,生活就焕然一新了。

③(A)兰馨喜欢为小家增添些小点缀,出门的时候,经常会带回一小盆海棠,或者一盆绿萝,海棠摆在书桌上,绿萝放在卧室里,通过这点小点缀,让生活充满新鲜感。

还有她家的窗帘、床单,每个季节都要换不同的色彩,冬天暖色调,夏天冷色调,把生活调配得和谐而多姿多彩。

兰馨经常用一些小变化制造小惊喜,让自己和家人感到愉悦,为生活增添新鲜的元素。

④(B)兰馨特别注重生活中那些特别的日子,比如家人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等等。

结婚10周年纪念日,她会用心准备了浪漫的烛光晚餐。

她做几道拿手菜,准备好红酒、红烛,晚上与老公一起庆贺,感觉浪漫的恋爱时光又回来了。

女儿8周岁生日的时候,她为女儿开了个生日派对,做了好吃的,准备了好玩的,女儿还邀请了好朋友来家里,大家玩得很开心。

晚上,女儿亲了她一下说:

“有这样的妈妈,我好幸福!

⑤(C)兰馨不仅用心经营生活,在工作上也丝毫不马虎。

她在单位工作出色,人缘好,所以经常会有一些加薪、获奖类的小惊喜。

这些小惊喜,让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业余时间,她会写作投稿。

她不像我一样被写作所累,而是随心所欲,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偶尔发表,就是惊喜。

每当有文章发表,她都会给老公女儿朗读一遍自己的文章,一家人一起陶醉在她的喜悦中。

⑥(D)周末的时候,我一般都是在家里睡觉或者上网。

兰馨却说,窝在家里,辜负了大好时光。

她经常带上家人出去郊游,在大自然中放飞心情,享受阳光的味道。

她还喜欢组织家庭聚会,大人在一起交流,孩子们也有了玩伴,那种其乐融融的气氛让人愉快。

⑦兰馨说,我们要像爱自己的容貌一样热爱生活。

为生活化妆,淡淡地点染,轻轻地勾勒,生活就会以最美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为生活化妆,让每一天都有新鲜的面貌,你会发现,原来一切都可以更美的。

1.根据全文内容,用文中一短语为本文添加一个标题。

(2分)

2.下列句子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请将其正确还原到文中A、B、C、D处。

(2分)

①经常创造些小惊喜。

②经常炮制些小快乐。

③经常制造点小新鲜。

④经常营造点小浪漫。

3.对“化妆”过的生活作者用了“眉清目秀,清爽怡人,充满温情”三个四字词来形容其美好。

文中也说到了自己的生活“几乎是蓬头垢面一团糟的。

”请你也仿照本文用三个四字词来形象描述其“生活一团糟”的景象。

(3分)

4.说说划“”线句“兰馨说,为生活化妆,不需要浓妆艳抹,只需轻描淡写,淡扫蛾眉,轻施粉黛,生活就焕然一新了。

”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2分)

5.读了本文你一定深受启迪,请将你的“启迪”以短信的形式发给你的朋友,告诉他(她)如何为自己的生活化妆。

(2分)

6.下列对联的上联是根据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妆》内容而写,请结合本文的内容(重点是③至⑥段)对出下联。

(2分)

上联:

改气质阅书籍赏艺术乐生活为生命化妆;

下联:

三、读名人趣事,感画家之幽默(12分)

生活画趣陈卫卫

漫画家是离不开幽默的,丰子恺的漫画,一向以富有诗意和哲理著称,生活中的丰子恺。

丰子恺总是带着速写本,走到哪里就画到哪里。

有一次,去农村写生时,他看到田野旁的树林里有几个农妇正在扫落叶,她们各种各样的姿态引起了他的兴致,于是,他立即掏出速写本,躲在一棵大树后面画了起来。

正当他画得入神时,竟被其中一位农妇发现了,于是,一群“娘子军”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大兴问罪之师:

“你画我们作什么?

“准是画了去给洋鬼子的吧?

其中一位农妇更叫嚷起来:

“洋鬼子会捉画中人的灵魂的呀!

灵魂被收去,就活不成了!

“不得了,决不能让他画去!

