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45058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1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docx

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重点)

2.学会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在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随外界条件的变化,并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

(难点)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化学平衡移动

1.含义:

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果改变浓度、温度、压强等反应条件,原来的平衡状态会被破坏,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

2.实质:

改变条件后:

(1)v正≠v逆。

(2)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发生改变。

3.图示

 

 

教材整理2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教材整理3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适用对象:

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

2.影响规律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1)若为体积不等的反应

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2)若为等体积反应

增大压强时,v正、v逆同等程度地增大;减小压强时,v正、v逆同等程度地减小,平衡均不发生移动。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探究1 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

原理

Cr2O

+H2O2CrO

+2H+

实验步骤

实验

现象

橙黄色变为橙色

橙黄色变为黄色

结论

c(H+)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NaOH溶液使c(H+)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问题思考:

由探究1可知,浓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有何影响?

【提示】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v正>v逆,平衡正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v正

探究2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两个可逆反应:

反应①N2(g)+3H2(g)2NH3(g)

反应②I2(g)+H2(g)2HI(g)

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增大气体压强。

问题思考:

(1)反应①的v正、v逆如何变化?

二者相对大小关系如何?

【提示】 v正、v逆增大,v正>v逆。

(2)反应②的v正、v逆如何变化?

二者相对大小关系如何?

【提示】 v正、v逆均增大,v正=v逆。

(3)反应①②平衡移动的方向如何?

【提示】 反应①,平衡正向移动;反应②,平衡不移动。

[认知升华]

1.从vt图象认识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化学

平衡

aA+bBcC+dD

(A、B、C、D为非固体)

体系浓

度变化

增大反应

物浓度

增大生成

物浓度

减小生成

物浓度

减小反应

物浓度

速率

变化

v正瞬间增大,v逆瞬间不变,v′正>v′逆

v逆瞬间增大,v正瞬间不变,v′逆>v′正

v逆瞬间减小,v正瞬间不变,v′正>v′逆

v正瞬间减小,v逆瞬间不变,v′逆>v′正

平衡移

动方向

正向移动

逆向移动

正向移动

逆向移动

vt

图象

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从vt图象认识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

平衡

aA(g)+bB(g)cC(g)+dD(g)

计量

关系

a+b>c+d

a+b

压强

变化

增压

减压

增压

减压

速率

变化

v正、v逆同时增大,v′正>v′逆

v正、v逆同时减小,v′逆>v′正

v正、v逆同时增大,v′逆>v′正

v正、v逆同时减小,v′正>v′逆

平衡移

动方向

正向移动

逆向移动

逆向移动

正向移动

速率与

时间的

图象 

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题组·冲关]

题组1 平衡移动的理解

1.下列叙述中说明某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  )

A.混合体系中气体密度发生变化

B.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

D.反应物的转化率改变

【解析】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来说,增大压强,气体的密度增大,平衡不移动,A错误;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发生变化,B错误;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来说,增大体系的体积,体系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平衡不移动,C错误;反应物的转化率发生变化,说明物质的量一定在变化,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D正确。

【答案】 D

2.下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平衡状态Ⅰ到平衡状态Ⅱ是平衡发生正向移动

C.平衡状态Ⅰ到平衡状态Ⅱ是平衡发生逆向移动

D.平衡状态Ⅰ和平衡状态Ⅱ的反应速率不相等

【解析】 由v′正>v′逆可知平衡正向移动,即平衡状态Ⅰ到平衡状态Ⅱ是平衡正向移动的结果。

【答案】 C

题组2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Mg(OH)2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要使Mg(OH)2进一步溶解,应向溶液中加少量的固体是(  )

A.NH4Cl    B.NaOH

C.MgCl2D.Fe

【解析】 加入少量NH4Cl,NH

与OH-结合生成氨水,故氢氧根的浓度减小,平衡右移,A正确;加入NaOH,OH-的浓度增大,平衡向左移动,Mg(OH)2固体的量增大,B错误;加入少量MgCl2,镁离子的浓度增大,平衡向左移动,Mg(OH)2固体的量增大,C错误;加入少量Fe,Fe不溶于水,为金属固体,不改变各种物质的浓度,D错误。

【答案】 A

4.已知反应mA(g)+nB(g)pC(g) ΔH<0,m+n

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反应物浓度增大的图像是________,表示反应物浓度减小的图像是________,表示生成物浓度增大的图像是________,表示生成物浓度减小的图像是________。

(2)表示平衡正向移动的图像是________,表示平衡逆向移动的图像是________。

【解析】 图像①v′正>v′逆,t1时v′正突增,故为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图像②v′正>v′逆,t1时v′逆突减,故为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图像③v′逆>v′正,t1时v′逆突增,故为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图像④v′逆>v′正,t1时v′正突减,故为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答案】 

(1)① ④ ③ ②

(2)①② ③④

题组3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一定温度下,反应C(s)+H2O(g)CO(g)+H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列措施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①增加C的物质的量 ②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③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①,C是固体,其浓度为常数,改变它的量平衡不移动;②,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由于c(H2O)、c(CO)、c(H2)的浓度都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③,缩小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左移;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体积扩大,平衡右移。

