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39779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docx

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

屏山县金江初级中学校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编号NO:

1

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2013年月日

科目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徐晴

课题

11《敬畏自然》第一课时

上课人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文章拟人、反问等修辞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教具与教法

电子白板、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新课导人: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

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

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

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上完本课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整体感知: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

“敬畏”。

2.解题:

“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

“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

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明确:

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点明观点的是最后一段。

三、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果――人类的长远发展。

四、练习

、本文选自《》,作者________。

、生字正音:

咫尺鲲鹏斥鴳蓬蒿

挖掘狼藉佳肴硕大

深邃混淆相形见绌

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所以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都是平等的生命,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2、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

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完成“研讨与练习”1题

屏山县金江初级中学校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编号NO:

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2013年月日

科目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徐晴

课题

11《敬畏自然》第二课时

上课人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2、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教具与教法

电子白板、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听写词语:

蓬蒿咫尺狼藉呐喊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对于这样经典的文章,我们只了解了内容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艺术做一番探究或品味。

二、学习揣摩:

1.再读课文,围绕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进行探讨、交流:

⑴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哪些特点?

⑵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性,讲究形象语言、文学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作者运用了对比、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

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的结论等。

三、语言品味

例:

1、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理解:

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2、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理解:

用了反问句。

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

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五、课堂练习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例:

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写作特色:

1层层推进,水到渠成。

 

2对比手法的运用使立论充分。

 

3很多的语句富含哲理。

 

4多处运用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1.研讨与练习三。

2.研讨与练习四

(可以选作其中一道)

屏山县金江初级中学校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编号NO:

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2013年月日

科目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徐晴

课题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第一课时

上课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等词的读音形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

透视文章写作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

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具与教法

电子白板、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演示一组画面导入

看到这组画面,让你想到哪个成语?

“世外桃源”。

陶渊明笔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为我们编出了美好的人间仙境。

其实还有一处鲜为人知的地方也被人们喻为“世外桃源”,那就是罗布泊。

今天就让一起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二、解题

提问:

课文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

明确:

罗布泊,原来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变成了荒漠。

 

学生了解,提出疑问,并思考

三、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课文所描述的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它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的原因: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相应增加。

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这样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

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

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

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罗布泊消失了。

2、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

根本原因是利益的驱动。

“盲目”其实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只图本地区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甚至不懂生态平衡不懂自然规律,兴高采烈地自掘坟墓让黄沙将整个家园掩埋。

从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四、把握课文结构

找出文中有关能够揭示罗布泊变化句子,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学生读课本找相关段落: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周边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绿洲,被称作仙湖。

现在则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

 

仙湖罗布泊荒漠

青海湖

月牙泉

 

研讨练习三。

屏山县金江初级中学校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编号NO:

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2013年月日

科目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徐晴

课题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第二课时

上课人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底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具与教法

电子白板、分析比较拓展延伸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介绍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作者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可靠。

但是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

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

学生了解

 

二、局部探究:

文章内容尽管很简单,但却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

请大家再次细读课文,找出最让你震撼的地方分析一下。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学习列数字、作比较、拟人、排比等手法对增强文章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明确:

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的描述及具体数字的罗列,形成巨大的落差,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将枯死的胡杨和罗布泊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又如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

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而直接的抒情,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三、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思考讨论: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

(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说话训练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五、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

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

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

同学们: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仙湖罗布泊荒漠

青海湖

月牙泉

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真实形象生动

 

拓展练习:

找出本地的有关环境问题。

屏山县金江初级中学校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编号NO:

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2013年月日

科目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徐晴

课题

13、《旅鼠之谜》第一课时

上课人

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并理解重点字词;了解关于旅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查字典、解决文字障碍;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学习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激发探究奥秘的好奇心;引起对人类人口问题的关注。

教学重点

查字典、解决文字障碍;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学习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激发探究奥秘的好奇心;引起对人类人口问题的关注。

教具与教法

电子白板、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引入

以谁是自然界中繁衍能力最强的生物(老鼠)为问题提问学生,引出本文中对于老鼠的一个种类——北极旅鼠的介绍。

二、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媲美(pì)挑衅(xìn)笃信(dǔ)迷惘(wǎng)啮齿(niè)滑稽(jī) 徘徊(huái) 逃窜(cuàn)

解释下列词语:

媲美、鼠目寸光、相辅相成、前赴后继、道听途说

学生查找工具书掌握

三、整体感知

1、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几大奥秘?

