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41950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4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docx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

全套精品说课稿

七年级(下)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第二节 非洲  

   第三节 美洲  

  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第二节 南亚  

   第三节 西亚  

   第四节 欧洲西部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第三章 走近国家  

   第一节 日本  

   第二节 埃及  

   第三节 俄罗斯  

   第四节 法国  

   第五节 美国  

   第六节 巴西  

   第七节 澳大利亚  

 

《亚洲及欧洲》说课稿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

学习内容较多,共分为6课时进行讲授,第1课时认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第2课时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第3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第4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第5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情况,第6课时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与国家情况。

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练习欧洲”,关于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关于“西欧气候的成因”,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1课时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

(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

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

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

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 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

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

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

欧洲大陆经度范围:

9°W~66°E;纬度范围:

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

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

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3.亚洲的地理位置

第2课时

(课堂导入)

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这与什么有关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

指导学生读图1-2世界时区图并通过自制的时钟模型演示6城市的区时,以北京(东八区)正午12点为准。

也可用数轴图表示学生回答:

晚上。

(讲授新课)

板书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讲述 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

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板书 2.时区及换算

讲述 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

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

范围是东经172.5°~西经172.5°。

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

阅读  材料: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学生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

 

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

3.什么是“区时”?

4.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

5.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

点拨:

某地时区数=经度/15

某地时间=已知时间(区时)±1小时×时区差

注:

已知西面区,求东面区用“﹢”号;反之,用“-”号。

时区差:

若a、b在中时区同侧,则:

a-b。

若a、b在中时区两侧,则:

a﹢b。

结果处理:

若在0--24间,则为当天时间;

若大于24,则减去24,日期加一天,余数为次日时间;

若为负数,则加24,日期减一天,余数为前一天时间。

例:

北京为20点(东8区)求纽约(西5区)几点?

20-1×(8+5)=7点

拓展训练 我国一艘远洋货轮,从上海出发,东渡太平洋到美国洛杉矶,5月1日6点钟越过日界线后,当地的日期和时间是多少?

答案:

4月30日6点

板书 3.北京时间

讲述 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

板书 4.国际日期变更线

讲述 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期要减去一天。

 

练习 请同学们读图1-3,完成练习题1、2。

(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世界时区的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

作为初一的学生,对于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要用比喻的方法,做出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并且加深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2.时区及换算

3.北京时间

4.国际日期变更线

第3课时

(课堂导入)

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复习提问:

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

——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亚洲全有——地形复杂)

(讲授新课)

板书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提问 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

活动:

(1)读图1-1,亚洲地形图,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

(填图练习)

(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

——中部

(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

(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

(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

归纳 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

——中部高,四周低

(5)小组讨论:

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

讲解 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

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

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结 亚洲地形的特征: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活动 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依据图1-1和资料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结合对亚洲地形的分析方法,来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征。

●板书设计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第4课时

(课堂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风光。

利用录像展示冬季亚洲北部西伯利亚地区冰天雪地,气候严寒;而亚洲南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过的黄金海岸却是一派妩媚的热带海滨风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滨浴场。

亚洲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亚洲的气候特征以及成因。

(讲授新课)

板书 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教师指图讲述,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

讲述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

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提问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结论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板书 1.气候复杂多样

提问 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

板书 2.大陆性特征明显

继续引导:

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

讲述气候两大要素:

降水和气温。

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哪些特点?

我们来观察位于这个气候区内的两个城市:

雅库茨克和乌兰巴托,分析它们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展示“雅库茨克气温曲线图”和“乌兰巴托降水量柱壮图”)

学生分析讨论

 

  小结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 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

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几种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

主要分布在哪儿?

           热带季风气候

三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

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

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

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板书 3.季风气候显著

引导 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结论 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明显、季风气候显著。

过渡 我们学习了亚洲的气候特征,那么欧洲的气候特征又如何呢?

以学生自学的形式为主,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列表比较亚洲和欧洲气候特征的不同。

利用书上的练习总结:

1.气候类型少,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的气候;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具有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读图及学习方法的掌握,通过对亚洲气候特征的分析,掌握其分析方法,来了解欧洲的气候特征。

所以,要多提醒学生从地图上找有用的知识,增加读图的练习。

●板书设计

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

2.大陆性特征明显

3.季风气候显著

第5课时

(课堂导入)

复习提问 判断下列有关气候的描述哪些是有关亚洲的,哪些是有关欧洲的?

(1)除温带海洋气候外,大多数气候类型都有分布。

(2)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的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

(3)季风气候显著。

(4)大陆性特征显著。

(5)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

(讲授新课)

我们都知道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句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说我国黄河注入到那个海洋中去?

看图1-1,找找亚洲还有哪些大和分别注入到周围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中去?