【答案】 A

6.密闭的真空容器中放入一定量CaO2固体,发生反应2CaO2(s)2CaO(s)+O2(g)并达到平衡。

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为原来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缩小容器的容积后,平衡正向移动

B.重新平衡后CaO的量减少

C.重新平衡后气体的质量不变

D.重新平衡后CaO2的量不变

【解析】 密闭的真空容器中放入一定量CaO2固体,发生反应2CaO2(s)2CaO(s)+O2(g)并达到平衡。

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为原来的一半,即增大压强,根据平衡移动原理,重新平衡后,化学平衡会向气体体积减小的逆反应方向移动,CaO的量减少,气体的质量减小,所以A和C均错误,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aO2的量增大,D错误。

【答案】 B

7.mA(g)+nB(g)pC(g)+qD(g),当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压强改变,其vt图像如下:

(1)图①表示的压强变化是________,平衡移动方向是向________方向。

(2)图②表示的压强变化是________,平衡移动方向是向________方向。

(3)m+n________p+q(填“>”、“=”或“<”)。

【解析】 图①中t1时刻v′正、v′逆均增大,故为增大压强;由v′正

>v′逆知平衡正向移动,则m+n>p+q;图②中t1时刻v′正、v′逆均减小,故为减小压强,由v′正

【答案】 

(1)增大压强 正反应 

(2)减小压强 逆反应 (3)>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温度对v放、v吸的影响规律

升温,v放、v吸均增大,但v吸增大程度大;降温,v放、v吸均减小,但v吸减小程度大。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教材整理2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勒夏特列原理

1.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规律: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

(2)vt图象:

2.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则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盛有NO2气体的圆底烧瓶中存在下列平衡:

 ΔH<0

将NO2球浸泡在热水、冰水中,装置如下图:

问题思考:

(1)该实验中用两个导管连通的烧瓶,其设计意图是什么?

【提示】 使两个烧瓶中可逆反应的起始平衡状态完全相同,便于对比。

(2)甲烧瓶内气体的颜色将如何变化?

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变深。

因为A烧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NO2)增大。

(3)乙烧瓶内气体的颜色将如何变化?

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变浅。

B烧瓶气体的温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NO2的浓度减小。

(4)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温度对化学平衡有什么影响规律?

【提示】 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温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5)某同学用注射器收集一定量NO2气体,注入甲中的烧瓶中,发现颜色先变深,后又变浅,原因是什么?

【提示】 将一定量NO2气体注入甲中的烧瓶中,由于NO2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同时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平衡向生成N2O4的方向移动,使NO2的浓度减小,颜色又变浅。

[认知升华]

从vt图像认识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平衡

aA+bBcC+dDΔH>0

温度改变

升温

降温

速率变化

v正、v逆同时增大,且v′正>v′逆

v正、v逆同时减小,且v′逆>v′正

移动方向

正向移动

逆向移动

速率与时

间的图像

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题组·冲关]

题组1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已知反应A2(g)+2B2(g)2AB2(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A2的转化率增大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大,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 A项,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故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A2的转化率减小;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均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B

2.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AB(g)+2C(g),且达到平衡。

当升高温度时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为气态

C.物质A一定为非气态,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若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则平衡向右移动

【解析】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错;升高温度,气体的密度增大,由于容器的容积不变,则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一定增大,则平衡只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A一定为非气体,B错;由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对;若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虽然容器的压强增大,但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D错。

【答案】 C

3.mA(g)+nB(g)pC(g),当反应达平衡后,若温度改变,其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

(1)图①表示的温度变化是________,平衡移动方向是向________方向。

(2)图②表示的温度变化是________,平衡移动方向是向________方向。

(3)正反应是______热反应,逆反应是______热反应。

【解析】 图①t1时刻v′逆、v′正均突增,故为升高温度;由v′逆>v′正知平衡逆向移动;图②t1时刻v′逆、v′正均突减,故为降温;由v′正>v′逆知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 

(1)升高温度 逆反应 

(2)降低温度 正反应 (3)放 吸

题组2 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

B.加压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C.冰镇的啤酒打开后泛起泡沫

D.对2HIH2+I2(g)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

【解析】 勒夏特列原理适合解释平衡的移动,A项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是个可逆反应,在饱和食盐水中其平衡左移,减小了氯气的溶解;B项加压使得合成氨的反应右移;C项减小压强使CO2+H2OH2CO3向左移动,使CO2的溶解度减小,使得溶解的二氧化碳逸出;D项平衡没有发生移动,只是浓度大了颜色加深。

【答案】 D

5.已知:

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升温增压B.降温增压

C.升温减压D.降温减压

【解析】 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故增压、降温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 B

6.下列措施有利于反应:

N2(g)+3H2(g)2NH3(g) ΔH=-92kJ·mol-1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导学号:

29910025】

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大压强 ④减小压强

⑤增大NH3浓度 ⑥减小NH3浓度

A.②④⑥B.①③⑥

C.②③⑤D.②③⑥

【解析】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①错误,②正确;该反应正反应方向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③正确,④错误;增大NH3浓度平衡向减小NH3浓度的方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⑤错误;减小NH3浓度平衡向增大NH3浓度的方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⑥正确。

