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143789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doc

《中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doc

根据国际广告广告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

一、选择题

[2017•宁波]《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此法中关于“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即使无所得高也可罚百万元”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公民的(  )

A.生命健康权 B.受教育权 C.财产权 D.隐私权

【考点】99:

隐私权.

【分析】该题考查隐私权等相关知识;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个人隐私指个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如个人某些独特的生理特征,心理活动、日记、电话、信件以及在自己的住宅里从事的个人活动等.

【解答】隐私权:

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题文中非法买卖个人信息,是侵犯了隐私权的体现,因此答案选D.排除错误的ABC.

故选D.

[2017•烟台]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晒美食、晒旅游、晒自己与家人的合影……在收获朋友们点赞的同时,也泄露了个人的许多信息。

省地各级公安部门多次发布信息提醒:

个人信息需谨慎发布。

对此,我们应该(  )

①为了保护隐私而拒绝上网

②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避其所短、扬其所长

③要增强法律意识和隐私意识

④依法律己,尊重他人的隐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99:

隐私权.

【分析】本题考查保护公民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解答】个人信息属于公民隐私.公民要树立法律意识和隐私意识,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还要尊重和保护他人的隐私,要正确使用网络,避免泄露个人隐私,②③④正确;①做法错误,没有全面认识网络的作用,是因噎废食的做法.故选D

[2017•威海]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规定“个人信息禁止非法买卖”、“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它保障了公民的(  )

A.隐私权私有财产权 B.隐私权智力成果权

C.姓名权智力成果权 D.姓名权私有财产权

【考点】99:

隐私权.

【分析】本题考查公民隐私权和财产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权.

【解答】公民个人信息属于公民隐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规定“个人信息禁止非法买卖”体现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表明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A符合题意;题文材料未体现法律对公民智力成果权、姓名权的保护,BCD排除.故选A

[2017•齐齐哈尔]网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部分商家为谋求个人利益,贩卖客户信息,该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

A.受教育权 B.隐私权 C.智力成果权 D.知情权

【考点】99:

隐私权.

【分析】本题考查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禁止非法泄露、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

【解答】部分商家贩卖客户信息,该行为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所以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不符.

故选B

[2017·黄冈]调差显示,55%的人将证件复印件给相关机构时,从不注明用途;47%的人经常将写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直接扔掉而不加处理;超过27%的人在停用、注销手机号时,甚至不变更绑定的手机号。

这(  )

A.说明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根本没有任何保障

B.说明我国部分公民亟待增强隐私保护意识

C.是造成电信网络诈骗事件频发的唯一根源

D.是因为我国公民对建成网络强国充满信心

【考点】9A: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分析】本题考查公民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解答】题文材料中反映了部分公民不懂得保护个人隐私,随意泄露个人隐私现象严重,亟待增强隐私保护意识,保护自身隐私权,B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且不符合题文主旨;C“唯一”说法绝对,排除;D观点不符合题文主旨,排除.故选B

[2017•随州]自2016年7月15日起施行的《关于规范居民身份证使用管理的公告》要求,对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的个人,要列入不良信用记录“黑名单”库。

这告诉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  )

A.姓名权 B.肖像权 C.生命健康权 D.人身自由权

【考点】98:

姓名权;97:

肖像权.

【分析】本题考查姓名权.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

【解答】《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冒用.据此判断,题文材料中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的行为实质是缺乏他人姓名权,A符合题意;题文材料未体现肖像权、生命健康权和人身自由权,BCD排除.故选A

[2017•襄阳]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隐私保护更有必要,下列属于侵犯隐私权的是(  )

A.进他人房间先敲门

B.银行柜台前设置一米线

C.警察为破案需要,调阅张某银行账户信息

D.某网站将注册会员的电话号码等卖给某信息公司

【考点】99:

隐私权.

【分析】本题考查公民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解答】个人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未经本人允许出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侵犯隐私权,D符合题意;ABC都体现了对个人隐私的尊重;故选D.