那些女人们越说越来气,有一个甚至伸手要抢速写本。

面对这种局面,丰子恺纵然百般解释也无济于事。

正闹得不可开交之时,幸亏村里的一位老人闻声赶来,问明了原委,替丰子恺解释了半天,她们这才息怒而去。

在谢过了那位好心的老人之后,丰子恺急忙从口袋里掏出心爱的速写本查看,幸好八张描绘农妇姿态的画稿都完好无损,这才松了口气。

一天,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丰子恺看到一个小贩拎着一篮花生米走来,他觉得其形象很入画,就一边观察他,一边伸手去口袋里掏速写本。

那小贩以为丰子恺盯着他是准备掏钱,连忙走到跟前道:

“先生,花生米要买几包?

”丰子恺愣了一下,无奈之下只好将错就错地买了两包花生米。

丰子恺也喜欢清静,特别不喜欢和当时的政界人物来往,常常说:

“富贵于我如浮云。

”《良友》杂志的编辑多次到丰子恺家中采访,拍摄他作画的照片后登在刊物上,称他为美术界的名人,并且对他的作品赞誉有加。

丰子恺看了之后,对家中的孩子们幽默地说:

“其实,我不是明人,而是清人。

”然后解释说,明、清是两个朝代的名称,而名和明是谐音,名又是名利一词的首字,他不喜欢做名人,他喜欢做个清静的人。

丰子恺还曾因给家里的自鸣钟改头换面而引出一段趣闻。

1936年,他从上海买了台大自鸣钟,挂在缘缘堂的客厅里没几天,就感到钟面上那数字太过枯燥乏味,于是,他把钟从墙上取下来,用油画颜料把钟面涂成了天蓝色,再添上几条碧绿的柳丝,又用黑色硬纸板剪出一对飞燕,粘在时针和分针的尖端。

这样一来,时针和分针走动时,就变成一对飞燕在垂柳中互相追逐了,客厅平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邻居们看到后,作为奇闻一传十、十传百,不久,附近的人几乎全知道了,许多人还特地来到丰子恺家里,一定要见识见识这个稀奇的自鸣钟。

人们说:

“到底是艺术家,做起事来就是与众不同。

”(----选自《读者》)

1.结合全文内容在第一段的横线处为本文补写一句统领全篇的语句。

(2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生活中的丰子恺为作画遇到了哪些趣事?

(3分)

3.赏析文中划线句“丰子恺看了之后,对家中的孩子们幽默地说:

“其实,我不是明人,而是清人。

”的妙处。

(2分)

4.人们说:

“到底是艺术家,做起事来就是与众不同。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丰子恺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2分)

5.漫画家是离不开幽默的,实际上大多数艺术家、名人、伟人都很幽默,请从你了解的名人中列举一位名人的幽默典故。

(3分)

四、品经典美文,感母爱之伟大(12分)

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肖复兴

①母亲去世十几年了,怪得很,我还是在梦中常常见到,而且是那样清晰。

原来,一个人与一个人的生命就是这样系在一起,并不因为生命的结束而终止。

②记得那一年我刚大学毕业,母亲大病初愈。

由于好几年一直躺在病床上.母亲消瘦了许多,体力明显不支,但总算可以不再吃药了,我和母亲都舒了一口气。

记不得是从哪一天的清早开始,我忽然被外屋的动静弄醒,一颗心禁不住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

因为母亲以前得的是幻听式精神分裂症,常常是在半夜和清晨时突然醒来跳下床,我生怕她旧病复发,便悄悄爬起来往外看,只见母亲站在地上甩胳膊伸腿弯腰,有规律地反复着,那动作有些笨拙和呆滞,看得出,她是在做自己杜撰出来的早操。

我的心里一下子静了下来,母亲知道练身体了,这是好事,再老的人对生命也有着本能的向往。

③大概母亲后来发现了每早的锻炼吵醒了我的懒觉,便到院子里去练她自己杜撰的那一套早操,她的胳膊腿比以前有劲儿多了,饭量也好多了。

正是冬天,清晨的天气很冷,我对母亲说:

“妈,您就在屋子里练吧,不碍事的,我睡觉死。

”母亲却说:

“外面的空气好。

④有一次我开玩笑说她:

“妈,你可真行,这么冷,天天都能坚持!