【答案】 D

化学平衡图象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 

1.常用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化学反应速率为v,时间为t。

温度为T,压强为P,物质的量为n,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转化率为α。

2.在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等量的N2和H2,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并分别在t秒时测定其中NH3的体积分数,绘图如下图:

(1)A、B、C、D、E五点中,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A、B。

(2)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填“放热”或“吸热”)。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mA(g)+nB(g)pC(g) ΔH=QkJ/mol。

(Q的正负未知,m、n和p的大小未知)。

描述该反应的图像有图1~图6共6个图像(6个图像间无必然联系,图6中的α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

根据题意,完成相应填空。

图1          图2

 m=1 n=1 p=1a与b相比较,a加入催化剂

图3        图4

   T10   P1>P2 m+n

图5        图6

    m+n>P若T1>T2,则Q>0

问题思考:

(1)图1中t1时即为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其理由是什么?

【提示】 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2)图5中,如何判断该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提示】 v正等于v逆即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3)图6中,如何判断出m和n与p的大小关系的?

【提示】 增大压强,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加。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增大压强,平衡向着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m+n>p。

[认知升华]

常见的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1.图像题的解题思路

(1)一看点:

即看线段的起点是否通过原点,两条线的交点或者线段的拐点等。

(2)二看线:

看线段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3)三看面:

看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

(4)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

看是否需要作等温线或等压线。

2.化学平衡图像的解题技巧

(1)“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图3)或表示的压强较大(如图4)。

(2)“定一议二”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三个量,确定横坐标所表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表示的量,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题组·冲关]

题组1 vt图象题

1.对于①N2(g)+3H2(g)2NH3(g) ΔH<0

②2NH3(g)N2(g)+3H2(g) ΔH>0

其中vt图像为

(1)反应①

t1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2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

t1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2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t1时刻反应速率增大,说明是升温或加压;而t2时刻反应速率减小,说明是降温或减压。

【答案】 

(1)增大压强 降低温度

(2)升高温度 减小压强

2.一定条件下,A(g)+B(g)C(g) ΔH<0,达到平衡后根据下列图象判断:

(1)升高温度,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填“A”、“B”、“C”、“D”、“E”,下同),新平衡中C的体积分数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下同)。

(2)减小压强,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A的转化率________。

(3)减小C的量,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

(4)增加A的量,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此时B的转化率________,A的转化率________。

(5)使用催化剂,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C的质量分数________。

【解析】 A图v′(正)突增,v(逆)从原平衡渐增,故为增大反应物浓度;B图v′(逆)、v′(正)均突增且v′(逆)>v′(正),故为升温[若加压v′(正)

>v′(逆)];C图v′(逆)、v′(正)均突减,故为改变温度或压强,由v′(逆)>v′(正)知为减压;D图v′(逆)=v′(正),故使用催化剂;E图v′(逆)突减,v′(正)从原平衡逐渐减小,故为减小生成物浓度。

【答案】 

(1)B 减小 

(2)C 减小 (3)E (4)A 增大 减小 (5)D 不变

题组2 综合图象题

3.现有下列两个图象:

下列反应中符合上述图象的是(  )

A.N2(g)+3H2(g)2NH3(g) ΔH<0

B.2SO3(g)2SO2(g)+O2(g) ΔH>0

C.4NH3(g)+5O2(g)4NO(g)+6H2O(g) ΔH<0

D.H2S(g)H2(g)+S(s) ΔH>0

【解析】 由题图Ⅰ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可排除A、C两项;由题图Ⅱ知,增大压强后,逆反应速率增大倍数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倍数,即平衡逆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因此选B项。

【答案】 B

4.已知某可逆反应:

mA(g)+nB(g)pC(g) ΔH,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所示,反应在不同时间t、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混合物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p1>p2,m+n>p,ΔH>0

B.T1>T2,p1p,ΔH>0

C.T1

D.T1p2,m+n>p,ΔH<0

【解析】 由“先拐先平数值大”可知T1>T2、p1>p2,温度越高B%越小,说明升温平衡正向(吸热方向)移动,ΔH>0,压强越大,B%越小,说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m+n>p。

【答案】 A

5.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变化规律(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Ⅰ:

ΔH>0,p2>p1

B.反应Ⅱ:

ΔH<0,T1>T2

C.反应Ⅲ:

ΔH>0,T2

D.反应Ⅳ:

ΔH<0,T2>T1

【解析】 由反应Ⅰ的图可知,温度升高,A的转化率减小,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由反应式得:

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大,故p2>p1,A不正确;由反应Ⅱ的图得:

先达平衡对应的温度高,即T1>T2,温度越高时n(C)越小,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ΔH<0,B选项正确;反应Ⅲ由于没有其他限制条件和提示,能从两方面进行讨论,一方面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ΔH>0,则有T2>T1的关系,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则可推出T2T1,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即ΔH>0,D错误。

【答案】 B

学业分层测评(八)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因素不可能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A.温度 B.催化剂

C.反应物的浓度D.压强

【解析】 催化剂同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答案】 B

2.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加压或降温都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