明确:

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 

旅鼠繁殖能力惊人;旅鼠繁殖能力不仅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自杀现象;死亡大迁移,数百万只旅鼠向西或向北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2、旅鼠的“疑问”:

(1)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

如果人类照我们这样繁殖,结果会怎样呢?

(文字资料:

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

“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

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

看来很明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2)我还想:

当人类数量急剧膨胀,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时候,你们能像我们这样大规模地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吗?

3、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大自然有许多奥秘人类还无法解释,有待继续研究;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否则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在位梦华和丹尼斯身上我们看到了为科学的献身精神。

探索奥秘要有创新思维,敢于吃苦的精神。

 四、小结

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讨论、交流,

 

(一)旅鼠繁殖能力惊人;

(二)旅鼠繁殖能力不仅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自杀现象;

(三)死亡大迁移,数百万只旅鼠向西或向北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字词练习

屏山县金江初级中学校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编号NO:

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2013年月日

科目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徐晴

课题

13、《旅鼠之谜》第二课时

上课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理解并掌握本文运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引起对人类人口问题的关注。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究课文解答旅鼠之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具与教法

电子白板,情感体验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课

你了解了多少有关旅鼠的知识?

二、品读课文,体味文章独特的写作手法

1、提问:

本文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想一想,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

它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

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来。

明确:

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

(2)记叙的框架、说明的内容、对话的方式(好处:

可信度高;通俗亲切。

(3)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讨论,交流

2、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

明确: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

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局——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他的感想。

3、为了说明旅鼠之谜,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并举例说明。

明确:

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

三、拓展迁移

1、不管是任何难解之谜,总会有破解的一天,而破解旅鼠之谜的人,可能就是在座的某位同学。

你能谈谈你对旅鼠奥秘的见解吗?

2、除了旅鼠之外,自然界还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说说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

四、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

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

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

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也许会领悟到很多……

 

联系以前所学的有关课文内容,综合回答问题。

六要素: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

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局——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他的感想。

1、研讨与练习

2、选择北极旅鼠三大奥秘中的任一一个奥秘,大胆而合理地猜测一下吧!

屏山县金江初级中学校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编号NO:

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2013年月日

科目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徐晴

课题

14.《大雁归来》第一课时

上课人

知识与技能目标

说明的对象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本文“爱鸟者”这一贯穿文章始终的感情线索整体把握课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享作者的发现之乐,理解全文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

说明对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

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教具与教法

电子白板、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预习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迁徙    雾霭   窥探     缄默狩猎  凋零    顾忌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

凋谢零落。

   迁徙:

迁移。

   缄默:

闭口不说话。

   窥探:

暗中察看。

   雾霭:

雾气。

   狩猎:

打猎。

   顾忌:

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

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二、导入

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的面前,就宣告春天来到了。

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寥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   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三、整体感知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文中对大雁描写的句子,互相交流。

1、提问:

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爱寻食玉米粒。

常六只列队飞。

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2、提问:

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例如:

1.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2.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3.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4.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5.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四:

小结

学生了解

 

学生自主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14   大雁归来

 

南飞的大雁                             善性

大雁归来                                

通过描写  春雁觅食               感受到大雁的   友情  抒发=====爱鸟之情   

孤雁

4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                 亲情

 

研讨与练习一

屏山县金江初级中学校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编号NO:

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2013年月日

科目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徐晴

课题

14.《大雁归来》第二课时

上课人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体会本文生动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体会课文语言浓浓的抒情色彩,来体会读者笔墨中饱含的深情。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意识。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感情。

教具与教法

电子白板、揣摩,感悟,体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品味语言

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有野性的诗歌。

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第一句写出了大雁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她是春天的使者。

   第二句表达了人们对大雁的喜爱与期盼。

   第三句写出了大雁在每年一度的迁徙中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二、拓展训练

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例如:

   1.征蓬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