”她说:

“咳,练练吧,我身子骨硬朗点儿,省得以后给你们添累赘。

”这话说得我的心头一沉,我才知母亲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孩子,她把生命的意义看得这样的直接和明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母亲的这话和她每天清早锻炼身体的情景,总感动不已。

直到母亲去世的那一天,她都没给孩子添一点儿累赘。

母亲是无疾而终,临终的那天,她都将自己的衣服包括袜子和手绢洗得干干净净,整齐地叠放在柜门里。

⑤也许,只有母亲才会这样对待生命。

她将生命()看成是自己的,()关系着每一个孩子,并将她的爱通过生命的方式传递。

⑥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人,我的弟弟就是其一。

他饮酒成性,喝得胃出血,一边吃药一边照样攥着酒瓶子不放。

大家常常劝他,他却死猪不怕开水烫。

不止一个人说他:

“你得注意点儿身体,要不会喝出病来的,弄不好连命都得搭进去。

”他却说一句:

“无所谓。

”照样以酒为乐,以酒为荣,根本没考虑到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包括我在内的亲人,他连起码想想如果有一天真是喝出病来不可收拾的时候会给亲人带来多少痛苦都没有。

每次看到他这样子,我便想起母亲,我也曾将母亲当时锻炼的情景告诉给他,但似乎他无动于衷。

想想,他没有亲身感受到那情景,母亲每天清晨锻炼身体而想着包括我和他在内的孩子的当时,他喝酒喝得正痛快淋漓着呢。

或许,这就是孩子和母亲的区别。

⑦我们常说一个人和一个人感情是可以相通的,其实,一个人和一个人的生命更是可以相连的。

1.请在第⑤段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让句意连贯。

(2分)

2.下列段落是从文中抽出来的,请将其正确还入文中第段和第段之间。

(2分)

3.对于“母亲锻炼身体”的目的,“我”的看法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4.文章的主要人物是母亲,但作者却在第⑥段写“弟弟酗酒”一事,试说说其写作意图。

(2分)

5、请从文中找出与第⑦画线句相照应的一个句子,并说说你对画线句的理解。

(2分)

6、本文为了刻画母亲采用了多种方法,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所使用方法并品析其表达效果。

(2分)

五、议工匠精神,撑中国之脊梁(12分)

刍议“工匠精神”

最近,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个热词——“工匠精神”,其实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总理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而成为了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

“工匠精神”,XX百科中解释:

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说白了,“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种()的责任,一种()的态度,一种()的执着,“工匠精神”也是一种“傻子”精神,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韧。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生产大国,我们任何一个年代都必须具备“工匠精神”。

这样,我们很多的工业产品才不至于需要进口,才能让“中国制造”渗透到人类生存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

说出来大家也许不会相信,至今中国圆珠笔中的“圆珠”都需要进口。

1895年圆珠笔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高铁、大飞机我们都能造得出,圆珠笔芯竟然还不能生产!

其实不难理解,我们国人干任何事都讲究赚钱,谁会愿意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来做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玩意?

其实,中国很多精密机床、精密仪器都依赖进口。

近年来出现了“桥塌塌”、“楼歪歪”事件,恐怕也是因为国人的浮躁,这种浮躁表现在一味追求GDP增长,或只顾眼前利益,或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却忽略产品的质量。

其实,中国历来不缺“工匠精神”,像赵州桥、京杭大运河、故宫这么闻名于世的建造物,也不缺“工匠”,像鲁班、梁思成等。

在我们生活中也不乏“工匠精神”。

记得我小的时候,家里来了木匠、篾匠做生活、生产工具,那时手工做出来的木椅子里,没有一颗钉,都是用的榫,且坚固耐用。

篾制用品没有一点毛刺,不用担心手被篾刺戳破。

匠师闲暇之余,为了逗我玩,还做出一些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的小物件给我,让我惊讶他那双粗糙的手居然能“变”出如此精美的物品来。

“工匠精神”本来只是一个行业、一家企业、一种职业应该树立的标杆、应该遵循的准则,可如今,一个国家全民呼吁“工匠精神”,可见,这种精神已经匮乏到了何种程度!

当今一些企业与个人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而忽略产品的品质灵魂。

事实上,不仅企业发扬了“工匠精神”才能成为行业的领头军,全社会都需要“工匠精神”。

愿我们人人都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这种热爱胜过对金钱的喜爱,把自己所做的事做好做细做精,让“工匠精神”撑起“中国制造”的脊梁。

1.将下列三个四字词还入文中,使语意连贯。

(3分)

A、爱岗敬业B、一丝不苟C、精益求精

2.文章的第1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分)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证?