 [2017•连云港]2016年4月14日晚间,高利贷逼债者长时间拘禁于欢母子,这就剥夺了这对母子作为公民的最基本权利。

A.生命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公民隐私权D.言论自由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题干表述了高利贷逼债者长时间拘禁于欢母子,关键字是拘禁,根据教材知识可知,非法拘禁、非法禁闭、非法搜身属于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表现,B是正确的,与人身自由权、隐私权、言论自由权、生命健康权无关,排除,故选B。

[2017•广东]某塑胶制品公司安全主任怀疑工人杨明偷舍友的手机,使用绳索将其反绑,挂牌游街示众一个多小时。

这侵犯了杨明的(  )

A.名誉权 B.姓名权 C.荣誉权 D.隐私权

【考点】95:

名誉权.

【分析】本题考查公民名誉权.名誉,是指社会上人们对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

【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据此判断,塑胶制品公司安全主任捆绑工人杨明并挂牌游街示众的行为侵犯杨明的名誉权,A符合题意;题文材料未体现对公民姓名权、荣誉权和隐私权的侵犯,BCD排除.故选A

二、选择题

[2017•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材料二自2017年6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它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经全国人大表决通过说明了什么?

(2)上述材料体现了法律保护公民的哪一项权利?

(3)如果你的这一权利受到侵害,该如何维权?

【考点】66:

法律的特征;99:

隐私权;9A: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AA: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E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分析】本题考查法律特征、依法治国、公民维权等知识点,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在掌握法律特征、全国人大职权、隐私权、依法维权等知识点基础上,分析材料内容,依据题意作答.

【解答】

(1)此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是国家立法工作,表明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有法可依;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享有最高立法权.

(2)此题考查公民隐私权.公民个人信息属于公民隐私.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它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的规定,表明我国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

(3)此题考查公民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考查识记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公民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依法通过正当途径正确维权,可以自行与侵害人协商解决,也可提起诉讼.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1)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③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④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隐私权

(3)①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②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③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还可以要求精神赔偿.

[2017•吉林]阅读对话,回答问题。

(1)对话内容反映出强强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

(2)生活中侵权行为的出现往往是由人们随意行使权利导致的。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写出两点即可。

(3)如果你是强强的好朋友,你会推荐哪些具体的方法帮助他解决困惑?

【分析】本题要在掌握我们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

(1)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公民有权拥有自己的肖像,拥有对肖像的制作专有权和使用专有权.公民有权禁止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肖像权或对肖像权进行损害、玷污.本题考查名誉权.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主要表现为:

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侵犯名誉权表现有侮辱、诽谤、诬告等.侮辱:

指语言、文字或暴力手段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分为口头侮辱、文字侮辱和暴力侮辱.以此分析漫画可知,强强的肖像权和名誉权受到了侵犯,以此作答即可.

(2)该题考查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等相关知识,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依据课本内容,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据此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维权的方法途径:

把握本题,明确人格尊严包含的内容,当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较轻的民事侵害时,可以采取道德谴责,消除影响的方法;较严重时可以采取法律维权,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肖像权和名誉权.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要尊重他人的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

(3本题考查的是维权的方法途径:

把握本题,明确人格尊严包含的内容,当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较轻的民事侵害时,可以采取道德谴责,消除影响的方法;较严重时可以采取法律维权.

[2017•淮安]欣赏漫画,在下方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权利名称。

法律保护消费者的②权

法律保护公民的①权

皮鞋20天没修好,给您换双新鞋。

①②

【考点】隐私权;消费权

【分析】本题考查隐私权、依法求偿权,以漫画题形式呈现。

【解答】①此题考查对漫画及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

“个人信息”属于隐私,还有“保护”这个词,据此作答。

②此题考查消费权,考查理解能力。

“皮鞋20天没修好,给您换双新鞋”换新鞋可以看出保护了消费者的依法求偿权,据此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隐私权

(2)依法求偿权(共4分,错字扣分)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