板书 五、河流

(一)亚洲

1.大河众多。

讲述 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

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

2.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

3.内流区面积广大。

(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

活动 学生在1-1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最高的湖泊;

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欧洲的河流,并根据亚洲河流的特点,总结欧洲河流的特点有哪些。

通过地形图,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总结。

(二)欧洲

气候温暖湿润—水量丰富,大部分无结冰期地形平坦—流程长,航运价值高。

活动 完成教材P.11的活动来认识多瑙河和莱茵河。

小结 欧洲河流的特征:

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

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

3.航运价值高。

练习 利用地图找出欧洲著名的伏尔加河、莱茵河、多瑙河等观察河流流经的国家。

列表总结亚洲、欧洲河流与湖泊的特点、河流特点。

尤其是多瑙河干流流经:

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前南斯拉夫(今塞黑)、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9个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课堂总结)

河流的特征与天气、地形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掌握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有助于学习气候和地形特征,在讲授是要注意指导学生结合地图,总体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

●板书设计

五、河流

(一)亚洲

1.大河众多。

2.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

3.内流区面积广大。

(二)欧洲

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

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

3.航运价值高。

第6课时

(课堂导入)

放一段录像资料,反映亚洲人种、民族的特色,用人口攒动的亚洲东部或欧洲的繁华的街景以及青藏高原无人区等具有人口分布特色的景观,有这些资料引入亚洲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 六、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指导学生读图1-14,亚欧人口密度图,回答人口分布的特点。

板书 1.人口最多的大洲

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列举。

讲述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占十分之六)

亚洲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板书 2.人口分布不均匀

3.亚洲的人种和民族

学生自学阅读14页亚洲的民族小材料。

4.亚洲的国家

在13页地图1-15上找到与我国在陆地上相邻的国家。

中国的临国有: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4个。

过渡 前面我们了解了亚洲的人口与国家,那么欧洲的情况如何呢?

学生阅读12页材料,欧洲的人口与国家。

板书 

(二)欧洲

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2.城市文化水平高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

活动 课下搜集亚洲和欧洲的世界之最。

(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大量的材料指导学生自学。

在今后的讲述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板书设计

六、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1.人口最多的大洲

2.人口分布不均匀

3.亚洲的人种和民族

4.亚洲的国家

(二)欧洲

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2.城市文化水平高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

《非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非洲》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内容,第一章认识大洲包括亚洲及欧洲、非洲、美洲三节内容,本节定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亚洲及欧洲学习方法的知识巩固,同时也为学习美洲知识打下了基础,在本章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内容包括地理概况、高原为主的地形和炎热的气候三部分、共两课时完成,本课时主要学习地理概况、高原为主的地形,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能结合地图描述非洲的位置范围、范围、地形、河流特征。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非洲政区图和地形图总结非洲的位置以及地形特征。

进一步掌握运用地图归纳大洲位置和地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科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

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度地理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想。

 

   重点:

高原为主的地形、主要地形区    难点:

地形与河流 

   为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学   

 二、教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播评价”在后的原则。

根据七年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1、探究式教学 ;教学中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问题情境为主线,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2、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等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况,强化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读图分析法;通过学生读图,教师辅于适当讲解,让学生在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法 

  新型的地理教学模式,不仅要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所以本科采用: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可分为四种:

 

  1、学会用图:

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探究:

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分析归纳比较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会合作: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中 

  4、学会归纳:

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概括归纳的意识,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地理问题。

 

  依照“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课题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八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播放非洲的名族风情以及金字塔等图片,由学生猜出非洲,引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能主动围绕学习目标,探索性学习。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地理概况  请同学们认真读13页图6--16,完成以下问题:

课件展示习题 

  1.用笔描出非洲轮廓图,在图上标出临海大洲并叙述非洲的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2.非洲境内有那几条重要的纬线穿过?

 

3.在途中找出二战前独立的三个国家,并说明非洲的国家数目。

  

 4.运用地图说出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交通地位。

  

 二、高原为主的地形 

  请同名称学们结合非洲地形图阅读教材14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非洲主要地形及主要地形区名称   

2.非洲的地势特征是什么?

   

3.说出非洲的世界之最及非洲之最。

   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巡视不与指导。

   

(四)合作探究,释疑解难 

   把学生每6人分成小组,做完后各组同学交流答案,每组指一代表回答,不足之处指生补充,老师注意学生表现,维持秩序,并给答的较好的小组口头表扬,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精讲点拨,归纳升华 

   同课件中的地图,图片启发引导学生,总结非洲的位置,地形特征,运用东非大裂谷、撒哈拉沙漠,尼罗河等动态图片,突出其动态图片。

 

  (六)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完成课件中的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把刚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并能检测课堂效果,及时反馈准确信息。

  

 (七)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要求几句话概括)  

 (八)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简洁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采用结构式板书  

   我的说课完毕,不当之处敬请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

 

                                 

第三节《美洲》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分析、处理

(1)教材的内容

《美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的课文。

本节教材的内容有:

(1)新大陆;

(2)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3)移民和经济。

教学建议为4个课时,其中美洲的气候部分内容安排为第3课时。

(2)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

《美洲》中的气候部分是教材在前面已经讲完了美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后设计的,由于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往往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形成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教材这样设计是非常合理的,可以说是为后面的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