(3分)

4.结合全文内容解释“工匠精神”的内涵。

(2分)

5.理解文段三中“说出来大家也许不会相信,至今中国圆珠笔中的“圆珠”都需要进口。

”一句中“圆珠”加引号的作用与用意。

(2分)

六、话山水功名,赏名人之风采(16分)

在山水与功名之间张佐香

文化名人是一个地方的名片,襄阳属于孟浩然。

把一方美好山水归于一个诗人名下,古今中外恐怕唯此一例。

因为有了孟浩然,盛唐时襄阳,诗人们熙来攘往,空气和美酒中都飘溢着诗的芳香。

孟浩然是棵繁茂、质朴、挺拔的大树,耸立成襄阳绝无仅有的亮丽风景,天下诗人纷纷慕名而来。

杜甫评价这位同乡:

“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王维为其画像:

“状欣而长,峭而瘦衣白袍。

”李白给予至高的赞美: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此语出自“风歌笑孔丘”的狂人之口,可以推想,李白由衷地拜服于孟诗的高不可攀。

岘山和鹿门山是襄阳两座并肩而立的山峰,岘山是孟浩然人生之旅的起点,鹿门山则是终点。

四面山峰环合、巅连相抱,氤氲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清幽与秀逸。

汉水在山脚下滔滔东去,造就了一种形胜独标的孤高与自得。

有这样的山水滋补灵性,孟浩然的生命怎能不鼓胀起创造的活力,怎能不张开自由的翅膀?

岘山是孟浩然的胎盘和摇篮,是他最初的生存课堂。

他在幽静恬素的岘山脚下读书养志,间隙优游岘山,从中触到了学问中没有的生命的愉悦。

他读懂了岘山,读懂了山上密树浓云苍茫的气韵,绿叶清泉的骨骼,古木岩石的风神,艳花异鸟的风姿。

孟浩然独自一人或邀三五好友,在树林中弹琴、吟诗、赏月、饮酒。

怀有兼善天下经世济时理想的孟浩然,虽然过着隐居的生活,但他内心却充满矛盾。

而立之时,他从岘山出发,开始了坎坷的求仕之旅,渴望凭借自己满腹经纶获得朝廷的赏识。

他应试却名落孙山,皇恩浩荡、清正廉明只不过是一个幌子,幼稚的诗人哪知道官场比战场更凶险,四处碰壁是必然的结果。

他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其诗句“”,谦恭有度、落落大方地表明了他对仕途的热望以及期盼当权者援引的心情。

孟浩然曾有幸亲瞻龙颜,但生性耿直的他没有抓住这独一无二的契机。

一日,王维私下把孟浩然请进官衙内闲谈,恰巧玄宗亲临,王维借直言请罪之机,向皇上隆重推介:

“这是襄阳孟浩然,我的朋友。

”玄宗听此龙颜大悦,说:

“我早闻此人诗名,相见甚欢。

”玄宗让孟浩然吟诗作乐,不识时务的他却说: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霎时,龙颜由喜变愠,口谕其终身不得录用。

皇上喜欢的是柔顺、伏贴、善于阿谀奉承的读书人,这孟浩然又何尝不知?

但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的孟浩然又怎能为“五斗米折腰”?

这注定了他的济世情怀终将被掩埋在历史深处。

昏暗的权势射落了孟浩然的“鸿鹄之志”。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诗人从点缀着归村人影的平沙远渡,乘坐着一弯新月的江畔小舟,踏着松径下的烟树月影,边吟边行,朝着鹿门山悠悠归来。

他仰望鹿门山的目光和灵魂被岁月淘洗得更加清澈宽广。

这是他人生最淡泊最辉煌的时期。

鹿门山的清风、明月、飞萤、树影、露光、泉响都进入了孟浩然的心空,他在宁静清幽的意境和心境中尽情地创造人生。

所幸,孟浩然并没因仕途不畅而消极遁世,更没有扭曲知识分子的精神人格,而是以积极热情的心态放情山水,回归田园,用毕生的智慧和才情将田园诗歌推向顶峰。

山水与功名,历来与中国知识分子结下了不解之缘,造成了他们双重的性格和矛盾痛苦的人生。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身上带有大自然的胎记——自由、平等、博爱,而颇有棱角的诗人不可能为了成就功名而动摇山水在灵魂深处引发的共鸣。

他们宁愿舍弃功名,也要保持生命自然无拘的状态和人格精神的独立。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4分)

A、岘山是孟浩然的胎盘和摇篮,是他最初的生存课堂。

B、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身上带有大自然的胎记。

2.将文段五中空缺的诗句补充完整。

(2分)

3.赏析语句:

(选择1句赏析)(3分)

A.孟浩然是棵繁茂、质朴、挺拔的大树,耸立成襄阳绝无仅有的亮丽风景,天下诗人纷纷慕名而来。

B.有这样的山水滋补灵性,孟浩然的生命怎能不鼓胀起创造的活力,怎能不张开自由的翅膀?

3.“文化名人是一个地方的名片,襄阳属于孟浩然。

”是的,不少地方因一位名人而出名!

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就有这样的例子,请列举一例。

(2分)

4.读完全文,请用几个四字词来评价你眼中的孟浩然。

(2分)

5.“山水与功名,历来与中国知识分子结下了不解之缘,造成了他们双重的性格和矛盾痛苦的人生。

”请结合文章内容及孟浩然的一生理解此句的深刻内涵。

(3分)

七、忆昔日往事,感微笑之动力(21分)

考场上,小儿把教科书随意放在了脚下。

答题过半,监考老师发现,视为夹带课本,此科记为零分。

小伙子天旋地转啊:

“怎么可以?

我不是故意的,我没看。

”但一切都是徒劳,纪律就是纪律,无可打破。

中午回来,小伙子的情绪跌至谷底,再也无心应战,直言这个期末,将是全军覆没。

此刻,我只能是抚慰,虽然心里亦如他般波涛起伏。

短暂的午休后,小伙子垂头丧气地走出家门,我们一起开始了一个下午的煎熬。

“妈,也许有救哈!

”小伙子放学回来,一进家门就招呼着我,情绪明显好了许多,我悄悄松了一口气。

笑着迎上去,听他继续说:

“妈,考试前,我一点儿精神都没有,都不愿意进那考场了。

可是,那个监考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我一抬头,正看见她的眼光,那么和蔼,她还冲我笑了笑呢。

我的心,一下子安静下来,感觉好多了,然后就有精神答题了。

“妈,交上卷子的时候,我特别想对老师说声谢谢,可老师正忙着收卷呢。

想下课去找她吧,又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小伙子的感激与遗憾,还有那份发自内心的真诚,在年少的脸上一览无余。

看着心绪平静的小伙子,我的眼睛一潮,()为小伙子的心绪平静,也()为小伙子懂得感恩的心情,()因为那个不知名老师,暖暖的微笑。

也许,她根本不知道一个孩子内心的狂澜,只是发自内心的,给她的学生们一个暖暖的微笑,一点小小的鼓励。

(A)而这,却无形中挽救了一个孩子将要崩溃的心灵。

仿佛一朵清丽的小花,在小伙子心里,怦然绽放出独有的样子,动人,昂扬,向上,充满着无尽的欢喜。

这微笑,会温暖一生的吧。

欣慰之余,想起四爷。

四爷个子不高,长长的胡子洁净地垂在胸前。

没事的时候,总是坐在门口的石墩上,笑眯眯地看着街上走过的人。

老人家的门口,是我上下学的必经之路,见了四爷,我总会脆生生地叫上一声:

四爷。

他便笑着点点头,捋捋他那可爱的胡子,目送着蹦蹦跶跶的我,背着小书包远去。

记得,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孩子,爱看书,长大了肯定有出息哩!

听了,心里偷偷地美。

于是,每每看见四爷的微笑,不由自主,周身就充满了力量。

可那天,因为和同学发生了一点小小的摩擦,好大的不开心。

放了学,一个人,低着头,默默地走在路上。

依然路过四爷门口,依然有淡然的四爷坐着。

我低低地叫了声四爷之后,继续低头走着。

但没走出几步,就听到四爷浑浊的一声:

“丫头,怎么了?

那么不开心!

我心里一惊,好神奇的四爷啊。

看着一直笑着的四爷,一股脑地把委屈说了出来。

四爷始终微笑着,听我说完,摸摸我的头,断断续续地说:

“丫头,别小心眼,别计较……都一个村的,一家人呢……别耽误学习,爷爷等你考大学呢!

”(B)

看着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